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迪 劉艷春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體育學院 新疆 和田 848000)
在社會飛速發展和“一帶一路”政策推進的影響下,新疆的經濟建設進程加速。尤其是交通運輸能力的提升,為游客出行帶來了便利,游客旅游的時間縮短,加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強化了境外游客的旅游體驗,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和田地區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旅游業發展效果更加理想,首要的是傳統定位革新,和田地區的旅游傳統定位以看風景和購買旅游產品為主,挖掘當地的民俗風情和人文要素融合體育元素,促使旅游產品的內涵和外貿層次更加豐富,在經濟發展與貿易往來的帶動下,旅游業的影響力建設更加到位;其次,豐富旅游開發,加入體育元素。新時代下的旅游業發展,對景區公共服務水平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地,能夠為和田地區的旅游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與政策保障,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協作,在旅游開發方面投入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及探索。協同推進體育旅游業發展和文化建設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體育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和好感度;最后,合理開發潛在資源。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下,和田地區對旅游業的發展,更加注重發展規劃的調整及旅游資源的整合,合理開發潛在旅游資源的多維度價值,促使體育旅游產業鏈更加優化,切實發揮體育旅游業在推動興疆發展戰略落地方面的作用價值。
和田地區的旅游業的發展,主打自然景觀的景區建設,但受游客素質參差不齊和景區設施維護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促使景區的公共設施破壞嚴重,游客的旅游體驗效果不盡理想;自然環境破壞嚴重,修復破壞自然景色的時間長,環保工作不到位,促使景區內自然風光的衰老加速,未做到旅游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和田地區的旅游業轉型與新疆地區經濟的穩中求進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但實際上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人才的引進與培訓和激勵等配套措施不合理,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管理和技術及文化開發等方面的人才缺失,無法深入解讀和把控 “一帶一路”提議的內涵,不能緊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促使和田地區的體育旅游發展進程滯后,無法向體育旅游發展轉型獻計獻策。
“一帶一路”建設改善了新疆交通運輸能力,直接帶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但旅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無法為自駕游等多類型的游客,提供所需的餐飲和住宿等服務,如,景區內標識少和路線圖不明確及路障清理不及時與衛生間未全部開放等方面的問題,促使游客的旅游體驗不到位。
和田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缺乏極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旅游文化,景區內的人文特色和旅游文化產品,都會直接影響旅游游客的旅游體驗和感受,旅游品牌的影響力不足,旅游文化的開發不到位,難以滿足旅游的心理和審美及精神等方面的追求,也是宣傳不到位和發展規劃不合理等問題的直接體現。
旅游是增進友誼和傳播文明及交流文化的橋梁,是構建良好情感關系的最好方式,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精神體現。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旅游業逐步呈現出了新的特點與發展趨勢,要想實現旅游經濟的穩中求進發展,需積極契合綠色發展主題。一是推廣生態旅游。契合綠色發展的旅游主題,整合當地的生態資源和綠色資源,提高對游客感受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吸引力。雖然體育旅游的內容和方式多樣化,但綠色生態旅游憑借融合性強和貼近自然等優勢特點,儼然成為了體育旅游的重要發展趨勢。生態資源豐富,包括冰川與荒漠叢林及巖洞和紅白山等,尤其是橫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和田河,有“勇士河”的美譽;有墨玉縣和田河旅游區和美玉之都旅游區及尼雅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與千里葡萄長廊旅游區等重點景區;生態資源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點,決定了和田地區的體育旅游發展,必須本著尊重與順應和保護自然的原則,積極走綠色發展之路,在區域特點與資源特色等方面下功夫,走生態保護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背靠昆侖山,和田具有多樣化自然資源的特點,比如,徒步旅行、沙灘運動、攀巖、沙漠徒步越野等體育旅游項目都可以在和田實現。