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志紅,張忠曉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肝膽胰脾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近年來,腹腔鏡脾切除術被臨床廣泛應用于脾膿腫、脾外傷等疾病的治療中,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對疾病和手術知識缺乏深入了解,產生緊張、焦慮情緒,而負面情緒會加重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因此,加強對腹腔鏡脾切除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十分必要??焖倏祻屯饪疲╢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以循證醫學為依據,集合一系列具有循證醫學依據的優化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能最大程度減輕手術造成的負面影響[1-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FTS理念在腹腔鏡脾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行腹腔鏡脾切除術治療的96例患者。納入標準:行腹腔鏡脾切除術;年齡≥50歲;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腹部手術史;嚴重精神障礙;惡性腫瘤。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50~69歲,平 均年齡(60.38±2.12)歲;BMI 18.9~28.1 kg/m2,平均BMI(23.37±1.16)kg/m2。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60.42±2.09)歲;BMI 18.8~28.1 kg/m2,平均BMI(23.35±1.20)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圍術期護理:術前常規禁食10 h、禁水4 h;術中不限制液體攝入量,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發生異常立即處理;術后待肛門排氣后進食,依據患者意愿自行下床活動。觀察組基于FTS理念進行圍術期護理:①術前護理。采用圖片、PPT等方式,詳細講解腹腔鏡脾切除術的優點和可行性,術前6 h禁食、3 h禁水,術前2 h予以500 mL 5%葡萄糖溶液。②術中護理。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加蓋保溫毯,采用加熱裝置對輸注液體和腹腔沖洗液進行加熱,保持溫度以37℃為宜,嚴格限制液體攝入,保證輸液量<1500 mL。③術后護理。A.疼痛管理。術后給予患者48 h靜脈鎮痛,每日評價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3分者以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4分者則遵醫囑使用適量止痛藥物,依據疼痛情況及時調整藥量。B.早期進食。術后待患者麻醉消失、意識清醒后,予以少量溫開水,排氣后可進食少量米湯等流質食物,術后24 h可進食半流質食物,逐漸過渡至普食。C.并發癥預防護理。壓瘡:每2 h協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指導家屬按摩患者受壓部位,嚴密觀察受壓部位皮膚顏色變化,發生異常立即匯報處理,勤換潮濕的床單、被罩,保證床鋪清潔、干燥;切口感染: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每日清潔消毒患者切口,嚴密觀察切口部位、周圍皮膚變化,發現異常立即處理;尿潴留:以吹口哨、聽流水聲等方式誘導患者排尿,保證每日飲水量>1500 mL;下肢靜脈血栓:臥床期間指導患者行踝泵運動,主動活動四肢關節,協助患者床邊坐立,若無任何身體不適,盡早協助患者下床活動,行室內行走、走廊步行等簡單活動,15~30 min/次,1次/d。兩組均持續干預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①術后康復情況。統計兩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②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患者術后1 d、3 d的疼痛情況,以數字0~10表示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10分為重度疼痛,評分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③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壓瘡、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康復情況觀察組的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s)
組別 n肛門排氣時間(h) 首次下床活動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48 15.38±2.86 4.82±1.45 6.32±1.21對照組48 19.56±3.24 7.26±1.53 7.89±1.40 t 6.70 1 8.020 5.878 P 0.00 0 0.000 0.000
2.2 疼痛程度觀察組術后1 d、3 d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術后1d 術后3d觀察組 48 2.65±1.02 1.64±0.38對照組 48 3.67±1.04 2.32±0.51 t 4.85 1 7.408 P 0.00 0 0.000
2.3 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17%,低于對照組的16.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腹腔鏡脾切除術治療脾外傷等疾病效果確切,近年來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因手術具有一定侵入性,會引起應激反應,部分患者術后出現壓瘡、切口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其術后康復,故需重視對該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干預[3]。常規護理以疾病為中心,缺乏對患者心理關注和照護,難以滿足患者多樣化護理需求,護理效果欠佳。FTS護理利用現有手段對圍術期常規護理措施加以優化、改良,給予患者針對性、多樣化護理服務,旨在減少外科手術刺激[4-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1 d、3 d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與周翰韜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FTS理念用于腹腔鏡脾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及疼痛緩解,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為,FTS護理中,術前給予患者針對性健康指導,可提升其對手術治療的了解,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利于手術順利進行;術前給予患者少量葡萄糖溶液,不僅能夠減輕胰島素抵抗,有效維持機體平衡,還可緩解患者口渴、饑餓等不適,提高其舒適度。術中通過加蓋保溫毯、液體加溫等一系列保溫護理措施,能夠維持患者體溫正常,避免低體溫對白細胞功能、凝血功能的影響,降低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FTS理念主張術中采用限制性液體治療策略,能夠減輕患者心臟負擔,有助于促進其術后胃腸功能恢復。術后采取多模式鎮痛,可提高患者疼痛閾值,減輕疼痛,有助于患者術后盡早康復;早期下床活動能夠促進患者胃腸蠕動,改善其肢體血液循環,降低其下肢靜脈血栓發生風險,有利于其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脾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應用FTS理念,可促進患者術后盡快康復,減輕其術后疼痛程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