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盛楠 薛紅衛
(河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3)
百年變局和新冠疫情交織疊加,全球治理難題日益凸顯,現有國際治理結構面臨挑戰。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為建立新型國際治理結構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在此背景下,作為中華優秀文化重要載體的太極拳,其跨文化傳播迎來機遇與挑戰。如何把握機遇、直面挑戰,推動太極拳跨文化傳播,使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提供文化助力?解決此問題須理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太極拳跨文化傳播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認為二者存在如下關系。
二者都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合文化”,強調事物之間、事物的不同要素在對立統一中求同存異,形成整體的平衡、和諧、合作。太極拳運動提倡“陰陽相濟”,其中的辯證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共享”的理念相吻合;主張“天人合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身體表達,彰顯著綠色發展的生態觀,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推崇 “中和律己”、“和諧處外”,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的理念。
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太極拳跨文化傳播提供了理論基礎。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在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促進跨文化交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日益為更多國家接受、認可,為太極拳跨文化傳播提供重要契機,同時太極拳這一文化名片,傳遞中華“和合”價值,促進中外民心互通,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良性助力。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多學科綜合法、歸納演繹法、SWOT分析法。
在中國知網搜索“人類命運共同體”、“太極拳”和“跨文化傳播”等關鍵詞的文獻,整理歸納國內對于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研究成果,認識和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由于該研究是一項綜合研究,因此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學、體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知識。
利用已知的事實作為條件,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以得出未知的結論。太極拳跨文化傳播這一現象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接勢必需要邏輯推演,以便找出兩者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探尋其共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是戰略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S(Strengths)代指優勢、W(Weaknesses)代指劣勢、O(Opportunities)代指機會、T(Threats)代指威脅。 本文以此方法為邏輯框架,分析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會與威脅,并尋求其揚長避短的良策。
跨文化傳播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群體或組織相互交流的一種情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跨文化傳播無疑是重要一環。而太極拳作為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在跨文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視域,對太極拳跨文化傳播進行SWOT分析,制定出相應對策,有助于促進太極拳文化蓬勃發展,更好地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后疫情時代被廣泛認可的價值。
新冠疫情的爆發凸顯了世界各國聯系的緊密和關系的脆弱性,突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抗疫過程中中國的大國擔當和成績增加了中國方案的可信度,為更多的國家接納中國智慧提供了可能。
太極拳在疫情中發揮了良好作用,如,在武漢方艙醫院醫患共同習練太極拳,展示出太極拳在緩解人們精神緊張和焦慮情緒等方面卓有成效。
后疫情時代人們必將更加重視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鐘南山團隊的研究成果指出,太極拳對于慢阻肺具有良好的康復效果。這一研究為太極拳的醫療功效提供了科學依據。太極拳保健調理、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功效已經過長期的歷史檢驗,其健康價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認可、接納。
(2)便于推廣的運動特點。