拓展綠色發展的經濟效益空間,將各類生態旅游資源與環保整合,推出各種生態旅游產品,形成環城綠洲休閑線與沙漠公路穿越線和昆侖山山地探險線及尼雅考古探險線等生態旅游產品線路,促進了生態體育旅游的健康穩定發展;二是推廣“村游”鄉村新生活。保留最原始與樸素的風光,并契合年輕人的喜好,打造新穎獨特的體育旅游內容。如,鄉村旅游的內涵越發豐富,兼具品味和時尚等特點,可大力發展 “村游”,多途徑與多視角的展示鄉村新生活。如,于田縣木尕拉鎮的民俗文化小鎮和策勒縣策勒鎮的昆侖風情小鎮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四師224團場的生態農業小鎮等,積極推廣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的發展,如,洛浦縣阿其克山“昆侖山村”和于田縣拉依蘇良種場“長壽村”與民豐縣亞通古斯“沙漠第一村”及墨玉縣夏合勒克鄉“莊園村”等示范點;三是做好環保工作。處理好體育旅游發展與環保間的關系,優美的環境是發揮旅游資源觀賞價值的前提,也是旅游所追求及向往的。大自然的美與綠色密切關聯,只有環境美,才能不斷突出旅游價值,做好旅游景區的開發與建設工作,高效利用與保護現有的環境,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創造更多的旅游財富。建設優美的環境,需做到開發與保護并重。開發新的旅游資源,加強對環保工作展開的重視,避免建設性的破壞與破壞性的建設。利用法律武器保護環境,加強景區的環境管理,大力保護旅游資源。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確保景區自然生態系統向著良性循環趨勢發展,減少環境破壞引起的自然災害。積極治理破壞的環境,打造真山與真水及真空氣的特色生態旅游資源,治理和搶救污染和破壞的環境,恢復其本來的面貌。環保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前提,需做好景區的環境開發與利用工作,景區與外圍保護地帶的各項旅游設施建設需做到相互協調。珍貴景物周圍的重點經典,不得增建附屬設施外的其他工程設施。強化游客的環保意識,加大宣教的力度,宣傳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普及科學與文化及歷史等知識,使其自覺愛護景區內的野生動物和各項設施及景物植被等,充分發揮管理部門營造和游客維護的聯動效應。
要想擴大宣傳范圍與普及“一帶一路”文化等方面,還需加強領隊與導游及體育旅游配套人員等一線隊伍文化素質的培養,使其成為 “一帶一路”文化合格的傳播者與當地旅游業建設的實踐者。“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旅游人才素質的要求,體現在忠于祖國的職業道德素質;“英語+小語種”和跨文化交流等語言文化素質;獨立的工作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及信息素養等職業綜合素質;打破文化與地域和時代限制的開拓創新素質。因此,需加強對人才儲備工作展開的重視。完善人才的引進機制,引進各領域的人才,包括旅游管理和技術等方面的人才,要求其具備專業知識技能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及較高的職業素養等,更新現有的旅游隊伍結構。完善人才的培訓機制,注重現有隊伍的職業道德和多語種溝通能力及國際化職業綜合素養的養成,采取“一帶一路”沿線文化課程資源和智慧旅游實訓等途徑進行培訓。完善人才的考核與激勵等機制,將考核結果與薪資待遇等方面掛鉤,采取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等措施,強化其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適應新的旅游業發展環境及人才要求,使其能夠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與價值,摸索性的落實新的工作理念和手段等,給旅游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促使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策略落地。
和田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區域,需加大基礎設施的改善力度,推動旅游業的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國內外的旅游交流與合作和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充分展示和田快速發展的旅游新業態和多樣的和田特色旅游產品,加強和田與內地省區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歐亞國家的交流合作?!耙粠б宦贰钡纳钊胪七M,和田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城市軌道和鐵路等現代化便利交通建設進程加速。尤其是縣鄉道改擴建和特色鄉道建設及反砂道路建設等,交通網絡全覆蓋,為當地的旅游等類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游客對該景點的旅游體驗,直接受公共服務的水平與質量影響,針對于景區忽視維護公共配套設施和不及時更新旅游公共信息及景區現代化建設不到位的問題,要想推動公共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還需加強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入大數據等現代科技化手段,研究游客的消費需求等方面的數據,通過線上購買門票和發放調查問卷等途徑收集回訪信息,了解游客的旅游體驗反饋,改造景區內的衛生間,并提供針對性的旅游服務,切實滿足其服務需求。加強信息化建設,如提供線上的線路圖等,推動旅游業的現代化及智能化發展。
