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澤邦,王雨翔
(1.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2.湖南中嘉泰禾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有效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新戰略、新決策、新部署,是實現國家、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2021 年3 月下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為湖南省“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指明了方向。
湖南省近5 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明顯,農業產業綠色化形成規模,扶貧攻堅成效突出,農民福祉進一步增強。但也存在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業技術落后,農業農村發展存在資金、技術、人才、產業等短板問題,農民對實施鄉村振興、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愿望較以往更迫切[1]。
大多數國家曾采用過推進城市化進程的舉措,來解決因片面重視發展城市工商業導致農村發展滯后的問題。
在城市化進程中各國普遍面臨過鄉村衰落的問題,對鄉村振興的理論研究較多。比如,勞動力轉移模式強調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城鎮發展模式強調城鎮結合的集聚規模效應,日本“六次產業化”強調整體化的生產鏈條以及資源有效配置等。國外鄉村振興的實例較多,日本“一村一品”塑造了農業品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并走向國內外市場。韓國政府為實施各類開發建設項目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讓農民自主提出建設項目。法國在20 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農業現代化和鄉村發展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2]。
黨的十九大后,“鄉村振興”研究理論逐漸豐富,以“湖南省鄉村振興”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檢索,共獲得504 條文獻。綜合梳理“湖南省鄉村振興”研究成果,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關于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背景和重大意義的研究。《習近平鄉村振興戰略理論探源》《湖南鄉村振興與農業綠色發展關系研究》等文章,對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背景、重要意義做了深入闡述。二是關于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內容研究?!度嫱七M鄉村振興中的鄉村教育研究》《“全電養殖”助力鄉村振興》等文章,對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化、農業、教育、旅游、交通建設以及養老等內容進行研究。三是關于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模式、機制、對策及路徑研究。《新時代下湖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探析》《湖南省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等文章,對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對策等進行了大量研究。四是關于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案例的研究?!多l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困境及社會工作介入路徑探析——以湘西地區為例》《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評價與障礙因素分析——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例》等文章,探索湖南省某地區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總結經驗,比較具有本區域特色[3-4]。
縱觀以上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不足之處:一是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的內容較豐富,但也較零散,整體性不夠;二是湖南省鄉村振興實例的研究比較具有本區域特色,共性對策不夠,可操作、推廣性不強[5]。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與路徑研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值得進一步開展研究。
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加強中國共產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緊緊圍繞“五個聚焦”,實現農業強省目標,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省奠定基礎[6]。
湖南省地處我國中原偏南地區,除廣東省外,與之接壤的省份都不是很發達。2018 年湖南省GDP 排名在全國第八位。2018 年湖南省實施第一個五年鄉村振興戰略后,農村發展明顯加快。2017 年,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5 萬億元,躋身于全國8 強。2019 年湖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395 元,增長了9.2%,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過去8 年累計全省51 個貧困縣、6 920 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但隨著湖南省深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高四新”戰略同步實施,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湖南省鄉村發展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搶抓機遇,迎接挑戰,譜寫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篇章。
湖南省農業基礎較好,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史上曾有“九州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盛產稻米、牲豬、棉花、油料、茶葉、淡水產品、麻類、棉花、烤煙、中藥材等農產品,且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其中稻谷、牲豬產量居全國首位。湖南省農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古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居全國比較領先的地位。
結合湖南省“人多地少”、山地丘陵為主的地形實際,立足湖南省特色產業、扶貧攻堅成果、湖湘美食、湖湘文化以及紅色資源,依托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百千萬”工程,打造“湘”字湖南省農產品品牌體系,呈現湖湘特色鄉村風貌、弘揚湖湘優秀文化等鄉村振興新時代格局。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方案。當前,湖南省正處在產業結構轉型、實現“三高四新”戰略發展的關鍵時期。農村地區與農村產業發展始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具體而言,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湖南省是傳統農業大省,鄉村振興是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省的基礎和支撐。湖南省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截至2021 年,水稻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位、產量居全國第二位。湖南省作為種業大省之一,以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雜交水稻研究與推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全年雙季單產為1 530.76 kg/667 m2,突破了雙季稻區1 500 kg/667 m2大關。但湖南省“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面積僅600 m2,低于平均水平60%。湖南省辣椒種植業全國領先,油菜種植業優勢明顯,但經濟作物的短板仍然存在。