太極拳是一項系統性較強、文明安全的運動。它動作柔和,整體難度系數較低,易于入門;運動量大小可根據不同體質進行調整,適用不同人群;太極拳項目種類眾多、可選擇性強,練習者可結合自身興趣選擇不同的拳術或器械演練;受場地器材限制少,經費投入不多,居家戶外均可練習。上述特點使太極拳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天然傳播優勢。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其它很多體育賽事和活動或是停擺,或是受到沖擊和影響,但太極拳卻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就是得益于上述運動特點。
(3)官方與民間的重視。
除了政府層面的重視與支持,以發源地和拳師為代表的民間力量也是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重要推動力量。其中,僅陳氏太極拳一支就已在80多個國家建立組織,在境外共設有200多家武館和分會;在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所在地——河南焦作,太極拳館等輔導機構有100多所,太極拳協會有200多個,在校學生超過2萬人。大量的外國學員學成歸國后在自己的家鄉建立武館,成為太極拳文化的傳播者。
(1)自身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組織體系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各流派之間缺乏有力合作與協調。太極拳誕生以來,經過一代代人的傳承、深化、改良形成了眾多流派。不同流派又發展形成眾多分支,缺乏統一標準,開設的拳館多以營利為目的進行自主經營,拳師水平魚龍混雜;②同一流派內部缺乏統一有效的組織管理。如,陳氏太極拳雖在世界范圍內廣設分支,卻缺少一個統一管理這些分支的機構,使得國家關于跨文化傳播的相關政策難以有力貫徹,難以形成傳播合力,使其文化影響大打折扣;③太極拳跨文化傳播高質量專業人才不足。高質量專業人才需要同時具備較高水平的外語能力、教學能力,精通太極理論及文化知識,能夠有效傳播太極拳文化的精髓。具備出色外語能力和太極專業素養的人才緊缺,成為原汁原味傳播太極文化的制約因素。以上3方面限制了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深度和廣度。
(2)重拳法輕文化傾向亟待糾正。
大多數傳承人在跨文化傳授過程中存在重技藝傳授、輕文化闡釋的傾向。民間太極拳館多以營利為目的,培訓內容停留在拳法和招式層面,部分培訓師對太極文化的深厚意蘊缺乏理解,只教授如何習練,導致外國學習者無法參悟到太極拳文化的精髓。該傾向還體現在影視作品中,部分作品為迎合外國受眾感官體驗,只追求視覺效果,忽視對太極拳文化的詮釋,使受眾形成對太極拳的刻板印象,不利于太極拳跨文化傳播。
(3)傳播渠道有待拓寬。
目前,太極拳跨文化傳播仍主要依賴于學院規范式和民間傳統式兩種線下模式,前者對太極拳招式的簡化為太極拳在不同人群中的跨文化傳播帶來局限,后者“師傳徒”的傳播方式限制了太極拳傳播的廣度。同時,由于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翻譯工作的統一化和標準化推進艱難,導致太極拳書籍、音影制品等在各個環節上存在不足,國外媒體和網站上關于太極拳的資源和信息十分有限。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進一步發展亟需探索新的傳播模式。
(4)傳播受眾的認知偏差。
為適應大眾健身休閑的需要,大多數太極拳傳承人在傳授過程中都會對其招式進行簡化和改編,使太極拳的技擊性和實戰性弱化,甚至被很多外國學習者誤認為是一種單純的“健身術”或是“廣播體操”,還有的認為太極拳只適合老年人練習,對年輕人并無吸引力。
(1)新時代體育外交賦予發展良機。
新時代,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體育外交理念的指引下,太極拳作為一種靈活親民的體育語言,必將在促進各國民心互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體育外交主體更加多元化,包括政府、社會組織、民間團體、媒體、智庫、明星、華人華僑在內的多重力量相互配合,形成推廣體育文化的強大合力,太極拳作為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代表,可順勢發展大有作為。
(2)“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帶動文化新熱度。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使其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搭上中國高速發展的“快車”實現自身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為此提供了可能。“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的實現,文化起著最根本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發展提供養分,也必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能量。因此中華優秀文化勢必會成為世界學習中國的熱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成果,太極拳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互聯網時代為跨文化傳播賦能。
互聯網時代不斷給人類生活帶來深度變革。傳播速度的實時性、信息內容的海量性、信息形態的多媒體性、傳播范圍的全球性等特點,使互聯網成為跨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互聯網+體育文化”的傳播模式可有效擴大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輻射范圍和影響力。網站、自媒體、APP、短視頻等多種媒介樣態豐富了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渠道,也促進了以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為載體的線上太極拳文化內容的融合與傳播。
(1)文化差異造成傳播阻礙。
