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禮波
(成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鄉村產業是推動鄉村經濟得以實現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換句話來說,如果想要振興鄉村經濟,扶持鄉村產業、促使其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是重中之重。為了振興鄉村產業,我國政府于2019年頒布了與之相關的系列文件,除了從政策上給予一些傾斜之外,還從宏觀上為鄉村產業的興旺與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以期引導人們響應我國的“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投身于發展鄉村產業的行列之中。盡管國家在政策以及經濟上都為體育特色小鎮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我國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我國這方面的發展至今依然面臨諸多阻礙。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產業融合理論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業融合指的是在同一產業連續的發展環節中,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會隨著時間線的推進、結構上的發展逐漸進行融合,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經濟發展方式。這種方式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的,是先進產業優先發展進而帶動較落后的產業,技術水平高的產業帶動技術水平低的產業,由縱向驅動橫向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通過這樣的帶動作用,產業最終得以實現提升發展。
從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角度來說,體育產業融合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1)在技術上進行融合。建設體育特色小鎮,一方面需要一定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產業的扶持。也就是說,產業與產業之間通過進行聯合,進而產生合力,才能對體育特色小鎮產業加以技術支持,保證體育特色小鎮產業得以實現持續發展;(2)在業務上進行整合。業務整合涉及到的內容有三:人才整合、組織整合和市場整合。所謂人才整合,主要指的是在體育產業與體育產業之間融合程度逐漸加深的背景下,產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和標準也會有所不同。就體育產業而言,其產業融合更需要復合型人才;所謂組織整合,主要指的是不同產業組織間的融合重組,體育產業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吸收其他產業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創新、進步;所謂市場整合,主要指的是在市場上的決定作用下,來對體育產品的供給、需求進行調節。近年來,我國人民的消費需求有所改變,對產品的需求已由物質上的滿足轉向精神上的滿足。因此,要適應市場需求,轉變體育產業發展方向迫在眉睫。提高產品附加值,創新建設體育特色小鎮,提高體育特色小鎮產業的層次,更好地融合文化、旅游等產業,是滿足人們對體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的必然所趨。
產業集聚理論是體育特色小鎮產業穩步發展、取得效益的指導理論。某一共同領域的各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市場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會逐漸改進產業結構,完善產品內容。因為各個產業自身未必有能力實現結構和產品的轉型,因此,這些產業會逐步走向融合、集聚,形成規模效益,一方面互相彌補不足,另一方面共享資源。這除了可以保證這些產業的競爭力得到提升之外,還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將產業集聚理論應用于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當中,將會推動體育特色小鎮產業規模化發展。在振興鄉村的背景下,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產業主要有兩個分支理論作為支撐,包括外部經濟理論和產業區位理論。外部經濟理論是馬歇爾在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以保持產業規模報酬不變和處于競爭市場這兩個假設條件為前提,進一步分析產業聚集的動力機制,從而得出地方性產業能夠通過聚集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產業區位理論是由阿爾弗雷德·韋伯提出的,他指出產業聚集能夠使得區位的費用降低,進而使企業降低經濟成本,這也表明產業聚集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優勢。
所謂新型城鎮化,是一種將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等作為表現特征的城鎮化,也是一種調節各類型城市與城鎮與新型農村之間的矛盾,促使其得以實現協作共贏、互促發展的城鎮化。
