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勇
(江西服裝學院軍事體育教學部 江西 南昌 330201)
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中,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有效開展十分重要。江西省農村體育順利發展能夠促進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得到提升,進而對農村生活環境不斷完善。江西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以當前農村經濟建設以及環境為基礎,從而展開多元化立體式管理,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為改善人們體質,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開展體育運動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可以提高全民身體素質。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大批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逐步改變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村地區的生產力和生產水平有顯著的提高,有經濟基礎,參加體育運動在農村逐步成為一種時尚。比如,近年來,廣場舞在農村受到廣泛歡迎,除中老年人之外,一些年輕人也加入到廣場舞大軍中,許多村莊還自發地建立起廣場舞隊伍,甚至多個村莊之間還進行廣場舞大賽。通過廣場舞在農村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并不是農民不需要體育運動,農民也渴望能通過體育運動來提高身體素質,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把握好農民的心理,從農村地區的實際出發,尊重農村體育發展規律,大力加強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建設,體育運動是可以在農村地區發展壯大的。提起鄉村振興戰略,多數人想到的是要不斷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甚少會有人關注體育治理,殊不知,隨著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通過網絡滲透到農村,農民通過體育運動增強體質的意識正在逐步增強,在此背景下,在農村地區推進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是最適合的時機。
為推動江西省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維護好管理程序,提升管理質量。但是從實際管理現狀來看,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宏觀政策制定是好的,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沒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缺乏切實可行的方案,管理部門責任不清晰,權限不明確,導致在農村體育管理過程中,管理基礎薄弱,管理方式單一,管理機制不完善,在出現問題以后,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并且在具體管理開展過程中,不同部門之間缺乏行之有效的溝通,存在條塊化分割的問題,很難實現農村體育的縱深發展。在農村體育設施管理方面,沒有制定詳細規范的管理機制,缺乏人力和資金方面的保證,從農民從事體育活動意愿的角度來看,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參與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管理部門需要做好基層調研工作,分析內在的需求動力,做好宣傳工作,內外結合,提升農村體育服務能力,為廣大村民提供高質量的體育活動。
受到農村生活習慣的影響,江西省農村人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間選擇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零碎性特點,選擇體育項目具有明顯的指向性特征,通常會選擇相對輕松的體育項目,主要以身體放松和社交娛樂為主。在我國江西省的一些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公共體育服務設施主要以腰背按摩器、太極揉推器等為主,已經覆蓋很多村落,為農民參與體育鍛煉提供保障。但是,在進行具體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對相關機器進行及時的維護,避免器材出現過度的損耗,降低器材的閑置性,為農村人們進行科學健全提供指導。江西省有一些地區的資源配置相對豐富,但是也有一些區域的資源配置沒能滿足相關要求,這樣一來,就造成農村人們對體育服務質量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發展目標就是為實現資源的均衡發展。但是,現階段鄉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僅進行體育資源、場地、器械的大量消耗,同時體育服務指導還存在不合理性,直接造成基礎設施的缺失。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需要推動農村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農民收入,培育新型農民。近些年來,我國江西省不斷在農村增加體育發展扶持力度,但是從目前來看,與城市相比,江西省農村體育事業發展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和上升空間,尤其在體育項目組織、體育服務配置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專業的體育指導員或者教練員多集中在城市,江西省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的地區,體育專業的指導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從城市人均體育鍛煉場地面積來看,在城鄉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無法為廣大村民提供高質量的體育服務,影響農村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江西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需要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優化體育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新農村建設的基本需求。
農村體育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組織關系不夠清晰。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包括了體育設施、制度、檢測等多個方面,但是體育公共服務又與醫療、工傷等多個職能部門有關。政府進行了農村體育服務政策和制度和的制定工作,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制度和政府職責并沒有進行有效的落實,造成一些體育公共服務管理缺乏,職能細則部門空缺,存在權利不清晰的情況。尤其是在政府機構改革以后,文教部門與體育部門實現了融合,體育管理工作出現了弱化狀態。一些基層單位缺少對應部門的管理,組織關系不清晰、管理不明確,部門之間缺少有效溝通,公共服務發展受阻的情況在農村體育服務管理中十分常見,還有一些農民并沒有對體育服務進行全面的認識,缺少體育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體育服務就缺少充足的內在動力。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更多的人民開始重視到健身的重要性,城鎮居民參加健身的熱情度也在不斷地提升,農村居民參加鍛煉的人數逐漸增多,但是在一些農村對于體育事業的投資相對較少,經常出現體育事業發展透支的情況,一些區域依然依賴政府撥款。雖然政府撥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體育的農村體育的發展,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依然缺少充足的資金保障。雖然農村體育設施的數量在不斷增加,體育服務質量也在逐漸提高,但是仍然無法滿足農村人口對體育服務增長的整體需求。在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下,體育產業需要逐漸走向成熟,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在供給上對農村體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為保證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江西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順利開展,當地需要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完善現有管理機制,加強對村民體育項目的專業指導,不斷推動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打破“重城市,輕農村”的治理理念,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建設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城市和農村的體育發展差距由來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縮小的,要想打破這種局面,江西省政府就必須要有“城鄉并重”的發展意識,在農村地區建立體育公共服務制度,將體育治理現代化的工作重點轉移到農村。比如,在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山區建立并完善體育運動基礎設施,加大對農村體育項目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財政撥款要向農村地區傾斜,另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城市體育企業對農村體育進行經濟投入,逐步建立起符合農村發展規律的體育治理體系。在借鑒城市體育治理現代化的同時,要從實際出發,創造出具有江西省農村特色的體育文化,假以時日必能實現農村體育的全覆蓋。
