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安全生產對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大力發展安全文化,能夠有力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安全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或有意識塑造的、被企業員工所共享的安全理念、安全行為規范和安全物態文化的總和。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喚起企業對安全生產的高度關注,提高全體職工的安全健康意識和安全文化素質,發動職工參與,接受職工監督,進而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形成人人“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良好企業生產環境。
安全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平安和諧的原則,從構建安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安全環境文化出發,建立健全制度,強化員工教育和培訓,規范員工行為,加強安全生產環境整治和質量標準化建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形成“珍愛生命,關注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圍,形成全員關注安全的集體意識和集體價值取向,為公司的平安、和諧、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安全保障。
企業的安全文化也是企業員工的群體性習慣行為,好的安全文化,就是從培養員工的好習慣開始。一個人的安全行為叫行為,三個人的安全行為叫習慣,一群人的安全行為就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就是在推動硬件達標的同時,群體性的安全意識達到一定境界,從根本上解決“三違”行為,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杜絕或減少生產安全事故。
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關鍵是要圍繞“建設”作文章,靠有力的組織領導、有序的工作機制、有效的推動措施來保障。其保障措施是,根據不同單位的性質、特點、指導單位建立相應的安全文化建設模式,確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體制,完善安全培訓質量考核體系;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建議安全文化組織隊伍;發揮公司內部安全文化骨干單位和教育培訓部門的引領作用,鼓勵公司黨政工團開展安全文化活動,形成多層次、全體員工參與的安全文化建設隊伍。
企業常常制定出許多規章制度來保證安全生產。但有了千萬條規章制度,也很難規范每個員工的行為,更難消除一些員工對規章制度的逆反心理和漠視行為。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量,是一種軟規范,它首先在員工思想認同的基礎上,引導員工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甚至可以彌補規章制度的不足。當然,靠安全規程自身的強制性,也是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但如果讓職工形成適合安全文化要求的思想方式和價值觀念,卻能產生超常規的效果。這說明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一個子系統,是企業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它能起到規章制度所起不到的作用。
任何制度的執行都是靠人去完成的,在安全文化建設中,起核心決定作用的是廣大員工的安全思維方式、安全行為準則、安全道德和價值觀。可見,要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安全思想,把“人”作為培育安全文化的對象和立足點,工作的開展圍繞著“人”的安全需求出發,凡事責任到人,落實到人,杜絕安全管理缺位現象。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引導職工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如在建設文化陣地的各主要工作場所經常懸掛安全標語、標志牌,并通過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演講、安全短信、安全征文、安全板報和安全漫畫創作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安全教育活動,在寓教于樂的同時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使“安全”兩字扎根在職工心里,在平時工作中做到自我規范行為,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推進安全文化建設,首先要推進理念文化建設。這需要開展各種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培訓,加大對安全意識的宣教力度,提高人們對生命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過對人的觀念、道德、倫理、態度、情感、品行等深層次的人文因素的強化,利用領導、教育、宣傳、獎懲、創建群體氛圍等手段,不斷提高人的安全素質,改進其安全意識和行為,從而使人們從被動地服從安全管理制度,轉變成自覺主動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動,即從“要我遵章守法”轉變成“我要遵章守法”。
良性發展的企業,其整體價值觀同個人的價值觀取向是一致的,目標和追求是一致的,推進安全文化建設,首先要推進理念文化建設。這需要開展各種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培訓,加大對安全意識的宣教力度,提高人們對生命健康重要性的認識。要讓職工形成“生命第一”的理念,使他們認識到,安全與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與家庭幸福密不可分,人的生命權、安全權是最基本的人權,進而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重視安全。
企業安全文化必定反映廣大職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安全文化通過其共同的價值體系,形成統一的思想、觀念,使員工思想深處形成一種定勢和響應機制。只要外部信號發生,即可得到積極的響應,并迅速轉化為預期的行為。這種凝聚起來的群體意識,必將使職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產中,認真負責甘于奉獻,促使企業安全文化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結合形成發展實力,振興生產,確保安全。
(作者為長治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安全總監 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