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洪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體育校隊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展現學校體育風采。但在比賽中充滿著激烈的競爭性和不確定性,上一秒可能穩操勝券,下一秒就可能被對手翻盤,一秒一特點也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在各階段校隊訓練中,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決定于其所具備的競技能力及在比賽中的發揮程度,是影響運動成績的內因,也是最根本和重要的因素。因此,分析學校體育中校隊訓練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參加學校體育校隊訓練的學生運動員。
文獻資料法:通過運用中國知網等有關數據庫搜索關鍵詞“校隊訓練”、“心理影響”查閱了相關文獻10余篇。
邏輯分析法:將通過搜集的信息,進行原因—后果分析,來進行分析校隊訓練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與預防的措施。
目前各地區的學校都有校代表隊,作為主體之一的學生,從選材到參加訓練再到比賽,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的反饋值得我們教師注意并進一步深入研究,作者作為學生時從初中到大學有過多次的校隊訓練的經歷,從校隊訓練的選材與訓練參賽也有較為深刻的體驗。本文在了解有關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將校隊訓練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研究與分析,從而更好地去指導今后的校隊訓練與學術研究。
體育校隊訓練是學校體育的一大重要環節,抓好體育校隊訓練的每一個方面對于提高學校體育水平具有重大意義;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也是學校體育和校隊訓練的主體,提升學生體育能力的同時,了解體育校隊訓練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影響,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并采取一定措施來調節學生心理狀態,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本文對于體育校隊的訓練與管理具有一定研究意義,希望能給有關體育工作者在有關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能提供一定參考與幫助。
校隊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參加比賽獲得預期名次從而進一步展現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優良風貌。參加校隊訓練學生可以在過程中鍛煉身體,提高技戰術水平,加深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提高學生對于體育文化氛圍的認同。達到理想的比賽成績,往往需要安排優秀的教練老師、成功的學生選材、充足的場地器材、先進且合理訓練方法與訓練內容、相關后勤以及各方面有關部門的一致支持。理想的運動隊需要如此多支持,但是現實中我們各階段的校隊與理想狀態有很大不同,所以對于我們帶隊教練來說,需要注意的事項往往就更多。體育運動對于參與者有著很多的積極影響,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我們避免的情況,比如,對于體育運動在各階段的學校中,體育代表隊在既定的訓練周期內,一味地給學生安排體能、技術、戰術的訓練會讓學生感到訓練枯燥和單調,長期以往會讓學生產生對于訓練的疲倦和厭煩心理,造成訓練效果下降或者學生退隊。糾其原因,主要是老師和教練員在安排訓練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本身的能力和內在的氣質、性格和心理想法。對于訓練的內容和形式,要安排得當。一般來說,如果教練員給學生安排訓練內容和形式過于老套和單調,學生的訓練效果會下降,長此以往會磨滅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學生的這種消極影響會對學生帶來包括壓力、緊張、煩悶和迷茫等情緒。
校隊訓練對學生的影響既然有好也可能會有不利,在安排校隊訓練的時候,我們要正視這些影響,積極發揚有利的影響,提前合理地避免不利影響的發生,即使發生了,我們也要科學、有效地緩解。在各階段的體育校隊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有關學校領導、教練員、心理方面的教師,能通過專業書籍或者培訓課程的學習,大致了解體育校隊訓練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并能提前結合體能、技術、戰術訓練將這些心理訓練與干預融入其中,按照合理、易調控的模式去合理開展學生的訓練內容,使學生在體能、技能提升的同時,心理健康也同步提升,對于學生、教練、體育校隊、學校都具有一定意義。
(1)校隊訓練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
從學生運動員的選材開始,學生運動員從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成功參加校隊訓練,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從而強化學生對于自我的肯定,增強學生自信心。通過參加校隊的運動訓練,學生身體得到鍛煉,研究表明長期參加運動有利于新陳代謝,有利于相關呼吸肌的增強,有利于心臟功能的發展,促進少年大腦機能的發展,為心理的健康提供身體保障,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發展。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身體、技術、戰術的發展,技術、戰術掌握提升的同時,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運動的理解深度,有進步則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刻苦訓練,能力提升,學生參加比賽從而獲得理想的比賽成績,既能對自己、對教練進行肯定,也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對于自己在某一項目運動的潛力與認同。
