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貴陽市第二實驗小學 劉文
近年來,培養學生想象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思想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重點,而體育課是有效激發學生想象力的課程之一。多數學生都喜歡參與各類體育活動,體育課是訓練中小學生想象力的重要載體。如何在體育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淺談具體做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培養學生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做好體育課的教學活動設計,讓每個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就能更有效地培養他們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創設情境,設置疑問,開展新穎有趣的活動,并采取激勵性的評價,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只有在這樣和諧的氛圍里,學生才能大膽想象,從而加深他們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想象力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習者的創造力與思維意識,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體育想象力,對體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需要改變原來的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用創新、有趣、科學的方法進行培養。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成長經歷各不相同等因素,對突然出現的新鮮事物總是比較盲然,不知所措。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上的,是在了解某些新內容時,頭腦中常常還是一片空白,只能等待著老師的灌輸。每每出現這樣狀況,老師們通常都是先把動作特點、動作、技巧等內容一股腦兒地講了過來,但學生因為是剛認識的,又缺乏相關經歷,所以掌握起來也就相當難,而且動作本身也變得非常生疏,很不協調。如果對動作最初的印象沒有及時進行改正,就很容易養成了錯誤的動作習慣,再改變一下也就不那么容易了。面對這些狀況,老師要精心設計既能激發學生想象又能讓學生盡快掌握技能的方法。例如,在前滾翻準備姿勢的教學時,老師就編了一些順口溜教給孩子們:“下蹲撐得像蛙跳,臀部比腰還高,頭要頂著地,后背像拱橋”,經過老師的一遍做,一邊念,學生也自發地跟著做和念。這種用趣味性較強的語言,輔助體育動作進行講解的方式,能構建起明確簡練的聽覺形象,學生可以經過自身的實踐鍛煉,進一步體會肌肉用力的感受。
又如,老師投擲實心球的教學中,教師將準備時的姿勢比作一支拉弦待發的弓,將自已的身軀好比竹條,“竹片”的一端放著一個球,將“竹片”彎成滿弓,并且放開有實心球的一端,于是球在“竹片”彈力的作用下飛了過去,在不超出“竹片”彈力限值的情形下,“竹片”彎得越大,彈性力也越大,所以球飛得越遠。此時老師可先做出一個小模型,邊解說邊動作,如此一來,學生腦中表象的儲存更充足,想象力更強,動作技巧就把握得更迅速,越精準。
體育課強調教學過程的實用性,教師應讓體育知識的教學更為直接而具體,這就要求教師在運動技能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從而培養學生對運動技能和體育動作的掌握主動性。我在教學“前滾翻”一課時,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一是“人為什么要滾翻?”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展開想象,得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用滾翻的動作躲避危險,避免身體受傷,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危險。二是“怎么樣滾翻,用什么動作合適?”把問題放到學生中去,讓學生聯系生活或讓想象大熊貓等動物是怎么樣翻滾的,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等綜合能力。最后“怎樣快速正確的翻滾”,學生在思考以上兩個問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積極思維、解決問題、發現前滾翻的要點并找到難點的突破處。
只有尊重個性,才能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先要對自己所面對的每一位學生的性格、氣質、意志、興趣等有充分的了解,而后再針對其個性特點,進行正確的教導方式。
因此,在每次長跑課程中,我讓學生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跑得更加快?在討論時,一個學生說:“老師,橫著跑快?”在全班哄笑聲中,我問他:“為什么?”他理直氣壯地解釋:“有次我捉螃蟹,螃蟹是橫著走的,而且走得極快,捉了很久才被它捉住。”我肯定了他的說法,告訴他,我們的確能橫著跑,因為在籃球、排球訓練中就需要這樣的跑動方法。接著,我讓他們自行來練習,再次觀察怎么跑快?結論可想而知,大家都覺得直跑才是跑得最快的方法。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并重視學生的個性,合理、適度地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因創新思維或奇思妙想所產生的稀奇怪誕的問題,同時多加引導,并予以必要的激勵,這既不會影響學生的自尊心,也恰如其分地將各種技巧傳授給了每一個學生。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課程對中小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具有很重要的教學意義,在體育課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需要學校、體育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和不斷的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