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振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 醫聯體,山東 聊城 252000)
醫療服務是基本公共服務之一,事關民生。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體系改革的快速推進,醫療服務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醫療水平也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成熟。然而目前的醫療資源仍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醫療聯合體就是基于網絡平臺的一項舉措,目的是提高患者就診效率,使每個人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通過平臺信息共享患者的信息,幫助醫生更好地對癥下藥,同時也加快了診療過程。互聯網日趨成熟下,這項措施已經深入融入醫療服務行業。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是一個城市衛生相關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和應用的綜合信息共享系統。隨著醫療健康的發展,區域健康信息共享已成為醫療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但由于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建設存在系統集成度低、信息交換實時性低、可靠性差等缺點,阻礙了臨床數據的交換和共享。以區域衛生為基礎,構建區域衛生信息協同平臺,利用信息集成形成以患者為核心的臨床數據,以臨床文檔架構為數據交換標準,實現醫療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
信息共享是信息價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區域衛生信息共享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區域衛生的目標是綜合利用計算機、通信和網絡技術,在衛生行政部門范圍內建立覆蓋全區的各級醫療衛生行政管理和醫療服務機構,形成一體化、安全、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高效的區域醫療服務平臺,在平臺的支持下,形成現代醫療服務和監管新模式。區域衛生信息協同平臺主要包括邊緣網關、接入網關和區域綜合信息平臺三部分。
邊緣網關的功能是整合信息和標準化數據可實現對電子病歷、醫院信息系統、圖片歸檔與通信系統、實驗室信息系統、藥房管理系統和移動護理等數據的采集、組織和封裝。系統等通過集成平臺,形成以患者為中心,滿足區域衛生臨床數據交換的臨床元數據。同時,通過集成平臺中的數據標準化接口,使用健康等級并且對醫療信息元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邊緣網關與區域綜合信息平臺之間進行數據交互。同時加入通知推送模式,推送模式是在某醫療機構產生新的掛號病人或文件信息時,實現病人、文件、醫囑信息的數據交換。然后觸發集成平臺的適配器,抓取必要的醫療信息,再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并將患者、文檔和訂單的主要索引信息保存到區域數據庫中健康信息協同平臺[1]。推送模式是為了實現綜合區域信息平臺中的某些服務需要訪問某些醫療機構的數據時臨床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接入網關是一個文件服務器,將醫療信息系統生成的文件按照一定的規則存儲起來。當綜合區域信息平臺中的某些服務需要訪問這部分數據時,可以提供數據支持。
綜合區域信息平臺包括臨床數據標準解析器接口、臨床數據存儲庫、部分服務等。接口實現了從各個醫療機構獲取標準文件,解析信息并將數據保存在臨床數據庫中。臨床資料庫主要存儲患者主索引(包括各醫療機構患者基本信息、臨床類型信息等)、醫囑和文件索引信息、機構索引和知情同意管理配置,還包括個人健康記錄的存儲和管理。系統應用服務由注冊、路由和查詢組成。
在醫療機構和區域醫療中心之間進行數據交換之前,我們必須收集能夠保證數據完整性的數據,并記錄患者整個醫療過程中的關鍵信息。信息集成是通過集成平臺對異構信息系統產生的患者、醫囑、文件等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和打包,將離散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為數據交換提供數據支持。區域健康信息協同平臺通過邊緣網關、接入網關和區域綜合信息平臺實現,整合異構醫療信息數據,作為臨床數據交換的基礎,最終實現醫療機構與區域醫療中心之間的數據標準化共享。
