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慧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50000)
隨著“新課程、新教材”的到來,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成為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主題式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主題式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不只注重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內容變得多元化,整體的教學過程更具有結構化。所以,主題式教學模式符合當下教育改革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主題式教學是指以某一內容為中心,對其進行思維發散,形成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為解決具體問題而進行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其中主題的選擇非常重要,是進行主題式教學的關鍵。
在日常教學中采用主題式教學,具有以下現實意義:第一,主題式教學創設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第二,主題式教學情境中設計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環節,較大程度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三,主題式教學為學生設置了有挑戰性的問題,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第四,主題式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并要與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課標要求】
(1)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2)分析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一節,其具體分析了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讓學生明白應當立足于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利用當地的優勢條件,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時,第一次接觸到區位的概念,較好的理解此概念將為后面學習“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打下基礎,并對工業、城市等區位內容的學習有所幫助。
【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識和人文素養,但是大部分同學在城市長大,不清楚農業活動,有關實踐的知識也有所欠缺。
(2)學生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學習了有關農業方面的內容,為學習此部分知識奠定了基礎。
【教學構思】
基于課程標準以及學情分析,本文以學生所在縣區主要的經濟作物——枸杞為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學生在課前走訪果農、超市和企業,對于中寧枸杞的相關產業進行初步了解,有助于學生理解本節課所學知識。
(2)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分析,以中寧枸杞的生產條件以及加工、銷售等為例,充分利用教師所展示的圖片和文字,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農業區位。
(3)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課堂具有活力,避免了教師單方面的輸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教學難點:如何因地制宜進行農業生產活動
【教學過程】
[教師]多媒體展示寧夏枸杞宣傳視頻和枸杞園景觀圖。
[學生]認真觀看教師播放的視頻、圖片。
設計意圖:以視頻、圖片的形式將學生所在縣的主要經濟作物展示出來,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2.1 理解農業區位的概念
[教師]首先簡單介紹區位的含義,接著由區位的概念推理得出農業區位的兩層含義:(1)指農業生產所處的地理位置;(2)指農業活動與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
[學生]從區位的含義推出農業區位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推理的學習方法,鍛煉學生從已知推未知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農業區位的概念。
3.2.2 探究影響寧夏枸杞品質的自然因素
[教師]展示寧夏枸杞園的自然環境(材料1)、中寧縣“近20 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柱狀圖”(見圖1)、“近20 年平均各月氣溫曲線圖”(見圖2)及枸杞習性(材料2)。

