連國琦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415100)
近年來,畜禽養殖業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產量與質量上均有很大的提升。但傳染性疾病依然是限制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相關工作者應正確分析傳染性疾病的發病規律、特點,找到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保障我國畜牧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
相較于國外,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整體起步較晚,在20世紀80 年代才逐步發展起來,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得到了高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經營態勢可觀,各省畜牧業總產值逐年增長,產業處于飛速進步的時期,總體經濟效益在不斷提升。但在農業現代化、市場國際化的影響下,畜牧養殖業也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治便是其中之一,這主要是由于農村散養占我國總體養殖業的比重較高,為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蔓延帶來了可乘之機,同時在技術支持、疫病防控、養殖管理等方面我國養殖業還不盡理想。由此可見,加強對畜牧養殖業傳染性疾病的控制,保障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畜牧養殖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養殖戶重要的經濟來源。近年來,我國基層畜牧養殖通過原有固定的種群養殖方式,已取得了極為可觀的收益。如傳統家禽(如雞、鴨、鵝)養殖只要種群數量不變,便可帶來不斷的產出,如蛋、肉類畜牧產品等,為養殖戶帶來收益[1]。但傳染性疾病對這種傳統畜牧養殖業帶來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如禽流感暴發期,家禽產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價格迅速下降,為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打擊。
在畜牧養殖傳染性疾病暴發后,我國各地區的畜牧養殖及產品銷售都會出現滯后現象。如在禽流感暴發后,不論是對活體家禽的銷售,還是對肉、蛋等附帶品的銷售均會因疫情發展而受影響,養殖戶很有可能低價賤賣產品,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這種疾病對市場帶來的影響很長時間才能得到緩解。由此可見,傳染性疾病對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具有嚴重影響。
3.1.1 加強對疫病的檢疫
對于畜禽養殖業中發生率較高、影響較為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如布魯氏菌、口蹄疫等,相關工作者應做好疾病檢疫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構建出健全的“預防為主”檢疫機制,定期做好活體動物、畜牧產品及相應設施的鑒定與檢驗,在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進行處理,以此保證畜牧養殖能在健康、衛生的條件下開展[2]。
3.1.2 采取手段防控傳染性病原擴散、傳播
首先,相關工作者應做好諸如疫苗注射、消毒處理、給藥等一系列檢疫工作。在具體消毒工作中,應根據物體表面消毒、手消毒、環境消毒等多個方面依次準備消毒劑,再應用專業的儀器設備檢測消毒劑濃度,保證其能滿足疾病檢疫工作需求。在現場消毒時,工作者應將刻度量杯、配藥桶等工具配備齊全,保證消毒效果;其次,在傳染性疾病疫苗注射工作中,為保證對疾病的預防效果,應依據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特點做好對病原防控,如對傳染性疾病口蹄疫的控制,便可采用2%~4%的氫氧化鈉,或者0.2%~0.5%的過氧乙酸消毒劑完成對動物的消毒。再例如,傳染性疾病綿羊痘防治,可運用羊痘雞胚化弱毒苗做皮內接種,具體藥劑使用量為0.5mL,以此做好接種工作,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概率。
3.2.1 完善飼養管理
動物飼喂是畜牧養殖業不可忽視的環節之一。飼養方式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動物對疫病的免疫力,影響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在飼養過程中,養殖戶需準備好綠色、健康的草料、飼料,為動物提供充足的養分。同時,也應做好飼料的科學搭配,提升禽畜免疫力。特別是對公畜禽及懷孕的母畜禽,應重點保證飼料新鮮多樣,全面提升禽畜營養水平。此外,養殖戶還應做好飼料檢測與保管,避免病原體出現或飼料發霉、變質,提升禽畜發病率。
3.2.2 改善圈舍條件
在實際畜牧養殖中,許多養殖場的選址并不合理,具有采光差、通風不良、水源條件缺乏等多種問題,導致動物患病率提升。此外,還有許多養殖戶未定期做好對圈舍清理、消毒工作,造成大量的垃圾與糞便在圈舍中堆積,影響禽畜健康。此外,在設計圈舍時,若養殖戶未遵循相關規范標準完成設計,也可能導致禽畜聚集,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因此,為提升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水平,養殖戶應重視改善圈舍條件,維護禽畜健康。
首先,養殖戶應結合禽畜在通風、光照等方面的需求,做好養殖場建設。建好養殖場后,還應對圈舍做好規劃,準備好相應的配套設施;其次,在養殖期間,養殖戶應做好圈舍環境清理工作,及時清理糞便與垃圾,同時做好對圈舍消毒,避免細菌滋生和蔓延。需要注意的是,養殖戶應依據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采取對應的消毒措施,如可定期為養殖場實施全面消毒,在禽畜進食完畢后消毒飼養工具,消毒結束后再用清水洗凈,放在陽光下晾曬等[3];最后,應針對季節、氣候情況做好對圈舍管理。如夏季潮濕悶熱,禽畜患病率增高,養殖戶應做好各項通風散熱措施,控制病原微生物傳播速度,冬季應加強對圈舍保暖,避免禽畜患病。
加強疾病防控知識的宣傳也有助于提升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相關單位應做好引導工作,利用多種媒體渠道,為養殖戶傳授最為科學合理的養殖方法,讓養殖戶能全面掌握養殖業的正確工作流程,包括對養殖場的科學管理,以及對疫病的檢測機制等,提升養殖戶特別是散養戶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識,實現“主動防疫”。為達到最佳的疾病控制效果,相關工作人員可建立專門的網站,在網站首頁設置醒目的宣傳欄目,提供不同畜禽的傳染性疾病防控知識,引導養殖戶認真學習,實現對傳染性疾病的科學防控。
相關工作者還需進一步加強對禽畜傳染性疾病防治技術的研究,以求通過科學的防控技術,分析疾病發生環境,明確某一傳染性疾病的傳染條件與病原微生物,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達到最為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相關部門也應充分發揮實驗室與相應設施設備的作用,為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技術支持。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傳染性疾病一旦發生,會對該產業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相關工作者需認真貫徹畜牧養殖業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對養殖戶的指導,全面普及傳染性疾病預防知識,逐漸減少傳染性疾病發病概率,為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提供扎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