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寒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4)
隨著“體育強國”概念的引入,體育教學已成為我國教育教學的一部分,我們越來越重視我國體育教育的建設。然而,在實施體教融合的過程中,由于我國缺乏一定的成功經驗和相應的指導思路,導致體教融合的發展目標仍不明晰,缺乏關鍵挑戰以及資源分配方面的頂層設計。對此,我們必須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并呼吁政府制定體教融合相關的規范制度,重視解決體育教育中的文化學習問題,以幫助我國的體教融合發展盡快突破瓶頸。基于此,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融合目標,為了實現體育與教育的充分結合,針對當前的學生和運動員重新規劃了針對性的文化知識學習和體育訓練的新體系,進一步強調了大學生體育鍛煉以及文化知識學習的統一協調。在新的制度體系下,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成為了體教融合的宗旨,其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和超強意志力。在新的體教融合目標的引領下,我國的體育教育迎來的新的出路,這不僅是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的歷史節點,更為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
體育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對于人才的身體素質塑造還是文化素養培育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體教融合”理念的發展,其為新時代體育與教育一體化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有效推進了新時代人才身心的全方位培養。身心整體發展的概念表示,身體與心理和文化認知是一個整體,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無法分割的。這一概念主要強調的就是體育運動與文化素養的一體化發展,其中蘊藏著“術道并舉”“技道并建”的教育觀念。而在“以體育人”的理念下,其強調學生身體的各項機能和知識水平的共同提升。而這與體教融合的最終目標不謀而合。在體教融合視域下,其最終的教育目標便是實現全民通識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發展的后繼者。對于大學生而言,體育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教育,無論是純粹知識教育還是藝術教育、思政教育都正在轉變為“身體教育”,基于這一層面來看,體育教育和美育、德育的本質基本屬于同一類別。體育教育作為“身體教育”這一特點最為明顯的學科,可以稱其為具備身體教育特征的美育、德育。就此來看,“以體育人”理念也終將成為新時代大學生綜合實力提升的新方向,這賦予了體育以高等教育的地位。
在1980年代,我國便提出了“體育與教育相結合,融合體育和教育資源”的發展思路,這一思路為當時我國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問題和退休運動員的安置問題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鑒于當時我國的體育教育機制還不夠健全、多部門聯合擔保能力不足、聯合多部門聯合管理力量尚未建立,導致總體效果不理想。在新時期下,我國建立了由國務院、教育部和體育總局牽頭的大學生體育部聯合會議制度,其包括十二個中央部委,立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重點在“一體化設計”、“一體化發展”的原則上進一步強調頂層設計,重視中央的權威性,進一步強化相關責任制度的履行落實,突破傳統中“橫向封閉、縱向分割”的發展形勢,反映了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整體治理的變化。
對于我國體育與教育事業的發展路徑來看,以政府為導向是基本的行為邏輯,這主要是因為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支持是體教融合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政府資源的投入能夠為學校的體育教學提供強力的物質保障,這保證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質量。對此,我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針對于大學的體育教學和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設立了相應的管理和運行機制,為當代大學生和運動員們提供了基本的健康保障。但是,政府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所做的各種努力可以作為指導、幫助、評估和保證,卻不可能全面解決所有問題。而新時期的“體教融合”理念則提出了“多元主體聯合治理”這一思路,為政府的對體育和教育的融合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體制條件,形成了由政府牽頭,在市場參與下,強調社會協調發展的多元治理新模式。在該模式的應用下,首先,高校要發揮指導作用,積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學校的體育運動;其次,社會中的體育俱樂部也應該強化與高校間的合作,為大學生提供體育活動載體;此外,這也促進了優秀體育人才的服務模式產生。這些多主體的聯合治理模式有助于塑造學校的項目特色,并能夠持續培育新時代的體育人才。
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提出,國民健康意識逐漸提升,群眾體育鍛煉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抖空竹、太極拳和詠春拳等傳統民族體育項目逐漸得到人們的喜愛,高校體育教師要重視民族體育文化,把民族體育項目融入教學中。例如,高校可以開設武術校本課程,開設太極拳、詠春拳、劍術等項目,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相關課程,為學生搭建一個走進傳統體育文化的機會,也可以逐步提升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質量。
