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波
(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81)
黨的十九大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根據教育部預測,2022 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 萬人,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湖北省屬高校武漢科技大學2018、2019、2020 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為高校就業部門制訂決策提供依據。
武漢科技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和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位列艾瑞深校友會網發布的2021 中國大學排名第89 位。針對目前復雜的就業局面,武漢科技大學采取多種措施,狠抓落實,就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選取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文中數據來源于《武漢科技大學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武漢科技大學2019 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和《武漢科技大學2020 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三份報告。
表1(p141)顯示,武漢科技大學近三屆本科畢業生規模穩定,整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就業狀況良好。
表2(p141)顯示,從就業單位性質分布來看,武漢科技大學2018 屆至2020 屆本科畢業生簽約單位以企業為主,每年簽約企業的人數占比均達到91%以上。

表2 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
表3 顯示,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地域為湖北省、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近三年這六個地區的就業人數比例合計分別為79.51%、83.36%和77.23%。

表3 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地域分布
表4 顯示,武漢科技大學離校未就業學生群體中擬升學或擬出國學生占主體,近三屆的平均比例為67.74%,另外32.26%的學生擬就業或暫不就業。

表4 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中離校未就業學生情況
根據武漢科技大學就業質量報告,該校2018 屆、2019屆、2020 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酬分別為5699.71 元、6247.64 元和6943.1 元,呈逐年提高趨勢。
圖1(p142)顯示,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武漢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90%,與過去兩年相比,降低了5 個百分點。畢業生就業率下滑主要是由以下兩個方面導致的:首先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求職者與企業僅能線上交流,無法在線下當面一對一深入溝通,畢業生缺乏充分自我展示的機會,進而失去了一些原本可以獲得的機會;另外,疫情導致部分企業經營發展面臨較大壓力,企業無法擴大生產,用人需求減少,這導致了畢業生求職難度加大。
圖2 顯示,武漢科技大學近三年本科畢業生升學出國比例持續提高,2018 屆的本科畢業生升學出國率為29.96%,2020 屆本科畢業生的升學出國率為33.19%。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對外交流合作的不斷提升,畢業生的個人價值追求呈多樣化趨勢,本科畢業生繼續深造率呈逐年提高趨勢。
圖3 顯示,國家基層項目、地方基層項目和城鎮社區逐漸受到畢業生認可。近年來,全國畢業生數量屢創歷史新高,就業競爭激烈。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疫情等因素,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沖擊,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非常之大,更多的大學生青睞更加穩定的工作職位。國家基層項目、地方基層項目和城鎮社區,成了一部分大學生新的選擇。
圖4 (p143)顯示,2018 年40.24%的畢業生選擇留在湖北就業,這一比例在2020 年增加到46.46%,而前往廣東省就業的畢業生比例則從21.08%降到了13.35%。2017 年,湖北省出臺人才“二十條”和“我選湖北”計劃,武漢市啟動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這對保障大學生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分析近三年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相關數據可見,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進步,該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穩中有升,但也還存在一定問題,高校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高校要根據國家人才戰略需要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鼓勵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要圍繞“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實施就業引領工程,鼓勵學生將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國家戰略緊密結合,在實踐中感受當年青年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做出有方向性意義就業選擇的畢業生要主動關心、重點支持、廣泛宣傳。
高校要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大學生教育的全過程,努力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擇業指導、職前指導、創業指導和暑期就業見習指導“五位一體”的就業指導模式。針對一、二年級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簡歷設計大賽、生涯規劃書設計大賽等活動喚醒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精準定位學涯目標,充分認識自我;針對三、四年級學生,通過職業測評、簡歷制作、求職面試、職場禮儀、實習體驗等求職能力訓練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高校要緊密結合新時代就業工作特點,始終堅持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行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用活就業基地和傳統合作單位資源,用足地方就業資源,挖掘校友企業就業資源,形成與自身人才培養體系相匹配的畢業生就業去向新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要創新招聘形式,通過開展線上和線下專場校園招聘會、行業性和區域性組團招聘會以及學院承辦的精準就業招聘會,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跨越空間的多位一體人才市場。
高校要積極推動集PC端和移動端于一體的“云就業”智慧平臺建設,完善線上招聘、就業指導、遠程測評、職業咨詢等功能,為企業和畢業生提供線上宣講會、線上雙選會、空中宣講直播、線上就業指導與測評、線上簽約等服務,實現求職崗位精準推薦、就業數據實時統計、招聘服務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互聯互通,形成規范化、立體化的信息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就業工作軟、硬件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畢業生求職效率和就業質量。
高校要及時準確掌握學業困難、家庭經濟困難、少數民族、身體殘疾、考研二戰等特殊群體的求職需求,針對不同個體,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對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等畢業生,分類開展就業信息解讀、求職技能指導、求職心理輔導、就業機會推薦等幫扶工作。對考研群體,加大針對性輔導和教育引導力度。對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群體,積極開展相關培訓,幫助學生做好考前準備和考后跟進輔導。對已經畢業離校、但是工作尚未落實的畢業生,要主動跟蹤幫扶,提供就業信息、崗前培訓等服務。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疊加疫情因素,畢業生在求職中面臨較大壓力。高校應做好頂層設計,堅持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不斷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一步開拓就業市場,擴大就業行業覆蓋面;以智慧高效率服務為理念,提高畢業生就業指導水平,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