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芙蓉,潘太國,劉亞非,彭 歡,彭淑英 周六花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州位于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國土面積154.6 萬hm2,地處湖南西北部武陵山區,與貴州、重慶、湖北省市接壤。目前,湘西州種植的特色農產品有柑桔、茶葉、獼猴桃、中藥材等[1-2]。由于地理局限、交通運輸不暢造成湘西州農產品以內銷、逐步分銷為主,短期內難以銷售完畢,農產品易損毀變質,造成效益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貯藏保鮮業發展相對滯后[3]。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積極加大鄉村農產品保鮮貯藏工程,延長農產品貨架期和保持產品優良的品質,對湘西州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和增加農戶經濟收入具有積極作用。
農產品的商品價值首先取決于其感官品質。 保鮮貯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農產品品質,如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風味及質地口感,同時減少霉菌和異味的產生,一定程度上保持農產品的好果率。楊德興[4]研究表明,采用氣調貯藏能使獼猴桃貯藏壽命達6 個月以上,好果率達98%。不同的貯藏條件對獼猴桃的品質影響有差異,常溫(25℃)下貯藏不超過30 d,而低溫冷藏可達90 d 以上。因此,發展經濟有效的保鮮貯藏業對提高農產品價值具有積極作用。
農產品經過保鮮貯藏后,能減緩農產品后熟,如減緩獼猴桃后熟及質地軟化。氣調冷藏保鮮的獼猴桃后熟慢,方便運輸至外地,擴寬銷售市場,同時延長農產品貨架期,延長農產品的銷售時節[5]。同時,外地的優質農產品也能在本州進行保鮮貯藏,延長外來農產品的貨架期,豐富果蔬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像獼猴桃這類質地柔軟、貨架期短的農產品銷售問題常引起種植農戶擔憂。鳳凰古城紅心獼猴桃的集中采收期是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獼猴桃價格約30元/kg,經冷庫保鮮貯藏到12 月至春節前后,價格翻番達60 元/kg。柑橘經保鮮貯藏后延期至春節前后上市銷售,價格大幅提升。百合經保鮮貯藏可按照顧客需求提供貨源,并獲得較好的收益,這些都能大大提高農戶生產積極性。對實施鄉村振興、發展產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農產品保鮮貯藏業,據有關報道,美國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控制果蔬后熟基因,將反義ACC 合成酶(1-氨基環丙烷-1-羧酸合成酶,是乙烯合成過程中的關鍵酶)基因導入番茄受體中限制乙烯合成得到耐儲藏的番茄[6]。研究的新型果蔬保鮮塑料袋,能控制袋內氣體和水分含量,從而延長保鮮時間一倍以上。日本有較為完善的農產品保鮮貯藏法律體系和健全的物流基礎設施。荷蘭采用量身定做的貯藏庫來保鮮貯藏農產品,庫內溫、濕度和通風等技術要求會根據不同農產品特性得到精準控制,形成專業化保鮮貯藏。
我國保鮮貯藏業蓬勃發展。目前,已推出氣調貯藏,如臭氧(O3)能抑制瓜果上真菌的生長,保鮮效果好且臭氧分解后無殘留問題;安全高效的保鮮劑如1-甲基環丙烯(1-MCP)屬于果蔬生理調節劑,其無味無毒,能延長葡萄的貨架期,安全性高;低劑量的輻射處理如紫外線照射能保持食用菌的品質等保鮮技術發展迅速,其中國內最具前沿的是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已研制建成了多功能新型冷庫,該冷庫中可以同時操作氣調、低溫、紫外等多種保鮮方式,適用性強,效果顯著,技術成熟。此外,山東省種植、保鮮及初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模式,深圳采用果蔬預冷處理保鮮貯藏等模式,為湘西州特色農產品保鮮貯藏提供了新思路[7-9]。
近年來,湘西州以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主體,建設了一些冷鏈設施。至2020 年,全州新建貯藏庫82 個,總建設庫容積39 080 m3。其中有高溫庫(-2~16℃)71 個、低溫庫(-25~25℃)4 個、預冷庫(-2~16℃)5 個和氣調庫1 個。庫容面積在1 000 m3上述高溫貯藏庫6 個,主要是用來貯藏百合、葡萄、辣椒和茶葉;預冷庫5 個,是通過預冷去除果蔬田間熱后放入高溫庫貯藏或運輸,如獼猴桃,瓜果。這些貯藏庫為延長湘西州特色農產品架貨期和農民獲取好收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全州茶葉種植面積59 386 hm2,干茶產量1.6 萬t,產值65 億元,主產區的古丈毛尖、保靖黃金茶、吉首湘西黃金茶、永順霉茶等是國內有名的茶品,外觀美、品質優、暢銷市場。湘西州建成有規模的茶葉專業合作社都配備茶葉儲藏設備,大多數茶葉專賣店采用專用冰柜保存商品,保持茶葉的品質及貨架期。味美甜潤的湘西獼猴桃種植面積15 593 hm2,鮮果產量22.11 萬t,產值6.16 億元,深受消費者喜愛。為保持獼猴桃果實品質,湘西紅心獼猴桃采用先預冷去除田間熱,再冷藏的保鮮貯藏方式。為防止獼猴桃運輸過程中擠壓破壞,采用PVC 材質的雞蛋似套盒包裝,不僅能完美展現獼猴桃喜人的外觀,還能降低果實間碰壓傷害和交叉污染。PVC 套盒包裝可使獼猴桃單果價格達4 元以上,單價達80 元/kg。