當前,江西省的部分人員思想觀念存在問題,比如,有人認為,只要將各類健身器材在農村地區進行普及就算是完成農村體育的治理工作,這種認知是非常片面的。健身設施器材的投放只是農村體育治理的一種手段,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從根本上來說,國家之所以要推進農村體育治理現代化建設,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強農民體質,豐富農民體育文化和活動,保障農民的體育權益。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僵硬的體育治理模式成為農村體育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地方政府部門應該“多走、多聽、多問”,深入到基層,聽取農民的呼聲,體會農民所思所想,才能真正突出農民在體育現代化治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在制定體育政策時要聽取民意,在踐行體育政策時又還于民生。
江西省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管理服務意識,優化現有管理措施,針對實際情況,通過合理規劃,提升江西省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的效率。第一,要充分發揮體育、文教等部門的協同作用,為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事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要進一步明確管理的職責,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規范服務工作流程,堅決杜絕責任缺失的問題,為實現農村體育事業的振興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幫助,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建立不同層次的管理機制,制定完善農村體育發展服務標準,充分發揮基層鄉鎮的主動性,采取差異化的戰略,大力發展特色體育項目,促進不同地區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發展,保證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有所依據,少走彎路,為村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第三,當地要實事求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各地不同的情況,針對實際存在的差異,完善現有體育場地建設標準,體育活動團體組織標準,為各項體育事業的開展提供專業指導,大力發展特色體育事業,為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驅動力,建立現代化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平臺,采取靈活多樣的處理措施,滿足農村對體育事業的不同需求,為以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于江西省各地農村經濟水平和經濟基礎的不同,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事業發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管理部門結合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實現各地的均衡發展,避免出現過大的差異,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第一,發揮政策扶持的作用,不斷增加農村體育產業發展的資金,充分發揮各地特色優勢,不斷完善現有體育設施,培訓新型的體育指導人員,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鍛煉需求;第二,進一步優化體育資源配置,借鑒城市體育項目發展的經驗,提供技術、資金、人員等層面的指導,建立群眾共享體育資源,加強不同體育文化的交流,從而滿足農村體育發展的要求;第三,要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為農村體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思路,促進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產業升級,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維護好農村生態環境,推動江西省農村體育旅游經濟的發展,吸引更多的游客,不斷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為實現江西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體育服務,當地要在不斷完善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的基礎上,不斷挖掘內在寶貴的體育文化資源,針對江西省農村的風俗習慣,開發優質的體育項目,為完善項目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當地要不斷完善現有體育資源,明確分工,積極推動特色體育民俗文化的發展,不斷吸引群眾的積極性,推動體育項目的創新與發展,繼承和發揚傳統的體育項目,不斷擴大體育項目服務的范圍,為村民提供高質量的體育服務,適應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作為基層群眾,需要積極投身于本村體育資源開發中,積極開發各種特色的體育小項目,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全面推動體育項目的創新發展。
創新基層組織體系,以組織化治理提升村莊治理能力。內地鄉村普遍成立鄉賢理事會、協商理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作為村級管理組織的補充組織,對化解村民矛盾、促進鄉村發展等產生實際效用。江西省農村治理中,應當發揮各級組織協調各方利益的能力,為農村振興提供和諧安定的發展秩序。治理有效是民族地區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很難想象一個治理無效的鄉村能夠把經濟、社會、生態等諸多領域運轉得順暢。在逐步開放的民族地區,各種思潮來襲、利益思想增強、非傳統安全問題逐漸顯現,各民族間、文化間、地域間的交流和碰撞越發頻繁。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組織,一個地區可能會在各方襲來的大浪潮中淹沒殆盡。少數江西省農村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探索本地區的特色新型組織,如,組織村莊經濟能人,成立產業發展理事會,開發自身特色人文資源,發展特色經濟,促進村莊經濟發展;成立糾紛調解委員會等方式,化解村莊內部矛盾,更好地維護鄉村穩定;成立鄉風文明理事會,倡導勤儉節約,勸誡奢靡鋪張浪費之風,形成文明鄉風。因此,在民族地區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必須創新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特別是要構建起與民族地區相適應的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社會矛盾和沖突的有效化解。要牢牢抓住江西省農村黨組織建設這個根本,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奮力提高江西省農村黨組織建設水平,為民族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新時代新思想在江西省農村群眾中已逐步樹立起了,并相繼步入市場經濟體制內。但由于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地處崇山峻嶺,交通閉塞、自然環境惡劣,所以市場經濟發展較慢。加之受傳統自然經濟思想的制約,一些群眾在開拓新的生產領域時,存在著不愿意、不敢甚至抗拒的心理。這種時刻,就需要及時通過正確的思想指導,再加以持續幫扶及鼓勵產業發展,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思想、新生機、新活力。與此同時,大多投入到市場經濟浪潮中的少數民族群眾在投身于市場經濟的切身體會中迅速增強了商品意識、競爭意識,使其思想更加開明,激發了更多的創新能力。這些新思想通過深入和交流,成為了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思想的相互碰撞,正在慢慢改變少數民族群眾的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不斷沖擊、改造著鄉村群眾曾經十分淳樸的思想觀念,并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走向異化。
綜上所述,江西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中不斷完善,對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人員根據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現實情況中所存在的問題通過樹立正確理念,構建完整體系,優化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資源,從而促進江西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治理質量得以提升,增強農村人民體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