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蘭
(鄂爾多斯市博物院,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 017000)
博物館是適應社會和文化發展產生的,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一直可以追溯到14世紀至15世紀的歐洲文藝復新時期,至15世紀末,由于環球事業新航線的開辟和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航海事業的發展,使得從遙遠的地方收集奇珍異物成為可能。17世紀80年代,出現了世界博物館史上第一個具有現代博物館特征的博物館,即英國阿什莫林藝術和考古博物館。中國的博物館起步較晚,1905年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創辦了南通博物苑,這是中國人辦的第一座博物館。
我國的博物館事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經歷了建國初、改革開放和2000年以來三個階段,特別是2000年以來,伴隨社會、經濟、文化等的大發展,各地都建起了新的博物館,博物館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博物館目前總體情況是,數量增多,質量提高,各方面的功能不斷完善,在國家鼓勵免費開放的政策下的刺激下,在當下信息技術等的助推下,博物館運營和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地市地域博物館的發展,因受各種條件的制約,總體發展水平較國家和省會城市發展緩慢。我國西部地區的博物館,面對地理條件和文化資源雙重制約,不等不靠,積極尋求發展機遇,經歷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和21世紀初的幾十年兩個高速發展時期后,總體文化服務能力和文化影響力顯著增強,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

鄂爾多斯市居于內蒙古中南部,博物館事業經過建國以來文物站、鄂爾多斯博物館、鄂爾多斯市博物院的建設,目前已形成以市級博物館院為龍頭,旗區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存的博物館發展體系。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工作,伴隨著博物館整體工作的發展,也是水漲船高,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地市博物館的一些發展水平和面貌。
從1963年開始,鄂爾多斯地區逐步建立起屬于自己文物工作隊伍和機構,最早建立的是伊克昭盟文物站,當初由于文物工作的剛起步,所以人員短缺,設備短缺,專業知識缺乏,更沒有像樣的活動陣地,所以這時的宣傳教育工作基本為零。至八十年代初,成立了鄂爾多斯博物館(與文物站合署辦公),至八十年代末,鄂爾多斯博物館館舍終于落成,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宣告確立。這期間產生了許多第一次,為博物館宣傳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一個展覽的舉辦,第一個博物館建成等成為其中的關鍵環節,一大批人才也在此期間得以成長,使博物館宣教工作的開展成為可能。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的前十年,是鄂爾多斯地區博物館發展的第二階段。期間的第一個十年是積淀期,后一個十年是高速發展期。這一時期的宣教工作的發展可分為兩段。前一階段宣教工作是以館舍建成后陣地講解為主的講解活動。后一階段為博物館陣地宣傳+社會活動宣教為特色。前一階段,講解任務被集中到了與展覽業務相近的業務部室,工作人員為普通女性職工為多,博物館領導由于專業水平相對較高,充當重要接待的講解任務的情況時有發生,也成為此階段講解工作的一大特色。服務對象除來參觀的專業人員和一些考察、視察人員外,逐步面向小學、中學、高中生等團體參觀講解。同時,除陣地服務外,業務人員嘗試走出去,走進學校、社區,通過精神文明共建等的形式開展長效性、約定性的講解活動;節慶日,開展包括散發傳單、播放錄音、制作簡易宣傳展板等形式開展社教活動。
伴隨鄂爾多斯經濟快速發展,全市博物館迎來了空前的大發展,以市級博物館為主體的鄂爾多斯博物館新館在康巴什新區建成,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鄂爾多斯博物館舊館址所辟)進行了改擴建,新館也在東勝區鐵西破圖開始建設,各旗區博物館建設也如火如荼,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各地的宣教工作在專業人員的聘用上、基礎設施投入上,以及社教工作的規范上,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實效,這一階段的宣教工作所奠定的基礎成為下一步鄂爾多斯市宣教工作發展的重要基礎,也為當下宣傳工作確定了新的發展方向。社教工作在客觀現實需求下,被適時單列了出來,成立了專門的業務部室,成為了這一階段宣教工作的重要亮點。最先完成改擴建后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很快就投入了使用,為此一時期鄂爾多斯博物館宣教工作的主陣地。期間舉辦了大量的展覽,包括自辦展和外展,辦展質量也越辦越高,吸引了大量的外來考察人員。與上一段宣教工作不同的是,整個宣教工作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制度制定、工作規劃、活動規范制定、人員管理等都得到了館內通盤的考慮。與此相關的硬件服務設施,包括語音導覽、觸摸屏點擊查詢、電腦網絡學習查詢、輪椅、雨傘等都進行了專門的應用和設置。原有的傳統宣傳項目繼續完善,大量的專題性、特色化的知識競賽、畫展、互動娛樂、講座等常規活動被推出,成為這一段宣教活動的特色,極大的帶動了博物館內部和外部小環境的宣傳教育氛圍。

