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權



摘? ? 要:高考英語試題中所承載的育人理念和命題思想對教學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對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的分析發現,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主要出現在寫作題型中,以應用文為主,涉及單一模態和多模態形式,聚焦“人與社會”主題語境。未來的高中英語教學應強化多模態語篇以多維度滲透家國情懷,關注教材文本以突顯中華文化意識,構建內容框架以巧設情境式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提升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關鍵詞:高考英語;家國情懷;試題分析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1]。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的總體要求也強調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滲透核心價值,堅定理想信念,培養愛國熱情[2]。高考試題作為教育評價體系的關鍵載體,在引導教學和服務選才上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其所選語篇和所設語境對家國情懷的承載能集中反映命題者在該意識素養上的命題思想和測試理念。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3]。家國情懷的基本內涵包括對家國文化的認同、對家國河山的熱愛、為國家富強而奉獻自我的精神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傳遞的關愛[4]。它既與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文化有重要聯系,又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超越[5]。家國情懷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是德育之魂、教育之基,關系到一個民族的前途和國家的未來。基于此,本研究以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為例,探究其中的家國情懷滲透,以期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些許助益。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2017—2022年共36套高考英語試卷,涉及閱讀理解、完形填空、七選五、語法填空、寫作等題型的289篇語篇。36套試卷具體如下:2017—2019年的浙江卷,天津卷,北京卷,全國Ⅰ、Ⅱ、Ⅲ卷;2020年的浙江卷,天津卷(3月),北京卷,全國Ⅰ、Ⅱ、Ⅲ卷;2021年的浙江卷(1月),天津卷(3月),北京卷,新高考全國Ⅰ卷,全國甲、乙卷;2022年的浙江卷(1月),天津卷(3月),北京卷,新高考全國Ⅰ卷,全國甲、乙卷。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①歷年高考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年分布情況及其所屬題型如何?
②高考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類型及其模態形式如何?
③高考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主題語境分布情況如何?
(三)研究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計量分析的數據統計、文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首先,本研究從中學學科網上下載2017—2022年全國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的高考英語試題,并通過校對核查以確保資料的完整、可信。然后,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對每份試題的語篇進行分類整理,并邀請教研組長和學科兼職教研員分別對每份試題的語篇分類整理進行核實。最后,本研究對核實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可視化呈現。
三、結果與分析
(一)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年分布情況及其所屬題型
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年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其所屬的題型如表1所示。
由圖1可知,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其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在2020年達到峰值,為7篇,體現出新高考(2020年是新高考開始的第一年)對《高中課標》提出的“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6]的落實。由表1可知,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共有30篇,約占總語篇數的10.38%,表明該類語篇仍有一定發展空間。就試題而言,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在全國卷中出現相對較多,這有助于家國情懷的育人力度得到充分普及。就題型分布而言,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在寫作中出現最多,占總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50.00%,這可能與寫作是語言輸出的重要考查點有關,能夠有力突顯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傳播中華文化能力,實現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育人理念。
(二)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類型及其模態形式
通過分析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類型及其模態形式,本研究得到如表2所示的結果。
就語篇類型而言,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家國情懷滲透的應用文語篇最多,說明文次之,記敘文再次之,議論文最少。語篇作為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體現著文體特征、特定結構和表達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7],還有助于學生學會使用不同類型語篇進行跨文化交際,有效傳播中華文化。就模態形式而言,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以單一模態即文字模態為主,但也出現了以“文字+圖片”或“文字+表格”相結合的多模態語篇類型。例如,2018年北京卷作文二用圖片來替代文字“帶領外國學生體驗中國茶文化”(如圖2所示),表明高考英語試卷對學生“看”的語言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能夠注意到圖片、符號、表格、流程圖、示意圖等多模態資源所傳遞的信息,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信息轉化和重構。
(三)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主題語境分布
根據《高中課標》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語篇的主題語境分布情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涉及三大主題語境。其中,“人與社會”最多,占70.00%,“人與自然”次之,占23.33%,“人與自我”最少,占6.67%。具體而言,“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中華文化出現最多,占53.33%,體現出《高中課標》提出的“感悟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樹立中華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8]要求。“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的中國旅游次之,占23.33%,體現出試題注重考查學生欣賞和保護家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建筑,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國家深厚情意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基本上都以“具體活動+情境體驗”的形式呈現,如2017年全國Ⅱ卷作文二邀請外國朋友參觀剪紙藝術展。
四、教學啟示與建議
教師不僅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思想上重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歷史與現實、時代與發展中讓學生感受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也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在實踐與反思中為學生成長助力賦能。具體而言,教師應關注以下三點:
(一)強化多模態語篇,多維度滲透家國情懷
一方面,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多模態語篇占據一定的比例,旨在考查學生讀、寫、看的能力;另一方面,《高中課標》補充了“看”的技能,表明在新媒體日益發達的信息化時代,學生除了需要使用傳統文本閱讀技能外,還需要觀察圖表中的信息、理解符號和動畫的意義。例如,2017年和2018年北京卷作文二都使用“圖片+文字”的形式進行考查,體現出家國情懷的滲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接觸和學習滲透家國情懷的多模態語篇,如閱讀China Daily、收聽CGTN新聞、觀看“Hello China”視頻等,熟悉不同場景和應用中的特定語篇結構和表達方式,而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創作各種多模態語篇宣傳家國文化,如手繪英文版長征路線圖,制作英文版中國傳統節日PPT介紹,錄制旅游景點英文解說音頻、中國各民族英文介紹視頻等,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多維度滲透與培養,提升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二)關注教材文本,突顯中華文化意識
《高中課標》明確指出,所有主題語境都應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疇[9]。可見,文化意識在英語學習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價值取向,有助于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10]。在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中華文化”占53.33%,表明中華文化應是未來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文化的內涵是非常豐富和深厚的,尤其是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長期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時刻保持文化自覺,在日常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華文化元素,并以此為切入點,適當拓展同一主題語境下的中華文化元素,增強學生的文化輸出能力,培養學生以中華文化為驕傲的文化自信。當然,教師也應通過對比中外文化,如對比中外詩歌文化在表達方式和創作思路上的異同、中外餐桌禮儀和節日習俗差異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促進學生形成文化多元化意識[11],進而成長為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構建內容框架,巧設情境式學習活動
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中滲透家國情懷的語篇往往都涉及具體、真實的情境,如2018年北京卷作文二“帶領外國學生體驗中國茶文化”、2017年全國Ⅱ卷作文二“邀請外國朋友參觀剪紙藝術展”等。這就要求教師通過構建多維度的本土文化內容分析框架來提升教材分析和解讀能力[12],將中華文化的真實體驗帶給學生。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教師不僅應綜合考量目標、文化內容類型、文化內容呈現、文化活動設計和教學輔助等,還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熟悉的本土文化元素,以便設計真實的情境式項目活動,在主題意義的統領下,融語言學習、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培養于一體[13],從而巧妙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
參考文獻:
[1][6][7][8][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5,17,33,14,4.
[2]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4.
[3]張倩.“家國情懷”的邏輯基礎和價值內涵[J].人文雜志,2017(6):68-72.
[4]唐麗偉.中考英語試題中“思政元素”的滲透及教學啟示[J].教學與管理,2022(5):73-77.
[5]焦艷.習近平家國情懷的生成邏輯、內涵要義及價值意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0):22-24.
[11]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5):7-14.
[12]傅錫軍,孫勇.高考試題中語篇對文化意識的考查研究——以近三年高考全國卷(英語)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2(2):69-73.
[13]郭寶仙.英語教材中本土文化內容的分析框架——兼談語言與文化相融合的英語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9):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