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晨英
勞動教育是全面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期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期,幼兒期的勞動教育尤為重要。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因幼兒的體力、腦力及能力有限,忽視幼兒階段的勞動教育。讓幼兒參與勞動不是追求勞動的社會價值,而是追求勞動的啟蒙價值、體驗價值,在于培養幼兒的勞動情感、態度、自信心及基本生活能力。
幼兒的勞動從自我服務開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應成為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首要目標,這與幼兒園的保育目標一致。
幼兒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睡眠和起床習慣、飲食習慣及遵守時間的習慣,教師應培養幼兒定時定量進餐,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不吃不干凈的食物,要在規定的時間里就餐、學習和游戲,生活作息規律,午睡時按時上床、睡覺、起床。此外,勞動教育不能忽視家庭的重要作用。作為幼兒最親密的人,家長的一言一行影響深遠。幼兒園要加強家園合作,指導家庭開展勞動教育,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在開展勞動教育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創設真實的教育情境,讓幼兒融入情境,通過真實的體驗來獲取經驗,感受勞動的快樂。我園注重為幼兒創設真實的勞動體驗情境,讓幼兒在貼近真實世界的環境中感悟勞動、學會勞動。例如,在戶外小廚房內,幼兒圍起圍裙,自己擇菜、洗菜、切菜、包餛飩,在品嘗菜肴中品味自己的勞動成果;在飼養角,幼兒給雞、鴨、鵝喂食、添水……真實情境中蘊含的知識有其獨特的活力和美感,能幫助幼兒獲得認知、體驗情感。
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提供養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助于幼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幼兒的成長過程是學習的過程,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別人、與人友好相處。同時,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幼兒也在不斷發展社會生活能力。
幼兒的勞動有的可以由個體完成,有的需要集體完成。教師應鼓勵幼兒在勞動過程中與他人交流與合作,讓幼兒知道集體勞動項目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別人的幫忙和支持。同時,幼兒要學會與同伴分享和共同維護勞動成果,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例如,在種植園采摘活動中,幼兒協商后進行分工,有的采摘西紅杮,有的采摘玉米,有的負責裝框,有的負責運送,有的清理垃圾。面對收獲的一堆果實,幼兒圍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著意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在遇到問題時會與同伴討論,共同尋找解決之道。
勞動者遍布各行各業,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編織幸福生活。幼兒園要引導幼兒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幼兒感受身邊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美。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解生活中各種宜人的事物,如路邊的鮮花、公園的假山、鮮艷的橡膠跑道……讓幼兒明白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幼兒了解各個行業的勞動者,感受勞動者的心靈之美。教師可以通過課程設計,引導幼兒觀察、傾聽、體驗,認識不同的職業及具體的工作內容。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穿上不同的職業服裝,體驗不同的職業角色。教師也可尋求家長的幫助,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走進幼兒園或請家長在家與幼兒交流自己的職業,告訴幼兒自己從事的工作的意義。
幼兒時期是成長的奠基期,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幼兒價值觀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家長要先肯定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發揮榜樣示范作用,以實際行動營造崇尚勞動的氛圍,給予幼兒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同時,家長要配合教師的工作,讓家庭成為勞動教育的第二個主陣地。家長要鼓勵幼兒參與勞動,合理安排勞動內容,注重保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幫助幼兒從身邊最細微的事入手,慢慢過渡到能夠完成簡單的家務,從而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