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其中內容明確指出:大力發展體育旅游,促進消費升級。目前,由于世界各國經濟緊密聯系,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保護當前環境,全球化產業呈現融合、智能和低碳化特點。文化、體育和旅游三者天然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三者融合是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新經濟增長點的典范,產業融合已成為當前發展的一種趨勢。文體旅產業融合是實現當前我國新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濱海城市廈門擁有豐富的文化、體育和旅游資源,以國家“十四五”規劃為導向,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在產業轉型和消費需求升級背景下,以文化為根基,體育為手段,旅游特色,打造文體旅新型城市,致力于統籌和優化文體旅游資源,推動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實現1+1+1>3產業疊加效應,使其成為城市新的增長點。目前,城市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受到業界高度重視,但由于理論與實踐結合嚴重不足,各種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在實踐中出現各種問題。本文以產業融合視角,以海濱城市廈門為具體研究對象,探討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動廈門文體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推動下,產業融合應運而生,產業融合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文體旅產業融合是依托科學技術進步,社會生產力發展、消費市場擴大和人民群眾需求等因素,促進產業之間的共生,協同發展,深度挖掘產業高附加值和效益的過程。文體旅產業融合的核心是充分各自發揮產業的優勢,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并對融合產業資源進行重組、融合、滲透,重新對資源進行再分配,提升資源利用率,進一步促進文化和體育、體育和旅游、文化和旅游產業兩者之間的融合,形成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價值鏈,產生1+1>2和1+1+1>3的疊加效應。基于文化、體育和旅游自身屬性和特點,三者之間存在著天然的關聯性,從而形成有機的耦合關系。三者之間耦合度越高,說明三者產業資源利用率越高,產生的溢出效應越大;三者之間耦合度越低,說明三者產業資源利用率越低,產業之間壁壘越多,呈現離散性特點,密切關聯程度低,產業之間相互作用和帶動能力越差。
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需要滿足3個條件:一是文體旅資源相互之間的耦合性;二是文體旅產業融合后獲取利益的共同性;三是文體旅產業融合后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和產業轉型升級。只有滿足上述條件,文體旅產業融合才能協同發展。文體旅產業融合作用機制主要分為3種:(1)資源共享機制。顧名思義,文體旅產業融合必須以資源共享為前提,對產業資源進行重組和再配置,提升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最大化的利用。資源共享包括兩方面:①區域資源共享,主要是指自然資源和文物資源等;②產業資源共享,主要是指文創產品和集聚區等有形資源,以及體育賽事和文化品牌等無形資源;(2)要素滲透機制。要素是文體旅產業融合的基本組成部分,為產業未來發展定位,其主要包括兩方面:①內容滲透。以體育賽事、文化品牌和旅游特色等內容作為基礎,產業之間內容相互融合,形成新型的文體旅產品和服務;②技術滲透。以現代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手段,對文體旅產業要素進行升級,從線上方面入手,創新文體旅服務產品,探索新型用戶使用商業模式,建立一個共享平臺,減少交易成本,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3)業態關聯機制?;谙M市場和人民群眾需求,文體旅產業在產品和服務上,實現產業內部的相互關聯,協同發展。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聚焦了多元產業要素,經過重組產生新的業態形式,向產業橫縱向方面不斷拓展和延伸,實現產業模式和功能的優勢互補,進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品、新的服務,使新的文體旅產業更具有競爭力。
嚴格來說,由于文化、體育和旅游屬于精神文化范疇,其都是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存在,基于他們各自特點和屬性,三者具有較強的耦合性,基于能夠實現三者的有機融合?,F階段,基于新發展理念,我國提倡綠色朝陽產業,文化、體育和旅游產業,各自產業資源消耗少,產出綜合效益較高,三者有機融合,有利于促進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是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尤其文體旅產業依靠資本、市場和技術等要素,使文體旅各種資源重新整合和優化,形成新業態、新產品和新服務,進一步拓寬了自身產業市場邊界,盤活資源存量,提升資源利用率,豐富了資源供給,推動供給側改革發展。同時,帶動了其他產業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資源轉換,促進流經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了1+1+1>3疊加效應。