3.2.1 保鮮貯藏技術不成熟保鮮貯藏業技術含量高,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如園藝專業人才;專業的保鮮設備如氣調庫,臭氧發生器;特殊材料如涂膜多糖等。湘西州在保鮮貯藏方面還缺乏一定的技術支持。保鮮貯藏技術有冷藏、氣調、輻射、化學保鮮劑及基因阻隔等方式,對于不同的農產品需要采用不同的保鮮方式。湘西州廣大農村現行的柑橘保鮮貯藏方式簡單,大多散戶采摘后直接堆放在室內陰涼處。但柑桔在貨架期間容易失水,風味變淡甚至出現酒味,感官品質及營養價值下降,商品價值降低。少數大戶和合作社則采用化學藥劑殺菌處理并用保鮮袋包上,裝于框中疊放于室內。其中氣調貯藏對獼猴桃保鮮效果較好[10-11]。湘西州特色農產品豐富多樣,找到經濟有效且能全面推廣采用的保鮮貯藏技術,還需要探索和實踐。
3.2.2 農戶保鮮意識薄弱湘西州農產品多為散戶種植、自行銷售,農戶對于保鮮貯藏意識薄弱,接觸到的新型高效保鮮方式少,未享受到高效的保鮮貯藏帶來的商業價值,導致農戶對于開展新型保鮮貯藏工程積極性不高。農戶對于保鮮劑購買渠道不清楚,劑量的使用缺乏認知,存在亂用保鮮劑的現象,不僅影響保鮮效果,還會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戶和企業的保鮮意識是保鮮業的迫切需要。農戶的采收方式直接影響其保鮮效果和品質。如采收時磕碰導致的機械傷會引起感官品質下降、增加微生物感染風險及增大壞果率,如獼猴桃、葡萄這類質地柔軟的果品[12]。因此,采收前為采收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保鮮意識和采收技能,避免因使用粗糙采收工具引起損傷,其次,果蔬擺放、篩選等工序應科學有序進行。有條件的可直接田間包裝,減少農產品因反復翻動引起的二次損傷,為保鮮貯藏奠定良好的基礎。
3.2.3 新型保鮮產業發展投入不足新型的氣調保鮮膜、微型節能保鮮庫和高效低毒保鮮劑的保鮮成本要高于普通保鮮方式。一般200 m3的低溫冷庫的造價達15 萬元以上,而專業的氣調保鮮膜的成本也要高于普通保鮮袋[13]。氣調庫需要配備氣調設備和管路;輻射保鮮庫還需要輻射裝置等,因此,要發展新型保鮮產業,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此外,湘西州農業產區多以山路為主,交通阻礙影響農產品外銷。為保持農產品品質可采用全程冷鏈技術,經濟發展不足和地理環境局限使湘西州多數企業很難實現,一般多采用普通貨車運輸,外加冰塊保鮮箱來保鮮[14]。企業運輸存在常溫運輸現象,或者常溫采收后直接冷鏈運輸或者常溫銷售等斷鏈現象[15]。湘西州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有限的財力狀況也會影響農產品保鮮貯藏業發展。
國家鼓勵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產地小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等。對于脫貧縣地區給予技術和資金支持,補助金額按不超過總投資的40%比例給予補貼。湘西州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前正在統籌冷鏈設施建設,未來湘西州農產品保鮮成效將得到較大提升,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和擴大銷售范圍。此外,湘西州農產品外銷物流成本高,政府應當給予物流企業政策扶持和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規范物流行為,增強物流活力。以政府為引導,擴寬銷售渠道,及時獲得市場信息,減少農戶賣難現象。
目前,湘西州農村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技術”的產業發展模式,村集體合作社帶領農戶積極發展農產品保鮮產業,因地制宜探索有效實用的發展新模式。借鑒國內外保鮮貯藏經驗助力湘西州農產品保鮮貯藏產業進一步發展。湘西州要加強低溫庫、預冷庫、高溫庫等儲藏庫建設,將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與大型企業的冷鏈設施連成一體,配置農產品冷鏈車,把冷鏈線路延伸到農村產業基地“最初一公里”和消費市場“最后一公里”,形成冷鏈物流體系,在現有產業模式基礎上,根據特色農產品的各自特性,不斷探索培育“公司+基地+農戶+技術+冷鏈”的新模式。
鼓勵更多保鮮貯藏業的專業人才深入農村,扎根基層。湘西職業技術學院已設置專業冷鏈物流管理課程,湖南農業大學開設園藝保鮮貯藏專業課程,可以為湘西州培養專業人才。為農民開展保鮮技術專業培訓,提高保鮮技術和貯藏意識。湘西州農村年輕勞動力較少,采取“致富帶頭人先做,帶動全村產業發展”模式。村民存在一定的觀望態度,只有看到成效后才敢做,才肯學,才會做。因地制宜為每村安排產業指導員開展長期產業技能培訓和實地指導,多方并舉為農戶提供更多技術支持。
分級精準保鮮貯藏是未來農產品保鮮發展的方向。農產品分級,選取優等果品進行新技術、高效保鮮貯藏,這類產品的銷售對象也將是高消費人群,產品價格高,而對于普通果品則選擇經濟普通的保鮮貯藏方式。這樣不僅能提高優質果的價值,同時還可以降低普通果的貯藏成本,增加效益。研究表明[16],結合1-MCP 處理的紅心獼猴桃保鮮至90 d 之久,獼猴桃分級保鮮的精準定位不僅使價格大幅提升,而且擴大了市場影響力,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