2011年之后的幾年,三館一院分設,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鄂爾多斯博物館、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館、鄂爾多斯考古研究院成立并投入使用,各旗區博物館也相繼成立,開啟了該區域博物館宣教工作發展新征程。2011年以后的這一段的宣教工作,一枝獨秀的局面被逐步改變。鄂爾多斯博物館新館建成投入使用,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新館也進入試運行,旗縣博物館,如準格爾博物館、城川民院博物館等都投入了使用,宣教工作可以說是遍地開花,整個區域博物館宣教工作發展迎來了競相發展的大好局面。這一時期的宣教工作經歷了從小到大,并逐步全面常態化的發展過程。各個博物館館舍等基礎硬件在得到持續完善的過程中,特別是由于展覽業務的發展,自辦展數量增多和水平增高,觀眾文化消費需求的日漸高漲,博物館的宣教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市級的幾大博物館的宣教工作作為整個區域的主要宣教力量,是宣教工作的區域代表。與以往宣教不同的是,宣教的主體力量擴大了,相互間獨立,有了更多樣化嘗試的可能。但總體發展趨勢趨與一致。這一時期的宣教工作,突出了總體規劃的特性,更注重長遠社會效益的考量,整體工作在陣地項目和對外流動項目的構建上,注重關聯性和整體協調推進發展外,逐步強調項目的特色化、典型化,品牌性得到進一步的凸顯。推送項目方式上,結合展覽持續推進大型講座、系列沙龍、茶話的開展,還增加了手工制作、專業活動模擬實踐、參觀考察、講解體驗等小型活動;以微信圓桌主題活動、3d影像展演、微電影拍攝等方式,多方大力推行新媒介宣傳教育活動。等等。將實際工作中將各項具體工作制定嚴格的完善的方案,分類實施,做到有的放矢成為一種硬性規范。宣教工作大項目、小項目聯系開展,階段性和長期性項目并列考慮,網上項目網下項目整合推出,館內、館外活動統籌推進,做到全面整體推進。面對整個區域工作的專業化越來越強壓力和挑戰,對人才,特別是綜合性專業人才的需求,對練內功強自身有了越來越有深刻的認識。提質量、擴影響、強競爭已然成為一種強烈的內在發展愿望和驅動力。
新冠疫情突發以來,全社會面臨了從所未有的壓力。博物館閉館,人員居家隔離,全市博物館社會教育在尋求控制疫情的道路上,逐步做到防控疫情和工作兩不誤。宣傳教育工作方面,增加了大量的線上宣傳,一方面為疫情防控下的大眾服務,另一方面為全社會抗疫工作鼓氣打勁。全市博物館宣傳工作實現了革新性突破。鄂爾多斯博物館、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以及后來成立的鄂爾多斯市博物院將微博、抖音、微信等作為基本的手段,將主題突出、短平快的宣傳作品陸續推向社會,并將宣傳延伸到央視頻、頭條、文博頭條、弘博網、學習強國等更高的宣傳平臺,應用當下時代原素,結合知識性和視覺效果柔合等手段,先后打造了云游博物館、主題海報、文博小達人、文物里的中國、宅家看風景、博物館奇妙夜等等新宣傳產品,使博物館的整體宣傳再上一個臺階,從某中意義上實現了與全國一流博物館、一流文博新媒體平臺同頻同力,最終在內部形成一種與聯合全國大型新媒體宣傳矩陣和大型宣傳平臺合作的新機制,多批次的大型宣傳助力活動的實踐,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響。市級博物中,各大博物館在此期間成績突出,2020年12月《芳華盡許護瑰寶》視頻,獲全國“十佳博物館故事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文博小達人》項目,多次在學習強國和央視“贏在博物館”播出,2020年1月-2021年1月《云游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系列小視頻共11集,多次在學習強國及新浪微博播出轉載。2020年12月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官微,被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評為“2020年度文博最具潛力官微”。同時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基本展覽三維展示和鄂爾多斯寺廟敖包三維展示分別入選國家文物局推出的第三批、第五批虛擬展示名錄,為疫情期間的文化宣傳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在今天的大數據時代,鄂爾多斯市博物館和其他國內外的地區性博物館一樣,最終會融入大數據浪潮中,必然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以鄂爾多斯市博物院為代表的鄂爾多斯區域博物館為了適應之一潮流適時提出了“兩個文化、三個品牌”的構想,大力推動宣教工作緊跟時代,盡最大可能的將博物館融入當下,將博物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才資源、硬件資源和社會相關團體和個人及政府進行互聯互通,使博物館逐漸融入社會、融入人們的實際生活中。

不可否認,經過60年的發展,鄂爾多斯市博物館的社教工作從有到無,從小到大,已經逐步成熟起來。新時期的宣教工作,正逐步形成一條適合自己、適合時代要求、適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當下,在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總的要求下,在文物活起來的實踐中,全市博物館通過資源整合將最終跨越一點一面,一城一地,實現了宣傳工作的全方位的發展,與社會各界熱衷博物館事業的力量推動我們鄂爾多斯市博物館事業向前發展??梢韵胂?,當宣教工作融入到大數據的潮流中,插上新技術的翅膀,在大家的通力努力下,會展現出如何一番境地來,博物館整體工作將是如何一種美好境界,這都值得我們翹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