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 / 董春萌
這里所說的本土文化不是單純的一種地方性的,區域性的,而是指民族的,屬于中國特有的?!懊褡濉币辉~,無論是法英語,還是西意葡語,都來自拉丁語nascor,意指“我出生……”其同義詞ioror,衍生出法語iorigne (起源), 同時涵有“出生”和“生長”的雙重意義。因此民族乃是我們出生和生長之地; 是一個人和一個文化跟一塊土地與生俱來的聯系。①這也是每位藝術家天生就會攜帶的,無論藝術風格如何轉變,這些民族的文化元素,都會自然而然的流淌在藝術家的藝術思維中,或是潛意識的,或是自覺性地反映在藝術家的作品之中。而“現代性”原是用來區分時間和時代的概念,它的主要意思就是強調與過去、傳統的根本不同,根本對立,今天一切都要優勝于昨天,并成為一個文化概念,被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爭相追捧和追求,主要體現在對作品的創作上,要力求擺脫歷史傳統的束縛,追求創新,追求與眾不同的效果,以達到現代性的一種前衛意義。
事實上,藝術除了時代變化的制約,同時還受民族地域文化的制約。時代變化很快,而地域文化的影響卻綿長而久遠。時代的影響常常是短暫的“時尚”,過而不留。而一個民族地域的文化和審美價值,卻深沉恒在。②從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如果單純的強調藝術的民族性,或者藝術在時代上的現代性,都是片面的,只有將這兩者相互結合,抓住流動的時間上的現代性和穩定的本土文化的民族性,才能有所謂的創新的、現代的,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徐冰作為國際現代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家等這樣具有時代先鋒意味的稱號,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的藝術作品真正達到了民族與時代的統一,他依靠其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將本土文化通過材料轉換,變成了具有現代性的藝術作品,徐冰說:“我有時喜歡用很陳舊的中國的技術材料,但實際上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內在具有很強的觀念和當代性,我希望把所謂現代、傳統、當代、實用藝術、純藝術、學院藝術或官方藝術等等混合起來,我覺得它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是相互對立、互不相容的關系。藝術的真正的深度來自于藝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深度?!c時俱進’,這話用在藝術上是非常合適的,誰的藝術能與時俱進,誰就是好的藝術家?!雹?/p>
關于《徐冰:思考與方法》展覽,事實上是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對徐冰的一個大型回顧展,其間展出的作品包括徐冰早期版畫作品,在國外做的展覽以及回國后的新作等,其豐富程度不言而喻,這也使觀者非常系統的對徐冰的作品做了一個梳理和認識,正如展覽的名字一樣——思考與方法。它的第一層意思是說讓觀者認識徐冰的思考和方法;第二個意思是啟發觀者自我意識的思考與創作的方法。徐冰的部分現代性作品中,有兩個非常突出特點:第一是對文字類符號的利用,第二是對物質與思想之間的轉換關系的運用。這正是因為他所處于的社會背景、文化氛圍帶給他的印記。徐冰小時候生活在北京大學校園里,他的母親在圖書館工作,特殊的生長環境促使他經??梢越佑|到圖書和文字,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語言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徐冰的藝術發展,致使他總是和文字有一種糾纏不清的關系。因為文字是人類文化概念最基本的元素,觸碰文字即觸碰文化之根本,對文字的改造是對人思維最本質的那一部分的改造。徐冰懂得觸碰文字的作用,他的觸碰充滿了敬畏,也夾雜著調侃:在戲弄的同時,又把它們供在圣壇上。④而他對于物質與思想之間的轉換關系的運用主要來源于他的版畫基礎,因為版畫的創作不是直接作用在畫面上,而是需要通過中間媒介,如木版、銅版、石版等,要實現一個轉換過程才能達到最終結果,這就是一種轉換思維的訓練。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徐冰先后創作出了《天書》《新英文方塊字》《文字寫生》《鬼打墻》等一系列以中國漢字為元素,結合版畫藝術的思維,從具象到思想的現代性作品。