區域衛生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不同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共享。衛生信息平臺包括邊緣網關、接入網關和區域綜合信息平臺,利用邊緣網關實現異構系統(數據采集、組織、打包)的信息整合,形成以患者為中心的區域醫療元數據,具有高度集成的功能,滿足醫療信息化的需求。邊緣網關以醫療信息元數據為基礎,采用CDA標準對其進行標準化,實現患者、診斷、檢查、檢測、用藥等數據交換,最終實現醫療機構和區域醫療中心的數據共享,同時也為醫療聯合體協同的舉措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所謂“醫療聯合體”,即由一所三級醫院,聯合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機構,組成“醫療聯合體”。以三甲醫院為核心,與區域內的其他醫院互相共享信息,分享有關最佳實踐的信息并共同努力解決患者問題。通過將患者分層診療幫助提高就診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的一項新舉措造福了廣大患者群體。醫療協同創新一直對臨床實踐、政策制定和社會對衛生保健的期望產生深遠影響,激勵創新和提升創新在衛生保健提供中的價值是國家關注的重點。然而,技術原因似乎使醫療聯合體協同工作難以突破。醫療改革立足于科技發展的視角將醫療協調基于衛生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平臺的共享信息幫助加快醫療聯合體協同的舉措。本節主要介紹基于信息技術對醫療聯合體協同的影響。
目前,大量的研究已經投入到醫療信息共享領域。基于目前大量關于醫療聯合體的文獻來看,醫療信息共享對于解決我國的醫療難題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很好地構建共享平臺,控制安全問題。但是中國的一些醫院仍然不愿意提供他們的信息或使用其他醫院的信息。第一,醫療環境還不完善,電子醫療還沒有普及,同時,由于很多醫學知識具有默契或半支配的特點,醫院的信息共享行為可能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其次,參與醫療共享過程可能會導致自身利益的損失。例如,使用其他醫院的檢查信息,會造成部分體檢收入的損失;如果他將自己前沿的醫療信息提供給其他醫院,可能會造成自身病人的流失。此外,醫療信息共享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例如使用其他院無價值信息的風險。由于信息共享是一個連續過程的自然特征,醫院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和不完善的信息,共享過程主要受醫院醫生的影響。因此,仍然很難獲得持久的信息共享過程。
新醫改背景下,醫療聯合體建設作為解決看病難問題的一個舉措,通過醫聯體內各級醫療機構之間資源整合,分工協作,分級就診等創新機制,引導市民分層就醫,優化就醫秩序。基于衛生信息平臺的醫療聯合是在患者就診信息共享的平臺上,將不同程度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醫院中接受治療。一方面,極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診效率,同時也節約了醫療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分工分級等機制幫助每一個患者盡早盡快接受治療,同時也能受到更加滿意的服務[2]。
在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借助信息化手段,可有力支撐醫療聯合體的有效運作,支持業務聯動和服務協同。醫聯體成員機構可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并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有效開展統一診療卡,健康檔案信息共享,全科醫生管理系統,區域影像系統,區域檢驗系統,雙向轉診/轉檢系統,遠程會診系統,預約診療系統等協同應用,為醫聯體成員機構醫務人員及廣大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緩解“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中國在醫療衛生領域是一個獨特的國家。首先,本文研究的是不同城市醫療企業的協同,中國各省之間的制度和文化差異小于其他大多數國家,這意味著各省之間的異質性導致的結果偏差將會減少。其次,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斷探索可行的發展方法。由于信息技術在我國醫療領域的快速應用,從社會的角度驗證了技術在醫學創新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基于網絡空間維度的信息技術增強了醫療企業的協同合作。此外,有相關研究結果為公共衛生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也為機構制定提供了更好的參考。同時,也為不同地區公共衛生的不平衡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受調查數據限制,現有文獻大多從非技術層面研究公共衛生,從技術層面探討醫療聯合體的文獻相對較少。本節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研究信息技術的一個方面(互聯網、在線網絡健康等)對醫療企業相互聯合協同的影響。通過考慮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等“在線”技術,研究信息對醫療創新的影響,彌補了基礎設施建設對醫療協同影響的相關研究。