霍夫斯坦特認為:“文化是在一個環境中的人們共同的心理程序”,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們由于地理、宗教、語言、體制等歷史自然因素的差異導致其在基本價值、社會關系、全面的生活觀等方面存在分歧,造成跨文化傳播的阻礙,影響跨文化傳播的效果。由文化差異所導致的跨文化傳播影響因素主要有認知層面的類我效應和首因效應、語言和非語言障礙、表達方式、價值觀、文化成見等。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太極拳的很多術語艱澀難懂,勢名、拳理多采用隱喻、對偶、用典等修辭,其語言表達的復雜性給翻譯工作帶來難度,對傳播太極拳文化意蘊造成障礙。
(2)“文明沖突”中的誤解與歪曲。
塞繆爾·亨廷頓是美國當代著名政治思想家,他認為文明的沖突是未來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他系統闡述了“文明沖突論”,其思想淵源在于西方對抗性世界觀。在這種“零和”思想的影響下,西方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單邊主義傾向越發明顯,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質疑,對中國的發展成就進行污名化解讀。在西方媒體的大肆鼓吹下,外國民眾看到和聽到的往往是擬態環境下的“象征性現實”,而非客觀的真實,難免引起其對包括太極拳在內的中國文化的誤解。
(3)西方體育同質化影響。
體育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重要方面。值得關注的是,以奧運會為典型代表的現代體育是建立在以古代希臘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和現代資本主義文化精神的基礎之上的,隨著其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認可接納,單一文化基礎的負面影響逐漸暴露出來。體育全球化已在相當程度上表現為單純的西方化,對各國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和傳承造成沖擊。在積極推動太極拳入奧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用西方競技體育規則來評判太極拳,不斷地對太極拳進行新套路的創作編排、改造,把太極拳視為單純的體育運動,忽視了太極拳文化的創造力和獨立性。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面臨巨大機遇與挑戰。在此背景下太極拳跨文化傳播具備一定內部優勢和外部機會。其具備的內部優勢主要有:后疫情時代其價值被廣泛認可,具有便于推廣的運動特點以及官方和民間的高度重視。其發展的外部機會有:新時代體育外交范式的轉換,“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的帶動以及互聯網平臺和技術的賦能。
(1)后疫情時代充分發揮康養作用。
新冠疫情全球范圍肆虐,引起人類對健康問題的高度關切和探討。后疫情時代,太極拳應憑借其被廣泛認可的健康價值,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加大對健康價值的深度挖掘、研究、傳播,以進一步擴大太極拳文化的世界影響,更好地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2)頂層設計與民間推動形成傳播合力。
太極拳跨文化傳播必須提升塑造太極拳國際形象的國家意識,梳理構建太極拳文化品牌,確立其民族文化身份,找準其在世界體育文化之林中的定位。應完善對太極拳民間力量的支持體系建設,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支持海外文化交流活動,充分發揮發源地及傳承人的作用,形成官方和民間共同推動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合力。
(1)加強文化研究、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
要由權威機構建立行業標準,正本清源,規范太極拳內部管理,引領太極拳行業健康發展;推動太極拳在海外集團化傳播,以形成傳播合力,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2)創新傳播模式,擴寬傳播渠道。
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創新傳播模式,打造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專業平臺,利用APP信息傳播、短視頻文化展示、直播帶練、動漫形象和影視IP推廣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極拳;利用云計算等技術整合分析不同群體對于太極拳的不同需求,進而研發出具有市場細分的多樣化太極拳文化產品。
(1)加強文化融合互鑒,促進太極拳良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立在文化交流互鑒基礎之上的。太極拳文化“走出去”可以助力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促進人類社會進步。
太極拳跨文化傳播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吸收借鑒其他體育文化在管理、推廣等方面的經驗,實現自身的創新性發展。在傳播過程中還應廣泛開展包括人才、學術、媒體等方面在內的合作與交流,舉辦太極拳“文化年”、宣傳月等內容豐富的文化傳播活動,進一步擴大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民意基礎。
(2)整合優化資源,積極打造太極拳文化產業。
經濟發展是文化傳播的基礎,而文化本身具有強大生產力,可推進經濟發展。太極拳文化產業前景廣闊,以現代化的運作理念對太極拳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找準合理定位,協調各方資源,積極打造太極拳文化產業體系。加強體育與旅游、醫療、互聯網等多業態的高效融合,發揮系統效應;堅持品牌戰略,積極尋求國內外文化公司合作,打造太極拳文化精品,有效擴大太極拳跨文化傳播的規模,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