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會
【摘要】本篇文章來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的目的,現狀,意義進行研究,對患者術后的早期康復護理內容通過健康教育,心理,運動等方面進行概述,并展望適合我國早期康復護理體系的前景。
【關鍵詞】PCI;冠心病;心臟康復;進展
Research 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ZHANG Xiaohui
YantaiPenglai Peoples Hospital, Yantai, Shandong 26560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the purpose,status quo and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fter PCI,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tent of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y, sports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ospects for China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ystem prospects.
【?Key?Words?】PCI;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ess
冠心病是指心肌梗死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病發病率比較高。隨著我國老齡化越來越嚴峻,再加上人們飲食與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患冠心病的人群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在心血管疾病當中達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左右的死亡率,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在臨床中對于冠心病采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術后早期康復關注的非常多。本篇文章就來對我國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早期康復護理現狀進行概述,以此來對臨床護理質量進行提升。
對于冠心病臨床中主要治療方式就是PCI,該方法創傷小,技術成熟,患者容易接受,并且成功率比較高,但是該方法不能對動脈硬化的發展進行阻止,手術之后還是會有冠脈缺血與狹窄的情況發生。有相關研究表明[1]PCI術后哪怕完全按要求進行藥物干預,一年內發生心血管病的概率還是有10%左右,支架內再狹窄出現的概率有20%左右,大約1/3的患者心絞痛的情況還存在,并且患者的生活質量,社會適應力與心理能力出現下降。而術后早期康復護理能夠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心肺功能及早的恢復過來,從而縮短住院時間以及降低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從而減輕患者心理與家庭經濟雙重負擔。所以在患者術后早期康復的意義非常重大。
2.1 心臟康復概念
對于心臟康復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為讓患者有適應社會的能力與適當的精神體力,從而讓患者能夠在社會中自主生活,恢復正常。當前,在我國對心臟康復的定義有五個處方,即藥物,戒煙,心理,營養以及運動處方,其中心臟康復的核心為運動。并且這五個處方也是一級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內容[2-3]。
2.2 我國心臟康復發展
在我國心臟康復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21世紀初的時候,我國相關學者對多學科結合五大處方制定綜合康復方案。在2015年時達成了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十大要點,這對于我國發展心臟康復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在我國,對心臟康復開展的模式有心臟專科醫院建立康復中心,在社區心臟康復,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二級醫院,也在不斷的探索開展,其發展的形勢比較良好。但是有相關報道顯示,我國對于心臟康復工作有90%以上沒有開展,所以推廣心臟康復的工作還是需要完善的。
3.1 早期康復的時期及評估
術后心臟康復有三個時期,Ⅰ期院內康復期,Ⅱ期院外康復早期與Ⅲ期家庭康復期,早期康復包括了Ⅰ期與Ⅱ期。Ⅰ期主要對患者術后提供康復與預防,對患者的精神與病情進行評估,對手術的過程進行了解,把病情與康復程度詳細解釋給患者及家屬,并指導患者的日常生活,對患者下床活動要給予鼓勵。Ⅱ期主要在患者出院之后的一個月到半年內進行,評估患者的心肺運動風險,對患者心肺功能情況通過心肺運動試驗的方式來進行檢測,在制定患者運動處方,病情評估,康復鍛煉以及臨床診斷中應用較為廣泛,還需要評估患者的血脂,血糖,吸煙情況,睡眠情況以及生活習慣,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聯合家屬制定適合患者的處方,以此對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糾正。
3.2 早期康復護理內容
3.2.1 運動康復護理
有學者認為對冠心病患者術后進行適當的鍛煉能夠降低血脂,提高心功能貯備,增加心肌供氧,從而對患者的耐力以及運動力進行提升。有相關研究表明[4],對于冠心病患者通過運動康復能夠有效地降低住院率與死亡率,從而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提升。另外能夠對患者神經調節、身體各部位的能力、運動康復進行加強,以此來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3.2.1.1 Ⅰ期運動康復:術后第1d,患者一定要在床上休息,股動脈穿刺部位要加壓包扎12h,橈動脈部位要加壓6h,對患者的關節,腰背部大肌群以及肌肉進行被動活動,并教導患者學習腹式呼吸法。術后第2d,病情穩定的患者對術側肢體主動進行12h制動。術后第3d,從床上坐起來,并下床在床邊站立進行活動,每次持續30min左右。然后讓家屬陪同患者到室外進行走動,對于運動的強度以及幅度要適當,可以對患者進行遠程心電監測。
3.2.1.2 Ⅱ期運動康復:冠心病心臟康復專家認為經過科學的體適能評估后,在監護患者血壓,心電下,對患者進行中強度的柔韌性運動,抗阻運動以及有氧運動進行指導,包含健身操,慢跑,騎車,游泳,步行等。運動包括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為熱身準備,通常主要是有氧運動,持續10min左右的時間。第二個步驟為訓練,包括了柔韌性訓練,阻抗訓練以及有氧訓練。第三個步驟為放松,持續10min左右。根據心肺運動試驗及患者危險分層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包括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有相關學者在分析有氧運動與抗阻運動中發現,對比單純有氧運動,聯合抗組運動對于患者的耐力改善更加的明顯,使得患者恢復情況能夠加快。
3.2.2 心理護理