健康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因為它是幸福生活的基礎。醫療信息是私密的;然而,醫學數據是醫學研究的寶貴資源;因此,醫療信息共享是重要且有意義的。完善電子醫療信息系統,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可以有效地提供信息資源,輔助人們就醫和健康管理決策。EMIS使醫療機構能夠更高效地運營并提高服務質量。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科技與醫療的結合力度越來越大。然而,許多新的挑戰已經出現[3]。當前大多數系統都是集中式的,所有數據和信息通常都由第三方控制和管理,這使得它們容易受到攻擊。電子醫療信息系統需要更安全、可靠、透明的技術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需要網絡安全相關技術解決這些問題。
在健康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隱私保護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側重點不同。信息安全是為了防止信息和信息系統被未經授權的訪問和處理。數據隱私是指個人和組織不愿意透露的信息。信息安全側重于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而隱私保護側重于敏感私人信息的匿名性。在醫療保健方面,敏感隱私信息一般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家庭住址、聯系方式、收入、身體狀況、目前疾病、病史、和家族史。數據隱私需要比一般信息安全更高級別的保護,因為即使信息安全得到保證,隱私也可能被泄露。例如,授權用戶可能會錯誤、故意地濫用或泄露他人的隱私。
基于衛生信息的平臺,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患者隱私信息。首先,在數據安全策略上,衛生信息平臺可以對數據的歸檔、傳輸和存儲的各個環節進行技術處理。在數據歸檔中,必須先通知要歸檔的用戶,然后才能存儲他們的數據,并征得他們的同意。在數據傳輸中,用戶的數據在通過互聯網協議安全傳輸之前必須進行加密,并且必須通過交換驗證來防止修改或竊取。在數據存儲中,存儲的敏感信息必須在解密使用之前進行加密。隱私字段必須在從收集、傳輸到存儲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加密。任何隱私信息都必須單獨存儲,并且在傳輸前的整個過程中必須保持密文狀態。在數據加密和數據匿名化方面,衛生信息平臺采用Safe Harbor的方法,這是基于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以防止泄露隱私問題。此方法靈活且可配置。基于CDA的匿名服務與數據共享協議一起實現隱私保護。
目前衛生信息平臺反映出了一些問題:如果沒有管理系統,保護隱私問題的技術方法是不可能單獨工作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必須相輔相成,才能保證隱私安全。因此,設計了一個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統,以有序地應用這些管理方法[4]。區域平臺安全管理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安全管理活動和日常管理運作;二是建設相應配備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機構,同時建立定期進行安全審查和檢查的機制;三是提高員工的技術技能和安全知識,建立人員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員工定期簽訂保密協議,進行信用審查和安全知識測試;四是管理體系建設,除了數據隱私保護的技術和管理解決方案外,還應制定應急計劃,以應對隱私信息泄露的緊急情況。
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開發了許多技術和管理策略。這些舉措都是為了能夠在一個安全的平臺下實施醫療聯合體協同政策改革。這些技術和策略的性能取決于具體的應用場景。因此,要提供安全、便捷的醫療信息共享服務,隱私保護方式的配置必須以法律政策和國家具體情況為導向。衛生信息平臺的工作是在共享醫療信息中保護隱私的有效探索,為開發新的信息安全系統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并且服務于醫療聯合體下。
鑒于當前智能醫療服務平臺的多樣性和存在的缺陷,本研究基于衛生信息平臺,在醫療聯合體協同中,開展分析研究。該研究對協同醫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促進信息化時代下的醫療信息共享,提高百姓就診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隨著移動技術的發展、智能技術的深入、大數據的運用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設,未來服務平臺將變得更加智能和便捷。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醫療信息化的推進,衛生信息平臺將全面發展。衛生信息服務平臺將從以患者信息共享的平臺向醫療全鏈路、醫療需求全覆蓋的綜合平臺發展。移動醫療將貫穿線上線下,覆蓋用戶醫療場景痛點,形成線上運營和線下就醫的閉環,更全面、更高效地服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