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美關系的“沖突-合作”復合形態*

2022-11-29 08:03:38張發林
國際展望 2022年6期

張發林

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中美關系大幅下行,被迫陷入較為激烈的競爭甚至對抗之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關系的走勢給國際體系穩定帶來了直接的負面影響,亦不利于中美兩國各自的發展。相關研究從不同視角對中美關系的現狀進行了宏觀判斷,如“戰略競爭”“斗而不破”①Zhao Minghao,“Is a New Cold War Inevitable?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US-China Strategic Competition,”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Vol.12,No.3,2019,pp.371-394; 凌勝利:《中美關系如何斗而不破》,《現代國際關系》2018年第6 期,第22 頁。等。另一些研究則深入到具體的問題領域,探究中美關系的現狀,如貿易、金融、高科技、數字技術、信息科技、太空開發等。②Gregory Shaffer,“Governing the Interface of U.S.-China Trade Re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115,No.4,2021,pp.622-670;張發林:《中美金融競爭的維度與管控》,《現代國際關系》2020年第3 期,第22—30 頁;李虎平:《“修昔底德陷阱”與中美太空互動》,《國際展望》2021年第6 期,第80—104 頁。在宏觀判斷和具體問題領域之間,一些研究也嘗試從中觀視角評估中美關系,如“合作與競爭并存的中美復合體”③趙可金:《新時代的中美關系:表層與深層分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年第1 期,第31 頁。“競合關系”④沈大偉:《糾纏的大國:理解中美關系》,載沈大偉主編:《糾纏的大國:中美關系的未來》,丁超、黃富慧、洪漫譯,新華出版社2015年版,第4 頁。“競爭性共存”⑤David Shambaugh,“U.S.-China Rivalry in Southeast Asia: Power Shift or Competitive Coexistence?”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42,No.4,2018,pp.85-127.等。宏觀戰略層面的分析可能會忽略不同問題領域間的差異性,而具體問題領域內的分析和不同問題領域的簡單疊加又不一定能準確評估中美關系的全貌。相較之下,中觀層面的分析利于將宏觀戰略和具體領域相結合,全面分析中美關系的多樣形態以及在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差異。基于這樣的分析,一個基本的共識是中美兩國在政治、經濟、安全等不同領域中合作與沖突并存,并由此呈現復雜圖景;中美兩國既不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也并非注定的敵人。⑥Suisheng Zhao,“Engagement on the Defensive: From the Mismatched Grand Bargain to the Emerging US-China Rivalr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Vol.28,No.118,2019,pp.501-518.這使得對中美關系進行更加全面和系統的評估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從中觀視角出發,嘗試探析中美關系基于多樣化互動形式的“關系細分”,在不同問題領域間的“關系分層”,在空間維度的“關系聚類”和時間維度的“關系波動”,并由此闡釋中美關系的“沖突-合作”復合形態(conflict-cooperation complex)。

一、概念界定與理論框架

國際關系可理解為國際行為體間的關系,且至少關系中一方直接或間接與主權國家相關。關系主體(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關系維度(問題領域)、關系內涵(權力、制度、文化等)和關系形態(從沖突到合作的譜系)是界定特定國際關系的四個核心要素,且關系主體、關系維度和關系內涵共同決定了關系形態。隨著國際關系理論和經驗現實的發展,上述四大要素的內涵也隨之拓展,國際關系呈現泛化趨勢。關系主體從主權國家拓展至多元的非國家行為體,關系維度廣泛涉及除軍事領域外的金融、氣候、科技等“低政治”領域,關系內涵也從基于軍事實力的權力拓展至不對稱相互依賴的權力、軟實力、文化影響力、制度性權力等。前三大要素的拓展必然導致國際關系形態的變化。然而,既有研究并未對這一變化給予足夠關注。

在國際關系理論的演進過程中,至少有兩種關于國際關系形態的論述明確可辨,一個是(古典或結構)現實主義理論的現實主義世界,另一個是新自由制度主義的“復合相互依賴”(complex interdependence)。在前者看來,現實主義世界是沖突性的,自利的主權國家因對利益的追逐而陷入權力競爭中,且競爭的焦點是與軍事和安全直接相關的“高政治”領域,沖突和戰爭因此無法避免。這一對國際關系形態的判斷可以解釋兩次世界大戰和不斷爆發的局部軍事沖突,也為國際關系理論的發展樹立了標桿。如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Keohane)和約瑟夫·奈(Joseph Nye)所述,現實主義世界是一種“理想模式”,只描述了某些極端情況。通過參考和批判這種“理想模式”,他們提出了“復合相互依賴”理論。這一新模式強調社會間的多渠道聯系、沒有等級之分的問題領域、軍事力量的次要作用,并由此得出結論:“當復合相互依賴普遍存在時,一國不在本地區內或在某些問題上對他國動用武力。”①[美]羅伯特·基歐漢,[美]約瑟夫·奈:《權力與相互依賴(第四版)》,門洪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8 頁。他們同樣認為,這一新模式也是一個理想模式。②“我們不認為復合相互依賴完全真實地反映了世界的政治現實。恰恰相反的是,復合相互依賴與現實主義的觀點一樣,都是理想模式。大多數世界政治的實際情況往往介于這兩個極端之間。”同上,第23 頁。

