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1.全州大學 韓國 全州 55069;2.晉中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00)
公共體育設施資源是發展體育事業必要的物質基礎。科學、合理的應用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實現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為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現階段,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國家大力推動“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這必然要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保障。整體來說,西部地區經濟相對不發達,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存在著供不應求的問題,公共體育具有稀缺性,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群眾性體育運動的開展,也就制約著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基于此,西部地區對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西部地區通過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公共體育設施資源主要指的是由政府部門或者是社會資本出資興建的體育場地、設施等,旨在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舉辦體育賽事等需求得到滿足。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呈現出共享性、開放性以及公益性的特征,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提高人民群眾運動素質,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提供物質基礎。
體育強國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3年提出的。國務院出臺的《關于要求國家體育委員會進一步開創體育新局面的通知》中提出“體育強國”,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體育強國的內涵日益豐富。一方面,“體育強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發展體育強國旨在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新時期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得到滿足,因此,“體育強國”的根本目標就是促進廣大人民群的身體素質,發展群眾性體育,由此推動全民體育、學校體育以及競技體育的均衡和諧發展;另一方面,“體育強國”對于體育核心精神給予重視,體育文化要融入到全民健身戰略的實施中,在全社會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從而對民族“精神氣”起到激發的作用。
(1)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不足。我國《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中明確要求了開展公共體育中的體育項目、健身設備等的建設標準。現階段西部地區的公共體育設施資源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公共體育設施的類型缺乏多元化,部分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歡的體育設施匱乏;二是公共體育設施的數量不足,大部分西部地區的公共體育設施數量,比如,體育場地、運動場館等欠缺,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身的需求;三是公共體育資源相關的配套設施、管理等不健全,造成了公共體育場地、器材、場館等缺乏共享,特別是社區的體育設施缺乏閉環效應,還沒有構建群眾性健身公共服務鏈,使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科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從而對于發展群眾體育不利;
(2)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缺乏科學的布局。“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旨在為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保障,提高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但是,現階段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缺乏科學的布局。和我國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整體上經濟水平不高,在經濟水平的影響下,同時由于地理位置以及群體風俗等因素的制約,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的分布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建設的小區和老小區之間、高檔小區和中低檔小區之間無論是體育設施的數量還是體育設施的種類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二是城市和鄉村、城市中心和郊區之間的群眾行的基礎設施規范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分布不均衡。這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在對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進行規劃過程中,對于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服務半徑、人群等缺乏充分的考慮;
(3)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配置缺乏資金來源,體育設施缺乏有效維護。一是公共體育資源建設資金來源缺乏多元化。現階段,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財政撥款。由于西部地區政府財政有限,投入到公共體育設施資源方面的資金不足。社會組織、開發商等投入到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方面的資金還不多,不能滿足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需求;二是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缺乏有效的維護。一方面,對于公共體育資源設施進行維護與管理的主體缺乏明確,對于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的維護與管理不能落實到人,管理與維護公共體育設施存在推諉的問題,由此浪費了體育設施資源。事實上,導致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維護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其一,有關部門在劃分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的管理方面,存在權責不清的問題;其二,對于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進行維護缺乏專項資金的支持。現階段伴隨著我國“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對建設公共體育資源設施提出了要求。西部地區對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進行建設過程中,存在“先建設,后管理”的問題,盡管建設后也開始維護,然而力度不夠,造成了對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維護效果受到影響。維護的資金不足,制約著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的維護與管理。
(1)體育強國戰略下對于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的供給側的改革力度要深化。基于國家層面,對于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配置與優化給予引導,在基層落實,由社區與街道等具體執行。在政府部門的統一統籌下,社區、街道、鄉村等對于戶外健身器材進行合理的安裝與配置,對于智能化的體育設施積極推進。從“體育強國”戰略出發,基于“安全、合理、實用、便利”的原則對于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進行合理的布局,對于鄉村、街道以及社區等建設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給予大力支持,對“健身示范區”進行建設,在對已有的體育場館、體育設施、體育資源等公共體育設施進行充分利用的基礎上,多元化籌集資金,對于健身長廊的建設、健身廣場的建設等群眾基礎性體育設施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在“強國戰略”的實施下,構建靈活并且多元化的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供給制度。政府部門在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要積極轉變角色,通過合作者的身份建設并管理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為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與配置構建合作的平臺,通過多元化的主體,推動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政府部門和企業、社會組織等對于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優化配置公共體育資源的責任共同承擔,通過資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加快開放等推動西部地區的公共體育設施供給側的改革不斷加快;