(2)校隊訓練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社會適應力發展。
學生運動員的選拔,就會有學生成功,有學生沒有選上,學生通過這個過程能體會到成功與淘汰。校隊訓練是有目的的學校體活動,為了完成校隊訓練的目的,教練員需要考慮很多相關因素,努力地實現其目的。學生通過校隊這一個集體,能認識到教練與不同教室里的隊友,與教練、隊友相處是每一個學生運動員都會遇到的一個過程,學生會在這一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與人相處能力。其中個人項目的運動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獨自面對的能力,團隊項目則需要同伴之間的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之間友誼,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綜合發展。在教練與學生長時間的交流中,教練認真教導學生,學生認真學習與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信任他人的能力,促進學生心智的成長。
(3)校隊訓練可以很好地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
教練員在運動員選材過程中,一定程度上要考慮學生個性的因素,每一項運動有各自的特點,比如,球運動,既需要個人的發展,也需要團隊的合作;瑜伽運動需要學生寧靜的心理特點;射擊項目的運動需要學生穩定的心理狀態。學生通過長期的訓練,更有利于發展這些個性。
(4)校隊訓練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專注度。
在校隊訓練中,不僅要求學生身體進行運動,更要求學生心靈的在線,只是單純的身體運動,不能進一步理解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各項體育運動成績的提升需要多次、反復地練習與思考,往往就要求學生專注度的提升。面對學生的詢問:“拿督,我能像您那樣強嗎?”馬來西亞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回答說:“能,但是你得給我你的全部時間與精力。”在運動過程中,學生運動員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來完成動作或者了解情況。
(5)校隊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國際奧運會一直有著一句格言“Faster,Higher,Stronger”,既是鼓勵運動員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勇于追求進步,勇于追求自我的突破,勇于追求超越。體育的一大魅力就在于競爭性,據有關統計,某些地區,每一屆中小學學生運動會都會有記錄刷新,近年來大運會也都會有記錄刷新的情況。有比賽的地方就有競爭,校隊訓練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6)校隊訓練有利于學生規則意識的樹立。
體育校隊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教練、學生都要進行遵守才有利于校隊訓練的科學、有序開展,各項運動也有相應的規則,有教練員需要遵守的職責,有運動員要遵守的規則,教練員會在訓練過程中安排一定的規則講解,讓學生理解并遵守,在這一過程中有利于學生規則意識的發展。
(7)校隊訓練有利于排解學生的壓力。
校隊訓練不同于教室內的學習,課堂外的運動訓練更多會更加讓人感到舒適,在專注度高的運動中,學生可以只想一件事——運動,不會去再受困于煩惱的事。運動也會使機體產生更多的“多巴胺”,研究表明,“多巴胺”體內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對人體的學習、運動、記憶和大腦的愉悅都有影響。校隊訓練能讓學生運動起來,運動也能讓人感到幸福。
(1)學生可能會不自信。
不可否認,參加校隊訓練進行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具有許多的積極影響,但我們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校隊訓練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就會發現,參加校隊訓練也可能會對學生一些消極影響。在校隊訓練中,女生性格相比參加體育訓練的男生,更容易害羞,身體素質不如男生,接受能力較弱,在校隊訓練中常常會感覺到一定的落差,長期以往會感到不自信。學生在參與體育訓練后去比賽,但比賽成績不理想,會感受到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潛移默化地,學生會感到不自信。
(2)學生可能感到會畏懼。
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對抗,研究表明部分學生因為個性心理的影響不敢與別人進行對抗,長期以往這類心理得不到開導,學生會更加害怕體育。在運動訓練、運動競賽的過程因為其競爭性就難免存在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故,小到擦傷扭傷,大到不可逆轉的損傷,這些事情都會讓學生感到畏懼,運動傷病會促使學生害怕那個場景,導致心理陰影,從而疏遠此項運動,漸漸退出校隊,從而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3)學生可能會感覺挫敗。