在新型城鎮化的具體過程中其具有如下四個方面的特點以及要求:(1)按照時代潮流、國家國情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等,進行科學且合理的規劃,保證布局更具合理性。城鎮規劃是否合理,將會對后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城鎮的建設還是城鎮的發展以及管理都離不開規劃的指導。也正是這一緣由才促使城鎮規劃在城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都處于一個統領地位;(2)區域特色,途徑多樣。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區在所處地形以及環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其發展程度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面對這種情況,地方政府在推進該地城鎮化建設的實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根據該地發展實際所處的階段來采取特定的手段,以此來使該地發展更具特色,我國地域文化更加豐富多樣;(3)提升產業效益,加強其輻射能力。城鎮化建設除了可以保證城鎮數量得到極大程度的提升之外,還可以確保各個城鎮在建設過程中將自身規模進行合理的擴充,這對于其利用自身地域優勢來帶動產業集聚優勢十分有益,可極大程度地推動環繞其周邊的地區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4)城鎮與城鎮之間形成聯動關系,城鎮與鄉村之間形成互補。城鎮化建設的實質是基于一種宏觀角度來將城市與鄉村視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規劃。
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其本質就是一個新型城鎮化和體育產業兩者之間進行互動之后所產生的成果。鄉村借助于對自身現有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開發以及利用,來促使城鄉兩者之間能夠形成一種有效的聯結。綜上,也是促使體育特色小鎮具有“產業+文化+旅游+社區”這一屬性的原因所在,這點和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與此同時,建設以及發展體育特色小鎮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城鄉在統籌發展方面的壓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緩解。
生態資源是目前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必須堅持保護的內容,與此同時這點也是體育特色小鎮發展中所具有的主要特色。在建設鄉村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其有利優勢無非就兩個: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總結過去這些年的建設以及發展經驗可知,不管是開發鄉村資源還是發展鄉村資源其都不能忽視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生態呢?首先,切忌不加限制地盲目地對于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其次,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歷史文化。要想確保鄉村生態可以得到良好的維護,勢必要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發展理念作為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指導思想,將鄉村現有的生態資源進行整體上的統籌、治理,這樣才能確保體育特色小鎮的生態環境及其質量可以在未來呈現出一個不斷上升的狀態。此外,還要注意對于體育特色小鎮生態保護機制加以建設以及完善,以此來確保生態環境有法可依、有理可尋,對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形成一定規范性。
人才在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體育產業實現發展以及創新的重要主體,也是體育特色小鎮對外競爭的重要軟實力,其可以為推動生產力、實現變革進行助力。在體育特色小鎮的實際發展歷程中,規劃是否科學合理對于其后續建設具有決定性作用。換句話來說,倘若規劃不重視長遠利益、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僅無益于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還會為其后續發展埋下隱患。綜上,一定要重視對于專業人才的引進,讓專業人進行規劃,可以來確保小鎮在未來發展中可以實現持續發展。在當今背景下,由于體育產品盜版業的猖獗,致使體育產品發展陷入新的困境之中。鑒于此,一定要注意加快對于創新型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引進步伐,這是確保體育文化產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得以持續提升并處于優勢地位的重要保障。
具體而言,目前人才引進的途徑主要有3個:(1)搭建起適合當下國情的人才引進機制,從制度上為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具體而言,在薪資待遇上,為優秀人才提供相對較高的薪資水平、良好的晉升渠道;在考核程度上,完善現有的考核程度,保證人才所做的工作可以得到科學且正確的評價;(2)在各個地區創建專為體育特色小鎮建設服務的培訓中心,這除了可以通過定期培訓,來增進人才與人才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之外,還能進一步提升人才的素質,在固定時間為小鎮建設發現專業素質較高、工作能力突出且極具創新思維的人才;(3)將高校與科研機構進行聯合,使其協同為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培育能力更為全面的復合型人才,讓“產學研一體化”得到真正踐行,使人才得以實現跨領域流動,人才的能力以及數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具體在建設以及發展體育特色小鎮的過程中,與之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做好統籌工作,當好“領頭羊”,利用自身優勢,從宏觀上使體育特色小鎮所具有的資源在配置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優化。此外,還應該對相關資源在投入的力度上進行平衡,將資金主要投入到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上,促使體育特色小鎮在基礎配套設施上更加全面完善。目前,一些體育特色小鎮除了接受政府資助之外,還有意識地通過和體育企業以及運動旅游企業進行合作,來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由此來促使政府在資金投入這方面的壓力得到極大程度的緩解。
