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水源

四川瀘定曾因紅軍長征中飛奪瀘定橋戰役而聞名。2022年9月5日,瀘定地震,再次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大片。瀘定橋下的大渡河有一條支流叫灣東河,河上修了一座水電站,平時有10來個人值守。41歲的羅永和28歲的甘宇就日夜值守在這里。
9月5日中午,正在午休的羅永突然被一陣地動山搖驚醒,瀘定發生了6.8級地震。瞬間,垮塌的山體傾瀉下來,水電站的工作人員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生,羅永也不例外。可是,當看到了水庫的水位正在上漲時,他意識到廠房機組可能因為地震停機了。停機,水就無法下泄。如果不泄洪,就會超過警戒水位、危險水位,繼而發生漫壩、潰壩,這對下游將是毀滅性的打擊。下游的村子,還住著幾百號人呢。
想要排除隱患,只有泄洪,而泄洪必須有人返回到10層樓高的壩頂去拉閘。羅永沒有多想,調頭返回,但山體滑坡已把臺階給埋住了,飛石還在不斷滾落。羅永頂著落石艱難地爬到了壩頂,平復了一下心情,一邊默念操作手冊,一邊完成了一號閘門和二號閘門的泄洪操作。由于手動完成水閘的開啟非常耗體力,此時的羅永已經完全虛脫了。等他再想下去的時候,發現斜坡是那樣陡峭,他甚至懷疑自己是咋上來的。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壩頂下來后,羅永發現同事甘宇還在。這個城里來的小伙子,長得高大帥氣,地震突然來襲,有工友被困,甘宇冒著危險進行營救,硬生生錯過了第一逃生機會,更糟的是在混亂中他還遺失了眼鏡。高度近視的甘宇,連路都看不清了,寸步難行,于是二人結伴等待救援。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們又想起來發電機還沒有停。于是,羅永用繩子牽著甘宇,兩人一前一后趕往廠房,關掉了所有的發電機。一根繩子,兩個凡人,排除了所有隱患。等他們再次返回時,垮塌的山體已封住了所有道路,逃生已經沒有可能。
于是,兩人留在水電站等待救援。然而,沒有信號,沒有食物,余震不斷,他們隨時有可能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之下,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等了一夜之后,他們決定自救。還是一根繩子,羅永牽著甘宇,開始尋找下山的道路。為了補充體力,他們就摘山上的野果子充饑。絕境之中,他們也看到過希望,甘宇的手機突然收到了信號,并幸運打通了公司的電話,雖然沒說幾句話信號又中斷了,但留下了水電站有人等待救援的信息。他們還多次看到了救援直升機。走了30公里,在猛虎崗附近,甘宇體力不支,還摔傷了腿骨,走不了了。兩個人都留在這里的話,得救的希望十分渺茫。于是,羅永決定先走,尋找救援,這是當時他能想到的唯一選擇。羅永找來一些果子,扒了幾根竹筍,又把安全帽里裝滿水,然后告訴甘宇原地等待。“我得救,你就得救。”這是羅永走時留給甘宇的承諾。
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羅永只好往回走。9月8日上午,歷盡千辛萬苦,他終于回到了水電站。怎樣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呢?他就在廢墟里刨呀刨,幸運地刨出一個打火機,燃起一把希望之火。救援直升機一直在空中不停搜尋,下午兩點多,羅永成功獲救,他向救援人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同事還在里面。”在直升機上,羅永畫了一幅草圖,救援隊立刻前往搜救甘宇。然而,林海茫茫,救援隊沒有搜索到任何甘宇的痕跡。9月9日,經過治療后,羅永體力有所恢復,他非常掛念甘宇,提出隨救援隊一起去找甘宇。可是天公不作美,起了大霧,不具備起飛條件。但相關部門的營救并沒有停止,徒步救援隊被派出搜救,可是因為道路塌方,救援進展緩慢。
隨后,成都和德陽的兩支消防救援隊也搭乘直升機加入搜救隊伍。黃金72小時過去了,第四天、第五天……仍然沒有甘宇的消息。高度近視的甘宇在山林里,別說走路困難了,加上天上不斷下雨,隨時可能有碎石滾落……這樣的生存條件下,他生還的可能性越來越渺茫。但搜救沒有停下,沒有人想過要放棄,羅永也加入了搜救。隨著搜救的范圍逐漸擴大,救援隊一邊搜救一邊向當地的群眾打聽消息,58歲的村民倪太高得知消息后,也決定上山去找人,“只要人活著,我就有信心找到。”9月20日,倪太高出發了,但遍尋不得。9月21日,帶著一點食物和水,倪太高再次進山尋人,他先是聽到了一陣“羊叫”,在朝著聲源的方向搜尋了幾個小時以后,終于在一片樹林里找到了甘宇。
失聯了17天之后,靠著苔蘚撐下來的甘宇終于獲救。因為長時間的饑餓和淋雨,他瘦得脫了相,傷口也發生了嚴重的感染。甘宇實在走不動,在樹林里躺了兩三天了,但他活了下來。“我救了一位英雄。”倪太高欣慰地說。倪太高上山時帶了牛奶和月餅,甘宇一陣狼吞虎咽,他一邊吃一邊對倪太高說:“有沒有政府的電話?你說找到甘宇了,我叫甘宇。”雖然17天沒有與外界聯系了,但他知道政府還在找他。被找到之后,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與政府取得聯系,讓大家放心!
人民危難之際盡心履職,陷入困境后依然頑強求生;國家不放棄每一位公民、每一絲希望,全力搜救。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這就是我們的人民,危難之際雙向奔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