在上述兩種形態之外,另一種更為理想化、未被高度理論化的國際關系形態是理想主義世界,這種世界被認為可通過在道德約束、國際規范、超國家組織等基礎之上的合作而建立,甚至可以帶來永久和平。理想主義世界缺乏現實基礎和理論支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關系現實愈發復雜,這印證了上述幾種形態都是理想模式,也由此引發了一個重要問題,即如何更加客觀和準確地描述當前國際關系的形態,尤其是中美關系的形態。

在現實主義的沖突世界和復合相互依賴的合作世界之間是“沖突-合作”復合形態。為清晰定位復合形態,需要對國際關系的互動方式和表現形式進行區分。互動方式指處于特定關系中的行為主體的行為選擇,典型分類是沖突與合作。表現形式則是互動方式的結果,常被二分為戰爭與和平。通過互動方式和表現形式兩個維度,不同的國際關系形態便可清晰呈現(見圖1)。

圖1 國際關系的不同形態

在現實主義世界中,國家間的沖突最終會導致戰爭;復合相互依賴的世界則通過增加國家間的聯系和合作來維護和平。位于兩者之間的國際關系現實愈發復雜,更多表現為“沖突-合作”復合形態。

上述不同國際關系形態本質上位于同一譜系中的不同位置,在關系主體、關系維度和關系內涵三個方面的偏好和側重不同。現實主義世界聚焦于主權國家在軍事安全領域的關系,認為議題領域高度等級化,權力的本質內涵是物質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國際關系形態是沖突性的。復合相互依賴將關系主體拓展至除主權國家外的多元行為體,弱化了問題領域間的等級性,強調不對稱相互依賴的關系性權力和國際制度的功能性作用,國際關系形態是合作性的。而在“沖突-合作”復合形態中,主權國家位于主導地位,多元主體并存,且相互影響;問題領域多元化,且多元問題領域間存在復雜聯系甚至是等級關系;權力的內涵既包含現實主義世界中的物質性權力,也包含復合相互依賴中的關系性權力。基于此,關系形態不再簡單地二分為沖突或合作,而是沖突與合作在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復雜交錯。

“沖突-合作”復合形態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表現出相互聯系的四個主要特征,即關系細分、關系分層、關系聚類和關系波動。關系細分和關系波動分別是在特定時間點和時間段中的關系特征。在特定時間點上,國際關系形態不是簡單的沖突與合作,而表現為從沖突到合作的光譜式細分(即關系細分)。在特定時間周期內,國際關系形態并非恒久不變,而是存在波動和轉變(即關系波動)。在空間維度上,國際關系形態可能在不同問題領域所構成的抽象空間中存在差異(即關系分層),也可能在不同地域(尤其是主權國家)間的具體空間中存在差異(即關系聚類)。這四個方面構成了一個測量“沖突-合作”復合形態的體系。

從邏輯關系而言,關系細分是對國家間互動方式的理論分類,多種互動方式在不同問題領域間表現為關系分層,在地理空間上表現為關系聚類,而關系波動正是關系細分、關系分層和關系聚類綜合作用的結果。下文從這四個方面對中美關系進行分析,以更加清晰地闡釋“沖突-合作”復合形態,對中美關系進行更加客觀和全面的評估。

二、超越沖突與合作二分法的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動,互動方式不僅局限于沖突與合作的二分法,對中美關系形態的精確判斷須建立一個更加清晰的互動方式分類。使用事件數據對國際關系進行量化研究本質上就是通過互動來評估國際關系形態,不同的事件代表著不同的互動方式。例如,李少軍將相關事件劃分為從實現國家一體化到發生全面戰爭的十四個類別,相應賦值,并以此構建“沖突-合作”評估體系。①李少軍:《“沖突—合作模型”與中美關系的量化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第4 期,第48 頁。這一研究具有開拓性意義,但其對互動方式的分類欠缺標準和體系。閻學通和周方銀的研究建立了一個評估國家雙邊關系的賦值標準,將雙邊關系分為對抗、緊張、不和、普通、良好和友好,這一從事件數值向關系數值的轉化,本質上是互動方式向關系形態的轉化,上述六種分類都是描述關系形態。②閻學通、周方銀:《國家雙邊關系的定量衡量》,《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6 期,第94 頁。從互動方式角度對國際關系進行類型化依然存在不足。③李開盛:《間接性結構沖突:第三方引發的中美危機及其管控》,《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年第7 期,第94 頁。