大學生運動自主性比較差,對競技體育精神的了解非常有限,體育教師要優化籃球、足球、排球等項目教學,帶領學生觀看一些專業賽事。例如,足球世界杯、美國NBA球賽和國內CBA比賽視頻,讓學生了解運動員在賽場上全力以赴、永不言棄、為團隊榮譽而戰、為國家榮譽而戰的競技精神,從而激勵學生主動運動,提升大學生運動積極性,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很多高校和體育教師都把教改重心放在了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上,反倒忽略了體育文化建設,體教融合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高校可以積極開展冰雪文化宣傳,為學生介紹速度滑冰、花樣滑冰、跳臺滑雪、自由式滑雪和冰壺等冬奧會競賽項目,加深學生對冰雪文化的理解,為學生介紹我國著名的冰雪運動運動員,例如,楊揚、申雪和趙紅波等名將,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長期實施體教融合的過程中,各個部門之間存在典型的標準化和嚴重的功利主義,競爭和人力共享等各種資源的嚴重匱乏限制了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為了深化體教融合,有必要打破傳統的體育教育產業觀念,消除部門之間的壁壘,建立統一的發展邏輯。首先,有必要實現頂層建筑與基層組織之間的有效聯系,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將地方部門的可行性充分考慮進去。在微觀運作方面,應在國家頂層設計中反映出當地的實施經驗,以便在制定和實施相關體育政策時反映出組織之間的良好連接動態。其次,要實現政府、學校和社會體育組織之間的有效聯系,應進一步推動大學生社團發展,將社會中的體育社團引進到校園當中,并制定相應標準,設置學校體育賽事,優化學校體育訓練用品,共育優秀體育人才。充分發揮政府、社會與學校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將體教融合發展的組織基礎進行充分整合。同時,還應該注重不同發展路徑的學校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推進體育學校與傳統項目學校和普通學校之間的融合發展,將高水平競技體育的帶頭作用充分體現出來,推進大、中、小學以及幼兒園體育教育的合作整合,促進體育人才的系統化培養,降低體育發展和人才文化培養之間的資源分配差異。
體教融合的目標是多元的,具有長期性質和復合性質的,其目標中除了涵蓋體育和教育方面的內容,還包括民政與市場監督等政府職能范圍的內容。就此來看,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強化體教融合的制度保障,構建合理的評價標準體系,以保障體教融合的順利展開和落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將體教融合開展過程中的多元主體結合成為一股力量,強化學校、社區和家庭體育的一體化,推動合作發展,針對體育與教育的結合制定專門的政策、評估、監督與激勵制度體系,在各個層面上增強各級主體的工作熱情。首先,有必要完善制度,深化體教融合,依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并定期修訂國家有關制度,并對學校體育事故和交通事故的保險方面進行特殊規定,改善大學生的運動預防;還需要充分利用有關部門的評估和監督職能,以提高體教融合的效率;其次,聯合政府教育部與體育、衛生健康部門共同制定學校體育標準,并強化學校的體育教學,課后訓練,比賽和學生身體健康監測的評估、指導和監督,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
在傳統的運行機制中,體育部門通常負責培訓職業競技人才,并輔以基礎和通識教育。其為學生提供了基本的體育鍛煉技能和方法訓練,但對于專業性和技術水平要求更高項目教育服務的供應不足。從教育目標的長期性來看,體教融合強調的是全過程、全方位發展人才。對此,有必要建立一個綜合的運行機制,以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實現體教融合的協調,并明確部門之間合作的權利和責任。首先,建立人才共享機制,使優秀退役運動員享有參加校園系統競賽的資格,并針對性建立績效標準和表彰制度,打破傳統兩個系統競賽的障礙,做好分類管理和比賽支持工作,明確不同賽事的歸屬部門,各主管部門要做好體育運動的等級評定工作。其次,建立體育服務購買機制,構建社會體育俱樂部參與政府服務購買的制度,完善體育活動的相關收費制度和質量監督標準體系,實現社會體育俱樂部在高校的順利進入。同時,建立多主體互動的機制。學校和社區要不斷改善運動場館和設備的建設,積極提供免費、定期的身體健康指導,并定期舉辦體育比賽。社會團體需要合理有序地對大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比賽等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體育俱樂部的作用。此外,父母也需要在思想上改變對體育的理解,并指導學生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體育運動。
高校體育教師主要是來自于體育師范類學校,這些教師雖然運動技能比較扎實,但是參與大型國家賽事的經驗并不是很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體育教學開展。高校可以積極嘗試引進一些退役運動員,既可以解決運動員就業問題,還可以讓運動員把比賽經驗、競技精神等融入體育教學中,保證體教融合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可以根據本校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公開招聘,選拔球類、田徑、游泳和冰雪運動等退役運動員,尤其是一些在全國大賽、國際賽事中斬獲佳績的運動員,聘用這些專業運動員擔任體育教師。運動員對運動技能、臨場比賽、競技精神等都更為熟悉,可以為學生分享自己的備戰、參賽經驗,讓學生了解專業運動員水平,激發學生運動積極性。運動員還可以發現一些運動苗子,并指導校內運動隊訓練,讓高校在體育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打造高水平的高校體育教師團隊,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水平。
高校一方面要借助校園廣播、微博和微信等宣傳體育文化,另一方面則是要加快體育社團建設,積極組織體育賽事,為學生提供展現運動天賦的舞臺。高校可以在校園廣播中宣傳北京冬奧會備戰、冰雪項目介紹,積極宣傳冰雪文化,讓學生了解冬奧會競賽項目,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做好準備。體育教師則是可以推進體育社團建設,例如,足球社、排球社、網球社和武術社團等,主動指導各個社團訓練,邀請一些專業運動員擔任指導,還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中國女排世界杯比賽視頻,結合比賽視頻開展排球技巧講解,讓學生了解女排精神,鼓勵學生學習女排姑娘不服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競技精神,提升大學生運動熱情。此外,高校還要和兄弟學校積極組織體育賽事,例如籃球友誼賽、足球賽和啦啦操比賽等,促進各個高校體育教學之間的交流,也為學生提供切磋運動技藝的舞臺,讓學生把體育課所學知識運用在比賽中,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競技精神,把體育文化打造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亮點。
總而言之,充分利用歷史機遇,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加深體教融合,積極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時代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體教融合是我國體育教育變革與發展的重要理念變革和戰略任務,在教育現代化和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落實中,它提出了一個促進大學生普遍發展的新概念,并為政府各部門和各行各業提供了一系列行動指導,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