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愛榮
(唐山市豐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河北 唐山 063000)
食品安全是維護社會和諧發展、確保消費者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標,保證食品安全能夠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起到或正面或側面的積極影響,不僅能夠促進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還能夠為國家的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只有加強對食品的把關,才能防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是保障人們身體健康的基礎,因此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質量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內容[1]。食品安全管理是為了保障食品安全,進行食品安全管理時,要將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問題轉化為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問題,從而使食品安全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①機構改革不完善。隨著食品監管部門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已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門之間職能重疊的問題,但市場監管部門的事權劃分仍不合理,如食鹽類產品部門的監管職能并入市場監管部門,卻缺少相關專業人員的并入,經費也難以撥入[2]。②目前,人員少、工作多及相關專業人員專業性不強的情況較嚴重,要想將行政化的手段發揮出來就要有專業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后備力量,但由于受到編制及特殊崗位的影響,這些問題難以得到解決。③實際監管工作缺乏獨立性及針對性,市場監管部門一般會以當地政府的主業作為重點,對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性不夠重視,而且會受到各地政府經濟因素及人情關系方面的影響,為留住更多的高產值企業,政府往往會給予更多的優惠,很多食品企業為得到更多的利潤,往往采用各種方式使自身具有更高的影響力,使政府監管的獨立性受到嚴重影響。④政府行政執法的滯后性嚴重,對各種短期性食品采用發現問題后再嚴肅查處的方式,難以發揮食品安全監管的真正作用[3]。
消費者是與食品接觸最多的群體,但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購買食品時只能通過看或聞的方式對食材進行辨別。對部分食品成品,消費者無法了解其使用的食材及食品生產情況,只有食用食物出現問題后才會尋求維權,但消費者雖然懂得維權,卻并不一定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4]。部分變質食品,除非能當場認定,否則很難認定消費者手中食物變質的時間及責任。此外,消費者希望能對自己已開封的產品進行檢驗,但送檢的產品要求必須未拆封,且維權的成本相對較高,導致消費者參與程度較低,這些問題助長了食品生產者的僥幸心理,不利于食品監管多元主體的參與。
食品安全監管不僅需要政府的嚴密監管,還需要第三方部門等其他社會力量的參與,才能為食品市場的監管提供更多的后備力量[5]。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食品安全協會較少,且組織結構和部門的職能都非常單一,還有很多是掛靠在政府部門中,缺乏獨立性,同時也缺乏專業人員,很難將人們的需求真實地反映給監管部門。同時,人們也不能及時地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規,導致各企業間缺乏公平競爭的氛圍。相關機構未對食品經營者提供食品安全教育,且食品安全問題出現后,行業協會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無法發揮行業監督及行業管理的職能。此外,各種新聞媒體更多的只是扮演著食品安全關注者及食品信息傳播者的角色,由于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度較低,因此媒體在食品安全事件出現后無法及時傳遞最真實的信息,無法將監管各方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部分媒體反而為了流量而傳播不實輿論。
傳統的食品監管是由政府主導,其他各部門輔助完成,但在監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消費者卻未參與,使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方式過于簡單[6]。因此會出現政府采取措施整治食品安全問題時,食品安全問題就會得到解決,但之后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新問題。食品安全監管成為了一種形式,嚴重影響食品安全的良性監管。
在傳統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監管行為具有非常強的封閉性,消費者和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了解程度低,食品安全監管的相關工作透明化程度不高,使消費者逐漸失去了對食品安全的信賴。當出現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后,很難建立穩定有效的食品監管工作體系。
目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著重視管理而忽視服務的特點,更重視對違規現象的制止,卻未對這些違法行為進行有效地疏導。在實際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采取懲罰措施來落實處罰,不注重對存在問題的改正。
通過對中外食品安全監管方法進行探究,發現僅依靠單一的市場主體監管是不夠的。因此,政府需借鑒多方面主體共治理論的觀點,形成多元主體的監管體系,構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監管平臺。但平臺的構建必須要貫徹政府相關的主導方針,打造從原材料生產到食品消費全過程的鏈式監管。企業要落實自身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及時向消費者公開相關信息。消費者要積極參與到監管工作中,通過各方的努力共同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質量。
新聞媒體是政府發聲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因此必須要將新聞媒體輿論監管的作用發揮出來,確保他們的報道能集中民意,促進政府部門與消費者及食品生產經營者之間的交流,充分利用微信及短視頻等新興媒體平臺,并結合傳統媒介,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此外新聞媒體還可通過宣傳手冊和動漫小視頻的方式為消費者傳播更多的食品安全監管知識。同時,新聞媒體要加強對食品安全輿論的研判,客觀而又準確地報道食品安全相關內容,披露行業中的違法行為,不為博人眼球而顛倒是非,促進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行相應的職責,確保社會的輿論環境能穩定有序的發展。
消費者是民主監督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公開透明各種食品安全監管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為消費者設立專門的投訴舉報途徑,使消費者能便捷安全地進行舉報。此外,要健全激勵機制和救濟途徑,對以盈利為目的的惡意舉報,不給予激勵和保護,對真正關注、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個人和團體由政府給予相應的補貼,充分調動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積極性,營造人人關注、人人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管格局。
食品安全監管并不需要直接對市場活動進行干涉,因此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一定要避免利用公權力對市場產生過多的干擾,使市場自主調整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實現監管主體的多元化發展。此外,在監管過程中要加入普通消費者和非政府組織的力量,推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政府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法律體系,以適應市場不斷出現的變化,有效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必須作出體系化的規定,逐步與國際上的食品標準銜接。在制訂標準系統前,要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作出評價,并以最終的調查結果為依據,從而使標準系統具備更強的前瞻性,使食品行業技術標準系統更靈活、適用。此外,還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國內相關科技的發展動向不斷對國家標準系統進行修改和完善,構建食品安全監管的國家標準復查系統,同時國家食品衛生監察部門也要對已通過檢驗的企業產品進行嚴格檢查,以防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目前,多部門分段監管體系與食品供應體系已不適應,食品安全監管缺位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風險,導致出現各種各樣的食品安全問題。為更好地解決由于多部門分段監管體制而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應加強對我國多部門分段監管體系的改革,有效整合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構建覆蓋食品安全監管各環節的監管部門。此外,食品安全委員會還需充分發揮自身統籌協調的功能,加強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評估,確保食品安全監管與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能同步有序地進行。
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技術還需不斷進行優化,需研發適合各種規模企業和農戶的食品安全管理技術。由于我國小規模生產企業較多,而現代食品安全管理技術成本較高。因此,對小型食品生產企業而言存在一定困難。政府相關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往往更關注結果而不是過程,因此企業可選擇高效率的食品安全監管技術。由于我國食品生產企業之間的差異較大,不能采取相同的標準,應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開發具有針對性的食品安全控制技術。同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建立食品安全監測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小企業中推行適合的食品安全管理技術,確保這些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技術都能夠得到改進。
食品安全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危害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不斷出現,新聞媒體的正確引導,行業協會的努力和消費者的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正朝著比較好的方向發展,人們的健康也越來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