基歐漢早在《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中便對和諧、合作和紛爭(discord)進行了界定和區分,認為和諧是某行為體的政策與其他行為體的目標一致,如自由市場中看不見的手使個體追求自利的行為帶來了市場的整體繁榮,當和諧不存在時,如果沒有行為體愿意做出政策調整或者政策調整依然無法實現和諧,便會出現紛爭,而如果政策調整使行為體間的政策相容,便產生了合作,且只有當存在沖突時才會出現合作,和諧狀態下不需要合作,合作被潛在地定義為對政策沖突的有效協調。④[美]羅伯特·基歐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蘇長和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1—53 頁。這一分析具有啟發性,但沖突被視為定義合作的必要條件,這在概念定義和區分上存在問題。合作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狀態和過程,指不同行為體相互配合,共同實現某個目標,其核心要素應是行動上的配合和目標上的一致性,無須前置一個沖突環境的必要條件,一切具有行動配合和目標一致性的行為體間的互動都是合作。因此,合作可能來源于對沖突政策的有效協調,也可能是和諧狀態下自發形成,自由市場的和諧正是源自看不見的手所推動的分工與合作。基于此,本文重新界定和區分相關概念(見圖2)。

圖2 沖突與合作概念圖

討論中美關系形態的前提是互動的產生,在缺乏互動的時期(尤其是20世紀50—60年代),中美相對隔離,直接聯系較少,中美關系更多表現為戰略和政治立場上的“各說各話”。中美建交和中國改革開放使兩國建立了全方位的互動和聯系。一旦產生互動,便會出現政策和利益的分歧(即分歧)和政策和利益的一致(即和諧)兩種可能的情景。和諧可能產生為提升效率、追求共同利益或實現共同目標的合作。效率提升的合作正如自由市場中的分工,市場主體原本并不處于利益或目標沖突之中,而是擁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但分工合作可提升所有參與者的經濟福利。中國加入國際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方式便是基于市場分工的國際合作。在追求共同利益或實現共同目標的合作中,中美有較多相同的利益訴求和目標追求。尤其當有些目標的實現非單一行為體所能及時,合作更加必要,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多是這種邏輯,如全球氣候治理中的中美合作。①U.S.Department of State,“U.S.-China Joint Glasgow Declaration on Enhancing Climate Action in the 2020s,” November 10,2021,https://www.state.gov/u-s-china-joint-glasgow-declarat ion-on-enhancing-climate-action-in-the-2020s/.分歧可進一步演化為沖突或合作,有效的政策協調可以化沖突為合作,沖突可被定義為行為體間因利益、目標、政策的分歧而產生的對抗性互動,而合作是指具有行動上的配合和目標一致性的行為互動。

上述從行為互動視角出發的定義將沖突和合作納入同一體系中,沖突和合作是中美互動的兩種典型方式,這兩種方式又可進一步細分,進而構成一個行為互動方式譜系。沖突可分為顯性和隱性,顯性沖突是指可被明確觀察到的、往往可具體化為特定事件的對抗性互動,其又可進一步區分為暴力和非暴力。大規模戰爭和局部軍事沖突等是典型的顯性暴力沖突,而如中美經濟貿易摩擦和美國的經濟制裁等屬于顯性非暴力沖突。隱性沖突是指不容易被明確觀察到,且往往以一系列的分散行動表現出來的對抗性互動。①如美式自由主義思想對中國的滲透,美國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長期質疑等。是否可明確觀察且以特定事件的形式呈現,是區分顯性和隱性沖突的關鍵。

合作可區分為對稱性合作和非對稱性合作。對稱性合作指各方地位和利益分配對等的合作,即平等自愿合作,這是合作的理想形態。現實中的中美合作往往以非對稱形式呈現,即參與合作的各方在地位和利益分配上并不對等。關于非對稱相互依賴的論述很好地闡釋了非對稱性合作,合作各方對合作關系的敏感度和脆弱性不同,由此非對稱性合作具有權力屬性。②[美]羅伯特·基歐漢,[美]約瑟夫·奈:《權力與相互依賴(第四版)》,第11—12頁。根據合作關系的非對稱程度強弱,非對稱性合作又可分為脅迫性合作、競爭性合作和依附性合作。脅迫性合作中,一方以利相誘或以害相迫強行建立合作關系,這種合作方式與隱性沖突存在交集,兩者界限較為模糊,如為迫使中國在貿易問題上讓步,美國在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合作中加入針對中國的“毒丸條款”。競爭性合作是競爭與合作共存的形態,如中美進行第二輪外交安全對話,雙方同意建立兩軍《危機預防溝通框架》。依附性合作是指一方處于合作關系的依附地位,而另一方主導了這種合作關系。對國際關系互動方式細化的探索,使中美關系“沖突-合作”復合形態的內涵愈發清晰。