圖1 近20 年平均各月降水量柱狀圖

圖2 近20 年平均各月氣溫曲線圖
材料1:中寧枸杞子種植農場地處優良枸杞園八千畝所在地--寧夏中寧縣。中寧縣海拔高度在1100-2900 米之間,四面環山,中部地勢低平。此地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常年干燥少雨、蒸發強烈、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枸杞適宜生長的土壤pH 值為7.5—8.5,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澆灌以及排水系統良好。
材料2:枸杞適應性強,適合在涼爽干燥的氣候里生長,并且能適應寒冷的環境。枸杞在生長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并且在20℃-25℃是最適宜種子發芽的溫度。枸杞生長需要的土壤條件有:疏松肥沃、排水暢通、pH 值為8.5。枸杞樹苗的根能夠在地下5m 左右吸收養分和水分,所以它能夠在干旱的環境下存活。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請結合以上圖文材料,從自然因素出發,分析中寧枸杞因品質而暢銷全國的原因。討論結束后,請小組派代表展示討論結果。
[學情預設]由于大部分學生所在縣區就是枸杞種植的地方,日常生活中對枸杞的了解較多,并且在初中地理中也學習過有關農業的基本知識,所以學生能夠結合所給材料大致分析影響枸杞品質的自然因素。教師總結各小組的回答后,學生能夠明確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并能理解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生]相互討論交流,探討中寧縣降水量、氣溫等氣候條件與地形特征,對照枸杞的生長習性,分析中寧縣種植枸杞所具備的地形、土壤、水源、氣候等自然區位因素,深入探究枸杞與自然地理因素的關系。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分析中寧枸杞的自然區位因素,學會剖析區位選擇的方法,養成綜合考慮問題的思維習慣;以小組合作、圖文分析的方法,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鍛煉他們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3.2.3 探究影響寧夏枸杞的社會經濟因素
[教師]展示枸杞功效、中寧枸杞發展歷史、世界枸杞市場需求等材料。
材料3:枸杞功效:滋陰補腎、益精明目,調節血壓、血脂、血糖。枸杞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元素,通常可作為保健品的原料之一。此外,還可將枸杞泡茶或泡酒進行飲用。適量飲用枸杞酒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治療糖尿病,飲食不化以及貧血等疾病。
材料4:中寧枸杞發展歷史:清乾隆二十年,寧夏《銀川小志》的作者汪繹辰在藥材類中以評注歌頌了寧安枸杞。中寧枸杞大約經歷了二百年左右的時間就在全國暢銷,慢慢的中寧枸杞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材料5:世界枸杞市場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枸杞的認識,不僅在國內,國外的很多人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枸杞。枸杞市場慢慢的從亞洲擴展到了美國、德國等地。隨著枸杞在國外的需求量逐步增加,枸杞的進出口貿易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
[教師]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從枸杞的功效、發展歷史以及銷售情況分析影響中寧枸杞的社會經濟因素有哪些?
[學情預設]學生結合以往所學知識以及生活經驗,能夠大概說出影響枸杞產業的社會經濟因素,但是不夠系統全面,對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也不太明確,需要教師加以講解并總結歸納。
[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有關農業的知識,全面分析影響枸杞的社會經濟因素,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理清各因素對枸杞產業的影響并展示討論結果。
[教師]進一步討論交流,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農業還受哪些社會經濟因素影響?
[學生]影響農業的主要社會經濟要素還有政策、勞動力、交通等,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各種社會經濟因素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分析,讓學生明白要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分組討論幫助學生加深對問題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并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對材料進行歸納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生獲取知識和處理材料的能力。
3.2.4 探尋中寧枸杞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教師]展示中寧枸杞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的相關材料。
材料6:由于統防設備老化、人員工資上漲、農藥和燃油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造成枸杞病蟲害防控面臨成本增加;枸杞生產設備落后,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成本大,嚴重制約了生產效率的提升;隨著中寧枸杞知名度的擴大,包裝混亂粗糙、假冒等現象屢見不鮮,較為嚴重的損害了中寧枸杞的品牌形象和聲譽。
[教師]假設同學們現在是枸杞產業園的一名工作者,請根據以上材料,大家可以為中寧枸杞發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嗎?
[學情預設]學生分析上述材料中所列出的中寧枸杞的發展現狀以及以往的生活經驗,能夠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但是表述不夠準確規范,需要教師帶領同學們總結歸納。
[學生]分析材料,在教師的帶領下歸納總結,為中寧枸杞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1)加大科研投入,防控病蟲害;(2)加快良種苗木繁育和優新品種選育;(3)提升質量安全及品牌保護工作;(4)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擴大市場。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給中寧枸杞的種植以及銷售方面提出建議的方式,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進一步理解農業區位因素,并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以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中寧枸杞的發展建言獻策。
[教師]本節課我們以大家熟悉的中寧枸杞為例,學習了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認識農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發展農業,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本節課主要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見圖3)。

圖3 知識結構圖
[學生]回憶所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所學的較為零散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間的相互關聯,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以六人為一個小組,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尋找寧夏其他地區特色農業,以類似的方法分析寧農業區位條件以及區位條件的變化,并探究其農業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其他生活情景當中,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課后作業,培養同學們交流協作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地理核心素養。
本文以同學們熟悉的寧夏中寧枸杞作為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并與課標緊密結合,采用合作探究、情境分析等教學方法,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培養分析并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中寧枸杞作為實例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家鄉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