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茜 陶月 陳衣強 劉思遠 陳德柱 彭魯 顧壽永 蔡敏琪 柏兵
2018年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和阿爾茨海默病協(xié)會(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and 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制定的AD診斷標準[1],明確腦脊液中的Aβ肽段與Tau蛋白水平是AD的診斷依據(jù)。Aβ肽段與Tau蛋白分別是AD腦皮層組織內(nèi)神經(jīng)元胞外淀粉樣斑塊與胞內(nèi)神經(jīng)纖維纏結這兩種經(jīng)典病理特征中的主要成分[2]。其中,Aβ肽段由淀粉樣前體蛋白(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 APP)分別經(jīng)過β-secretase與γ-secretase切割生成,主要包括Aβ40與Aβ42肽段。Tau蛋白為細胞骨架成分,在AD腦神經(jīng)元內(nèi)高度磷酸化并凝集。
雖然Aβ與Tau蛋白在腦脊液中的水平已在國外作為明確的診斷依據(jù),但它們在外周血中的診斷價值尚有待明確[3-4]。Aβ肽段水平在AD腦組織中較高,但其可溶性降低形成凝集,可溶性部分并不多,分泌到腦脊液和外周血中的量可能并不多。另外,APP蛋白與secretase并非腦組織所特有,在其他外周器官及血管中也有表達。相對而言,Tau蛋白集中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表達,其磷酸化更是AD比較特有的現(xiàn)象。盡管如此,這兩者在血清中的水平對AD的診斷價值,尚未在國際領域內(nèi)被廣泛認可。
在我國,血清Aβ42與T181位點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水平檢測,已通過國家醫(yī)療器械產(chǎn)品注冊,并進入臨床應用[5-6]。現(xiàn)對我院已開展的這兩項檢查的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臨床價值。
1.1 研究對象 從LIS系統(tǒng)中調(diào)取至目前為止我院檢驗科開展的老年病人血清Aβ42與T181位點p-Tau檢測結果。共425例,男256例,女169例。年齡61~100歲,平均(77.6±10.3)歲,均接受兩項指標同時檢測。
1.2 血清Aβ42與p-Tau檢測 試劑盒均來自深圳市安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ELISA法檢測,雙抗體夾心后,酶標二抗進行捕獲與顯色。
1.3 分析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導入Excel,對各疾病診斷進行歸類后,統(tǒng)計分析各指標與疾病組的陽性率。
在所選的425例≥60歲老年病人中,診斷為認知功能減退的有105例,診斷為癡呆的有49例,診斷為AD的有6例。總體上,血清Aβ42與p-Tau的陽性率分別為36.2%與24.7%,兩者結果同時陽性為21.4%。診斷為認知功能障礙、癡呆與AD的病人中,Aβ的陽性率分別為23.8%、44.9%與50.0%,p-Tau的陽性率分別為15.2%、24.5%與16.7%;兩者同時陽性分別為12.4%、22.4%與16.7%。見表1。

表1 老年病人中血清Aβ42與p-Tau陽性率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肺部炎癥或感染的病人中,Aβ42及p-Tau的陽性率分別高達70.6%及64.7%,而兩項同時陽性的病人達到64.7%。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血清Aβ42及p-Tau升高可能提示這類疾病的存在。