三、中美關系分層:問題領域間的差異與聯系

中美“沖突-合作”復合形態的另一特征是問題領域間的關系分層,即在不同屬性的問題領域中,中美互動方式存在差異。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區分不同問題領域以及辨別問題領域與國家間互動方式的關系。特定問題領域的固有屬性使國家間互動傾向于特定形式,而這種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究。

(一)問題領域屬性與互動方式的理論關系

問題領域屬性可從領域類別、可讓步性和沖突性三個方面進行觀察。領域類別是指特定領域的經驗本身,如經濟領域、軍事領域和文化領域等,通常有“高政治”和“低政治”之分。可讓步性是指主權國家可妥協和進行利益讓步的程度。中美在特定問題領域中的可讓步性存在差異,這與雙方的政治經濟模式、文化傳統、國內政治等因素密切相關。沖突性是指在特定問題領域中,交往雙方的認知、利益和行動分歧程度。領域類別總體上對可讓步性和沖突性存在影響,但這種影響并不是決定性和線性的,可讓步性存在國家間的差異,而沖突性主要是由國家在特定領域所建立聯系的現狀所決定的。即使在軍事和安全等易于發生沖突的領域,國家間亦可合作。上述三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一個三維分析框架,中美在特定問題領域內的互動方式可通過這個分析框架得以厘清。具體而言,領域類別可分為“高政治”和“低政治”,可讓步性分為“高”和“低”,沖突性分為“強”和“弱”(見表1)。

表1 問題領域屬性與國家間互動方式

上面的三個維度劃分出了八種具體情形。在不同情形下,中美間的互動方式存在差異,如在低讓步性和強沖突的高政治領域,暴力沖突是最可能的互動方式,而在高讓步性和弱沖突性的低政治領域,對稱性合作或依附性合作往往易于達成。依此邏輯,表1列舉了不同問題領域屬性下最可能出現的中美互動方式。

關于上述分析框架,有兩點需要進一步說明。首先,這并不意味著在具有特定屬性的問題領域中,只有表中所列的互動方式出現,而是指這些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最符合理論邏輯和政策邏輯。其次,問題領域的屬性是動態的,因為這種屬性既取決于問題領域的客觀物質本體,也取決于互動雙方的主觀認知和利益界定。客觀物質本體相對穩定,而主觀認知和利益界定會在中美互動中發生變化。

(二)不同問題領域中的中美互動

在上述具有不同屬性的問題領域中,中美間的主要互動方式是不同的。

低可讓步性和強沖突性的高政治問題領域是中美關系的敏感問題領域,包括政治意識形態、民主價值觀念、國際政治地位競爭、臺灣問題等,這些問題領域易于爆發零星、小規模乃至大規模的暴力沖突。①例如,有研究認為,中美在亞太海權競爭中便可能存在偶發事件所導致的暴力沖突。凌勝利:《中美亞太海權競爭的戰略分析》,《當代亞太》2015年第2 期,第61—81 頁。中美政治經濟實力變化和國際政治地位競爭是否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也在學術界引發了廣泛討論。②美國學術界和政策界普遍將中國的地緣戰略崛起和軍事現代化視為對美國的嚴重挑戰。Luis Simón,“Between Punishment and Denial: Uncertainty,Flexibility,and U.S.Military Strategy toward China,” Contemporary Security Policy,Vol.41,No.3,2020,pp.361-384.這類問題領域與中美雙方的宏觀戰略和政治利益密切相關,是定性中美關系的關鍵問題領域,也是利益和觀念分歧較大,沖突管控和推動合作十分困難的領域。

低可讓步性、弱沖突性的高政治問題領域是存在合作可能性的。以反恐為例,中美在國際反恐問題上達成了宏觀目標共識,即以零容忍的態度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但是在具體實現路徑與標準上存在分歧。這種共識使雙方在反恐問題上的沖突性較弱,而這種分歧與雙方的認知和利益相關,可讓步性較低。在高政治領域中,低可讓步性、弱沖突性的領域主要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涉及雙方在特定高政治領域中各自的原則和利益,但是原則和利益并不存在根本分歧。例如,作為核大國,中美對防止核擴散的總體態度和利益是一致的,因此防核擴散一度被認為是中美合作的亮點。③郭曉兵:《防擴散還將是中美合作亮點嗎?——中美防擴散合作模式、動因及前景探析》,《國際安全研究》2017年第5 期,第111—127 頁。另一種是涉及雙方在特定高政治領域中各自的原則和利益,但由于雙方并未建立直接聯系和交往,這種原則和利益的分歧也并未直接體現出來。在全球化深度發展的背景下,中美在各領域都建立了廣泛聯系,產生了互動,因此這種情形較為少見。總體而言,在中美關系中,低可讓步性、弱沖突的高政治問題領域較少。

