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我們的教學關注學生,關注人的發展,而具有人文高效特色的數學課堂,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如何打造人文高效特色的數學課,我就小學數學課堂計算教學中如何營造人文高效特色說說個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傳統的計算教學常與繁瑣、單調、枯燥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望而生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新課程標準賦予了計算教學新的內涵:對計算教學在目標上提出了新定位,更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在生活中的意義,并能運用數學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在枯燥的數學計算教學中必須以人為本,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所以要摒棄過去計算教學的老一套,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構建人文、高效的教學課堂,提高數學計算教學的魅力。
一、計算教學需要創設情景,營造人文高效氛圍
計算教學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抽象,不容易掌握,以前的教材對四則運算的處理是步步為營,內容比較有條理。學生只要照本宣科的練習和熟練就是了。現行教材對計算教學的編排體例進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計算教學和應用數學相結合,這樣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能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用生活題、對話題的形式、用創設生活情境、用問題情境等各種有效的情景方法賦予計算題生活的活力,激發全體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產生學習計算的欲望。還可以通過創設用小棒分的操作活動情景,讓學生從直觀操作中體會算理、理解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口算的意義和算法。通過創設合作交流情景讓學生能加深對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理解。還可以通過創設“比一比”、“開火車”接力、“搶答游戲”、男女生分組比賽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計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樣,在具有趣味性、現實性的場景里,計算課堂也由此變得充滿人文性,富有魅力、充滿靈性。
二、計算教學應與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相結合,烘托人文高效特色。
有個數學教育家說: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還要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而計算就是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工具。要想真正理解這一點,就必須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計算知識積極實踐。就拿估算來說,估算是日常生活、測量中無法也沒有必要進行精確計算或判斷時所采取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可以發展學生對數的認識,促進數感的培養,也有利于學生應用數學意識的增強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除了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外,最有效的培養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中提高。如:我在《蜀南竹海一日游》中設計的第一個教學環節:第一關:買門票。(出示課件)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到了蜀南竹海門口,首先要做什么?生:買門票。師:對,請看,第一關題目:買門票。課件:售票處:成人68元/張,學生31元/張,小明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到竹海游玩,一家6人,其中4個成人,2個學生,小明爸爸買門票大約需要多少錢?通過創設這樣的生活實踐情景,進行估算教學,(因為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不一定每一節課都創設用多媒體課件的情景,那太不切實際了,其實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我們可以就地取材,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為我們所用,比如:還可以讓學生估計一篇文章一頁的字數,到圖書館估計書架上書的總數,在做操時估計全校的人數,讓學生估計到場聽課的教師人數,等等,……),讓學生逐步學會數學地思考問題、數學地看待生活,逐步掌握、優化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習慣,提高數學素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計算的需要,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這樣能充分挖掘了計算課堂中的人文因素,使得“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構建充滿濃濃人文情懷的計算課堂。
三、計算課堂中需要多元評價,落實人文高效特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計算課堂上,通過多元評價,創設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評價,老師可以關注到每個孩子在課堂上的參與,也能教育學生要全面發展,將人文高效的氛圍落到細節處。良好的學習環境是保證學生主動參與的基本前提,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師生是平等的。老師及時的給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激勵性評價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親切的笑容能讓學生主動的靠近。教師結合學生課堂表現,不僅關注學生計算知識、計算技能掌握情況,而且需要關注學生其他方面,以教師口頭評價為主,結合同學自評,互評、肢體語言評價,多種形式,通過提問、練習、課堂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從而積極反饋,正確的給予鼓勵,錯誤的給予指導。例如:“你回答的非常精彩!”、“說得妙極了!”、“老師很高興能聽到你大膽的發言”、“看到你舉手,老師真是太開心了”“你們討論得非常熱烈!”“你是今天的最佳傾聽者”“你的回答非常完整”“口算大王”、“發言真積極”、或者給學生送上鼓勵的微笑,翹起大拇指等等……。孩子們有時也會有禮貌的舉手表達出他們對同學的評價:“他的算法比我的要簡便”、“他回答得很大聲”、或者用掌聲表示對同學答案的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