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珠 許勤 蔡英華
2019年數據顯示,中國≥65歲的老年糖尿病病人數量居世界首位[1]。老年糖尿病病程長,合并多種并發(fā)癥,同時多處于多種慢性病共存狀態(tài),導致衰弱。當發(fā)生衰弱時,由于生理、社會功能給心理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老年糖尿病病人出現對個人身體的擔憂,同時在接受他人照護的過程中產生依賴、愧疚、拖累他人等心理負擔,形成自我感受負擔[2](self-perceived burden,SPB),導致抑郁、挫折感等,甚至產生自殺行為[3]。國外研究表明,SPB與生理、心理、經濟、社會等多因素有關[4],但我國老年糖尿病衰弱病人的SPB具體影響因素還有待于證實。本研究旨在調查老年糖尿病病人SPB的現況以及影響因素,為今后制定干預策略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病人。納入標準:(1)年齡≥65歲;(2)符合WHO 1999年的糖尿病診斷標準[5];(3)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TFI)得分≥5分[6];(4)無精神疾病及相關認知功能障礙者;(5)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顧者;(6)病人自愿參加調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近期出現急危重癥無法配合完成調查者;(2)言語表達不清楚,無法正常交流者;(3)在養(yǎng)老機構及其他機構由專人直接照顧者。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前進行專人培訓,對調查者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填寫過程中,鼓勵病人自行填寫,對病人在填寫問卷時出現的任何疑問用同一指導語。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收回并檢查問卷質量;如有漏項或不明確的項目,及時與病人核對后填寫完整,確保問卷的質量。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14份,回收有效問卷11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5%。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1)一般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居住情況、收入水平、醫(yī)療費用支付形式、主要照顧者等;(2)糖尿病基本特征,包括病程、合并癥、并發(fā)癥等。
1.2.2 中文版TFI:該量表共15個條目3個維度,包括軀體衰弱(8項)、心理衰弱(4項)、社會衰弱(3項)。采用二分類“是否”計分,得分≥5分確定為衰弱,分數越高表示衰弱程度越嚴重。Cronbach’sα系數為0.73。
1.2.3 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 SPBS):包括經濟負擔、身體負擔、情感負擔3個維度1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10~19分為無明顯感受負擔,20~29分為輕度,30~39分為中度,40~50分為重度。
1.2.4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量表共有12個條目,每個條目按1~7級評分,最高分84分。
1.2.5 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Chinese version Scale of the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該量表共11個條目,包含普通飲食、特殊飲食、運動控制、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藥物護理6個維度,總得分范圍為0~77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2.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糖尿病病人110例,男67例,女43例,1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105例,年齡65~91歲,平均(75.58±6.30)歲。88例(80.0%)病人存在SPB,其平均得分為(30.22±7.00)分,其中11例(10.0%)病人自我感受負擔處于重度水平。見表1。

表1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SPBS得分情況(n=110)
2.2 不同特征病人SPBS得分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不同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醫(yī)療支付方式病人SPBS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SPBS得分(n=88)
2.3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SPB與衰弱程度、社會支持、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TFI得分為(7.62±1.98)分,PSSS得分為(52.66±12.68)分,SDSCA得分為(30.54±11.39)分;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SPBS總分、身體負擔、情感負擔與TFI得分呈正相關,與PSSS、SDSCA得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SPB的相關性分析(r,n=88)
2.4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SPB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病人SPBS得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變量、TFI得分、PSSS得分、SDSCA得分作為自變量(賦值方式見表4),進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醫(yī)療支付方式、衰弱程度及領悟社會支持現狀是SPB的影響因素,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

表5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SPB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的SPB處于中度水平 本研究中80.0%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其平均得分為(30.22±7.00)分,其中有10.0%的病人SPB處于重度水平,與Resshaya等[7]、余瑞等[8]的研究結果類似,但低于馮曉玲等[9]的研究得分,可能的原因為本研究調查對象多數是能夠規(guī)律在三甲醫(yī)院隨訪的病人,有一定正確面對疾病的能力。
3.2 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SPB的影響因素
3.2.1 醫(yī)療支付方式:醫(yī)療支付方式是SPB的影響因素之一,與既往研究[11]類似。研究顯示,老年糖尿病病人面臨多重用藥,即使是有醫(yī)保的老年人每月仍需要近12%的收入用于藥物治療[11]。本研究中,農村醫(yī)保的病人SPB最重,一方面老年糖尿病多處于慢性病共存狀態(tài),根據規(guī)定,只能選擇一種疾病申報,導致醫(yī)療保障程度有限,病人需承擔的自付比例高。另一方面,老年病人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現疾病大多在基層醫(yī)院就診,但由于基層醫(yī)院治療、檢查、藥品服務等因素,出現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時才會轉診至大醫(yī)院,一定程度上病人的身體狀況更差、治療花費更大,因此農村醫(yī)保病人SPB更重。建議進一步健全醫(yī)療保障體系,增強基層醫(y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一定程度上或許可減輕病人經濟負擔,從而減輕SPB。
3.2.2 衰弱:本研究顯示,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的衰弱程度與自我感受負擔顯著相關。衰弱使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身體耐力、步態(tài)、平衡等能力下降,長期形成了對家庭的無用感和內疚感,擔心因疾病和衰弱給自身及他人造成各種負擔,而SPB加重所帶來的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負性情緒[7],又導致衰弱進一步加重,久之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也提醒醫(yī)務人員要重視老年糖尿病病人因衰弱出現的負性情緒,不能僅認為是正常的衰老過程,更應從人文關懷和專業(yè)角度提供綜合評估、心理調適、健康教育等適當、有效的管理策略,使病人積極應對疾病和衰老,增強其配合治療的信心,減輕SPB,提高生活質量。
3.2.3 領悟社會支持:本研究結果表明,領悟社會支持是病人SPB的影響因素之一,與國內研究結果[12]一致,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支持系統(tǒng)可以作為疾病的緩沖帶,緩沖因疾病和功能減退造成的負性情緒,減輕SPB。Muhammad等[13]的研究提示,日常生活自理方面有障礙的病人可能需要其他人更多的照護,就會產生更強烈的成為他人負擔的感覺,而社會功能中的如認識新朋友、結交新朋友和維持人際關系與病人SPB關系不大。但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積極調動家庭支持和完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更有利于病人宣泄情感,緩解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的SPB處于中度水平,與醫(yī)療支付方式、衰弱程度和領悟社會支持密切相關,提示醫(yī)護人員應根據病人的衰弱程度、醫(yī)療保障情況和領悟社會支持現狀,制訂適合的綜合干預措施,降低病人的SPB。本研究的局限性是橫斷面研究,樣本量較小,調查的對象和地點相對局限,部分數據是病人主觀進行判斷的,可能存在不愿透露或高估自身狀況等情況從而影響結果,今后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和調查對象及范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