作品《天書》是徐冰的代表作之一,他用四年時間根據《康熙字典》篆刻出了一套“偽漢子”,這些字根據漢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組合在一起,它們雕刻細致,結構嚴密,有書的形式、裝幀和設計,看上去十分熟悉,讀起來卻十分陌生,一本正經的外表之下透露的是荒誕不經,在這里徐冰利用漢字的重組再現和版畫藝術獨特的復數特性,成功的創作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它不僅顛覆了文字,更顛覆了人們常規的思維模式,引發觀者新的思考,讓觀者進行自我溝通。再看作品《英文方塊字》(圖1),這是徐冰去到國外以后,因為遇到了語言交流的問題而激發出的創作成果。這里的“英文”變成了和漢字一樣書寫方式的方塊字,他把英文的字母按照書寫漢字的比劃一樣,重新排列組合,給這些英文穿上了一個“漢化”的外衣,乍一看很陌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里面的文字全都認識,這和《天書》的作品正好相反。徐冰做了一個教室的布景,有書寫方式的講解視頻,還可以用毛筆現場書寫,像是讓人們重新學習了一遍英文,實則啟發人們對事物多角度的思考,在這里,你說他是把英文“漢化”了也好,還是把漢字“西化”了也罷,最終都在這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文化中,開啟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這不僅使徐冰的作品走向了國際,而且使中國書法文化又一次被世界重新認識。在作品《文字寫生》中,他又開始了另一種呈現方式,這個作品的開始是他在尼泊爾的寫生,當他拿著速寫本對照風景寫生時,他不想畫以前那種速寫,他就面對山寫“山”字,面對草寫“草”字,看見的事物直接轉換成現有的漢字,而我們的漢字最早就是由象形文字慢慢轉化而來,現在面對風景做文字的寫生,本身就充滿了對文字與繪畫關系的一種重新認識,也讓人們重新審視文化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作品《鬼打墻》(圖2)是徐冰早期的作品之一,作品是根據現有長城的一角拓印下來的,基本和實物是一樣的大小?!肮泶驂Α笔侵袊耖g的一種迷信說法,其意思大概是遇到了鬼后在某一個地方轉圈而走不出去,而長城作為中華文明的璀璨的歷史遺產,具有崇高的歷史意義。在這里徐冰以長城為媒介物,通過拓印其肌理紋樣,把長城獨特的視覺語言轉換在紙上,本身就是一件具有獨特性質的作品,因為它本身在拓印的時候就接觸了實物本身,記錄的是當時的長城,與之前的長城和之后的長城都不一樣,而在這里他以“鬼打墻”來命名這個作品,暗諷了那些教條主義和書面形式的封閉思想,面對所謂的“文化”“遺產”等歷史文明的東西或者智慧,我們是否陷入了停滯的僵局,忘記了如何去思考和前進。

圖1 徐冰《英文方塊字》尤倫斯藝術中心2018年

圖2 徐冰《鬼打墻》尤倫斯藝術中心2018年
以上作品體現了徐冰利用中國漢字的特點,加上版畫藝術的技術等,做出的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現代藝術作品,而《煙草計劃》《鳳凰》以及《蜻蜓之眼》,這三件頗具影響的大型作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體現了徐冰與本土文化的深刻關系,那就是變抽象思維為具體表現。徐冰說他的藝術不是單純的做藝術,他要做的事情必須對人類有益處,他是要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藝術上的問題,正如他說:“我是老老實實地面對藝術和生活的關系,我一直在執行最早建立的對藝術的概念——藝術來源于生活。我所能做的就是緊緊抓住時代和生活,抓住生活面臨的問題?!雹輳摹稛煵萦媱潯贰而P凰》《蜻蜓之眼》這三件作品中,不僅可以看出他“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思維方向,更能體現出他對社會、文化、藝術的敏感度,他總是非常恰當地將混沌不清的,錯綜復雜的關系重置再現于人們的視覺中,巧妙的把本土的與現代性相結合,達到一種新的認識和啟發。