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龍
初一新生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其行為習慣也各不相同,因而學習成績也迥然不同,學生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將終生受益,因為“習慣決定未來”,“態度決定人生”那么,初一學生應養成哪些行為習慣呢?
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首先,要幫助孩子確立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意識。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視,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爭取獲得好的社會評價。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欲自尊須先尊重他人,遵守社會公德。要善于把握教育時機,要隨時地進行教育。在關鍵時進行教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作出某種文明禮貌的行為時,有及時加以批評指正。
第二,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個總的的原則是,以正面誘導為主,批評教育為輔。還應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配合,保持一致,力爭取得教育的最佳效益。
第三,要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文明禮貌常識。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語言和行為。文明禮貌語言要求不說粗魯的話。
二、使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諾千金”等佳話傳涌。國無信不興,人無信不立。要讓學生懂得“誠信”是為人之本。”誠信乃立身之本,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取信于他人。要讓學生懂得誠實守信、行知合一,也是其未來事業是否成功的前提。現代社會是競爭的時代,競爭的時代需要技術、知識的同時,更渴望德才兼備、誠實守信的人才。
三、使學生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使他們養成做事認真的態度。對孩子培養有明確的目標,提出具體的要求,持之以恒地監督直到養成習慣。就孩子做家庭作業來說,經常看到不做或不認真完成的,家長急老師也急,有的上了高年級還是這樣,這都是因為在學習起始階段沒有養成好習慣。孩子年紀小,家長應該仔細地檢查他們的作業,并且要養成檢查督促簽名的習慣。初一開始就讓學生改掉這一不良習慣。
四、使學生養成做事負責的習慣。
責任心是學生做人、成人的基礎。責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標準之一,沒有責任心就不可能認真去做事。因此,要培養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一份子。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以身作則,身先示范,能春風化雨,無聲勝有聲。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率先做到。常言說得好,身教勝于言教。學生的責任心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增強。“潤物細無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