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強,唐 杰,肖平安,劉 蝶,楊小菊,劉 闖,楊 沖
(四川省安岳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四川 安岳 642350)
安岳縣是中國檸檬之鄉,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化生產基地縣。自20世紀20年代從美國引種以來,歷經技術探索、商品化種植、市場拓展、快速發展、轉型升級五個階段,安岳檸檬產業基本形成集種加銷、農工貿于一體的生產經營體系。先后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華名果等殊榮,入選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重點項目,入列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已成為全國縣域單一品種規模最大的特色農業產業。安岳檸檬建成基地鄉鎮31個,檸檬保存面積3.2×104hm2,其中規模種植1000戶1.67×104hm2、散戶11萬戶1.53×104hm2,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檸檬)標準化生產基地1×104hm2,檸檬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0.67×104hm2,出口檸檬備案基地0.19×104hm2,年產量5.3×105t。2021年產值達151.4億元,其中鮮果產值29.7億元,加工產值72.1億元。檸檬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招牌產業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1]。伴隨檸檬種植快速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同時,部分問題也逐一出現,由于安岳縣檸檬種植面積大,涉及鄉鎮多,從業人員水平不一,在科學施藥、精準防治病蟲害方面仍存有一定短板,影響檸檬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文章從安岳檸檬防治病蟲害時使用農藥現狀分析著手,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檸檬產業病蟲害綠色高效防控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檸檬與其他柑橘類作物的病蟲害發生種類相似,但又具有發生多而重、對部分病蟲害較為敏感的特點。根據安岳檸檬種植區多年測報發現,檸檬生長過程中較為常見且需要防治的病蟲害主要有柑橘紅黃蜘蛛、花蕾蛆、矢尖蚧、銹壁虱、粉虱、蚜蟲、柑橘薊馬、灰霉病、瘡痂病、黑星病、流膠病、砂皮病、煙煤病、根腐病、腳腐病及貯藏期病害[2]。上述病蟲害的發生,往往導致檸檬產量和品質的降低。據統計,因病蟲為害檸檬常年損失量可占總產量的15%~35%。2010年開始,安岳縣龍臺鎮、朝陽鎮等地檸檬園砂皮病初步發生,之后逐年加重,現擴散到全縣范圍內均有發生。2020年冬,安岳縣遭受嚴重低溫凍害,加之春花期降雨較多,導致2021年檸檬砂皮病和瘡痂病發生較重,發生果園率達100%,砂皮病和瘡痂病病果率分別達8%、5%,個別嚴重果園春花果砂皮病達20%以上,夏花果達50%以上,極重果園病果率達100%,瘡痂病達30%以上,嚴重影響檸檬果實外觀品質。病蟲害發生的形勢逐年嚴峻,導致農藥使用量逐年遞增,造成果農生產成本快速升高的同時,還帶來面源污染威脅,嚴重制約著安岳縣檸檬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安岳縣檸檬須防治的有害生物多,在利益的軀使下導致涌入的農藥種類多而雜。據調查,安岳農資市場的農藥品種多達150余種,而正常情況下用于防治檸檬病蟲草害的藥劑僅需20余種。快速涌入的部分農藥存在包裝不規范等問題,雖明文規定農藥應標明有效成份,但部分廠家還是將商品名標識圖案設計突出顯眼,而有效成份標識字體人為縮小。部分農藥有效含量不夠,甚至以次充好,以假冒真,隨意擴大使用范圍,夸大防治效果。因此果農難以選擇,從而影響防治,甚至為害檸檬。
較多果農由于農藥專業知識缺乏,常常造成用藥不對路的問題,治病的用于治蟲,治蟲的用于治病,沒達到防治效果。部分果農、業主不懂檸檬病蟲害的測報技術,對發生規律、消長動態、最佳的用藥時間不清楚,技術部門的技術指導因千家萬戶,指導難度大,加上個別地方信息閉塞,不能及時獲得病蟲防治預報,在防治病蟲時差前錯后,浪費農藥且影響防治效果。部分果農在使用農藥防治某種病蟲害時,覺得效果好,在同一年內重復多次使用該種成分的農藥,使該種病蟲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隨時間的推移,降低了該農藥的防治效果,增加了用藥成本。
現果農勞動力結構年齡偏大,不懂農藥的配兌順序,也不懂農藥的二次稀釋法,不分先后,逐一將多種農藥倒在噴霧器桶中,邊倒邊攪拌,造成不能充分稀釋,特別是粉劑配藥時常易成團,容易產生藥害,影響效果。個別農戶沒有計量工具,兌藥時無法掌握準確的藥量,且為了追求藥效,兌藥時對農藥的使用倍液就高不就低,更有甚者私自增加農藥劑量,誤認為濃度越高,效果越好,不僅造成浪費,增強病蟲的抗藥性,甚至發生藥害。由于對藥劑性能不甚了解,一種藥劑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卻隨意增添其它農藥,誤認為多加農藥會提高防效。同時經銷商為多銷農藥,刻意宣傳鼓動果農添加不必要的農藥,人為加大農藥使用量和用藥種類。
