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施威
世界流行音樂自20世紀初BLUES的出現后,大體 經 歷 了BIG BAND、SWING、FUNK、ROCK、POP、FUSION等階段,各個分支也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演變。其中,FUNK音樂是銜接傳統黑人爵士樂與代表自由開放的搖滾音樂中間的一種特色風格音樂。在世界流行音樂發展的過程中,爵士鼓演奏風格上的演變也具備著很高的研究價值,這個演變過程與其所在的年代、產生的地域都有著直接關系。爵士鼓演奏中的即興演奏部分,影響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爵士鼓演奏風格的形成與演變。研究方向,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探究:1.詳細了解FUNK的發展過程,演奏者通過了解FUNK音樂形成的歷史背景,能夠更好地詮釋節奏以及和聲;2.爵士鼓節奏部分的即興演奏是黑人音樂的特色,即興演奏不僅僅是對演奏技術的考驗,更多的是體現演奏者對音樂的表達;3.FUNK音樂是一種持續發展的音樂風格,爵士鼓的即興演奏也是隨著音樂風格的發展而演變,如何更好地表達新時代融合FUNK音樂爵士鼓的演奏,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在20世紀60年代黑人音樂得到了崛起的契機,一種帶有節奏布魯斯色彩的黑人音樂——FUNK(放克)或FUNKY出現在美國流行樂壇。FUNK從英文層面上來解釋就是具有感情和韻律的音樂, 但FUNK不再是簡單強調和聲與旋律,而更主要強調的是電貝司與爵士鼓的強烈節奏感。FUNK音樂通常是在單一和弦上的延伸性即興伴奏的基礎上建立的。
按照歷史背景來說,FUNK屬于SOUL(索爾)音樂范疇。從節奏上看,FUNK與索爾音樂相比,節奏律動感更為鮮明。FUNK帶有更強的律動以及節奏感,更加具備獨立風格的特性,同時FUNK還吸收了一些非洲音樂中的復合節奏,有很多切分音。FUNK中使用的器樂演奏更傾向于節奏型的呈現,這也是FUNK的節奏感如此之強的原因。
從音樂上看,FUNK的和聲相對較為簡單,但是FUNK的低音聲部(爵士鼓的貝司鼓與電貝司聲部)卻十分豐富,擁有極強的跳躍性,電貝司和貝司鼓構成的低音節奏聲部,節拍的重音在強拍或次強拍上,很少有切分音或重音在弱拍的情況。
FUNK的演唱,主要采取索爾式的唱腔,有很多即興和滑音。FUNK音樂上有一位史詩級的代表人物——黑人歌手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他被視為“放克”的先鋒人物。20世紀60年代,他創作了一個典型的強調第一拍的節奏群,即在任何時候開始打節奏都強調第一個為重拍,無論是FUNK的低音線條還是爵士鼓點等,后來更多的樂隊也開始陸續采用他所創造的節奏風格,促進了FUNK的興盛發展。他的音樂中帶有濃郁的索爾風格,他那毫無修飾的演唱加上舞臺上變化多端的舞步使其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放克大師,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
爵士鼓作為流行音樂器樂四大件中唯一的節奏型樂器,在風格特色的FUNK音樂中起到了鮮明的節奏代表作用。根據發展的時間線,把FUNK分為:1.Original Funk;2.New Orleans Funk;3.Oakland Funk;4.Jazz Funk;5.Pop Funk;6.Funk Rock。爵士鼓的即興演奏在不同風格下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內在的演奏技巧問題以及風格處理問題都有著不同的表現。
FUNK音樂風格的節奏部分更改了節奏布魯斯的三連音節奏框架,采用8Beat節奏型與穿插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主框架。在早期的Original Funk和New Orleans Funk中,爵士鼓的即興演奏部分在FUNK音樂中主要體現在踩镲聲部經常是根據歌手和旋律的變化加入前十六、后十六的音符組合形式以及加入開镲音色等,演奏也從單手擊打踩镲逐步加入更多的雙手擊打踩镲,但是這個時期的爵士鼓即興演奏更多的是為了配合歌手的演唱,并不復雜;到Oakland Funk出現的時候,節奏型里出現了大量的切分音,而且跨拍子、跨小節的切分也是在之前演奏中極少出現的,對演奏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樂迷對其追捧。Tower of Power樂隊便是這種風格的“領軍人”,樂隊鼓手David Garibaldi在切分音的即興演奏、線性FUNK的演奏形式(手腳或踩镲、軍鼓、貝司鼓不同時擊打的演奏方式)上都有獨特的即興構成思路。
