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實驗初級中學(542800)黃飛雪
良好的語音拼讀能力有助于語音意識、單詞拼讀準確度、口語流利度、單詞拼寫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教師開始更多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圖像、動畫等成為課堂中的主要教學媒體。多模態教學已經成為基礎教育領域的研究重點。筆者多次嘗試將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等多種符號模態(如圖片,音頻,視頻,PPT,口語交流,師生互動時的眼神、表情、肢體語言)引入語音拼讀教學,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聽、說、讀、看、寫的過程中進行學、思、議,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筆者以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語音入門課“元音字母a 在閉音節中的發音”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有效開展多模態語音拼讀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在五級知識目標里明確提出學生要能“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明確了音標教學在初中階段的定位。學好音標對學生語言學習的順利開展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有極大幫助。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 3這一單元總結了5 個元音字母在開音節和閉音節中的發音。學生從已學的預備篇單詞中可以初步感知元音字母a 的發音規律。但人教版教材中沒有專門的語音授課內容,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后面Pronunciation板塊歸納的語音知識進行整合編排,設計語音教學。本節課筆者圍繞“元音字母a 在閉音節中的發音”這一主題進行授課,目的是導入初中音標教學,讓學生獲得語音感知。
教學重點:掌握元音字母a在閉音節中的發音規律,能正確拼讀單詞,會說簡單的句子。
教學難點:能聽音寫詞,將所學的單詞連詞成句,并能流利地朗讀出來。
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對字母和音標的學習都處于入門階段。學生初學48 個音標,因而對音標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對元音字母a 在閉音節中的發音規律是第一次深入學習。
本節課的教學分“情景導入—感知學習—探索規律—歸納規律—遷移創新—課后延伸”六大流程及七小階段進行(詳見表1),教學模式采用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學模式。

表1 “元音字母a在閉音節中的發音”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師生相互問候,進入課堂
教師用微笑、眼神、口語交流與學生相互問候,調整學生學習狀態。
第二階段:課前熱身,觀看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根據已經學過的音標知識復習/i:/、/?/、/e/、/?/、/a?/五個元音音標的發音,再跟隨視頻中的外籍教師大聲練習,糾正嘴型,拉伸口腔和訓練舌頭的靈活性,為下一步的語音學習做準備。視頻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內容載體之一,它融合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手段和符號模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第三階段:讀單詞,找共性
教師用PPT 呈現教材中學生已學過的單詞map、cat、Frank、thank、black 及它們相對應的圖像,讓學生大聲朗讀單詞,并觀察單詞中標成紅色的元音字母a 的發音,思考這些單詞的構成有什么共性,用“文本+圖像+顏色”視覺模態幫助學生領悟元音字母a 的發音規律。學生總結發現這些單詞都是閉音節,元音字母a 在閉音節中通常發/?/,從而引出本課的學習主題。這個過程采用歸納式教學法,由教師引導學生從包含同一字母的單詞中歸納出該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共性與規律。“文本+圖像+顏色”視覺模態更容易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讓學生通過所呈現的單詞及圖像進行感知學習,為后續模仿做好準備。語音學習從多模態感知到逐漸吸收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模仿和記憶能力。
第四階段:學語言,找規律
1.初體驗,多操練
教師通過視頻圖文并茂地呈現不同的單詞,如fan、sad、rat、cap 等,讓學生大聲操練,不斷練習,掌握字母在單詞和音節中的發音規律,對不熟悉的單詞也能根據發音規律直接拼讀出來。“圖像+文本”的形式使聽覺模態和視覺模態相互融合、相互補充,讓課堂有聲有色,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再把所呈現的單詞打亂分成三組,讓學生進行指讀,避免學生靠記憶來讀而不是根據發音規律拼讀。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呈現大量的單詞,讓學生反復接觸不同的單詞,并且通過機械操練初步感知元音字母a在閉音節中的發音規律。
2.玩游戲,添趣味
教師借助多媒體,利用“視覺+聽覺”模態開展“Find Your Family”游戲。教師利用希沃班級優化大師設計游戲,學生需在1 分鐘內從滾落而下的單詞中,幫讀音中包含/?/音的單詞找到“家”。這個環節引入競爭機制,以男女生對抗的方式,讓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分別作為代表上臺參賽,其他學生分別是各自陣營的助力團,要助力自己的陣營獲勝。隨著一聲“Ready?Go!”,伴隨著音樂,游戲開始,全班沉浸在緊張刺激的競賽氛圍中,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的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助力過程中,學生使用口語模態為自己的戰隊提示單詞,學生興致高昂,既學得開心,又鍛煉了觀察和反應能力。
