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婷,高 旭,江 瑩,李婷芳
(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安慶 246052)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頒布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提出“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目標。2019年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強調推動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著力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養能力。無論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的必修課程,還是作為對外交流的語言工具,英語都占有重要位置。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經濟發展的剛性需要,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高職高專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陣地,更應抓住機遇,立足本校特色,在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符合行業特色的專業英語教學,而好教材是教學的有效依托[1]。英語教師應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開發出優質專門用途英語(ESP)教材以促進ESP教學,實現學生與教師的雙向發展,最終幫助學生成長為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雙優的實用型人才,提升其就業競爭力,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就業平臺。
ESP 即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指與某一特定行業、學科相關聯或與某種特定目的相結合的英語,如法律英語、醫學英語、科技英語、旅游英語、商務英語等[2]。蔡基剛提出,21世紀大學英語應當以ESP教學為發展方向和主流[3],能否有效開展ESP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則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如何編寫和使用好教材影響著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質量與水平[4],而英語教師作為ESP教材開發的主觀能動者,對ESP教材編寫及使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來探討ESP教材開發的重要性、開發現狀及開發策略,從而探索出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指導高職高專英語教師開發ESP教材,為ESP教學的順利實施與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職高專院校秉承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宗旨,所授課程均體現了實用性原則。ESP課程作為語言類課程,其特點更符合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主流趨勢。教材作為課程的核心資源之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教師作為課程實施的執行者、主導者,對教材的開發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高專英語教師ESP教材開發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外部因素主要體現在市面上可供選擇的ESP教材數量較少、內容陳舊、缺乏創新、實用性不強。相較于EGP(通用英語)教材而言,ESP教材的出版數量遠低于EGP教材,且ESP教材內容陳舊,很難體現實用性。蔡基剛曾指出,出版社擔心因更新教材導致教師備課量增加而失去市場,教材核心內容保持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5]。如專業性極強的醫學類ESP教材,國內現行的醫學類ESP教材大多內容枯燥、利用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學類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6]。教材內容陳舊直基金項目:2019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醫藥類高職高專英語教材開發研究”(SK2019A1063);2019年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重點課題“基于‘iSmart平臺’的高職高專護理英語口語情景模擬教學模式研究”(2019JXYJ001);2020年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英語教學團隊”(2020jxtd159)接影響ESP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的教學熱情與學生的求知欲會隨著時間推移消磨殆盡。
內部因素主要體現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對ESP教材開發的核心作用與主導地位。ESP課程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教學。教師作為一線教學人員,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課程開展情況都非常了解,教師在教授教材內容時,可第一時間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接受程度,從而適時調整授課內容、授課進度,靈活處理教材相關內容,盡可能讓學生學懂。所以由一線教師擔負起ESP教材的開發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契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及有效把控課堂教學節奏,使ESP教材真正發揮實用性功能,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交際能力,保障ESP課程有效實施。
通過訪談將高職高專英語教師ESP教材開發現狀歸納為以下4點:教師主動開發ESP教材的意識不強、態度不明確;大部分教師過度依賴現有ESP教材,忽視教學實際情況;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不充分,與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契合度有待提高;學校缺乏開發ESP教材的師資隊伍。
很多高職高專英語教師的關注度集中于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主動開發教材的意識不強、態度不明確。部分教師認為教材開發工作應由出版社完成,教師僅需要根據學校規定的授課進度完成授課內容即可;部分教師有主動開發教材的意識,但側重點放在了EGP教材的開發上,對ESP教材的開發尚未涉足或涉足較少;極少數教師已嘗試開發ESP教材,但ESP涉及大量專業知識,教材開發難度大,開發進度緩慢。
