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瑩,唐 莉,吳建國,堯 忱
(華潤三九(雅安)藥業有限公司,四川 雅安 625000)
雅安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歷來是眾多道地瀕危大宗中藥材種植集散加工地,中藥材產業有較大發展空間,筆者期望通過剖析問題突破瓶頸實現產業高速發展。
雅安市東融成渝、西連康藏、南界攀西、北達甘(肅)青(海),處于四川省成都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經濟區的結合部,是溝通成渝經濟區、康藏地區,走向東南亞、南亞、西亞的重要門戶。
雅安市生態資源稟賦獨特,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全國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示范區。雅安市幅員面積15046km2。山地占總面積的94%,平壩占6%,境內約80%的面積是中高山地,海拔在600~3000m之間,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2 ℃,無霜期長。雅安市豐沛的降雨、郁郁蔥蔥的亞熱帶植被在世界上都是很少的。森林覆蓋率超過69%,居全省第一位。空氣質量長期優于國家二級。
按照四川省中藥材產地適應性原則,同時結合地貌、氣候及水文等因素將全省中藥材生產區劃分為4個。雅安市(漢源縣、石棉縣除外)屬于盆地邊緣山地藥材生產區,地貌以丘陵、山區為主,為亞熱帶濕潤垂直氣候,年照時數800~1400h,年降雨量800~1800mm。北部漢源、石棉屬于攀西地區藥材生產區,地貌以山區與干熱河谷、丘陵為主,為南亞熱帶氣候、中亞熱帶,年日照時數3200~3300h,年降雨量700~1000mm[1]。優質的自然資源,大跨度的海拔、多樣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氣候條件可以滿足多種中藥材資源的生長,并能生產出優質藥材。
雅安市境內常見的藥用植物品種多達1200余種,占四川省已知種類的27.58%,占全國藥用植物的11%,境內有藥用動物110余種,占全省藥用動物種類的66.3%。雅安市道地藥材主要有:天麻、花椒、黃柏、佛手、川牛膝、黃連等20多種。現在四川省中藥材重點發展品種適宜在雅安市種植的有:川貝母、重樓、梔子、白及、麝香等17種[1]。
雅安市現有規上中醫藥企業5家,如華潤三九(雅安)藥業、迅康藥業、太時藥業等一批集藥材種植、收購、加工、科研、產品開發為一體的優質企業。獲得“寶興川牛膝”“漢源花椒”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稱號。“天全川牛膝”“滎經天麻”取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具有四川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示范縣1個,有3個縣納入全省32個中藥材重點發展縣之列。擁有2個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建成“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此基地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啟動的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全國五大基地之一,是國家在四川省的一個優質中藥材種子、種苗推廣服務平臺。建立較大中藥材種植基地31個,2021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6×104hm2,總產量9.3×104t,產值達9億元。
雅安市擁有四川農業大學、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四川農業大學是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林科技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在中藥材品種選育、栽培、加工、生產、質檢等領域都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雅安市與全國七大中醫藥研究基地之一的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和國家“雙一流”建設中醫藥高校成都中醫藥大學都有多個項目合作,能獲得其雄厚科研力量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將中醫藥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2],2017年《中醫藥法》正式實施,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3]。2019年,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召開了全國中醫藥大會,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4]。2022年3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5],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的中醫藥五年發展規劃。
在國家一系列中醫藥政策的鼓舞和引導之下,四川力爭建立成為中醫藥強省。2019年《四川省中醫藥條例》修訂[6]。2019年7月12日,四川省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了《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規劃為全面推進我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1]。2020年1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7]。
雅安市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相關政策精神。2020年12月28日,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8],《雅安市中醫藥強市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與《雅安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激勵政策(試行)》相繼出臺[9、10]。當下對于中藥材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國家、省、市都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雅安市中藥材品種雖然很多,但種植較為分散,多為農戶自發種植,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較少,缺少專業化的組織進行引導種植,整個中藥材種植水平還停留在較初級階段,很少引進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設施,機械操作設備。種植方面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專業化和現代化五化程度很低,制約了中藥材產業化發展。
目前全市中藥材選育工作薄弱,種植基地或種植戶在種植時,一般沒有經過鑒別或選育便直接直播,比如重樓種植戶沒有指導性的引種,造成市內種植的重樓品種品系較亂,藥材品質較低,甚至有不符合藥典要求的品種。種苗缺少系統化的提純復壯方面的研究,導致種植藥材品種的質量產量降低,引起品種退化,農戶種植熱情減退,不利于道地藥材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種子種苗不規范勢必影響中藥材產業高速發展。