中美關系中可讓步性高的高政治問題領域更少。高政治領域直接關乎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和國際政治地位,主權國家做出讓步的可能性較小。一些在高政治問題領域做出讓步的經驗案例往往都需要至少一方讓渡部分主權,如歐盟的共同安全與外交政策、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同盟等。中國一直堅持“主權不可侵犯”和“不結盟”的基本原則,由此在高政治問題領域鮮有讓步。高政治領域中可讓步性高且沖突性強的領域就更少見了,強沖突性會迫使愿意且可能做出讓步的一方首先妥協,從而使雙方關系發生變化。在某些沖突性較弱的高政治領域中,中國可能會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但這種讓步并不是任何意義上的主權讓渡或政治妥協,而更多是從實現規范性目標的角度讓出部分利益,從而促成合作,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例如,在國際維和問題上,中國同意在聯合國框架下與美國開展積極的合作,甚至在某些議題上做出讓步。①劉鐵娃:《中美聯合國維和行動比較與合作空間分析》,《國際政治研究》2017年第4 期,第33—52 頁。

總體而言,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中美在高政治領域中的分歧明顯,且雙方做出讓步的可能性和程度都較低。在這種分歧及其導致的競爭下,中美在低政治領域的關系則更為復雜,既有密切的合作或相互依賴,也存在制約和競爭,更呈現出被“高政治化”的傾向。具體而言,可讓步性低且沖突性強的低政治問題領域廣泛涉及高科技、國際貨幣權力、人權、網絡安全、國際經濟制裁和經濟發展模式等諸多領域。以高科技領域為例,中美在人工智能、5G 技術、半導體芯片、清潔能源技術等諸多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且這些領域關系到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中國不可能做出大幅讓步,美國已通過限制技術出口、阻止企業數據獲取、阻礙投資和并購、阻斷產業鏈合作、限制科技人才流動等手段,推動中美科技“脫鉤”,與中國展開高科技競爭,試圖制約中國的高科技發展。①李崢:《美國推動中美科技“脫鉤”的深層動因及長期趨勢》,《現代國際關系》2020年第1 期,第33—41 頁。國際貨幣權力競爭是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元霸權是美國霸權的重要支柱和表現,歷史上美國通過多種暴力和非暴力手段維護美元霸權,對于任何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權力可能產生威脅的行為和政策,美國極少做出讓步,特朗普政府時期中美貿易摩擦也很大程度上涉及了國際貨幣權力的競爭。②張發林:《經濟方略與美元霸權的生成》,《世界經濟與政治》2022年第1 期,第103—129 頁。如同可讓步性低且沖突性強的高政治領域一樣,中美可讓步性低且沖突性強的低政治領域也較多,這反映出當前中美關系總體上的競爭性。

可讓步性高且沖突性強的低政治問題領域包括貿易問題、國際機構改革、知識產權、人文交流等。在這些問題領域中美有各自的立場和利益,由此導致雙方交往的強沖突性。但是,這些立場和利益并不直接涉及國家最核心的立場和最根本的利益,因此存在磋商和合作的可能。甚至中美雙方可能原本在這些問題領域中并沒有根本性的分歧,當前的強沖突是受中美政治關系的影響,從而被“安全化”的結果。例如,自特朗普政府以來,在中美戰略競爭強化的背景下,中美人文交流呈現出了較強的“安全化邏輯”,由此在實踐中表現出強沖突性。③毛維準、王欽林:《大變局下的中美人文交流安全化邏輯》,《國際展望》2021年第6 期,第34—55 頁。雖然存在較強的沖突性,但中美雙方在這些問題領域中往往可以或已經做出了一些讓步,如為解決中美貿易摩擦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美在知識產權、技術轉讓、匯率和透明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讓步。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投票權和份額的改革,也是中美等主要大國博弈、磋商和妥協的結果。④張貴洪、余姣:《國際組織與中美戰略競爭:演變、態勢和影響》,《國際展望》2022年第5 期,第44—62 頁。

可讓步性高且沖突性弱的低政治問題領域包括氣候治理、全球金融治理、稅收治理、發展治理、經濟復蘇等,這些領域是中美最有可能開展合作的領域。在全球氣候治理中,雖然長期存在中美雙方對全球治理宏觀規范和責任分擔的博弈,具體表現為“共同責任”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兩種規范的并存,且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使全球氣候治理陷入困境,但中美在氣候治理的必要性和長期目標上存在基本共識,中美氣候治理的分歧主要是責任承擔的分歧,較少涉及國家核心利益,因此雙邊都存在可讓步的政策空間。金融、稅收和發展等領域的全球治理都有類似情況,中美存在一些觀念和利益的分歧,但總體上在同一個體系中并存與合作,具體表現為中國積極加入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主導建立的全球治理體系。因此,雙方在這些領域中做出讓步,以協調分歧和沖突,促進合作,是存在可能性和可行性的。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復蘇,更是中美可以探索合作的潛在領域。