自黨十九大之后,我國在中華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提出了“文化自信”,這對于我國5000多年燦爛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由于我國中華文化精華較多,在傳承和創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變化、西方普世價值觀理念的入侵以及傳承人才較少。在中華文化傳承和創新過程中,傳播方式和手段運用不當,對我國優秀中華文化進行過度的商業化包裝,實質是對我國中華文化的一種變向損害。加強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是一種新型的促進我國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路徑。文體旅以展現中華文化表現方式,與人民群眾相連接,建立起文化傳播的紐帶,通過以文化作為基礎,以體育賽事為手段,以旅游特色為品牌,增強人民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
近些年,由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社會各行各業分工越來越細,人民群眾消費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現階段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滿足了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之后,逐漸轉向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建設大背景下,人民群眾尋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消費行業,滿足自身個性化需求。而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恰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即人民群眾在旅游過程中,感受不同的文化風情,觀看體育賽事,娛樂身心,文體旅產業創造了新供給,提升了新產品和新服務,成為社會消費的新型增長點,拉動了消費,實現了消費需求升級轉型。
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是由消費市場決定的,其主要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高質量健康生活,愉悅身心。政府是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的主要推手,需要政府的統籌規劃和引導,作出長期的規劃,加強頂層設計,這才能使文體旅3個產業協調發展?,F階段,廈門文體旅產業融合有待進一步加強,在實踐的經營管理操作方面,仍然存在著管理機制不健全,協調治理需要進一步深化,文體旅產業各自優勢和長處未被有效利用,各產業之間融合性不強,資源造成嚴重浪費。在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對于產業未來的發展重點、設計規劃和目標任務,過于局限于某一產業,未兼顧到3個產業的協同發展,整個產業發展機制缺乏創新,產業資源如何有效地銜接、生產元素如何利用和消費市場如何培育等不明確。因此,當前的文體旅產業發展難以適應當前的消費市場需求,需要以協調機制為核心,打破產業之間的壁壘,加強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
專業復合型人才是文體旅游高質發展的核心要素,其自身綜合素質影響文化旅產業發展。濱海城市廈門文體旅產業在融合發展過程中,缺少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易造成產業資源浪費,管理不當,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體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由于文體旅產業涉及到三大產業和多個工作崗位,廈門文體旅產業融合行業專業復合型人才稀少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上游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和下游服務專業人才。一些經營管理和服務專業人才出身并不是文體旅相關專業,只是對資本運用和商業模式較為熟悉,但對產業融合之間的經營和管理缺乏實踐,造成了對文體旅經營和管理規律認識不足,為了獲取最大化利益,簡單粗暴將文體旅產業融合,在短期內獲得了一些效益,但對文體旅產業融合沒有進行長期的規劃,沒有開發出新型的文體旅產品和服務,服務質量不高,易造成“贏了利益,輸了口碑”局面。
優質品牌和核心競爭力項目是文體旅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依托豐富的人文資源,濱海城市廈門擁有較多的文體旅產業資源。近幾年,得益于國家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政策,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加強產業之間融合,濱海城市廈門基于自身現在的條件,致力于大力發展文體旅融合產業,但在發展過程中,豐富的資源開發程度和利用率較低,仍有開發的空間。濱海城市廈門在發展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缺乏長期規劃,文體旅各自產業資源較多,但是融合一起后,資源利用率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和服務類型單一,拳頭項目較少,體現文體旅特色的產品和服務較少,核心品牌未真正建立起來,服務和產品缺乏特色,總體來說,文體旅產業融合之后,各種特色依舊保持,但同時也丟掉了自身的優勢,與當地民俗文化要素結合不夠,整體產業融合質量不高,造成了市場競爭力下降。
