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倩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把農業農村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進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心,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發展道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農村發展道路的創新模式,有助于解決我國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要實現鄉村振興、滿足鄉村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譜寫新時代鄉村建設新篇章[1]。
脫貧攻堅精神是“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是在脫貧攻堅偉大斗爭中鍛造形成的。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2]。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并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從而使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汲取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不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而且正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在這場脫貧攻堅的戰役中形成了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我國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果,正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縮影和強有力的證明。要以脫貧攻堅精神助推鄉村建設行動,在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把各種智慧匯聚成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磅礴之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目標[3]。
2018 年12 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了重大的機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相關論述立意深刻,對于正確認識和把握當前鄉村局勢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4]。在鄉村建設行動中,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堅定理想信念,統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動求變,在危機中培育先機,在變局中開創新局,積極應對挑戰,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實現鄉村振興。2021 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偉大征程的第一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必須要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同時要保持自信的心態,用脫貧攻堅精神助推鄉村建設行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譜寫出實現鄉村振興的華美篇章[5]。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是新奮斗任務的開始,因此必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6]。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脫貧攻堅精神是在正確思想的指引下形成,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就一定能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建設行動一直以來是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話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2020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共同提到了鄉村建設,因此其成為了我國農村工作的重點。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對新的社會環境,鄉村建設行動必須符合農村實情,走出一條具有中國農村特點的發展道路,弘揚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用脫貧攻堅精神助推鄉村建設行動,從而加快鄉村振興進程。鄉村建設行動是對以往鄉村建設經驗的總結,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舉措[7]。新時期建設好鄉村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在思想上提高重視程度,在行動上提高執行力度,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必須有效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統治階級不但支配物質生產資料和精神資料的生產,而且調節與自己時代相適應的生產和分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貧困地區的人民才能更好地發揮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形成了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以促進人民自由、全面的發展為目標。中國共產黨重視人民群眾在精神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為其在精神財富的創作過程提供基礎和保障,并為精神生產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提高了人民的精神境界,促進了人民自由而全面地發展。脫貧攻堅精神正是黨正確領導的產物,是新時代鄉村建設行動的重要精神動力。因此,必須要用脫貧攻堅精神助推鄉村建設行動,從而更好地滿足鄉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8]。
馬克思指出:“在再生產的行為本身中,不但客觀條件改變著,例如鄉村變為城市、荒野變為開墾地等等,而且生產者也改變著,他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強調了個體的重要性,并且指明了只有生產者個體不斷進步,才能助推產業部門整體升級。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的事跡集中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脫貧攻堅精神是人民英雄在脫貧攻堅偉大戰役實踐中產生的,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9]。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中指出,“革命需要被動的因素,需要物質基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作為理論化的脫貧攻堅精神,之所以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中具有巨大的功能和作用,其原因是能夠滿足新時代中國農村發展的需要。脫貧攻堅精神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中必然產生的,之所以能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廣泛認同,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外,更重要的是蘊含了中華文化中艱苦奮斗的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淵源。要鞏固脫貧攻堅的偉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也需要弘揚脫貧攻堅的偉大精神,不斷增強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脫貧攻堅精神與民族精神遙相呼應,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豐富和發展。一個沒有精神支柱的民族難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沒有脫貧攻堅精神的助推,也很難實現鄉村振興[1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和革命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1]。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鄉村建設面臨發展難的問題。我國農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是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發的背景下,我國面臨嚴峻的發展環境,在鄉村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方針政策,更加需要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用脫貧攻堅精神助推鄉村建設行動,順利完成美麗鄉村建設目標。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必須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進程中,必須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為滿足農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精神動力[12]。
脫貧攻堅工作的完成需要各方合力。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精神建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樹立該觀念,將其與人民的實際訴求結合,形成合力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各個組織會加入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中,各種精神相互交匯、相互影響,從而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促進鄉村建設順利實施。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推動鄉村振興的事業取得成功。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但僅靠農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盡其所能為鄉村建設行動提供支持和服務,這是全社會的責任[13]。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后,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從而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鄉村建設行動的穩定健康發展。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領導核心。
在實施鄉村建設的行動中,必須領會黨中央的各項政策,并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狀況,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中,我國取得的重要經驗就是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重要領導,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今后的鄉村建設行動中,更要堅持黨的領導,讓脫貧攻堅精神在鄉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要做好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就要讓脫貧地區的人民共享發展的成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鄉村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鄉村地區的重要體現。
必須始終把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鄉村振興戰略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集中力量解決好鄉村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鄉村振興的實現必須依靠全體人民,把鄉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轉化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英雄來自平凡,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須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在之后鄉村建設的行動中,要改善農村地區人民的生活品質,提高鄉村建設行動的質量和水平,要盡力而行、量力而為。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鄉村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
馬克思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周圍的社會環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民思想觀念的形成。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在全社會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基礎。要以深刻的邏輯讓人民群眾了解脫貧攻堅的偉大精神,做到思想上真正認同,將這種精神轉化成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力量。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不能僅靠單純的理論說教,更要通過生動的故事讓人們可知可感。
新時代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最終要體現到實現鄉村振興、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現實中的生動表述。在新時代弘揚脫貧攻堅的偉大精神,就是要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要倡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價值觀念,從而實現鄉村振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斗目標。
當前我國已經完成了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完成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壯舉。我國鄉村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要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滿足鄉村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用脫貧攻堅精神助推鄉村建設行動,繪就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