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
2005年,我又回到中國政法大學做了一名老師,我立志成為一個好老師。但是多次晉升未果后,我非常郁悶,一度想過辭職。一位朋友問:如果一輩子都是講師,你還能不能做一個好的老師了?我想了很久,覺得即使一輩子無法高升,那也還是希望能夠做一個好老師。朋友說:那不就得了,好好帶學生讀書吧,能夠成為一名有責任心的老師本身就是幸福。
我曾經在功名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立志成為一個杰出的學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四句”激動著我年輕的心,我不喜歡反對的聲音,容不得他人的批評,我覺得自己的志向如此高遠,他人的指責與批評都只是嫉妒與無能的一種體現。但穆勒的《論自由》讓我從獨斷論的沉睡中驚醒。《論自由》讓我反思批判精神的無比重要,學術的生命就是要接受他人的批評。
隨著年歲的漸長,尤其是對自我人性的認識,我慢慢地告別了自己最初的雄心壯志,我不再想變得杰出,只想努力變得誠實,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誠實地對待自己職業,和學生們一起重溫那些激動人心的教導,讓同學們始終以一種謙卑的批判精神來追求真理,因為只有真理才能讓人擁有真正的自由。(摘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