重音的移位對于即興演奏十分關鍵,它既保持了黑人音樂的“向后感”,又有舞曲風格的“向前沖”。爵士鼓的即興演奏在表達上述音樂的感覺上除了呼應音樂整體律動以外,就是存在著節奏演奏上的一些問題,首先是利用復合跳來表達FUNK音樂中較為復雜的指法問題。
爵士鼓的加花總體分為兩類,其一是在節奏型里填入加花,這個階段還是本著流行音樂節奏型的整體發展形式進行變化,在與節奏型相結合、與音樂整體律動相呼應的基礎上再進行合理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如3加1、7加1的形式,這里重點要注意小節干的建立,因為它不是獨立的SOLO,它需要再回到音樂中去,這就需要在即興演奏的同時考慮接下來旋律的走向;另一種是對于固定段落的FULL IN或開放性的FULL IN,這個階段的即興演奏更為自由,可以更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演奏技巧。在即興演奏中每個鼓手都有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但不應脫離FUNK風格,而應當在魔鬼音符、重音移位、從后演奏等表達方式中尋找自己的風格特點。
以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為代表的FUNK音樂為第一個階段,爵士鼓的即興演奏更多體現在節奏型的基礎變化上,也為FUNK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二個階段中爵士鼓的即興演奏開始出現了單聲部演奏形式,也通常被叫做“線性”演奏形式,Steve Gadd為這個階段的代表性鼓手,表面上他把音符演奏得更加簡練,但實際上他開創了這種演奏形式新的思維方式,他的這種“線性”演奏形式很好地詮釋了FUNK音樂在這個階段獨有的特色。第三個階段可以用“融合”這個詞來表達,Jazz Funk便是將Funk的律動“融合”到爵士樂中,使得這種FUNK音樂更易被大眾所接受,推動這種風格發展的關鍵先鋒音樂家是Donald Byrd和Herbie Hancock,Jazz Funk在不同音樂家的作品中大體可分為兩種表達方式:一是把傳統的爵士和聲應用到FUNK節奏型上,這時的爵士鼓演奏放棄了傳統的三連音結構,但是也會配合爵士和聲的需求,在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后演奏”,也就是改變單位小節里二、四拍的重音位置,重音更多出現在一、三拍的附點最后一個十六分音符,讓聽眾感受到音樂一直在向后走,這就是“從后演奏”特有的特點;另一種方式是把POP、ROCK這種出現在FUNK風格后面的音樂與FUNK融合到一起。POP FUNK,把FUNK的音樂形式重復、鎖定在一個固定的律動中并且一直持續,在流行歌曲的結構中加入Funk風格的律動使得這種被稱為流行放克的音樂風格更加具有與眾不同的吸引力。POP FUNK的代表性人物Jamiroquai使用這種方式已成功銷售了數百萬的唱片,另外在20世紀80年代音樂家Cameo和Prince更是通過POP FUNK風格的音樂被證明是卓越的音樂家。Funk Rock(搖滾放克),ROCK節奏與FUNK的節奏帶有些許的不同,ROCK需要強力度來進行演奏,踩镲通常使用的是開镲,在小音符上不需要做過分的強弱處理,但是這兩種音樂風格的融合更是開創了不一樣的音樂感受。這種融合的音樂風格的出現主要是源自一些搖滾貝司手從他們的FUNK同行那里借鑒了slap(擊鉤弦)的技巧。搖滾鼓手也緊隨其后,在他們的律動中增加了一些比較FUNK的切分音。Funk Rock音樂的代表樂隊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Red Hot Chilli Peppers和Faith No More,他們對FUNK ROCK音樂風格的發展影響深遠,為FUNK ROCK未來前進的道路提供了契機。JAZZ FUNK、POP FUNK以及FUNK ROCK這三種融合的FUNK風格音樂中的爵士鼓演奏所表現出更多的是“簡捷”的表現形式,技巧性的應用相對于傳統的FUNK音樂少了許多,比如節奏型部分在POP節奏型的基礎上適當加入前十六或后十六的組合形式,但是并不復雜,而且重復性很強,FULL IN部分也會根據曲目的實際需要,進行風格化,與傳統的FUNK音樂風格相比手腳配合度相對來說更為簡單,不再是一味地追求“線性”演奏的概念。當然,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根據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演變。二戰結束后,人們向往和平、自由,心中更加需要簡單、自由的音樂風格,這個年代的大部分作曲家也更加熱衷于創作這類簡單、自由風格的音樂。