(2)體育強國戰略下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為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與優化配置提供支持。一方面,政府部門對于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與維護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要加大,在財政預算中要單列支持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資金;另一方面,體育融合的力度要加快,推動體育產業和其他產業的滲透與融合,由此促進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能夠落實到基層。西部地區可以在體育領域中進行“放、管、服”的改革,開放體育設施資源,對于群眾體育領域中體育企業等社會組織的進入給予引導與支持,從而多渠道籌集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建設與優化配置的資金。公共體育社會化必然需要組織化的支持,因此,對于社會體育組織、社會體育社團等的建設進行完善,這就需要多途徑、多形式,在滿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下,政府部門積極引導社會組織進入到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中。對于各種公共體育設施的使用要實施免費政策,對于社會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使其能夠以較低的價格開放給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強身健體提供體育設施與資源。此外,學校在滿足學校體育教學、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適當的對外開放,由此增加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供給。在對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進行維護方面,加強資金投入,將對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維護落實到實處,確保公共體育設施資源能夠滿足要求;
(3)體育強國戰略下,通過多元化的公共體育設施資源供給主體,實現精準配置公共體育資源。西部地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于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現狀存在的差異性給予重視,對于廣大人民群的健身需求、人口數量、年齡特征等眾多因素進行充分考慮,由此使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具有針對性。比如,針對青少年群體,對籃球場地、羽毛球場地、足球場地等體育場地與設施進行建設;針對中老年群體,對于健身路徑、健身步道、健身廣場等的建設給予重視。與此同時,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與優化配置需要與體育文化交流相結合,從當地街道、社區、鄉鎮等的規模出發,對已有的體育場地、設施等進行改善,對于當地居民的年齡特征、鍛煉項目特征、收入等進行綜合考慮,有效提高體育產品的供給,對體育場地設施等公共體育資源和融合發展的路徑進行深入探索,對于推動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大力推進。公共體育設施資源配置要形成政府部門、居民委員會、社會體育組織等的多方參與的體系。對于社會體育協會、體育組織、體育社團等參與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行引導與支持。通過多元化的主體為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與優化配置提供資金保障,切實推動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在體育強國戰略中充分發揮作用;
(4)體育強國戰略下西部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優化配置應該統籌規劃體育場館資源。伴隨著我國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全民健身運動中來,然而現階段全面開展群體性體育受到體育場館資源不均衡分布的制約。事實上,盡管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依然存在著區域之間的差異、城鄉之間的差異等。根據非均衡發展理論可知,作為一時的狀態,非平衡對于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現階段我國大力推動西部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等的實施,為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與優化配置帶來了巨大的契機,同時為再分配體育資源,實現體育資源的平衡提供機遇。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市場調節作用要得到充分發揮,基于市場的需求對于公共體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市場的主導性得到充分發揮,由此區域發展存在的差距將會縮小。與此同時,基于市場的導向性,對西部地區城鄉公共體育資源的統籌發展進行引導。一方面在市場的主動性與靈活性,對城鄉公共體育市場發展的積極性進行充分調動;另一方面政府部門進行統籌,尤其是加強對于鄉村地區體育市場的扶持,通過城市公共體育的發展對鄉村公共體育的發展起到帶動作用,最終實現城鄉公共體育的一體化發展。基于政府部門與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合理統籌規劃體育場館資源,為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保障;
(5)體育強國戰略下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優化配置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
一是對于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優化置的供給與監管制度要完善。對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統籌協調管理的制度進行構建,通過內部扶持、外部引導的方式,通過外源性動力對于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起到推動作用,逐步提升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管理的水平。基于人民群眾健身的需求下,實施精準化的措施,使大型的體育場地在群體性體育運動開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利用率,對于公共體育產品的活性進行激發。此外,為了推動群體性體育運動的開展,對于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操作簡單的體育設施的配置給予重視,使西部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得到滿足。對于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融合發展給予重視,通過政府的領導,對于“體育+”融合模式進行探索,實現多元化的體育發展業態。社會體育組織、體育協會與團體等對于監督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的發展給予重視,實現對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優化配置的有效監督。構建基于政府的主導,全社會多方主體參與的公共體育設施資源供給制度,積極調動社會體育力量參與到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的優化配置,形成合力。對社區、鄉村等管理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模式進行創新,加強對于基層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管理;
二是對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優化配置的評價與激勵機制進行構建。某種意義上來講,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資源設施配置效率不高、存在結構化的浪費是因為缺乏科學合理的公共體育資源設施評價與激勵機制。通過對評價公共體育資源實施制度的建立,實現全方位的監督與管理,包括監督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建設資金的投入、公共體育實施資源維護的資金、公共體育實施資源的管理等。基于有效的監督與管理,能夠使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管理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提升,為科學合理地實現公共體育資源設施的優化配置提供保障;
三是基于公共體育資源設施供需信息交流平臺的構建,使公共體育設施資源優化配置的信息反饋渠道拓寬。體育強國戰略下,西部地區優化配置公共體育設施資源應該加強體育信息平臺的建設,將公共體育資源信息提供給廣大人民群眾。政府部門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對于體育政策加大宣傳,借助于“互聯網+體育”的模式對公共體育資源設施信息化平臺進行建設,加快傳播體育文化,對群體性體育運動氛圍進行營造。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搭建公共體育資源設施智慧化平臺,充分整合線上公共體育服務信息,將多元化的體育信息提供給人民群眾,比如,體育活動信息、體育場地信息、體育文化信息等,由此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增強參加體育運動的意識,提高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利用率。
進入新時代,國家對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給予高度重視,大力推進“體育強國戰略”、“全民健身運動”等的開展。體育強國戰略實施下,西部地區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為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保障。整體上而言,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還相對薄弱,因此,加快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西部地區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與幸福指數意義重大。基于“共享、創新、開放”的理念,在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下,社會各界組織參與到公共體育設施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對公共體育資源設施建設進行統籌安排,因地制宜,使西部地區廣大人民多元化的體育需求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