可讓步性低且沖突性弱的低政治問題領域則相對較為少見,這與上文關于可讓步性低且沖突性弱的高政治問題領域類似。可讓步性低往往就意味著較強的沖突性,而在可讓步性低的前提下出現弱沖突,通常有兩種可能:利益共識和交往不足。利益共識不需要讓步,而交往不足使分歧未能顯現出來。對于當前中美關系而言,這兩種情形都不常見。

上述分類和分析有以下兩個前提。一是此分類更多是從中國的視角出發對沖突性和可讓步性進行判斷,二是這一分類的理論框架具有一般性,但是具體問題領域的歸類是可變的。隨著中美關系的發展,不同問題領域的可讓步性和沖突性會有所變化,而中美雙方的互動方式也會相應發生變化。所謂分歧管控正是要推動不同問題領域的可讓步性和沖突性朝著更有利于合作的方向變化。同時,不同問題領域之間的關系還有待深入探究,一類觀點認為中美在高政治領域的關系對低政治領域的關系有決定性影響,戰略競爭會直接左右具體問題領域間的關系。但是,這種影響的程度、機制和在不同具體問題領域中的差異性,都是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例如,一項研究認為中美關系有三大支柱(安全、經濟和文化),當前中美關系的惡化正是由于安全關系的惡化所致;①David M.Lampton,“Reconsidering U.S.-China Relations: From Improbable Normalization to Precipitous Deterioration,” Asia Policy,Vol.14,No.2,2019,p.44.另一些研究則認為中美經濟關系的變化(如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中美技術差距的縮小等)誘發了中美政治關系的變化。②Rosemary Foot and Amy King,“Assessing the Deterioration in China-U.S.Relations: U.S.Governmental Perspectives on the Economic-Security Nexus,” 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Vol.1,No.1,2019,pp.39-50.

四、中美各自的關系聚類

中美關系“沖突-合作”復合形態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關系聚類。所謂關系聚類是指在由雙邊關系所構成的關系網絡中,一些國家間的關系相對更加密切,從而在關系網絡中形成了不同子群(subgroup)和核心節點。①借鑒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子群是關系網絡的子集,特定關系網絡可能由一個或多個子集所構成。中國和美國在不同層面和不同問題領域中形成了以各自為中心的子群,而當前國際體系正逐漸發展成以這兩大子群為主要構成要素的關系網絡。由此可見,對中美關系的評估,除了測量中美雙邊的直接關系外,還需要考慮分別以中、美為中心的關系網絡以及這兩大網絡間的關系。

中、美分別建立了伙伴體系和同盟體系,這兩個體系在性質和內涵上存在本質的區別,②肖晞、馬程:《中國伙伴關系:內涵、布局與戰略管理》,《國際觀察》2019年第2期,第76 頁。但在形式上都表現為以各自為中心的國家間差序雙邊關系網絡。雖然中國并未對不同類型的雙邊伙伴關系進行分類和排序,但是從伙伴關系的名稱和實質內容可大致判斷國家間關系的緊密程度。一些研究也嘗試分析不同伙伴關系的內涵及其所構成的關系網絡,如運用話語分析構建中國對外關系的差序格局,③詹德斌:《試析中國對外關系的差序格局:基于中國“好關系”外交話語的分析》,《外交評論》2017年第2 期,第30 頁。從節點國和支點國兩個維度對中國伙伴國進行分類。④孫學峰、丁魯:《伙伴國類型與中國伙伴關系升級》,《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年第2 期,第63 頁。相關研究和資料顯示,基于程度不同的伙伴關系,中國已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伙伴關系網絡。

相較于中國的伙伴體系,美國的同盟體系更加強調政治和軍事關系,制度化程度更高,等級性更強,有更加明確的權利和義務約定,對同盟國的行為有更強的約束性,且某種程度上需要同盟國讓渡部分主權。同盟體系的這些屬性與中國的主權觀、權力觀和行為規范不同,這也正是中國主張不結盟的重要原因。美國對其盟友和非盟友、以及盟友內的等級,都有更為嚴格和清晰的區分(見圖3)。

圖3 美國同盟體系差序網絡

中國伙伴體系與美國同盟體系存在交集,同一國家可能同時是中國特定類型的伙伴和美國特定級別的盟友。由于中國的伙伴關系和美國的同盟關系分別側重于經濟和軍事安全領域,在這兩大領域都有需求的國家便會選擇與中、美同時建立較為密切的關系,如采取對沖策略的韓國。①韓獻棟、趙少陽:《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韓國的對華戰略:基于對沖概念框架的分析》,《國際論壇》2021年第3 期,第97—118 頁。另一些國家則在中、美之間保持相對中立的態度,如瑞士、游離于主流國際體系之外的索馬里、主要追求自身福利的北歐國家等。在實踐中,國家根據其利益和偏好在中、美間做出戰略選擇,且這種選擇是變化的,這導致了國家間關系的波動,從而使關系聚類的具體形態發生變化。如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等與中國建立了更為密切的關系,而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美國核心盟友則在政策和行動中更偏向于跟隨美國。在全球化時代,小國和大國都無法孤立地生存和發展,雙邊關系的網絡外溢效應將持續存在,關系聚類愈發成為測量雙邊關系和國際關系形態的重要方面。