雅安市境內80%的地區是中高山地,并且大部分山地都是全國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示范區。山地種植藥材設施較差,農田設施建設薄弱,缺少標準農田、排灌水系統、機動車輛能到達的路道。市內大多數鄉鎮藥材種植還停留在看天吃飯的狀態,因為山高路陡,水渠少,很多種植戶不能對所種植藥材進行精細化管理,不能按照技術規程進行規范化種植和有效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造成質量不高,競爭力低。
雅安市道地中藥材品種加適宜種植品種有近30個,主要栽培品種也有20余個。中心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生產指導性不強,“拳頭”產品幾乎沒有,單品種產值不高,沒有具有引領性的品種。雅安道地品種“川牛膝”獲得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稱號,但因近年來重視不夠,發展力度弱,“川牛膝”的道地產區已在向雅安以外的新產區發展。
中藥材全產業鏈開發不足,單一產品的精深加工也較弱,相關產品科技含量低,多數產品只是停留在初加工上,當做原料進行銷售,經濟效益較低,產業鏈延伸不夠,沒有充分發揮好市內相關飲片企業和制藥企業的優勢,沒有對雅安中藥材進行有聚焦有布局的精品開發。
雖然雅安市出臺了很多中藥材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規劃,但是整體落地力度不夠,有效指導較少。種植戶大多依托當地的生產習慣自行選擇,隨意性大,持續性差,并且和外圍市場難接軌,了解不了也接觸不到最新的市場需求信息和技術,導致后期產品與市場脫節。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前幾年跟風種植白及,后來遭遇白及大跌,典型的高點進去低點出來,很多種植戶到現在都還沒有收回成本,只能靠不斷自繁擴種降低成本。市內針對重點品種的跟蹤體系性規劃也很欠缺。
中藥材栽培是一個綜合性學科,中藥材種類繁多,不僅僅是會種植就能夠栽培好中藥材,不同的栽培方式對其療效影響頗大,因此中藥材種植不但要懂得栽培相關知識還需要掌握中藥材的性味歸經,深入了解藥材的環境喜好才能種出好藥。而現在市內相關的科班出身人才很少,綜合性復合人才更是稀缺。雅安的種植戶以中老年人居多,整體文化水平不高,業務素質均偏低,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能力較弱。缺少職業藥材種植戶,新藥農有斷層跡象。
道地藥材是人們傳統公認且來源于特定產地的名優正品藥材,是中藥材精粹之所在,也是歷代醫家防病治病最有力的武器之一[11]。2021年底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社會,老年人對于健康的渴求,對優質道地藥材的需求,將使道地藥材需求增加。而雅安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中藥材歷史,為其打造了一批道地中藥材。基于雅安現有的道地藥材品種,依托政策支持,結合市場需求,深度打造,提升道地基地建設與優質高產高效品種生產技術規范和標準,規范化規模化種植生產優質藥材,為雅安市“雅藥”品牌打造奠定堅實的道地藥材基礎。
“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2019年被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4],表明中藥生態農業已成為我國中藥農業的國家戰略。郭蘭萍等[12]總結出中藥生態農業具有其獨特性,即中藥材獨特的藥物屬性要求中藥生態農業過程管控應以藥效物質的積累為核心,符合藥用植物原生境的自然環境是開展中藥生態農業的理想場所,中藥生態農業具有無可比擬的市場競爭優勢。雅安市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具有開展中藥材生態種植的先天優勢,結合退耕還林等林地資源可以開展中藥材林下仿野生種植、野生撫育、中藥材-經濟林協同發展,經濟林-中藥材-食用菌生態輪作模式等的探索,構建雅安中藥材種植生態模式,引導中藥材生態種植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生產高質量中藥材,促使雅安市中藥材產業高速發展。
種子種苗是中藥材生產的物質基礎,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有利于保障優質中藥材的生產。優良品種及優質的種子種苗是實現中藥材規范化生產的基礎和首要條件,是從源頭把握好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藥產品的重要保障[13]。依托雅安市國家級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基地的科研實力、統籌能力和提供種子種苗服務的輻射力,開展雅安瀕危道地大宗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技術、質量標準等的研究,提高雅安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能力,指導周邊區縣種植戶建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生產基地,科學有計劃性的繁育生產種苗,提純復壯收獲優質種子,培育良品種苗,生產高質藥材。
探索建立以政府部門為指導、種植企業為主體,科研單位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此平臺的建立要施行責任人制,建立長效機制,每一環都能找到具體的責任人負責規劃的執行落實,每一年都有具體的任務行動綱領,推進任務實施和目標的完成。市內針對重點培育發展品種制定專屬跟蹤體系性規劃。
堅持把品牌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現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品種,不斷延伸產業鏈,依托全省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縣、四川省中藥材種植重點縣優勢,加快發展以酒川牛膝,酒制大黃、紅曲茶等為代表的特色炮制中藥制品,大健康產品,打響“雅藥”品牌。
2010~2019年,109個“藥食同源”品種貢獻了中藥材80.06%的需求增長[14]。可以看出“藥食同源”是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風口,雅安市重點栽培品種有花椒、天麻、佛手、山藥等是藥食同源品種,后續要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拓寬產業鏈布局,增加市場影響力。
依托雅安的旅游資源,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和線路,加強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推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與鄉村旅游、文化推廣、生態建設、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加強基層中藥材生產流通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重點培養中藥材種植復合型人才。鼓勵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培養企業特定中藥材職業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加大行業宣傳力度,弘揚中醫藥文化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此行業中,增強行業社會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