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教學評價一直扮演著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指揮和向導的角色。《美術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并強調“重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內在激勵作用。”因此,現在的美術課堂上,少了教師采用簡單化的否定性評價,少了教師的嚴厲批評聲,而多了對學生的表揚、贊賞、肯定,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然而,美術課堂又呈現了另一種令人擔憂的“浮華的熱鬧”、“散亂的活躍”,教師的贊美之詞響亮煽情卻未免讓人覺得空洞、不值一品,猶如口號式的各種評價語在課堂上此起彼伏、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可言的廉價小獎品在課堂中漫天飛舞,難免讓人覺得“空洞無物”、“言不由衷”,我們不能否認這些方法剛開始運用時的效應,但久而久之,如此評價,形式浮躁,語言單調,游離于文本內涵及師生精神世界之外,猶如蜻蜒點水,浮光掠影,學生的心湖不會蕩起溫暖的漣漪,學生的心田更不會萌生自信的嫩芽。難怪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受到如此評價時,也就習以為常,甚至漠然了。
那么,美術課堂評價的不合理的現象有哪些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美術課堂評價的不合理理象,主要有如下幾點:
現象1:評價缺乏真實性
《美術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而為了體現“激勵”這一原則,一向吝嗇表揚,苛求學生的教師又顯得特別大方,課堂上表揚聲不絕于耳,幾乎聽不到任何中肯的批評,其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有的夸大事實,如“你畫得比老師畫得還好!”、“我們都要向你學習!”,有的以偏概全,突出了正確、合理的一面,對其中不合理的因素聽之任之,如“畫得太好了”、“說得完全正確!你太聰明了!”;有的甚至對學生的錯誤觀點不加引導。還稱贊其見解獨到……這些過于夸張甚至失實的“表揚”,帶來的可能是學生思想上的模糊與片面,可能是學生對表揚的“失去了感覺”,甚至可能是滋生了學生的浮躁情緒,而并末給學生的成長帶來積極向上的力量,可以說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激勵。
一位美術教師上《色彩的明度漸變》這課時,在第一次試畫后的作品評價中對作品進行了點評,表揚了其中幾張,有一張作品構圖飽滿,色彩也調配得比較合適,但顏色與顏色間的過度略顯模糊.顯然是用水過多,但教師只對作品的優點進行了評價,面對于缺點卻沒能及時指出.因此,在第二次練習時,這位學生依然沒能克服前次作業的不足。我想,如果教師當時能在表揚其優點的同時,中肯地指出缺點,那么,學生將不會重復前一次的錯誤。
真正的激勵應該是對事實的肯定,對精神的喚醒,對行動的鼓舞。真實的評價應堅持向學生傳遞真實的信息,以鼓勵為主,但并不摒棄批評,而是講究批評的藝術,不使學生喪失美術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因此,只有真實的評價,才能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才能真正令學生信服。
現象2:評價缺乏情感性
美術學習活動中,學生是一個充滿個性、活潑、靈動的獨特個體,并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一位美術教師在上《會說話的手》這課時,先帶扭大家玩了手形游戲,用手變出小鳥、小狗、小鹿、兔子等動物.這時,一位男孩子舉手說道:“手指不僅可以玩游戲,還可以傳遞信息,如一至十的數字、OK等手勢,還有中國人拜年時做的恭喜的手勢和佛教信徒做的合十手勢.”說著,他還淘氣地做了個“V(勝利)”的手勢.在場的聽課教師無不為小男孩的精彩發言而暗暗喝彩。都認為教師會抓住這一契機,很好地表揚這位學生,并即興帶領大家來做一做相關手勢。但這位教師并沒有這么做,只是輕描談寫地評價道:“你說得很好!”接著就繼續下面的教學活動了.小男孩看了看教師,有些失望地坐下,眼神中充滿了黯然的表情。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藝術。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舒緩的輕松的過程,是一個感受幸幅體驗的過程,是一個啟迪智慧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創造的過程,是一個煥發生命活力的過程.因此,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需要以藝術化的態度去關愛學生的成長發展,用充滿詩意的評價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營造課堂教學的美學韻味。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評價是合理的評價呢?如何把握評價的技巧呢?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案例:
記得上《想象中的飛機》這課時,我問學生: ?“你準備設計一架什么樣的飛機?這架飛機該如何駕駛?能否上臺給大家講解表演?”這時,一位學生舉手說道; ?“我想設計一架多功能的家用飛機,它專供三口之家使用,有一個駕駛艙三個駕駛位,一家三口可以共同體會開飛機的樂趣.”他邊說還邊形象地做起駕駛飛機的動作。他生動的講解和表演博得了同學們一陣熱烈的掌聲,我隨即幽默地說道;“哇!你不僅有豐富的想象力,還有很強的表演天賦!真是口才賽過崔永元,演技超過章子怡啊!”這時,全班學生都哈哈大笑起來,被表揚的這位學生更是興奮.最后,在完成作業時,他的積極性特別高,完成的作品也特別富有創意。
幽默作為一種課堂語言藝術,不僅能搏人一笑,產生愉悅感.而且還能在笑聲中給人以智慧的啟迪,特別是童趣式的幽默,更能產生意味深長的美感效應。巧妙地在評價中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可以融洽師生間的關系,縮小師生間的心理差距,還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熱情的個性。所以合理的評價要多些幽默。
萬般評價總關情!教師多一份寬容,多一點等待,發自內心、真誠恰當的課堂評價能使后進生努力跟上去,能讓優等生邁開大步引領大家,更能使全班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和諧。所以合理的評價要充滿真誠。
教育是藝術,之所以稱它是藝術就在于它能激勵受教育者,能喚醒受教育者的學習熱情。教師運用充滿人文關懷的評價,使之飽含智慧與幽默,富有情趣與真誠,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馳騁想象,暢所欲言;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集思廣益,獲得靈感;同時,更能有效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