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娜,李 錕,龐 榕,張翠利,王聰穎
(黃河科技學院 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3)
《藥物化學》課程是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藥物化學實驗注重培養學生生產和研發新藥的基本操作能力,它能夠鍛煉學生的基本科研技能,培養良好的工作能力,為學生未來開發研究新藥和適應社會需求奠定基礎,在《藥物化學》教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理論知識向實踐檢驗的關鍵環節。傳統的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驗證性實驗過多、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性實驗、實驗內容片面、考核方式單一等等[1-3]。為了更好地發揮實踐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意識和綜合水平,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必須更加重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性,進一步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提升藥物化學實驗的教學質量[4]。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學習、學生發展和學習效果為中心,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根據藥物化學課程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對現行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逐漸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驗證性實驗基礎上增加開放性實驗的設置,逐步建立形成性成績評價考核體系等,保證藥物化學實驗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5-6]。
傳統的藥物化學實驗大部分為驗證性實驗,實驗流程已提前預設好,學生依葫蘆畫瓢就能很容易得到實驗結果,這種模式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藥物化學》是一門涵蓋藥物的發明發現、藥物合成、理化性質和藥物分子與生物大分子之間規律等內容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了眾多學科中的知識,所以實驗課不僅只操作有機合成的內容,也會對相應的藥物作用靶點、目標產物的提純和表征、理化性質鑒定及其生物活性評價等內容進行整合。另外,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記錄和討論實驗現象,在實驗過程中與小組同學進行深入溝通探討,最終分析實驗結果,總結實驗中的經驗教訓與實驗改進方案,也培養了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新的實驗形勢下探索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7-8]。設置實驗內容時,也可以適當多增加開放性實驗,這些都是為了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和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將學習能力培養作為培養目標,實現課程體系向能力體系的轉變,真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單一,只是對實驗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比如,教師在實驗課上盡力的講解實驗原理和實驗的操作步驟,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這難以培養學生對真理的探索精神和對科研的創新能力。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體系中,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教師與學生積極適應自己的新定位,對實驗教學積極改革、適應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如今的高校課堂呈現出更加精彩紛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構建學習目標,利用各種網絡媒體,開展多媒體教學為主,以紙質教材為輔,整合視頻教材并將視頻提前在線上公布,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引導學生在實驗前期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預測與分析,爭取達成能力目標[9-11]。
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藥物化學實驗課中的基本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準確考核學生是實驗課教學的最終目的,也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果性評價是傳統的藥物化學實驗考核方式,主要內容包括出勤、實驗報告和實操。這種考核方式過于簡單、不全面,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和公正[12]。形成性成績評價注重考核過程,分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線下主要關注學生預習實驗內容、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自主探索能力、實驗報告和課后反思的整體情況;線上主要關注學生經過實驗操作之后的掌握程度和思考情況。這種多維度、過程性考核方式,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保證評價過程的公正性和客觀性。藥物化學實驗形成性成績評價考核體系分別為:出勤+實驗前預習與思考+實驗操作與實驗態度+實驗報告+線上思考及簡答題+組間互評=10%∶10%∶30%∶30%∶10%∶10%。這種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強調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也需要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在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更不能忽視學生所取得的成果和一些創新性的項目進展,并且通過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調節教和學的有效比例,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這種評價方式能夠強調學生的參與,從而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13]。
課程思政是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形式,在這個過程中,課程思政這種綜合性的教育理念會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中最根本的任務,也是與“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呼應的[14]。藥物化學實驗課,作為藥學學科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比重,對藥學人才的專業素養培養與提升有著重大的影響。我國醫藥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對藥學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為了能夠培養藥學學科高素質、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不僅僅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涵養。藥物化學實驗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掌握藥物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并且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責任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15]。
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這樣就可以為人們指引正確的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采取了唯物的看待歷史的觀點,認為社會變化是辯證的,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6]。藥物化學實驗中也蘊含著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元素,可以將客觀現象驗證理論知識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例如:通過觀察、準確記錄、課后討論具體實驗現象和結果,培養客觀的、辯證的專業素質;小組之間建立協作關系,在實驗過程中遇到較困難的問題進行小組之間的溝通探討,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的優良道德品質;通過課前學生自己設定實驗方案、課中討論觀察實驗現象、課后分析實驗結果,總結實驗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能夠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與創造能力[17]。這些都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專業知識,并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雖然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知識體系復雜,規律性不強,需要識記的知識點較多,在課程思政導向下,基于藥物的分類及常見藥物的發展歷程,結合藥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體內代謝及其藥代動力學特點,用學生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進行滲透,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新藥研發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為從事新藥研發、藥物的生產工藝等相關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礎[18]。
良好的專業實踐教學,不僅在專業能力培養上可增強學生對藥物化學學科知識的理解、實驗技能的操作,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模式將優秀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融于課程,是當前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19]。需要實現教師角色、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三個方面的轉變,課程體系要轉變為能力體系、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為主。要順應時代教育發展方向,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實驗室硬件水平,實現教育資源的優質化、均衡化,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重視學生身心發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推進教育事業高速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藥學人才。
在新時期激烈的競爭條件下,培養一大批具有優秀綜合素質的學生迫在眉睫,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的必然需求。這不僅要求在平時點點滴滴的教學中,藥物化學相關教師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上不斷地深入研究和探索,思想上與時俱進,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綜合素質[20]。在平時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課后還要通過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專業文獻,之后寫一些關于某類藥物的研究進展或者某類化合物合成方法研究進展的相關論文,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又可以充分了解藥物發展的新方向,還可以提高觀察、想象、歸納總結的綜合能力,同時提高學生撰寫論文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畢業論文或者相關研發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藥物化學實驗,作為藥學類學生的重要專業實踐課程,其教育教學改革意義重大。要根據學校的總體定位、學生的特點及時代要求,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中,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為最終目標。將實踐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改革的運用和課堂思政的融入,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同時設置開放性實驗、進行形成性成績評價方式,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藥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