這種關系聚類在具體問題領域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尤其在經貿領域中。在國際貿易中,由于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差異,中、美形成了各自的貿易網絡,不同國家與中、美建立了差異化的貿易關系。一些國家在貨物貿易關系中更加偏向中國或美國,如愛爾蘭、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時等與美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而俄羅斯、菲律賓、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亞等與中國的貨物貿易關系更加緊密。另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等)同時與中、美建立了密切但存在結構差異的貨物貿易聯系。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不同國家和經濟體青睞美元、歐元或其他不同幣種,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貨幣勢力范圍。①其中美元勢力范圍最大,其次是歐元勢力范圍,雖然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但其國際貨幣勢力范圍依然需要繼續擴展。

五、中美關系波動是鐘擺式調整還是結構性變化?

前述關系細分、關系分層和關系聚類共同決定了中美關系的形態及其變化,關系波動正是“沖突-合作”復合形態的另一重要特征,也是理解中美關系現狀的重要方面。準確評估關系波動的前提是測量國家間關系。如前文所述,事件數據的運用和一些事件數據編碼系統的出現,推動了測量行為體間關系的相關研究。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外關系數據庫(以下簡稱“清華國關數據庫”)的建立,更是極大推動了相關研究的發展。②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外關系數據”,http://www.tuiir.tsinghua.edu.cn/kycg/zwgxsj.htm。

基于事件數據的關系分值和關系數據,關系的相對好壞和變化趨勢可以得到較好的評估。通過清華國關數據庫中美關系數據可知,在從1950年到2020年的長時間周期里,中美關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但是,只是簡單對比較長時間周期里的關系變化,很難準確地理解中美關系的現狀與形態。例如,1950年6月和2020年6月中美關系的數據都是-7.6,但是中美關系的維度、內涵和形態在這兩個時間點上有巨大的差別。因此,除了測量關系的波動外,更需要考量關系的結構性變化。

關系的結構性變化是指關系的基準形態發生了變化。基準形態是在特定階段中關系的基調,如20世紀50年代的中美政治對抗和70年代的接觸合作。這種關系基調是雙方根據特定國際形勢和各自國家立場在互動中逐漸確立的。如前文所述,在構成國家間關系的四個要素中,關系主體、關系內涵和關系維度決定了關系形態。就中美關系而言,關系主體是確定不變的,關系內涵和關系維度是可變的,由此關系形態也是可變的。這種變化既表現為特定階段內的關系調整和波動,也表現為關系基調的改變和結構性調整。例如,全球化極大改變了中美關系的內涵和維度,使1950年6月的中美關系與2020年6月的中美關系在具體內容上有巨大差異。一些對中美關系進行階段劃分的研究實質上討論的正是中美關系的結構性變化。參考相關研究,①韓召穎、黃釗龍:《從“戰略協調”到“戰略競爭”:中美關系的演進邏輯》,《國際觀察》2020年第2 期,第66—91 頁;徐海娜、楚樹龍:《美國對華戰略及中美關系的根本性變化》,《美國研究》2021年第6 期,第35—53 頁。本文認為,中美關系出現了至少四次結構性調整,并因此劃分為五大階段:政治意識形態對抗期(1949—1968年)、以“聯合抗蘇”為基礎的初步發展期(1969—1978年)、建交后接觸發展期(1979—1992年)、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發展期(1993—2016年)、新時代大國權力博弈期(2017年以來)。不同階段的關系波動和關系基調存在較大差異,在同一階段內,關系數值的可比性更強,對關系波動的測量更有現實意義。

