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國
(長春市南關區圖書館,吉林長春 130022)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圍繞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長春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長春文化創意城,加快建設特大型現代化城市和最具幸福感的美好城市。
文化創意城建設以挖掘長春文化資源底蘊為根源,重塑城市文化與產業生態,著力提升文旅聯動能力,協同推進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圖書館收集區域文獻信息資源同時也向居民提供再學習、再教育等各類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在文化創意城建設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收集、保存、傳承區域文化,助力城市建設。圖書館作為區域文化信息資源的樞紐節點,要積極發掘圖書館自身所在城市的核心文化要素,整合文化主題,確定主體價值與文化取向,建立起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資源數據庫[1]。公共圖書館作為城市的文化地標,應主動承擔起弘揚地方文化的重任,以彰顯文化的力量助力地方發展[2],實現圖書館與城市文化互動、協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的職能作出了明確定位:“公共圖書館,是指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資源優勢、空間優勢、閱讀環境優勢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價值,其發展程度也是城市文化建設高度的重要體現。
弘揚地方文化也是公共圖書館主動引領新時代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體現[3],在收集、整理圖書館所在城市文獻史料時,可以更多地注重城市文化發展脈絡。城市是現代生活的載體,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是城市發展的精神記憶。只有注重挖掘城市自身文化、梳理城市文化符號,才能在城市文化建設中保護和傳承出優秀的文化、促進城市文化的文獻化。圖書館通過創新服務打造城市文化空間,完善服務體系和個性化服務平臺,使得讀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城市發展進程中,發揮讀者促進城市發展的動力,助力城市文化建設。
旅游和文化從來就是相生相伴、相融相益,文化要體現其價值,需憑借一定的媒介,而旅游始終肩負著傳遞一種特有文化的責任[4]。如果說旅游是對特定文化的初步感知,那么閱讀則是對特定文化的深層理解。公共圖書館通過為讀者提供文化產品、文化活動、數字閱讀體驗、文化休閑等多樣化服務,將旅游和文化素養交互在圖書館服務中,使讀者從內心深處體會到城市文化的內涵,滿足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教育經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需求。不同地區圖書館,需要順應文旅融合的發展規律,細化服務需求,推動閱讀推廣服務在諸多方面進行探索[5]。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窗口單位,在文明傳承、人才培養方面以其豐富的文獻資源和文化氛圍具有其他機構難以比擬的優勢,處于中心地位,如圖1所示。
(1)資源優勢。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作為優秀文化的傳承基地,在城市建設中承擔著文化建設的重任[6]。圖書館可以匯集大量文獻資源,地域文化相關地方文獻作為圖書館建設館藏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會根據區域蘊含的人文特點,將實用、規范、共享作為基本原則,對地方特色明顯的地域文化資源進行主動搜集,使人們獲得深層次服務的同時,為區域經濟不斷發展有效提供軟實力支持[7]。
(2)空間優勢。公共圖書館基于公益、公平、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有著獨特的文化氛圍和閱讀氛圍。閱讀是獲取知識、傳承文明、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可以有效地吸引讀者進入圖書館。圖書館注重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探索,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特別是在文旅融合發展理念指導下,不僅希望成為個體閱讀者閱讀或自修的場所,更希望能夠創新交流環境,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形成新的知識、新的靈感和新的價值[8]。
地方文獻資源中所蘊含的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遺產展現了地域文明風采,具有的地域獨特性是地方文化的魅力所在,兼具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9]。城市文獻資源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圖書館構建的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館藏資源能夠為城市文化建設提供信息資源保障,不僅可以提升本館的價值,也能發揮出區域某種文獻信息資源的中心作用,最終加強服務城市發展的能力,通過閱讀推廣活動的項目組織使讀者增強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特色館藏資源也是資源共享的前提,因為各類文獻資源是分散無序的,所以,要加強與檔案館、博物館、方志館等機構交流合作。在文獻檔案利用方面,應當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增加服務內容,構建城市特色文獻資源平臺體系,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擴大場館服務范圍。我們要共同組織活動、編寫特定主題目錄索引等二次文獻,通過閱讀推廣活動充分展示城市發展進程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增進人們對于城市歷史發展和文化的認知。
公共圖書館應當努力拓展,由點及面,將品質閱讀服務延伸至總分館服務體系,覆蓋所有人群,在全社會營造讀好書的濃烈氛圍,讓品質閱讀作為社會公眾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養,增強社會道德力量[10];著力促進文獻資源資源向基層社區延伸,優化閱讀公共資源配置,推動個性化和特色化主題社區分館建設,結合城市文化,嘗試建設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和多層次服務內容的特色主題社區館,如數字社區分館、音樂社區分館、視聽社區分館、盲人社區分館。各類載體文獻信息資源分布式存儲與利用,讓圖書館空間設施覆蓋面廣,資源配置多樣化,讓閱讀活動豐富多彩、閱讀推廣服務效能提升。
圖書館五定律提示我們,在閱讀推廣的活動中要充分重視讀者的需求,將文獻資源、讀者、和館員三方有機結合起來,由于每個讀者的閱讀效用預期不同,所以在閱讀推廣方式、主題、場地選取上都要考慮不同閱讀群體的文化訴求。人人都是閱讀主體,同時人人也是閱讀推廣主體,我們要發揮互動體驗式立體化閱讀優勢,調動讀者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努力拓寬服務廣度和深度;以館藏資源為出發點,通過開放式服務模式將文獻收集、整理、推廣、參考咨詢全流程服務有機組合,在讀者自身、讀者與館員、讀者與讀者之間交流互動,通過閱讀帶來的精神對話開啟人們對地方文化記憶思維的全部過程的探索,進而改變人們在集體思維過程中的思維進程和方式[11],使讀者對其城市文化更深層次的感知,實現對城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文旅融合是時代使命,文化和旅游和合共生、相輔相成、優勢互補、協同共進[12]。公共圖書館要充分利用產業發展趨勢大環境,持續整合資源,將館藏資源,尤其是具有城市特色特點的資源融入旅游業,將旅游業作為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外部端口,進一步有效拓展圖書館的宣傳能力和服務范圍。基于目前的行政管理部門設置,圖書館與旅游共屬文旅部門在主管機關上同根同源,使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具有了更堅實的政策基礎,能夠將公共文化資源、旅游資源有機配置,從而實現圖書館將游客資源轉為讀者資源的目的。
公共圖書館向旅游業的滲透,主要是通過開發圖書館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旅游產品,或者是將圖書館資源移植到旅游資源和服務中,如在旅游景區設立移動圖書館等。旅游業向公共圖書館行業的滲透,主要是在旅游產品和服務環節融入文化元素,特別是圖書館文化元素,如將某個圖書館作為旅游目的地[13]。我們通過在旅游目的地延伸圖書館空間的方式,將館藏資源,尤其是具有城市文化屬性資源面向游客,促使讀者在旅游活動中了解城市的歷史底蘊與自然風光,將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新目標轉為保護并傳承城市文化,實現文獻資源與旅游資源、城市文化的銜接,促使文旅要素融合,使文獻資源轉為生產力,促進城市產業發展。
在文化創意城建設背景下,閱讀推廣的目的在于通過讀者與圖書館良性互動,并借助旅游業態吸納多元文化要素,創新發展新合力,整合文獻資源、統籌服務體系、轉化新舊動能,再造城市人文理念,共同參與城市文化建設,發揮圖書館城市文化地標的價值,彰顯塑造別致文化品格,為文化創意城建設增添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