冠心病的治療時間會比較長,并且還會出現復發,從而使得患者出現負面情緒。有相關學者研究表明[5],在冠心病患者當中,有30%左右的患者都會產生抑郁與焦慮的負面情緒,而且這些負面情況下還會導致患者多巴胺,腎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并使得患者的血管發生痙攣,升高血壓,進而導致發生急性血管與心絞痛的情況。所以護理人員不但要做好飲食,運動以及疾病方面的宣教,還要對患者的心情進行詳細的了解,多與患者交流,讓患者信任醫護人員,并對負面情緒影響疾病的情況講述給患者,讓患者對自身情緒進行穩定,并對患者的信心進行加強。同時也要對家屬詳細介紹疾病的知識,讓家屬多給予支持,以此對患者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進行協助。有學者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當中采取雙心護理,能夠對并發癥發生率進行降低,從而
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6-7]。
3.2.3 健康教育
在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當中,組成早期康復比較重要的健康教育是不能忽略的,這也是心臟康復較為重要的步驟。有學者表明,在對冠心病患者健康質量提升的手段中,健康教育能夠對整體費用進行節約,健康教育包含生活指導以及對危險因素進行控制。根據調查發現[8],對冠心病相關知識需要了解的患者大約有60%左右,而對冠心病二級預防的知識需要了解的大約有40%,由此能夠看出對于健康教育,很多患者的需求還是非常強烈的[9]。在心血管疾病當中,存在的危險因素有不合理膳食,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以及吸煙等。所以,對患者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能夠有效起到二級預防的效果。對于冠心病的病因,預防措施以及急救知識給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介紹,宣教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建立隨訪系統,微視頻,公眾號,微博,康復手冊等。
4.1 對術后早期康復流程的建立要系統化與標準化
在冠心病心臟康復中我國各級醫院對心臟康復模式均有所發展,比如有相關學者對心血管疾病,以中醫醫療為基礎,探討社區-家庭掌控模式,其有著經濟性,便捷性以及覆蓋廣的優點,比較符合我國特色。但冠心病康復在我國還是在起步的時期,對比國外是比較落后。在大部分歐洲國家,在社區中已經實施了心臟康復,并且康復指南比較系統化與標準化,當前心臟康復開展規模在我國還比較小,我國研究心臟康復還不夠系統。對冠心病康復開展在PCI手術患者的干預中比較集中,并且例數少,對于證據的總結與支持較為缺乏。在具體流程中規范化與標準化比較缺乏,不但沒有患者康復中的效果與系統評價指標,還缺乏調查研究心臟康復護理的影響因素,依從性以及參與度。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急需建立系統化,標準化并符合我國國情的操作流程作為指導,這個問題也是現階段急需解決的。
4.2 對心臟康復專科護士進行培養
在冠心病早期康復中護士起到一個紐帶的作用,早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有國外學者表明,在康復護理當中其適應性要良好,包括心理護理,生理需求以及專業護理等,并對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冠心病心臟康復團隊構成的人員有心理師,醫生,運動治療師,康復護理專家,營養師以及藥劑師等。對于醫生開的各種處方護士要正確的理解和嚴格的執行,并對隨訪,健康教育以及心電圖檢測等工作要細心的進行,護士在團隊當中的責任以及工作是最重要的。現階段,在我國教育課程當中,還沒有專門地設置護理康復課程,所以在心臟康復中對于護士的職責與角色要明確,對專科護士要規范化地進行冠心病康復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以此來對心臟康復專科護士進行培養,對心臟康復護理的規范化以及科學化通過循證護理理念來進行促進。
4.3 對社區-家庭延續性康復護理通過網絡進行實現
在如今網絡比較發達的環境下,隨著云計算,穿戴式設備,只能手術以及健康物聯網等不斷的發展,通過網絡平臺來對通信與信息進行交換,以此來對人體運動狀態智能化識別,并在運動與靜止時檢測患者的血壓,心率等,如果有異常情況發生,能夠自動報警并對運動處方實時監測提醒,把這些數據保存并上傳,這樣對于醫護人員遠程監測患者的心臟康復情況是非常有利的。由此對網絡進行充分利用,來建立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方案,并在社區-家庭中延伸,這樣對于冠心病的延續性護理能夠進行實現。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進行早期心臟康復護理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現階段,在我國心臟康復流程還沒有系統化與標準化,開展的心臟康復也比較少,對于心臟康復多學科團隊也較為缺乏,而社區-家庭心臟康復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地進行探索,不久的將來,還需要對農村與特殊人群的心臟康復護理進行研究。對康復相關醫保政策還需政府進行完善,以此來對患者的負擔進行減輕,并對國外成熟康復經驗進行借鑒,建立與我國國情相符的心臟康復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馮蓮,梁丹,張雙雙,等.基于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模式(HPEM)的心臟康復延續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3):4399-4403.
[2] 梁振娥,顏羽,羅倩,等.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心臟康復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7):79-82.
[3] 洪秋平,李紅霞.研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早期康復對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的作用[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0,1(15):178-180.
[4] 李婷,張琳,陳滕,等.早期綜合康復管理對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心臟功能、Pender評分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1,48(5):931-934.
[5] 王曉梅,孫寧.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8):197-199.
[6] 張文,周麗,鐘遠慎.早期心臟康復程序護理對經橈動脈入路冠狀動脈介入術病人術后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1,19(29):4104-4106.
[7] 葉燕華,陳瑞娟,熊玲,等.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開展心臟運動訓練的康復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1,41(3):609-614.
[8] 馬小菊,蔡蕾,吳湘蘭,等.早期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模式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200-205.
[9] 馮蓮,梁丹,張雙雙,等.基于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模式(HPEM)的心臟康復延續護理對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3):4399-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