政府帶頭并貫徹服務的理念,積極深入一線,了解旅游業發展和生存中遇到的困難,依據旅游業的實際情況,逐步細化和落實政府的頂層設計。政府利用“一帶一路”倡議,興修旅游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落實政策補貼,滿足游客的住宿和娛樂等方面的旅游體驗需求。加強與旅游管理人員及專家等主體間的聯系,動態調整公共服務方案,了解和解決各主體在提供服務中的問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政府頂層設計的愿景在基層中落實。唯有強化政府的服務意識,才能促使政策落地,從而帶動旅游業公共服務能力的強化。
首先,走融合發展之路?!耙粠б宦贰笨纱龠M旅游業的發展,加速推進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精品體育旅游產品和體育旅游線路,開發商務旅游和探險旅游及文化體驗等旅游新業態。推動“一路”旅游與文化和體育及農業等產業整合,衍生更多種類豐富的體育旅游產品,讓游客在體育旅游體驗中,滿足休閑娛樂和知識獲取及文化感知等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走 “旅游+”的產業協同發展之路,將開放的融合發展模式取代以往封閉的旅游自循環模式,擺脫門票經濟的束縛,拓展旅游業的發展空間,推動其他產業的與時俱進發展。積極打造旅游業的全產業鏈,政府引導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推動旅游與經濟的協同發展。將現有的旅游資源與各種文化整合,打造極具當地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豐富文化內涵和提高旅游口碑;
其次,尋求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豐富體育旅游產品。推廣鄉村體育旅游和綠色生態體育游,發揮其在產品豐富與更新迭代快等方面的優勢特點。大力建設生態科普與考古探險及沙漠風光、民俗風情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等多系列的旅游產品,不斷優化外部的線路組合內部的線路格局,包括三條特色線路和四大精品線路。促使旅游線路內外連通和特色鮮明體育旅游產品的產業特征盡快成型。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需注重凸顯本地特色,結合經濟發展,逐步突出體育旅游發展魅力。如,借助地形等特征,開發景點附屬的游玩項目,增強游客的體驗感。或是在景點附近的民俗村莊,開設民俗體驗的活動。和田地區的自然氣候相對惡劣,也限制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也為當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質產品,包括羊毛和田苜蓿及紅柳大蕓與和田玫瑰、核桃等。這些富有盛名的農牧產品,在“一帶一路”機遇下的發展空間更廣,讓游客通過采摘和種植等實地參與,使其深入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文化;
再次,調整發展目標。和田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圍繞提升基礎設施及建設精品項目和強化市場營銷與塑造特色品牌、完善配套體系的戰略目標逐步推進,促使體育旅游產業良性發展的格局盡快成型,積極打造和田旅游品牌,將其提升至新疆旅游發展戰略的重要層面。在國際旅游市場需求的導向下,在環境和形象及特色與服務、設施、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區域合作,共建極具特色的南疆體育旅游目的地,強化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依托“一帶一路”等契機,積極打造摸索性的展開跨越式發展。在體育旅游發展的帶動下,積極促進民族團結和城鄉居民增收及城鎮化發展,盡快塑造和田品牌城市;
最后,積極優化旅游市場開發與營銷。想方設法的推進和田品牌形象建設,加大對當地特色產品和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要素的整理力度,動態性的調整市場開發策略,如,拓展現代都市白領群體等。如,依托興疆發展戰略及“一帶一路”政策和南疆地區全面發展歷史契機等,在大旅游與大發展及產業的理念導向下,堅持市場運作和企業主體及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積極建立玉都壽鄉及大漠佛國等主題形象,整合當地的各類資源,積極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眾特種旅游目的地和絲綢之路上以美玉文化為特色的精品旅游區。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了政策紅利和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田地區是新疆陸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發展區域的重點地帶,需積極利用當地的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及生態優勢等發展體育旅游。政府加強對體育旅游發展情況的關注,采取有效措施處理旅游公共服務薄弱和影響力建設進程緩慢等方面的問題,促使政策落地,確保和田地區的體育旅游發展,能夠緊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實現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