在我國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和加強產業融合大背景下,我國文體旅產業市場發展迅猛,憑借其能源消耗低和綜合收益高等特點,呈現出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濱海城市廈門得益于自身的人文歷史資源,加之國家和地方政策文件的助力,文體旅產業發展較快。但在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由于產業融合發展太快,公共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隨著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各自產業資源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為了追求項目規模,爭取市場,即忽視了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維護和建設。尤其是在旅游和體育賽事旺季時,文體旅產業園或度假區內公共基礎設施破情情況嚴重,為游客安全帶來隱患,影響游客旅游體驗和觀賽體驗,對文體旅產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在文體旅產業景區,公共交通、住宿和餐飲等基礎配套建設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解決設施不全和功能單一等問題。
產業融合并不是兩個產業簡單的疊加效應,而是在資源優勢的互換和利用等方面的協同發展,必須做到以它長補已短,融合產業并行發展,并帶動相關產業。廈門文體旅產業高質高效的發展必須要突破行業之間的壁壘,認清自身產業的優勢和缺點,補齊短板,發揮長處,與其他產業在管理經營和營銷宣傳等方面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文體旅產業融合,健全產業融合機制,樹立大產業融合理念,破除產業之間的行業格局。在消費市場的推動下,對文體旅產業資源、項目和政策等進行優化整合,政府制定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力量進入,加強投資引導,創新和開發文體旅產品和服務,為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創建健康的投資環境。完善文體旅產業融合工作機制,明確文體旅產業融合的發展理念和目標,基于城市發展建設,全面考慮文體旅產業聚焦效應,加強產業規劃和城市發展的互動協調。
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是文體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核心因素。為了促進海濱城市廈門文體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使其成為國內外文體旅產業融合標桿和典范,廈門應基于自身文體旅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圍繞著產業資源開發、經營管理、營銷宣傳和服務等方面,加大培養文體旅復合型人才力度,特別是上游經營管理和下游宣傳和服務人才等。廈門政府應根據國家政策文件為導向,促進文體旅產業快速發展,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引進優秀文體旅復合型專業人才,給予優秀文體旅人才落戶或優質工資待遇,提升文體旅產業人才隊伍整體綜合素質。另外,政府應結合省內文體旅優秀教育資源,主動牽頭與省內高校和大中專院校合作,發揮學校師資力量優勢,結合文體旅產業發展需要,鼓勵校企合作,開設文體旅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為文體旅產業發展源源不斷輸送優秀專業人才。
為了促進文體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擴大產業融合影響力和知名度,廈門應因地制宜開發文體旅產業資源,提升文體旅產業資源利用率,結合城市發展,基于現有的資源,合理規劃產業各個景點,摒棄同質化和單一化,根據文體旅需求者的需要,引進資本,通過商業化手段運作,結合城市獨特的民俗文化要素,將文化、體育和旅游特色有機融合在一起,開發和創新文體旅產品和服務,例如,娛樂休閑、賽事觀看、觀光旅游和文化演出等,增強文體旅產業市場競爭力,建立品牌意識,打造拳頭項目和產品,提升游客體驗性和娛樂性。另外,廈門應抓住國家發展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機遇,基于自身文體旅產業資源優勢,對資源進行深度和廣度的適時開發和創新,提升文體旅產業資源開發效率,加強文體旅產業項目和產品核心品牌建設,整合和優化文體旅資源,摒棄重復項目,保留當地文體旅項目的特色服務,以當地城市歷史文化為載體,結合現代和民族體育休閑運動和體育賽事,通過旅游的形式,豐富文體旅產品和服務內容。
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建設是文體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推進廈門文體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政府應結合廈門文體旅產業各種資源,整體布局,統籌規劃,加強文體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和改造城市交通,將省內的文體旅產業資源實現直接串聯,減少旅游和觀看體育賽事來回轉換的時間,設計景點、文化和體育賽事為一條龍的優質交通旅游路線,開通文體旅產業項目之間的交通直通車,推出多種文體旅產業景區的套票,滿足不同人民群眾的不同需求。增加和優化文體旅產業相關公共基礎設施,打造集餐飲、住宿、交通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文體旅產業服務區,定期維護和更新文體旅產業相關基礎設施,健全服務機制,提升文體旅產業景區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提升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高質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