目前安岳縣除檸檬種植業主、部份種植大戶外,仍有部份農戶使用陳舊落后的噴霧器械,在施藥過程中易出故障,不僅防治效率不高,而且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農藥浪費巨大。部分果農使用的噴槍壓力過大,沖得遠但霧滴粗,沾著力不強,造成農藥浪費。有的果農在施藥時操作不規范,對同一枝葉反復施藥,有效施藥率不高。據對部分農戶的隨機調查,不規范施藥浪費藥劑30%~50%,防治效率降低20%~50%,不僅影響農藥防治效果,還帶來了面源污染威脅。
部分果農在農藥的配兌、噴霧時,不戴手套、口罩,或迎風施藥,施藥休息過程中抽煙,進食,不懂安全防護。農藥貯藏時放置位置不當,小孩與老人容易誤食,有的將農藥與其他雜物混放更有的與糧食挨近放置。個別農戶在農藥使用后隨意處置包裝物,更有將其洗凈后用來盛裝食物等。以上諸多因素,造成農藥使用安全隱患。
通過開展專題培訓班、現場指導、QQ、微信、抖音、村村通廣播等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讓果農能識別檸檬常見病蟲,清楚危害癥狀、發生時期和防治時期、用藥種類以及農藥的貯藏、保管、安全防護知識。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綠色食品用藥準則》、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性等。在檸檬種植區內每村社、每戶張貼《檸檬標準化生產技術》《安岳縣檸檬標準化生產病、蟲、草防治推薦用藥表》《安岳縣檸檬標準化生產禁用農藥、限用農藥公告》,組織專業技術力量,引導和幫助檸檬種植戶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建立縣農資批發商-鄉鎮檸檬農藥專銷店-村檸檬用藥專銷店-配送到戶的農藥配送機制;在鄉鎮檸檬用農藥專供店,對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產品登記證、產品檢驗記錄等進行嚴格核查;給果農發放《安岳縣檸檬標準化生產使用農藥記錄冊》,登記果農每次使用的農藥,記錄使用的農藥名稱、生產廠家、有效成份、防治對象、使用濃度、安全間隔期等事項,保證每種許可使用的農藥每年只使用一次,降低病蟲害抗藥性。農藥經銷商也必須建立農藥購進和銷售臺賬,以建立農藥使用可追溯體系。
由安岳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指定專人對檸檬主要病蟲害定點定時進行調查,掌握發生發展動態,及時發布防治簡報。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取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合理修剪,增強樹體抗蟲抗病害的能力,間種紫花苜蓿、箭殼豌豆等,營造天敵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用性誘劑、黃板、藍板,生物農藥、礦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等方法綜合控制病蟲害,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做到不達防治指標不用藥,糾正見蟲就防治的不良習慣,減少農藥的施用量,把病蟲害控制在合理水平。
由政府引導、鼓勵,由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或其他社會組織等組建懂檸檬病蟲發生發展規律、熟知農藥知識、安全防護、施藥技術熟練、誠實守信的社會化植保技術服務隊伍,對全縣勞動力缺乏、防治技術不過硬的果農或業主、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檸檬進行病蟲害防治,解決用工難題。
逐步淘汰老式噴霧器,選用泰山18型、東方紅18型、BP—16等新型防治機具,使用雙噴頭霧滴細的噴槍,并進行正確的操作,從而減少農藥浪費,提高防治效率。
建立檸檬基地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和檸檬質量可追溯體糸。在檸檬生產區的果農和業主建立農藥購買、使用記錄、農事操作記錄,并對生產區種植地塊進行編號、將產品對應編號帖上條碼,以建立檸檬質量可追溯體系。每年8月底至9月初對檸檬鮮果進行抽樣,送內江海關、四川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中國農科院柑橘研究所進行農殘檢測,并以此作為依據對各種植基地進行考核,對重視檸檬質量安全、農殘控制良好的單位、鄉鎮、果農、業主、農場、合作社進行表彰。建立農藥包裝物等廢棄物的管理體系,建立果農與農資專供商一對一的供貨和回收包裝物的管理體系。加強檢查,對隨意亂丟包裝物,回收率低、管理體系混亂的造成惡劣影響的,嚴肅追究當事人責任。切實提高安岳縣檸檬農藥綜合管理水平。
由農業執法大隊、市場監管局、公安局成立聯合執法監管隊伍,以出口檸檬備案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協管員常態化管理為依托,加強對農藥的監管,及時發布監督抽查結果。嚴格執法,從重打擊制售假冒假劣農藥的不法行為。嚴防不合格的農藥產品進入流通和生產領域,包括嚴厲打擊使用禁用農藥的行為,切實保障檸檬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