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榜頭中心幼兒園 顏清連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逐漸推進和深化,人們對幼兒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強調加強幼小銜接教育的開展,使幼兒提前做好進入小學階段學習和生活的準備。而語言能力是幼兒必須學習的基礎能力,同時也是幼小銜接中重點培養的一項能力。本文將從繪本閱讀、組織活動、游戲情境、互動設計與詞匯積累角度提出幼小銜接下如何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語言能力一直是其不斷學習和提升的一項重要能力,需要幼兒園教師正確引導幼兒,通過多樣化方法和不同的活動形式來鍛煉幼兒,使其能夠掌握利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且幼兒園階段也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需結合幼兒心理和認知特點,為其順利步入小學學習階段打下基礎。
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閱讀是其重要的組成內容,幼兒園通過開展閱讀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繪本是幼兒園閱讀活動中重要的載體之一,繪本閱讀素材中有著大量的圖畫,絢麗的色彩和可愛的卡通形象,搭配簡單的文字能夠快速抓住幼兒的注意力。而且繪本素材中的故事有著較高的連續性,無論從角色還是故事情節來看,都較為簡單易懂,容易被幼兒所掌握。為此,幼兒園教師要充分抓住幼兒喜歡繪本閱讀這一特點,利用普雷馬克原理對幼兒進行正面強化,使其能夠逐漸將興趣轉移到語言表達方面。教師要適當地牽引幼兒,讓其在無意間學會利用語言來表達。繪本內容較為豐富多彩,且涵蓋了幼兒世界的多個方面,有著豐富的圖畫與簡潔的文字。在幼兒進行閱讀時,教師要做好全面的準備,將幼兒充分帶入繪本閱讀的故事中,針對繪本閱讀中的內容設計和組織開展一些可以激發幼兒表達興趣的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將《小黑鴨和小黃鴨》這一繪本故事做成故事卡片,將其主要的情節呈現在一張張的卡片中。每一張卡片都有著較為完整的畫面,相對獨立的故事可以使幼兒在拿到任何一張圖片時都可以進行故事內容情節的閱讀和講述。幼兒園教師可以將卡片放在桌上,讓幼兒自行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卡片中的故事。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進行卡片的擺放,自己講述其中的故事情節。部分幼兒語言能力發展較為緩慢,需要通過多次嘗試,方能完整地講述出卡片中的故事情節,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耐心,鼓勵幼兒完整地表達出故事內容。此外,幼兒園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學會如何進行完整地表達。如將小黃鴨與小黑鴨爭搶面條的過程繪制成多個卡片,一直到小黑鴨、小黃鴨發現所爭搶的面條是一根鞋帶,將卡片順序打亂后,由幼兒進行卡片內容情節的閱讀,再根據所閱讀內容進行卡片的排序,再進行復述。只有了解故事情節發展的先后順序,方能連續地將故事完整地講出來,如此的講述方式實質上是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在完成卡片故事的講述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脫離繪本素材來進行自行表達,用自己的語言去進行《小黑鴨與小黃鴨》故事情節的講述,甚至可以自己創作屬于《小黑鴨和小黃鴨》的故事。在后續講述《漢娜的驚喜》這一繪本故事時,很多幼兒都可以脫離繪本素材,講述七種小動物偷走七種水果兒的情節內容。如此也可以看出,繪本閱讀能夠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使其愿意說,也敢說出繪本世界中自己所感興趣或認為有著樂趣的故事,從而充分體驗到繪本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幼兒本身有著極為強烈的好奇心,其對周邊的事物由于認識不清,常常會追著家長和教師問為什么,這也就代表著幼兒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對周圍世界也十分感興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外部世界,并且從中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設置自然角,并擺放一只青蛙,讓幼兒觀察這只青蛙,講述青蛙的特征或有哪些特點。此時幼兒就會積極地表達“青蛙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有綠色的條紋”“有三根手指”“有白白的肚皮”。在表達過程中,幼兒往往較為興奮,而且也成功地激發了語言表達的欲望。這些幼兒往往是第一次觀看到真實的青蛙,相比以前只能在繪本和電視上看到青蛙,這種帶有強烈真實感的活動,能夠讓幼兒產生表達和探究的欲望,這也是一種針對幼兒激發其表達能力以及探知欲望的情感教育。且通過觀察、語言表達,教師還可以滲透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小動物的環保觀念。因為很多幼兒由于不了解青蛙這種動物,因此往往會問教師青蛙生活的環境、青蛙真的會唱歌嗎、青蛙會不會游泳等問題。在這一氛圍下,很多幼兒會從不愿意表達而變得主動表達,并且這種帶有良好真實感的體驗也能夠豐富幼兒的語言,從而提高幼兒表達的主動性。在觀察青蛙和解答幼兒的問題之后,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到幼兒園的菜地或草地中抓蟲子喂青蛙,這樣既可以讓幼兒懂得青蛙的食物種類,同時也可以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幼兒充滿活力。
教育心理學表明,幼兒只有在喜歡的環境中,方會主動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所感。所以,教師要正確引導幼兒,讓幼兒描述自己所抓到的蟲子具有哪些特征,是否是青蛙所喜歡的食物,如此,讓幼兒逐漸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描述事物,在描述事物的過程中帶有自己的情感與理解。由此也可以看出,組織活動的開展,能夠豐富幼兒的表達體驗,從而為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創造出更多的空間。
喜歡游戲活動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幼兒本身有著無窮的精力和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可以在游戲活動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內心和對生活的認知,同時也可以充分展現出對語言表達的愿景。事實上,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將教育過程與活動過程相結合,尤其游戲活動本身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所以,教師要注意合理進行游戲活動的設計,要創設出主題游戲活動,并滲透其他方面的教學內容。并且要積極地引入游戲,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語言表達氛圍,以游戲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愿意表達、主動表達。