高職高專院校英語課程所用的教材大部分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簡稱高教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出版的,這兩大出版社承擔了大部分ESP類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工作。高職高專院校從高教社或外研社挑選ESP教材用于本校的ESP教學,如旅游英語、商務英語、外貿英語、醫護英語、酒店管理英語、法律英語等,英語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備課、教學。但值得注意的是,出版社的ESP教材內容是基于全國普遍情況編寫的,當真正落實到教學中時,就要依靠授課教師根據院校、專業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如要考慮生源情況、專業的特殊情況、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等,不能讓教材支配教學,應該結合教學實際,讓教學主導教材。
現階段高校教學的主導方向是信息化教學方式,相較傳統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對教師熟練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慕課微課教學等。課堂教學不能僅靠一本書、一塊黑板就能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對教材的二次開發能力,使之與信息化教學方式相匹配。但通過訪談得知,教師對教材的二次開發能力較弱,不能有效運用互聯網資源輔助教學;部分年長教師容易出現惰性思維,二次開發教材的主觀意愿不強;青年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較強,但對教材二次開發的實質把握不足,二次開發行為浮于表面,不能精準判斷教材哪些內容或章節需要二次開發,無法將教材的二次開發與信息化教學方式有效結合。
由于ESP教材涉及大量的專業學科知識,對語言類專業背景的廣大英語教師有很大挑戰。英語教師除了要熟練掌握語言類的知識與技能,還要儲備一定的專業學科知識,這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只有培養出“語言+專業”復合型教師,才能開發出優質的ESP教材。但就現階段來說,高職高專院校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各學科的縱向師資隊伍建設上,對“語言+專業”橫向師資隊伍建設關注度較低,學校層面缺乏對橫向交叉學科師資隊伍建設的引導與扶持,這無形中也阻礙了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對ESP教材的開發。
針對問題,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必須明確ESP教材開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動提升教材二次開發能力,聯合院、校、區域優勢,開發出優質ESP教材,真正落實“技能+語言”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實現教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雙向發展。
增強ESP教材開發意識,首先要突破固有思維的限制。課堂教學是一項富有創造性和靈活性的工作,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有思想的鮮活生命體,這些生命體存在共性和差異,因此,教師授課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反思教學過程,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學生接受程度適當增減授課內容、調整授課順序,讓教材真正服務于教學。教師在進行這一系列思考和行動時,就已進入教材開發環節。尤其是ESP教材,其中的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息息相關,這些專業語言知識與技能培養對學生的幫助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具效果的。所以高職高專英語教師要明確ESP教材開發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增強教材開發意識。
當今社會信息量大,教育教學工作不能局限于學校層面,而應該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陣地,更需積極融入這一趨勢,重視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ESP課程作為語言類的專業英語課程,應更加強調其實用性與現實性,所以ESP教材的開發必須要和生產實際相匹配,讓學生有學以致用的能力,才能幫助學生將語言技能快速轉換為生產力,滿足崗位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滿足崗位需求,如在開發護理英語教材時,英語教師可結合護理專業的特點及學生的就業方向和領域,一些涉外醫療機構看重畢業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那么教師應重點開發護士在實際工作中會用到的詞匯,將課堂學習與崗位工作緊密聯系,讓ESP教材更具實際意義。
英語教師想要提升教材二次開發能力,首先要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教材更好地服務現代化課堂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慕課微課教學等都是信息技術成果,教材作為教學的基本資源,勢必要與現代化課堂相匹配,因此教師必須提升教材的二次開發能力,通過仔細研讀教材、分析學情、觀察課堂,做到靈活調整和增減教材內容。以《新職業英語行業篇——醫護英語》教材為例,這本教材其中一個單元涉及administration routes(給藥)的相關縮寫形式,如i.v.gtt(靜脈滴注)、i.v(靜脈推注)、s.l(舌下給藥)、p.o(口服)、i.m(肌肉注射)、s.c(皮下注射)、p.r(直腸給藥)等,英語教師若將這部分內容作為識記內容處理的話,會增加醫學類ESP課程的枯燥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很容易引發其倦怠感,教學效果更差。所以英語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可進行二次開發,拓展教材容量,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信息,通過增加術語定義解釋、視頻、動畫模擬等方式向學生展示這些縮寫術語的含義,如靜脈滴注與靜脈推注兩者有何區別,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又是怎么回事等;考慮到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課也會涉及這些內容,還可請學生用英語回答上述問題。這樣英語教師既可培養自己的教材二次開發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語言交際能力。
學校需組建交叉學科師資隊伍,保障ESP教材順利開發。ESP教材不同于EGP教材,ESP教材的專業性強、開發難度較大,對開發人員的要求較高。開發ESP教材不僅要有較強的語言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承擔ESP教學工作的英語教師,幾乎都是語言類專業出身,對其他專業知識了解不多。所以學校應組建交叉學科師資隊伍,鼓勵專業課教師與英語教師互聽互學;定期讓英語教師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外派教師去相關企業、單位實踐,積累經驗;聘請企業專業人員作為顧問,組建一支完備的師資隊伍,以保障ESP教材的順利開發。
高職高專英語教師開發ESP教材是一項任重道遠而又勢在必行的工作,教師利用教材開發的機會,對課程定位、教材建設及個人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和教師角色等方面加以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7]。廣大高職高專英語教師一定要意識到ESP教材開發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立足ESP教學,依托學校與企業,努力提升ESP教材開發能力,開發出優質的ESP教材,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出語言知識與專業技能雙優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