關系基準可用特定時間周期內的關系平均值衡量,而關系波動表現為年平均關系值的變化。具體而言,第一階段(1950—1968年)以政治領域的互動為主,且關系基調整體上是沖突性和對抗性的(階段關系均值為-6.89),是五個階段里中美關系最差的階段。第二階段(1969—1978年)同樣主要以政治領域的互動為主,但在“聯合抗蘇”的背景下,關系基調發生了變化,中美在戰略和政治層面的互動和合作增加(階段關系均值增長至-4.5),中美關系總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第三階段(1979—1992年)的主要背景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啟,中美正式建交,以及冷戰后期的大國博弈。中美建交使中美關系迎來了“蜜月期”,中美開始在政治、經濟和人文等各個領域建立廣泛聯系,這一階段的關系均值是歷史最高的(1.53)。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冷戰的結束,中美關系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即第四階段(1993—2016年)。這一階段持續時間最長,是中國與美國建立全方位聯系,并深度融入國際體系的時期。這一時期與“復合相互依賴”所描述的關系形態最為相近,但中美關系依然充滿波折和起伏,階段年平均關系水平為0.78,在從“友好”到“對抗”的六分類關系數值標準中,僅僅是“普通”,且更靠近“不和”而非“良好”。①閻學通、周方銀:《國家雙邊關系的定量衡量》,第94 頁。一項研究將這一階段中美關系的不穩定歸結于兩國的“假朋友策略”②閻學通:《對中美關系不穩定性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第12 期,第4 頁。,更多研究也嘗試解釋這一時期的中美關系以及大國關系波動。③漆海霞:《中國與大國關系影響因素探析:基于對1960—2009年數據的統計分析》,《歐洲研究》2012年第5 期,第61—78 頁。

中美關系自特朗普政府以來的變化是結構性變化而非特有結構下的波動,中美關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些研究也從不同視角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如中美關系的新常態或范式變化。④朱鋒:《貿易戰、科技戰與中美關系的“范式變化”》,《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9年第4 期,第1—14 頁;安剛、王一鳴、胡欣:《探索中美關系新范式及全球安全治理》,《國際安全研究》2020年第2 期,第23—48 頁。這一新階段的主要特征是關系基準大幅下降,中美關系的競爭性和沖突性增強,合作性大幅降低。可以預見,在未來較長時期里,中美關系可能會圍繞較低的關系基準波動,總體呈現出緊張狀態和較強競爭性。對中美分歧的管控需要認識到這種結構性變化,在較低的關系基準上,確立更符合實際的戰略預期和政策目標,相應地做好內政和外交的積極準備,更有效地管理戰略對抗。⑤Timothy R.Heath and William R.Thompson,“Avoiding U.S.-China Competition Is Futile:Why the Best Option Is to Manage Strategic Rivalry,” Asia Policy,Vol.13,No.2,2018,pp.91-120.

結束語

中美關系牽動著整個國際關系,對國際體系的穩定和國際秩序的和平演進具有決定性影響,對中美關系形態的準確和客觀判斷有重要的理論和政策意義。中美關系的細分意味著除了極端的暴力沖突和完美的合作外,中美關系還存在多樣的形態。分歧管控并非要在短期內促成完美的合作,而是以避免陷入最極端的暴力沖突為首要目標。因此,中美分歧管控存在很大的政策空間和實踐可能性。就問題領域而言,分歧管控的關鍵是避免低政治領域問題的政治化和安全化。這種傾向會使中美關系扁平化,原有不同問題領域內中美關系的分層和多樣形態,會由于問題領域的政治化和安全化而變得同質,從而使管控中美分歧變得困難。即使考慮到中美關系細分和關系分層,在從沖突到合作的譜系中,中美關系正顯現出向沖突方向的結構性變化。這并不意味著中美必然陷入對抗和沖突,而是中美關系的基準下調,整體呈現出非暴力沖突和隱性沖突的形態,總體合作水平下降。中美關系的維系需要在新的預期和關系基準下進行,目標是在新的關系結構中促進中美關系朝合作方向的正向調整,甚至推動其向合作方向的結構性回調。唯有如此,中美關系方能亂中求穩,穩中有進。此外,中美關系將直接決定國際秩序的演進。國際秩序的演進大致有如下若干可能路徑:美國衰落而中國未能或無意擔當領導者的“領導缺失”(G0 秩序)、修正的美國式自由主義國際秩序(G1秩序)、新興的中國特色秩序(新G1 秩序)和中美合作的共生秩序(G2秩序)。①C.Fred Bergsten,“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test for Global Economic Leadership,” China and World Economy,Vol.26,No.5,2018,pp.12-37.無論何種路徑,其都與中美關系的發展直接相關,中美關系變化對國際秩序重構具有決定性影響。②Da Wei,“A Restruct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the Paradigm Shift in China-U.S.Relations,” China International Strategy Review,Vol.1,No.1,2019,pp.21-32.由此,管控分歧,維系良性關系,不僅事關中美兩國,更關系到國際秩序的穩定和國際社會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欧美福利在线| 广东一级毛片|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天天综合网站| 国产91高跟丝袜|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婷五月综合|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五月天综合婷婷| 无码'专区第一页| 在线无码私拍| 亚洲黄色高清|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91视频99| 538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 青青极品在线|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国产第四页| 色网站在线视频|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91|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1级黄色毛片|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久操中文在线| 伊人色婷婷| 丁香综合在线| 91福利片|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视频|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丝袜国产一区|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黄视频网站|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天堂首页| 国产精品浪潮Av|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色综合中文| 久草网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国产成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