例如,教師可以創設“多才多藝的手”這一主題游戲活動,圍繞“手”這一主題,先讓幼兒將自己的小手放在課桌上,讓幼兒看清自己的手,表揚自己的手。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環節,幼兒從來沒有仔細觀察過自己的雙手,在家里時,往往也是由家長或長輩幫忙進行洗手。在幼兒仔細地觀察自己的雙手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利用鮮活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雙手,例如“我的手很臟”“我的手受傷了”“我的手有點粗糙”“我的手指有點短”“我的手指好長啊”“我的手好白”。然后,幼兒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來進行手指操游戲,邊做手指操游戲,邊表達出自己這一動作的含義。在幼兒掌握手指操的動作和含義之后,再鼓勵幼兒自己利用手指動作的創作來表達出自己的愿望,從而激發幼兒的表達意愿、表達興趣。此后,幼兒園教師也可以讓幼兒一組一組地去尋找與他們相同的手,首先可以讓幼兒記住自己手的特征,然后將手背在身后去尋找,幼兒嘴中一邊念叨著“手是長長的”“手是黑黑的”,一邊去仔細尋找。在這一游戲過程中,幼兒從做游戲到說游戲,使游戲活動成為鍛煉幼兒語言能力的過程。當幼兒驚奇地發現自己的手與別人的手不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一個詞來贊揚自己的雙手,如“只有我有”或者“獨一無二”,或者“我有世界上唯一不一樣的雙手”。然后,幼兒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繼續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用自己的手沾滿顏料后印出自己想要畫出的圖畫,主題可以定義為“用獨一無二的手來創造獨一無二的畫”。如此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激發了幼兒創作的興趣和熱情,而且通過幼兒對自己手印圖畫含義的講述,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所擔負的職能作用,要正確引導幼兒,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時,必須以幼兒為主體,重點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水平。尤其要注重以幼兒實際語言發展水平和心理特點來進行互動性活動的設計,從而在活動開展中鼓勵幼兒勇敢表達。而且在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加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鼓勵幼兒積極發言,勇敢表達,要讓幼兒懂得團結協作,在協作過程中要與其他幼兒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懂得運用正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以此來鼓勵幼兒積極發言,并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激發幼兒對語言學習的興趣,使其可以在任何的場景中都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想法。
例如,在開展“我和我的朋友”這一主題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為幼兒講述《我的友情要出租》這一繪本故事,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積極發言。初始時,教師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問幼兒“有沒有朋友”“自己的朋友是哪些人”“他長什么樣子”。然后,教師鼓勵幼兒積極介紹自己的朋友,可以是長相、可以是穿著、是在什么時候認識的。這樣不但能夠營造熱烈的討論范圍,同時也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隨后,再引入繪本故事,在講述到“小貓輸掉石頭、剪子、布游戲之后,要被大老虎踩”時,教師此時可以停頓一下,問幼兒“猜一猜大老虎會怎么樣做”,然后讓幼兒提出不同的觀點。部分幼兒會提出“大老虎為了能夠繼續和小貓咪做朋友,而不會去踩小貓咪”;還有的幼兒可能會提出“大老虎已經將小貓咪當作好朋友了,所以不會去踩”。故事最后講述到“大老虎踩了小貓咪的腳”,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講述一下“為什么大老虎沒有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去交朋友”,通過這些問題和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幼兒積極發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幼兒鼓勵和肯定,使幼兒能夠樹立表達的自信心,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從而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極為重要,擔負著幼兒認識知識、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職能,使其能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此才能讓教師了解到幼兒實際學習的狀態。而且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豐富自己語言的詞匯量,通過對外界的認知、教師的正確指導,方能將不同的事物與對應的語言聯系在一起。所以,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對幼兒學習的強化,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增加其詞匯的積累。
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幼兒對詞匯的掌握,懂得如何運用這些詞匯,這些詞語應該運用在哪些場合兒或哪些語句中,使幼兒能夠在想要表達時可以快速用出恰當的詞語,通過詞匯的靈活運用,使幼兒可以正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所有的觀點、想法。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園教師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強幼兒對詞匯知識的學習,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可以正確靈活地運用不同的詞匯。
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在平時開展活動中為幼兒講述一些成語小故事,例如“守株待兔”“掩耳盜鈴”“葉公好龍”“狐假虎威”等,通過一些帶有強烈趣味性的成語小故事來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使幼兒可以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另外,幼兒園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特定的情境,加深幼兒對這些詞語理解的程度。如教師可以講述一個破壞公共物品的例子,如“小約翰破壞了公共物品,但卻當作沒有事情發生”,讓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聯系相對應的成語,通過對比來尋找出正確的答案。這不但能夠加深幼兒對這一詞匯的印象,同時也懂得了這一成語可以用在哪些場景。
此外,幼兒園教師也可以制訂每周進行一次詞語接龍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注意在平時積累一些常用的詞匯,產生積累詞匯的意識,形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并在游戲中靈活地運用。在贏得比賽之后,幼兒既能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能夠在競爭意識下注重日常生活中對詞匯的積累。通過語言詞匯的積累,幼兒在表達時往往能夠做到有詞可用、有話可說,甚至還可以運用一些相對較為書面的語言去進行事物的描述或自己想法的表達,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進而有效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育階段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需結合不同方法,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活動模式,借助繪本、游戲活動、合作互動來鍛煉幼兒語言能力,豐富幼兒表達體驗,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同時,要加強與小學教師的合作溝通,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使幼兒敢于表達,并增加幼兒語言詞匯的積累,從而為幼小銜接建立扎實的語言能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