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倩,郜瑞娟
(河南省鄭州市骨科醫院 下肢骨科一,河南 鄭州 450000)
深靜脈血栓是骨科下肢大手術后常見并發癥,通常以一側肢體突然腫脹為主要臨床表現,且伴有患側部位不同程度疼痛感,行走時加重。下肢深靜脈血栓不但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效果,還可能導致下肢水腫、繼發性靜脈曲張及淤滯性潰瘍等并發癥發生,最終威脅患者生活質量,增加臨床治療難度[1]。目前臨床針對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多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但護理效果有限。既往研究[2]認為,針對骨科下肢大手術患者實施早期術后護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風險,同時還能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故本研究主要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在骨科下肢大手術后的應用及對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價值,旨在為此類手術患者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選擇。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因下肢骨折于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 察 組 男23例,女17例;年 齡41~70歲,平 均(58.69±6.03)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8~71歲,平均(59.04±6.12)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日常查房、病房環境干預、飲食干預等,具體護理行為根據科室相關規定規范執行。觀察組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包括:①心理干預。待患者恢復意識后詳細講解相關注意事項,親切地與患者溝通交流,明確其現階段心理狀態,針對存在消極心理情緒的患者及早進行一對一心理幫扶,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后續護理配合性。②飲食干預。結合患者對各類食物的喜好情況制定針對性飲食干預計劃,日常飲食中充分攝入低鹽、低脂及富含維生素食物,同時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保證每日淡水攝入量充足,最大程度降低血液粘稠程度。③下肢保護。除特殊情況外,不應通過患者下肢輸注液體,充分維持血管內壁的完整性,避免同部位反復穿刺操作,輸液前對刺激性藥物進行稀釋處理,密切關注患者下肢皮膚狀態變化,出現血栓征兆后及時處理。④早期運動干預。日常評估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協助其進行下肢按摩,并指導其根據護理人員指令收縮四頭肌、屈伸足部及旋轉踝部,上述運動每天5次,每次運動10 s,可結合患者身體恢復情況及耐受程度進行合理調整;待患者熟練上述運動且身體條件允許后可進行早期床旁行走與離床行走訓練,訓練過程中佩戴彈力襪,促進血液回流。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對患者疼痛程度、運動幅度及步行長度指標進行綜合評價[3],單項評分為6分,量表總分18分,根據最終評分劃分為優(17~18分)、良(13~16分)、中(9~12分)、差(<9分)。②比較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單次行走距離及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康復效果觀察組康復優良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6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康復效果比較[n(%)]
2.2 康復指標觀察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單次行走距離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康復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的康復指標比較(±s)
組別 n首次下床活動時間(d) 單次行走距離(m) 住院時間(d)觀察組40 12.71±1.40 21.13±2.26 23.50±2.54對照組40 15.60±1.65 15.84±1.60 29.81±3.01 t 8.44 7 12.083 10.133 P 0.00 0 0.000 0.000
2.3 護理滿意度及深靜脈血栓風險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及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n(%)]
下肢靜脈血栓是骨科手術治療后常見且風險性較高的一類并發癥,該癥狀的發生不但會延長患者康復時間,還可能誘發其他風險事件,最終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如何通過合理護理措施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保證手術達到預期效果,是骨科下肢大手術后實施護理服務的重要內容。常規護理方案通??梢欢ǔ潭壬辖档突颊呱铎o脈血栓形成風險,但該護理方案太過片面,且無法進行預見性護理行為,因此護理效果有限[4]。早期康復護理可結合患者身體狀態及疾病恢復情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護理措施,如心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后續治療、護理行為開展的依從性;合理飲食干預能改善患者身體狀態,為其病情恢復提供有利條件;下肢保護可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誘因;早期運動干預對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有重要價值。相較于常規護理,早期康復護理干預中各項護理方案的制定更具有合理性與預見性,可明顯提升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康復效果。
研究[5]認為,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及并發癥風險均與護理方案的及時實施有密切聯系,早期合理護理行為不但能預防各類并發癥發生,還對手術效果的提升有重要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康復效果及康復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身體狀態及病情康復有重要促進價值。深靜脈血栓形成通常與機械性損傷及感染性損傷密切相關,但仍可通過早期的物理干預有效預防[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有顯著的預防價值。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睞,使護患關系更融洽。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骨科下肢大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同時還能降低深靜脈血栓風險,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