湖南省要扛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必須實現“優糧優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打造種業創新高地,必須破解種子“芯片”難題,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是建設湖南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湖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為抓手,致力改善農村發展現狀,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硬件,最終提升湖南省農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戰略。2019 年自然村通實現1.66 萬km 水泥(瀝青)路,實施了“千村美麗、萬村整治”工程,完成了117 萬戶農村改廁任務,建設了美麗鄉村300 個。2020 年湖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7%。湖南省鄉村振興堅持一切行動以農民為中心的思想理念貫穿到農村農業發展全過程,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讓湖南省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變成現實。
從農業發展史看,湖南省農業生產歷來較為發達,具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和良好環境,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發源地之一。湖南省農民善于精耕細作,并沉淀了多年種植技術,積累了深厚的耕種經驗。農業品種資源豐富,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要在改革、轉型、創新3 個方面推動城鄉經濟平衡、城鄉要素互動、城鄉空間共融,有效解決農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村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湖南省現代化空間布局延伸到鄉村地區,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
湖南省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首倡地,也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精準脫貧,繼而與鄉村振興同心同向,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2020 年,湖南省19.9 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充分借鑒脫貧攻堅的先進經驗,有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新的起點上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煥發新活力的機制創新是鄉村振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首先,對湖南省農村現有的經營制度與農村土地制度開展試點改革,實現農民財產權最大化與集體經濟的最優化。湖南省唯一一個國家級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創新開展了“建設權證”制度,幫助村民收益翻了倍。其次,通過發展農戶貸款、眾籌,農產品收購、加工、銷售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產業的數字化、規模化、信息化的生產與經營。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黑麋峰村創新“眾籌”式信貸扶貧模式,推動“金融+電商”產業扶貧“鏈式服務”試點取得突出成果。再次,引導、支持農民就地創業、就業,促進農村產業與農家樂、漁家樂,開網店銷售農產品等農業新業態深度融合,成為農業生產之外的關鍵“主業”和新的收入增長點。
“發展”兩字是湖南省農村產業發展目前的真實困境,產業興旺是重要前提。首先,建立一批湖湘特色的現代產業園區。從鞏固優勢、發展特色的目標來制訂湖南省農業產業發展策略,著重建設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品牌效應明顯、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比如,湖南省靖州縣現代種業雜交水稻制種特色產業園是湖南省首個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園,也是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省級示范園;湖南省寧鄉市曾氏花豬產業園依托“花豬”升級為國家級產業園。其次,現代農業產業必須與第二、第三產業互為交融,形成相互促進的一體化發展模式。比如,將工業機械運用于茶葉規?;N植中,促進湘西農業與旅游、文化產業共同發展。再次,完善現代農業產業與經營體系,構建多元化的規模經營模式。比如,湖南省芒果電視云端直播銷售、大學生志愿服務帶貨助力農業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首先,支持農村地區開展科研試驗。有效整合社會各界力量,集中優勢資源,加大設備、人才、資金投入力度,開展農村地區優勢項目、特色產業的科研試驗,取長補短實現科技創新。比如,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是以雜交水稻育種為重點的國內外第一家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發的科研機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依托省級重點學科——園藝學(一級學科)及湖南省特色優勢重點學科——茶學(二級學科)建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我國茶葉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其次,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與推廣,實現多元資本。比如,湖南省黑茶加工企業由100 家增加到300 多家,累計納稅12 億元,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在20%以上。安化縣15 萬多貧困人口中有10 萬人因茶脫貧,為脫貧摘帽作出巨大貢獻。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首先,充實新鮮血液到基層黨建工作中去。按照黨支部創建要求,把年輕優秀的大學生村官黨員、年輕致富帶頭人黨員、退伍軍人黨員等組建成青年人才黨支部,營造重視青年人才支部的氛圍。其次,以優勢產業為導向,突出地域特色,精準加強對各縣區新型農民的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湖南省“土專家”“田秀才”隊伍。再次,建立“互聯網+”的信息人才隊伍。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蔬菜種植、林下養殖、鄉村旅游、傳統手工藝等多個產業領域的全覆蓋,助力湖南省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最后,使新時代湖湘學子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已經作為新時代的“知青”,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引擎”。
近幾年,在中央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農村基層就業的號召下,各地選派優秀大學生到基層工作,在促進農村產業發展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有力貢獻,成為一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新生力量。作為湖南省高校大學生,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以民族復興為己任,以新湖南省的發展為己任,積極響應黨和中央的號召,投身到湖南省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去,為鄉村振興鋪路架橋、添磚加瓦。
湖南省自2018 年正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經過去了第一個五年。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新起點,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精準抓住現存的短板與問題,探索一條具有湖南省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講好鄉村振興的“湖南省故事”,圓好鄉村振興的“湖南省夢”,助力“三高四新”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