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離咲
在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評選中,共有6位上海候選人入圍。讓我們聆聽其中兩位的故事,感受來自普通人的大愛無疆。
殷仁俊,中共黨員,上海市虹口區俊發美發廳理發師,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志愿者等榮譽。他的“愛心剪”在虹口區遠近聞名。他是曲陽路街道“愛心剪”黨員志愿者工作室領銜人,也是虹口區第一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來務工人員。他說:“作為外來務工人員,我能有這份幸運,就要知恩圖報!”
1990,年開設俊發美發廳后,殷仁俊不是忙著賺錢,而是奔波于多個福利院、醫院以及眾多困難居民家中,只為幫助老人義務理發。他“免費理發”的日程排得滿滿的,和困難學生結成助學對子、向癌癥俱樂部病人發放“愛心服務卡”、定期為“南京路上好八連”公益理發……每年3月5號的學雷鋒日,他都會帶領“愛心剪”團隊成員積極參與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各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活動,為前來的居民義務理發。
家住虬江路的一對姐妹都患有罕見的先天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癥(俗稱“漸凍人”),雖然不幸降臨到這對姐妹身上,但她們從來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妹妹在家從事力所能及的翻譯工作,姐姐則從事網絡客服工作。因為身體原因,外出理發比較困難,愿意上門理發的又沒有,殷仁俊就主動上門為她們義務理發,從2014年起,每月定期上門已有8個年頭了。

殷仁俊在志愿服務中
2022年4月,殷仁俊和他自發組建的“大愛無疆團隊”中180名志愿者,與居委干部一起投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斗中。起初他帶領著團隊中的28人,來到曲陽社區的滬陵菜場,為攤主和工作人員測量體溫、進出掃二維碼等,為有需要的老人定期理發、買菜、配藥、看病。每當小區有核酸檢測任務時,無論清晨還是傍晚,這些志愿者們又立刻套上防護服、奔波于小區每個角落,引導居民前往指定地點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
積極為居民配藥、分發抗原及保供物資,甚至背上重達20余斤的裝備在樓道開展消殺……這都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得知許多一線抗疫人員有剪發需求,殷仁俊緊急召集“愛心剪”黨員志愿者和工作室的成員,跨區義務服務。在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火車站、田林市場監管所、徐匯區公安局、巴士公交公司、各大菜市場等,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雖然往往一站就是一天,待回家時腿腳腫痛,腰直不起來,但是他們第二天仍然堅持領著團隊外出義務服務。他們為一線抗疫人員義務理發,為城市管理者、退役軍人、社區居民、市場攤主義務理發,到6月13日免費服務已近15 000余次。
“二舅媽在方艙給你發微信……在外面做志愿者感染了……16號轉移出來,到了南匯中轉站……第二天到南匯一個方艙……我不想讓人家為我擔 憂……”
武銀屏,女,1952年7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浦東新區滬東新村街道北小區居民區第二黨支部書記。2022年4月26日,這段“70歲老人的方艙聲音,全程滬語聽哭了”語音片段讓無數網友淚目,說話的老人正是她。
在上海疫情暴發之初,她成為了小區第一批志愿者,沖在小區抗疫一線工作,其間不慎感染病毒后,她又在方艙中做志愿者,繼續發光發熱,感動了廣大市民,傳遞了正能量。
2022年3月中旬起,武銀屏就成為第一批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沖在了抗疫一線,協助人口信息排摸登記、核酸檢測、抗原試劑發放等工作。她所在的滬東新村街道北小區有居民5000多人,她每天早上6點就到居委會報到,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摸排實有人口、發抗原、做核酸,忙個不停,中午也不回家,就在居委吃盒飯,平時忙到晚上6點回家,有時候還得忙到晚上11點。
4月初的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武銀屏身體開始不舒服。到了第二天癥狀加重,她自測抗原,結果是兩條杠。她趕緊打電話給居委會報備,然后在自己的樓棟群里發了一條消息:“這幾天我不出門,可能情況不太好,大家出門當心一點,上下樓不要交叉感染。”接下來幾天,她身體不適愈發嚴重,經過核酸復核最終被確診新冠肺炎。
4月16日中午,武銀屏接到了轉運的通知。為了不讓兒子牽掛,她沒有把被感染、去方艙的事情告訴兒子。當晚,她到了惠南的中轉站,待了一天便進入惠南的方艙。第二天,她忙到凌晨5點。睡了一會兒,6點多,聽到消息“黨員同志有嗎?有的話請到兩樓”的廣播通知后,她趕緊去報到。
得知武銀屏的年齡后,“大白”志愿者們說他們是想招募年輕人來搬運分發物資。她屏表示,她是黨員閑不住,就想能做點事情。于是,她每天會把住的一層樓面清掃一兩遍,這里還有88歲、86歲的老人,武銀屏幫他們燒燒水、拿飯。看到其他老人不會弄手機,她就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手機。
武銀屏表示,“70歲老人的方艙聲音,全程滬語聽哭了”的微信語音信息,是她和家人的微信對話。后來親戚做成了小視頻放在網上,沒想到會引來那么大的關注。在此次抗疫過程中,這位七旬老人是黨員志愿者,是熱心樓組長,也是一位患者……這段不尋常的體驗,體現出了她樂觀堅強、甘于奉獻的精神,在危難時刻的守望相助,滿滿的正能量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