《煙草計劃》(圖3)是震撼的,大面積的不計其數的煙,像是列隊一樣有規律的斜躺在展廳中,誰會想到,如此平凡普通的煙,會以這樣特殊的方式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這首先來源于徐冰對生活的觀察和敏感,他在美國時參觀了一家制煙工廠,精致的制煙技術引起了他的興趣,他認為這些精美的物質不應該只有煙的一個效果,它應該被重新解讀,被藝術化,他把煙的功能化去掉,單純的把它看成是一個材料,一種工具,利用煙的外表顏色——黃色和白色,以及在不同角度下煙嘴海綿和煙草的顏色變化,做出一個富有視覺沖擊的作品,面對它時,它像是一張舒適的地毯,像一個展開的虎皮,又像是一個地圖,一個紋理,看上去是有形的,又在無形中向人們發出疑問,探討人與煙草之間漫長的、糾纏不清的關系,人類對煙是依賴的,對藝術也是依賴的,這種依賴充分表明了人類那種無可奈何的弱點。相比之下《鳳凰》(圖4)這件作品更加龐大,其組成材料完全由各類建筑廢料組成,“鳳凰”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形象,不是真實存在的,但卻是根深蒂固的,鳳凰含有吉祥,高貴、美麗的寓意,一般的鳳凰形象都是柔美的、艷麗的,象征著美好的,在這里,徐冰使用建筑廢料這種如此剛硬的、雜亂的、單調沉悶的物質去表現人們傳統意識里的美麗鳳凰,本身就充滿了巨大的矛盾。讓人們重新思考“鳳凰”這個傳統符號的含意,以及時代、經濟、藝術之間的關系。而這個作品完全是在今天的中國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此龐大的構思和建設與中國的現實狀況、經濟水平等具體情況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也反映出一種當下時代中的資本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厄唑阎邸酚质且粋€完全不同作品,它是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觀者,這些視頻的來源全是來自于監控設備,這些設備就像是蜻蜓的眼睛,散落在大街小巷,卻在無時無刻監視著人們的生活,這些視頻中沒有固定的主人公,也沒有專門的拍攝角度,都是以監控的角度來呈現畫面,內容顯示出包括了監控的無處不在、失業、整容、網紅到早戀、自殺,等一些列社會熱點問題。面對當下的社會形勢,徐冰通過模糊的畫質、雜亂的順序,蹩腳的角度和壓抑沉悶的氛圍向人們展示當下出現的熱點問題,讓人們在緊張不安中去思考,去體會這些實在發生在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的事情,以自身觀自身,真正做到一種自我反思和文化反思。

圖3 徐冰《煙草計劃》尤倫斯藝術中心2018年

圖4 徐冰《鳳凰》北京今日美術館2010年
徐冰的很多作品都顯示出他是如何將具象的本土文化轉化為現代思想,和如何把抽象的藝術觀轉換成創新的表現,這些都包含了徐冰作為中國藝術家,本土文化對他深刻的影響。正如徐冰曾說:“作為每一個不得不接受天生性格和成長背景的人,我們有什么呢?靠什么創作呢?現在看來,對我有幫助的是民族性格中的內省、文化基因中的智慧,和我們獲得的有關社會主義試驗的經驗,以及學習西方的經驗。⑥這些中國傳統文化根植于徐冰的內在血液里,讓他無時無刻不受到影響,并且他總是能夠找到運用這些元素的內在規律,他懂得如何讓這些“舊”的玩意,重新穿上“時代的”外衣,重新站在大眾眼前,并且用一種不可思議的戲劇性顛覆人們的認識觀念,重啟人們的思考途徑。當今,科技進步,經濟飛速,生活巨變,藝術形式力求探索和創新,“國際化”“政治化”“先鋒化”充滿人們的眼睛和耳朵,如此混沌不堪,一味追求的激進做法,不免會走上前進方向的歧途,不如停下腳步,靜心沉思,踏踏實實立足于自身的文化根基之上,認真的面對生活和社會,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深刻的內在和思想去塑造作品,如此一來打動的是自己與觀眾,推動的是藝術。
注釋:
①河清.民族──“我出生”之地[J].讀書,1999(4):3-5.
②河清.淺論藝術現代性[J].裝飾,2008(5):24-25.
③徐冰.我的藝術方法(上)[J].裝飾,2008(3):4-7,30-31.
④徐冰.自序:一個藝術家的文字觀[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6(2):57-59.
⑤殷雙喜,徐冰,賈方舟,馮博一,朱青生,鮑棟,皮力,呂澎,盧杰,冷林,劉禮賓,李小倩,杜曦云.本土資源的視覺再造——徐冰“鳳凰”項目美術界學術座談會[J],東方藝術,2010(11):114-123.
⑥徐冰.自序:一個藝術家的文字觀[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6(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