本研究回顧性地分析了具有癡呆主訴或臨床癥狀的老年病人的血清Aβ42肽段及p-Tau的檢測結果情況,以分析這兩項檢查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發(fā)現(xiàn)它們在有明確認知功能減退、癡呆診斷的病人中的陽性率較低,即使在診斷為AD的病人中,陽性率也僅分別為50%和16.7%。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在肺部炎癥感染病人中的陽性率卻高達70.6%,并且?guī)缀跬瑫r為陽性。
有系統(tǒng)評價研究顯示,血漿與血清Aβ40或Aβ42對AD的診斷價值非常有限,其中AD病人血漿Aβ42水平與正常對照更是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3]。值得提出的是,Aβ42在腦脊液中甚至會降低[7-8],而血漿Aβ42水平與腦脊液中的Aβ42水平具有相關性[9],因此它在血清中升高的可能性更小。當然,血清Aβ在AD病人外周血中的變化情況仍然存在著爭議,比如近幾年也有報道稱血漿Aβ42在AD病人中升高[10],或與腦組織中的淀粉樣斑塊具有相關性[11],并建議血漿Aβ檢測作為AD的輔助診斷方法[12-13]。
另外,血清Aβ的檢測陽性率較低,與其在外周血中的濃度本身偏低有關外,也與其自身特點有關。Aβ42是僅有42個氨基酸的肽段,片段較小,不僅抗原性較弱,而且給雙抗體夾心帶來較大困難。另外,診斷C-末端的抗體還不能與Aβ40及Aβ前體蛋白APP有交叉反應,因此對抗體的特異性與親和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制備高質(zhì)量的Aβ免疫學檢測方法本身有很高的難度。在較為認可的國外Aβ檢測試劑盒中,血清與板條上的包被抗體結合需要過夜,而本研究中的試劑盒僅需1 h,這可能也是制約Aβ檢測靈敏度的因素之一。總之,血清Aβ42檢測的低陽性率,提示它對AD的診斷價值確實不夠明顯。
血清p-Tau檢測靈敏度不足的原因可能與Tau蛋白的磷酸化位點有關。迄今為止,AD病人腦組織中的Tau蛋白磷酸化位點可能有近60個。根據(jù)AD病人腦組織的超深度膦酸蛋白組學研究報道,本試劑盒所檢測的T181位點磷酸化既不是最強烈,也不是含量豐度最高的[14]。
血清Aβ42與p-Tau在具有肺部感染炎癥基礎疾病的老年病人中具有陽性率很高、并且兩者幾乎同時陽性的現(xiàn)象,雖然因為病例數(shù)較少可能影響結果,但值得注意。首先,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等可導致ELISA假陽性的檢測干擾因素,并不在肺炎或肺部感染疾病中明顯上升,而且這些病人的其他血清免疫學檢測指標的結果并不顯著上升,所以可基本排除這類病人體內(nèi)出現(xiàn)的檢測干擾分子。其次,因為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并不是AD常見的并發(fā)癥,因此這些病人不太可能是高度集中的潛在AD病人[15-16]。這些病人血清中升高的Aβ42與p-Tau是來自肺部組織的可能性不能被完全排除。根據(jù)人體組織蛋白圖譜(The Human Protein Atlas, https://www.proteinatlas.org/)以及人體組織蛋白組學分析數(shù)據(jù)[17-18],Aβ的前體蛋白APP以及切割APP生成Aβ的BACE1蛋白酶含量,還有Tau蛋白(MAPT)在人體呼吸系統(tǒng)中都有一定的表達含量,而Aβ及Tau蛋白的病理變化本身就與炎癥相關[19-21]。所以,在外周肺部組織,是否有類似的現(xiàn)象也值得關注。
已有肺部炎癥感染可促進Aβ病理變化的研究報道[22-23]。在機制上,Aβ很有可能作為抗菌肽對這些呼吸道等感染的反應性增加,從而起到對機體的保護作用[24-26]。
除Aβ外,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也可促進Tau蛋白病理的形成。AD模型小鼠腹腔內(nèi)注射細菌脂多糖,可加重腦內(nèi)Tau蛋白磷酸化等AD樣病理改變[27]。HSV1感染可促進前已述及的Aβ分泌增多,以及幽門螺桿菌增多,均可引起Tau蛋白多位點磷酸化的增強[28]。
總之,本研究通過對臨床血清Aβ肽段及p-Tau檢測數(shù)據(jù)的回顧,對這兩項指標對于的AD診斷價值提出疑問,卻發(fā)現(xiàn)他們對老年人肺部炎癥感染可能存在一定的提示作用,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