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仙
(宜興 214221)
作為中國傳統陶器藝術品中十分獨特的一種形式,紫砂壺藝術的成功不僅僅依靠獨特的材質和精湛的工藝,更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豐厚的傳統文化的支撐。每一件紫砂壺作品都是中國工匠精神與民族文化自信的呈現,故能在歲月流轉中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君趣壺”(見圖1)是一件有著自然味道與創新特征的紫砂壺作品,本文圍繞自然與創新這兩個方面分析此壺的藝術特色,并揭示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

圖1 君趣壺
相比于一般泥料,紫砂泥是非常珍稀的,然其種類也要較一般泥料豐富,所以紫砂壺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可見其泥料的獨特性。此把“君趣壺”呈現出三種色彩,這是其最為突出的創新特征,以多樣的色彩表現了自然的生機勃勃之感。
整件作品采用獨特的“黃金段”泥料打造而成,壺的頂面、左側面以及壺鈕、壺嘴清晰地展現了“黃金段”的美感。“黃金段”泥如其名,在燒制后會呈現出黃金一般的顏色,極有富貴之感,顏色純正、明亮,不乏清新之感,是一種能夠帶給人多層次審美體驗的泥料。用“黃金段”泥料燒制而成的壺不僅十分耐看,且價值極高,在所有的段泥中,“黃金段”是最稀少的,是當之無愧的泥中珍品,所以此壺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除了“黃金段”泥料之外,創作還運用深紫色與紅色的泥料進行裝飾,壺體右側面及把手是濃郁的深紫色,與“黃金段”的顏色形成了反差,一明一暗、一活潑一深沉,象征自然的豐富多彩。壺鈕上的裝飾帶有紅色,更加生動形象。“君趣壺”的豐富色彩體現了紫砂泥的多樣性,而不同泥料的性質也不同,在制作、燒制時的難度也相應增大,體現了作品的工藝水準。
此壺造型的靈感來源于自然中的樹木與花朵,這亦是紫砂壺創作的一個基本方向。首先壺體為一低矮的圓柱形,如樹樁一般,造型均衡、對稱,保證了作品的穩定性,這是紫砂壺最基本的造型要求。壺蓋與壺身之間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個平整的頂面,相接形成的細縫幾乎都是看不見的,可見工藝的精細。頂面與底面的邊緣都是不規則的,體現出寫實的風格,因為自然界中的樹樁便是如此。壺身左右兩側鑲嵌著彎流與耳狀環形把手,色彩的鮮明對比使二者的造型個性也得到了強化。在壺嘴與把手上雕塑出立體的枝節,將這兩部分打造成了樹枝,樹樁也開始有了生命的氣息。壺鈕的設計更加獨特,以一段半環形的樹枝鑲嵌在壺蓋中央,一側底部伸展出許多細小的枝條與壺蓋緊緊相連,另一端則向上伸展,一段拔地而起的新生樹木就塑造出來了,使小小的作品更有氣勢。
在壺身深色的一面,運用貼塑技藝塑造出花朵的圖案,進一步豐富了作品的自然美與生機。在把手下端,纖細的枝條自此處延伸至壺面上,在枝條兩側是朵朵嬌嫩的黃色花朵,在暗色的背景中顯得格外清新脫俗,如暗夜中悄然綻放的寒梅自帶清冷之氣,也渲染著靜謐,讓人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安靜下來,并感受到獨特的寒梅精神,獲得精神上的升華。
此壺的造型與裝飾都在盡力還原自然樹木、花朵的姿態,體現了紫砂壺花器的藝術特征。通過還原自然之美,紫砂壺工藝之精湛也得以呈現,壺的每一個部分無疑都是精致的,是精心設計的結果,但卻不會令人感覺有過于雕琢之感,宛若天成一般,這一方面得益于藝人對于自然植物特征的細心觀察,另一方面離不開藝人對各項工藝的完美掌握,為人們呈現出一件有著濃厚自然氣息,又相當精湛的紫砂壺佳作。
“君趣”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君子之趣,代表了高雅的、脫俗的氣質與藝術追求。通過完美再現自然植物之造型,表現了返璞歸真之美,讓人們暫離現代都市,到自然之中去放松、蕩滌心靈,感悟人生的萬般樂趣。除此之外,此壺是具有創新效果的,多種色彩的配合令人們“眼花繚亂”,逼真的造型讓人們忍不住去探尋其中的工藝奧秘,這也是一種趣味,彰顯了紫砂壺藝術的創新精神,使“君趣”紫砂壺有“君”之品格,更有“趣”之活力。
此把“君趣”紫砂壺從造型設計來說是非常傳統的作品,體現了紫砂壺創作的自然審美傾向。在泥料的配合和裝飾的設計上則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不僅能烘托出自然的豐富多彩,更喻示著紫砂壺藝術創作、發展的無限可能,制壺藝人秉承工匠精神,重視文化內涵,敢于探索創新,紫砂壺藝術必將如“君趣”所表現的那樣欣欣向榮、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