校隊訓練從學生運動員選材到參加訓練再到挑選運動員參賽,到最后運動比賽,每一個環節都會有選擇與被選擇,選上的學生運動員心情相對就開心,因為某些原因沒被選上的學生會感受到挫敗。運動訓練也會存在一些瓶頸期的學生,長期以往特別努力的訓練而沒有一個預期的進步,學生也會有些挫敗感。在參賽時,也會因為抽簽等其他因素導致學生不能獲得一個良好的成績而感覺挫敗。
(4)學生可能會感覺枯燥、焦慮。
在校隊訓練中,教練員可能會存在安排的訓練內容和形式過于單調,例如,某一個月都是固定內容的訓練,教導時投入的熱情不足,也會導致學生對于訓練常常感到枯燥,長此以往學生會感到焦慮與煩躁,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學生階段,校隊訓練的學生運動員除了參加運動訓練之外,還要完成自己的學業的學習,父母、班主任的期待常常會讓學生感到迷茫,在校隊訓練與階段性的學習中進行糾結,學生通過訓練和訓練獲得某一次獎項,可能會出現就此滿足,再參與運動訓練的積極性也會下降,長期以往也會感到枯燥與焦慮。
體育校隊是學校體育中具有獨特魅力的一部分,抓好體育校隊的建設與研究對于提升學校體育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辯證思維來看學生參加體育校隊的訓練,校隊訓練對學生有許多積極影響,比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社會適應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專注度,提升學生競爭意識與規則意識,排解學生壓力的作用等等。也難免會出現的消極影響,比如,可能會讓學生感到不自信、有畏懼心理、感到挫敗、感到枯燥與焦慮等等。作為體育校隊的直接負責人——教練員,從校隊的組織到設計,從學生運動員的選材到訓練再到比賽,都應該在任職之前要通過相關的學習與培訓基本了解運動訓練對于學生在當前階段的積極影響和可能會出現消極影響,從終身體育的角度去幫助學生、提升學生,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訓練中盡可能地發展積極影響,提前預防消極影響發展的因素。
(1)教練員要重視人文關懷。
學生是校隊訓練的重要主體,教練員作為負責人之一,在訓練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懂得怎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運動的興趣,運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讓學生在訓練中保持較高的激情,從而促進學生運動成績的提升與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日常生活和訓練中,教練員要主動及時與每一個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情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優秀的體育精神,恩施并行,讓學生在正確的思想路線上放心練、安心練。
(2)教練員重視訓練內容與形式設計。
教練員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積極參加相關教練員的培訓與學習,在已有教育訓練理論與經驗的基礎上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和訓練理論,提升自己的內在專業業務水平。在設計訓練內容和練習形式的過程中要考慮學生水平與心理狀態,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教練設計的訓練之中,讓學生在訓練中保持新鮮感和激情,克服疲倦,從而讓學生開心練、認真練,促進學生運動成績的提升與心理的健康發展。
(3)教練員要對學生進行一般心理訓練。
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一個穩定良好的心態是大多數運動員心理素質重要的一個的關鍵,校隊中的運動員自然也應該具備這一關鍵,才能在相關比賽中獲得理想的成績。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根據項目特點與需要,多元化地組織訓練,不止訓練學生的身體能力和運動技能水平,還要對學生進行一般的心理訓練。學生在不同的水平階段要有不同的運動認知學習,讓學生懂得訓練的目的和意義,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訓練,從心理上,促進學生對訓練的認同;教練員還應該組織相關的模擬訓練、模擬比賽,提前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合理干預,讓學生提前適應比賽環境,來加強學生心理上對比賽場地、條件的適應,從而提高運動成績;適當對學生進行一些抗挫折的訓練,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比賽交流,讓學生適應不同的對手,習慣比賽的競爭性。
(4)教練員加強學生心理測試與統計分析。
通過設立相關的心理狀況測試表,從運動員選材到運動訓練再到比賽前后,定期對學生進行測試,讓學生自我評價自己當前的生理、心理狀態,測試后教練員將獲得的數據進行保存與分析。教練通過溝通與觀察綜合填寫學生大致情況,定期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再進行保存。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將可能發生的消極影響從萌芽之初就能夠得以緩解,從而有助于預防運動訓練對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消極影響,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生運動員。
(5)教練員加強與學生的其它教師、班主任、家長溝通。
學生的心理情況一定程度上要通過其科任教師、班主任、家長來進行了解。綜合大家的反饋才能盡可能地完整了解學生的情況。作為教練員不僅要引導學生的訓練,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與有關教師、家長進行溝通也有助于他們了解學生,支持學生,使學生進一步安心練、開學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