近年來,傳統文化成為各類產品的重要載體,在市場上一度引起熱潮。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是體育特色小鎮產業擁有的具有特色的知識產權或版權,這也是體育產業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神和寶貴價值的傳承與發揚,使體育特色小鎮更具文化魅力,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是目前我國體育特色小鎮產業仍然處于一個初步發展階段,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與不足。比如,很多小鎮在建設時不考慮自身的獨特性,一味地照搬照抄其他建設相對成功的特色小鎮,即簡單直接地按照一個思路進行程式化建設,在市場瞬息萬變、人們的需求日趨多元化的今天,這樣的建設模式顯然是不恰當的,是缺乏競爭力的。要想加快體育產業和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就必須要處理好、協調好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之間存在的矛盾關系,竭力打破體育與文化之間所存在的種種壁壘,實現體育產業與文化融合發展,打造一個和本地文化相契合的獨具特色的體育特色小鎮文化IP。對此,本文認為主要應從以下3方面進行著手:首先,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在了解本土的風俗習慣、歷史文明、文化遺產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選取優秀的文化來融入到小鎮建設之中,即要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除此之外,還要面向當地人民的需求以此來有針對性地提升體育產品附加值,促進文化和體育產業兩者更好地實現有機結合;其次,體育特色文化小鎮的建設要融入文化活動,結合當地節日活動,開展體育特色小鎮的服務,吸引人們積極參與體育特色小鎮的活動。此外,還可以結合現代商業服務,比如,音樂、美食等周邊商業服務活動,以此來進一步豐富以及拓展體育特色小鎮的活動,以便更好地展示出體育特色小鎮的獨特魅力;最后,融合體育和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體育產品。發展體育特色小鎮產業需要將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借助影視、傳媒、綜藝等形式傳播文化,創造當地別具一格的體育特色小鎮IP,最終走出國門,創立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品牌。
對于鄉村經濟發展而言,鄉村產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建設以及發展體育特色小鎮,又有利于促使鄉村產業在后續可以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意識到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價值以及意義。要想建設體育特色小鎮,一定要注意遵循理論:(1)產業融合理論。產業融合指的是在同一產業連續的發展環節中,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會隨著時間線的推進、結構上的發展逐漸進行融合,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經濟發展方式。這種方式是潛移默化的,是先進產業優先發展進而帶動較落后的產業,技術水平高的產業帶動技術水平低的產業,由縱向驅動橫向的一種經濟發展方式;(2)產業集聚理論。產業集聚理論是體育特色小鎮產業穩步發展、取得效益的指導理論。某一共同領域的各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市場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變化,會逐漸改進產業結構、完善產品內容。因為各個產業自身未必有能力實現結構和產品的轉型;(3)新型城鎮化理論。所謂新型城鎮化,是一種將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等作為表現特征的城鎮化,也是一種調節各類型城市與城鎮與新型農村之間的矛盾,促使其得以實現協作共贏、互促發展的城鎮化。基于這些理論的指導,體育特色小鎮發展可選擇以下路徑:第一,把握鄉村振興資源核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生態資源是目前建設體育特色小鎮必須堅持保護的內容,與此同時這點也是體育特色小鎮發展中所具有的主要特色。所以,不管是開發鄉村資源還是發展鄉村資源其都不能忽視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第二,加強人才引進,提升體育特色小鎮競爭軟實力。人才在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體育產業實現發展以及創新的重要主體,也是體育特色小鎮對外競爭的重要軟實力。一定要重視對于專業人才的引進,讓專業人進行規劃,可以來確保小鎮在未來發展中可以實現持續發展;第三,構建行政管理體制,優化相關資源配置。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做好統籌工作,當好“領頭羊”,利用自身優勢,從宏觀上使體育特色小鎮所具有的資源在配置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優化;(4)創新小鎮產業和文化,打造體育特色小鎮文化IP。要想打造一個體育特色小鎮,一定要重視體育產業和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處理好、協調好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之間存在的矛盾關系的關系,竭力打破體育與文化之間所存在的種種壁壘,實現體育產業與文化融合發展,打造一個和本地文化相契合的獨具特色的體育特色小鎮文化IP。這樣,才能使體育特色小鎮更具文化魅力,吸引人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