最近十年,FUNK風格的音樂發展方向是與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相融合,比如Hip-Hop Funk:Dr.Dre和Death Row唱片公司的說唱歌手們從Funk音樂中做了很多的采樣,在演奏Hip-Hop音樂的同時融入了許多FUNKY元素,并且進行拼貼變形從而形成新的音樂風格;R&B Funk:在R&B音樂的基礎上借鑒了很多Funk音樂的元素。Bobby Brown和碧昂斯等藝人將切分運用到他們的舞曲式的節拍中,而且Funk風格音樂中豐富的節奏類型和夸張的打擊樂聲音也給R&B音樂的制作帶來了豐富的靈感,從而影響了他們對于音樂的制作風格。如果沒有“Cold Sweat”這樣的歌曲,也就不會有“Crazy in Love”這類的歌曲。現代的音樂風格與時代相同,秉承著“融合”的趨勢,也就產生了許多融合的音樂風格,不同種類的音樂風格之間也并不需要清晰的界限,這種模糊的界限也為FUNK風格音樂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表達形式,讓FUNK音樂風格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爵士鼓演奏的表現形式也就需要隨著不同的音樂風格的轉變而轉變,演變為符合音樂風格需求的表現形式。
作為演奏者,一個成熟的演奏技巧是用來服務音樂的,是需要隨著不同種類的音樂風格的演變而隨之進行配套的調整、補充和再創作。這里首先重點要提到的就是Gospel風格音樂中爵士鼓的技巧與FUNK音樂的結合,爵士鼓的演奏表現本身就是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比如爵士鼓在敲擊嗵嗵鼓加花的時候傳統的FUNK音樂更多的是從高音嗵嗵到低音嗵嗵鼓進行,但是在與Gospel風格音樂相結合后便推翻了這個演奏思路,各種交叉式的、低音鼓直接跳到高音聲部的演奏方式陸續更迭出現,更多的年輕鼓手還設計出許多觀賞更為強烈的演奏技巧,讓FUNK音樂風格中的爵士鼓演奏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就是用傳統爵士鼓的聲音來表達電子音樂中的一些音色,這是一個比較新穎的發展方向,但是這種發展對于演奏者的技巧要求比較高,比如左手的連續擊打同時還要演奏出強弱音,這是一個很復雜的演奏技巧,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表達電子音樂中的“打碟”音色。在這方面,JOJO MAYER作為代表性演奏家,他很好地詮釋了FUNK音樂與電子音樂相結合的優點。
爵士鼓作為一種流行音樂器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即興演奏部分在流行音樂FUNK音樂中也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FUNK音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60年代起,FUNK音樂的產生開始到現階段FUNK音樂與其他音樂的不斷融合的演變過程中,爵士鼓的即興演奏部分也隨著FUNK音樂風格的變化而隨之演變。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種類的FUNK音樂,爵士鼓的即興演奏部分也隨著不同種類的音樂風格的演變而隨之產生配套的調整、補充和再創作,讓爵士鼓的即興演奏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出現了更多的可能性。現階段FUNK音樂與不同音樂風格的融合,不僅僅使得FUNK音樂衍生了更多的音樂風格種類,更為爵士鼓的即興演奏部分開辟了更多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