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市永寧中學(528415)繆細英 羅萍波
中學地理教材和試題常以地理圖像為信息載體,將地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等抽象性的理論知識蘊藏其中,彰顯地理學科特色。本文基于核心素養視角,嘗試以地理景觀圖為例,探討初中地理圖像教學策略。
地理景觀圖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現象空間分布的實物景觀圖像,具有信息量大、直觀形象、生動親切、趣味性強等特點。運用地理景觀圖等地理圖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有效解釋地理現象、總結地理規律,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從地理視角看待地理事物、用地理思維分析地理現象以及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的能力。地理景觀圖類別多樣,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兩大類。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掘地理景觀圖中所蘊含的學科核心素養要素。

表1 自然景觀圖的分類與核心素養體現

續表

表2 人文景觀圖的分類與核心素養體現

續表
一幅景觀圖可以囊括地理環境中的氣候、地形、土壤、植被、建筑、交通等多個要素,而在區域地理教學中,認識要素是認識區域的基礎。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選取能夠體現區域特征的圖像,要求學生根據圖像描述出不同地理要素的特征,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案例1】在教學“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時,教師選取我國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農業景觀圖(見圖11),讓學生觀察圖中的地理環境要素及其特征,說出兩地適宜發展的農業類型,猜猜它們分別位于我國的哪個區域,并說明判斷理由。學生從圖11 的左圖中看出當地土地利用類型為水田,種植水稻,農民戴遮陽帽和袖套防曬,說明當地氣候濕熱,水分和熱量充足,適宜發展種植業,因此定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從圖11 的右圖中看出當地地形開闊平坦,草原廣布,牛羊成群,說明降水較少,適宜發展畜牧業,圖中遠處還有蒙古包,因此定位于我國西北的內蒙古高原。最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氣溫、降水、地形等。

圖11
案例1 借助地理景觀圖,讓學生從圖中了解區域的要素特征,并分析該區域的位置,培養了學生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和地理區域特征認知的能力。
在運用地理景觀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景觀圖設計有針對性的地理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認識地理要素,并對觀察到的地理要素進行思考,在思考分析中厘清要素之間的聯系,總結地理特征,提煉地理規律,從而形成綜合思維能力。在以圖探究的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地理問題既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發現未知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又要具有聯系性、遞進性,給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就某幅地理景觀圖所包含的各個自然要素進行問題設計。
【案例2】在講述南方地區時,教師借用梯田景觀圖(見圖12)設計如下探究活動題:(1)圖中景觀最有可能位于我國南方地區的哪個高原?請說明判斷理由。(2)據圖描述當地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3)當地的主要農業類型是什么?試分析當地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有哪些。(4)相對于坡地的其他開墾方式,修筑梯田更有利于緩解什么環境問題?(5)當地的茶葉市場廣闊,有人認為應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你是否贊成這種看法?請說明理由。(6)當地是我國貧困縣集中分布的地區,請你依據圖中信息為當地脫貧致富提出合理建議。

圖12
案例2 圍繞地理景觀圖,設計了地理區位認知、地形、氣候、農業、生態環境、區域經濟發展等不同地理要素的相關問題,在問題的設計上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也關注了各地理要素間的聯系,在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幅地理圖像,設計體現區域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的問題鏈。
【案例3】在講述歐洲西部發達的畜牧業時,教師利用歐洲西部地形圖、氣溫降水圖和草場景觀圖、美食圖等圖層組合成的圖像(見圖13),設計如下探究活動題:(1)觀察和描述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地勢特征。(2)結合“漢堡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層,簡述漢堡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征,并分析該氣候的形成原因。(3)調取你覺得可用的圖層,分析歐洲西部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

圖13
案例3 運用歐洲西部的地形、氣候、牧場等多張圖片,讓學生找出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聯,通過問題鏈的設計,引發學生深度思考,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思考、分析的學習過程,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巧用地理景觀圖創設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案例4】在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中,教師借用我國南方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及發展規劃項目實景圖(見圖14),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當地的發展規劃出謀劃策:(1)當地規劃在王村和李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你認為圖中a、b 兩條路線中,較合理的是哪一條,為什么?(2)當地規劃修建一座水庫,圖中A、B、C、D 四地中,哪個地點為最佳的水庫壩址?(3)當地規劃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你認為圖中A、B、C、D 四地中,適宜規劃“玻璃棧道”和“漂流”項目的地點分別是哪個?(4)圖中有①②兩條登山步道,適合老年人登山的是哪一條?請說明理由。

圖14
案例4 巧用景觀圖創設了充實、豐富和生動的問題情境,加強了課程內容與現實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彰顯了地理學科的應用價值;通過模擬地理實踐考查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課程最核心的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識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
【案例5】在講述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時,教師借用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圖(見圖15),設計如下幾道探究活動題:(1)根據圖像描述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2)比較塬、梁、峁、川的形態特征差異,并分析哪些地方比較適合人們生產和生活。(3)分析黃土高原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并分析其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4)據圖分析治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圖15
案例5 借助地理景觀圖,先讓學生直觀感受黃土地貌的特征,分析黃土地貌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體現了因地制宜的發展理念;接著指出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問題并分析其成因和治理措施,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形成區域可持續發展理念。
綜上,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充分利用地理圖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觀察和分析地理景觀圖像中的要素特征和要素聯系的過程中,培養區域認知能力,增強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創新實踐能力并樹立人地協調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