3.聽辨音,深體驗
教師采用下五子棋的方式進行辨音訓練,通過表格模態、聽覺模態讓學生加強對單詞拼讀的識別。學生拿出事先下發的寫有單詞的表格,在教師發出指令后聽音頻,每聽到一個單詞,就在相應的格子中打“×”,當或橫、或豎、或斜的五個單詞都打“×”連成一串時,學生快速舉手說“Bingo”。教師通過口語模態、示范發出指令,讓學生明白任務,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進一步感知語言。
4.找單詞,感知寫
提供了足夠的聽說訓練后,需要拓展、延伸學生的英語學習。找詞游戲是利用文本模態從聽說環節延伸到書寫環節,讓學生從字母迷宮中圈出表格里出現的單詞,通過找詞游戲感知單詞的組成規律。這個游戲能夠促使學生逐步內化字母和音素之間的映射規則,通過更擅長的視覺途徑強化形、音自然轉換能力(胡小慧,2019)。
第五階段:掌握技能,內化輸出
1.寫單詞,強能力
教師借助口語模態讀單詞,并讓學生寫下聽到的單詞。這個環節是引導學生借助單詞發音規律活記單詞,讓單詞習得不再是一種單調的苦役式的枯燥記憶,而是一種“有聲有色”的感官體驗,從而培養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學生通過掌握字母所對應的發音,通過反復拼讀拼寫單詞,舉一反三,逐步建立起字母與發音之間的直覺音感。
2.造單詞,促提升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鼓勵學生在反復實踐并體會了單詞拼讀規律的基礎上勇于創造。學生任意創造含有元音字母a 的閉音節單詞,他們可以通過變換元音字母a 前后的輔音字母寫出新單詞,如sad、nap、chat、than、glad 等,通過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之后,教師使用文本模態,即利用多媒體投屏來呈現不同學生的造詞結果,再利用口語模態,引導學生大聲讀出屏幕上的單詞,讓學生體驗創造的快樂。
第六階段:表演故事,拓展思維
教師用PPT圖文模態呈現小故事“Cat”:
Cat can tap.
He can tap a pan.
He can tap a can.
He can tap a fan.
Tap!Tap!Tap!
Cat can nap.
在PPT 圖文中,單詞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與句型互聯互通,構成一個有情節、有語境的故事場景。語音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出活力和美感,使得語音教學不至于枯燥無味。學生需要在閱讀中體會和運用拼讀規律,逐步加深對拼讀規律的印象,才能做到自信地拼讀。本環節通過“文本+圖像”模態呈現故事大意,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利用口語模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目視其文,口發其音,通過探究、試讀、糾錯,在情境中理解新單詞的含義,揣測語境中的情緒、語調,同時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在通過口語模態試讀句子時,教師也通過口語模態指導學生對音量高低、語音語調、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等的調控。聲音、表情、肢體語言等多種符號模態的綜合運用,讓語音訓練“有聲有色”。
第七階段: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教師通過“文本+圖像”模態進行總結后,結合本節課內容,布置了兩項課后作業:
①聽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 3 關于元音字母a在閉音節中的發音的錄音,并大聲跟讀。
②利用網站“http://www.starfall.com”里面的語音對應內容,練習元音字母a 在閉音節中的發音,觀看相關小故事視頻。
作業設計意圖:通過給學生布置一些含視頻、音頻、網絡鏈接等多種符號模態的作業,側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技能的強化,幫助學生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同時培養他們獨立探索、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沒有設置專門的語音課,只在教材后面有一些語音知識歸納,因此需要教師靈活整合教材內容設計語音課。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融入多種模態,讓學生通過掌握字母所對應的發音,在單詞拼讀拼寫中舉一反三,反復練習,逐步建立起字母與發音之間的直覺音感。在教學設計上,筆者設計了“情境導入—感知學習—探索規律—歸納規律—遷移創新”授課流程,混合聽、說、讀、寫,讓學生在不斷內化語音規律的過程中提高語音拼讀能力,培養良好的語音素養。本節課設置了不同層次的綜合語言任務,讓學生在多模態語境中感受到語音學習的樂趣,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在造單詞環節體現出創新性不夠的問題,基本都是以單個輔音字母替換元音字母a 前后的單個輔音字母,以字母組合替換的較少,因此需要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訓練。
綜上,在英語教學中引入視覺符號、聽覺符號等多種模態,能有效促進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教學效果來看,以多模態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憑借多種符號模態的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做法,能有效改變傳統單調的語音課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多模態學習環境下進行課程的設計、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效果的評價等,讓圖像、動畫、視頻、口語等模態有機融合、互補協同,讓學生在多模態的語境中有效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