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民鋒 薛 梅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實踐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創造的科學文化,是一種超越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種體現中國人精神的偉大文化。圖書館是傳承紅色文化的紅色陣地,承擔著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時代大學生黨性教育的職責。發揮圖書館職能作用,保護與傳承紅色文化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需要圖書館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紅色文化信息資源優勢,通過整合紅色資源、完善紅色文化統一平臺建設、加強圖書館員隊伍建設等途徑,提高全民保護與傳承紅色文化意識,最終實現圖書館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目標。
從形式上看紅色資源既包括物質文化資源又包括非物質的文化資源。以物質資源、信息資源等多種形式存在的紅色文化資源是人民精神富有的保障,是適應當代人的精神文化食糧,是在網絡時代確保正確文化方向的重要因素。紅色文化資源的發掘與利用、弘揚與傳承、創新與發展,可以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
圖書館紅色文化既是物質資源陣地也是紅色革命精神的傳承陣地。紅色文化網絡化的傳播與推廣,與圖書館實體資源的結合,是圖書館傳承與保護紅色文化的重要方向。圖書館利用互聯網技術,并依托圖書館優質資源和人才優勢對紅色文化進行資源搜集、廣泛宣傳和創新發展等。發揮文化宣傳陣地作用開展主題教育,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讀書日系列活動,利用館內空間開展多樣的紅色文化展覽活動等,實現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靠無數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和無數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換來的。每個中國共產黨黨員始終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這種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紅色文化是提煉和凝聚中國共產黨的紅色革命精神的先進文化,紅色革命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勵人們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支柱。這些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就是我們的榜樣,用榜樣力量引領青少年,對以往的中國歷史和傳統有敬畏感,對英勇偉大的人或事物有敬畏感,向建設祖國的英雄、榜樣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和傳承紅色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神譜系”中包含偉大抗戰精神,抗戰精神就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除了抗戰精神還包括老區精神、遵義會議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呂梁精神、長征精神、大別山精神、蘇區精神、紅船精神、延安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共12種紅色革命精神。這些紅色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財富。
圖書館紅色文化的產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有建設性作用。黨中央要求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使用紅色資源和傳承紅色基因都屬于圖書館紅色文化的服務范疇。繼承百年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是圖書館紅色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核心職責。發揮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對紅色文化進行規劃建設,使紅色文化的紅色精神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讓人們免費共享紅色文化的精神大餐。
圖書館是保存、整理和提取紅色文化的文獻資源和宣傳活動的場所。圖書館根據所處地域的不同可以搜集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料。如唐山樂亭縣是李大釗故居,樂亭縣內的圖書館具有搜集李大釗革命資料和文獻資料的責任并且可以通過文本、音頻和視頻形式以閱讀經典和看紅色電影的形式來宣傳紅色文化。再如紅軍長征時在貴州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當地圖書館以紅軍長征精神為主題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引領青少年、大學生、社區人員傳承長征途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1]。
圖書館擁有大量的文獻資源,以及關于文獻服務的豐富管理手段和方法,這是圖書館的傳統優勢。隨著現代化的影響加深,圖書館也不斷嘗試創新,在引入新的技術和設備的同時,對空間資源進行整合使其成為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內容。圖書館通過將自身的優勢與紅色文化相結合,進而開展系列實踐活動。
目前全國正在熱烈開展黨史學習主題教育活動,圖書館將紅色文化與之相結合,利用多種形式和手段,積極組織開展沉浸式文化服務活動。
充分利用館內電子屏、朗讀亭等設備,將收聽音頻和觀看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與傳統文獻閱讀形式結合起來,通過充分、高效地利用圖書館物理空間和技術設備進行紅色文化的推廣和宣傳,靈活多樣地宣傳中國共產黨黨史專題宣講、建黨百年、傳統文化等內容。
圖書館還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公眾號發布等欄目發布紅色文化之旅、建黨百年文獻等相關專欄,在網絡平臺等宣傳陣地向廣大讀者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文化正向輸出的引導作用[2]。
在紅色文化組織與傳承過程中,圖書館利用現在技術和設備,尤其是投影儀、播放器等影視化的手段的應用,突破了傳統的讀書、看報的閱讀形式,實現了聽說讀寫同步進行的新閱讀。紅色經典與現代著作是圖書館紅色閱讀的基礎,新閱讀形式利用圖書館借閱和服務App,在組織傳統文獻服務的同時,推廣發布紅色文化相關內容,使新閱讀活動的開展實現了紅色文化傳播的多樣性和高效性,也更能充分調動讀者的閱讀熱情,保證了紅色文化傳承效果。
開展以紅色經典為主題的誦讀活動。由圖書館組織朗誦達人為大家朗讀優秀紅色文化經典篇目和歌頌建黨百年壯麗征程的優秀詩歌篇目等,號召讀者走出家門、放下手機,享受美妙的閱讀時光。圖書館還可以定期舉辦讀書活動,開設紅色文化書友會,豐富讀者日常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以書會友的形式,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3]。推出“紅色經典書單”開展共讀“紅色經典”活動,鼓勵讀者圍繞閱讀“紅色經典書單”中的圖書撰寫讀后感,并在“紅色經典讀書分享會”進行交流分享[4]。
圖書館高效利用圖書館獨有的物理空間優勢,不定期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并長年展出書、畫名家的精品力作。通過精心布置,細致謀劃,設計書法展的位置,選擇書法展覽的內容,最終懸掛并安裝于圖書館各層的大廳和走廊內。將多幅名家書法作品懸掛在圖書館大廳和走廊,按樓層分別以不同主題進行展覽。
通過不同主題和題材的展覽,圖書館為廣大讀者打造了一場傳統文化盛宴,風格各異、含義雋永的書畫作品吸引了大量讀者參觀、欣賞。圖書館通過優秀文化展示、傳播,使讀者每日置身傳統文化氛圍中,培養了廣大讀者對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將我國千百年傳承的優秀理念,潛移默化地根植于每位讀者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實現啟迪智慧、傳承經典、對話先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育人的功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除了圖書館還包括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等。這些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檔案館、烈士陵園等還是黨和國家重要的紅色基因庫,聚集了大量的紅色文化資源。產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紅色資源,分散收藏于這些機構之中。紅色文化可以通過跨界融合,以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紅色文化為主題,實現圖書館、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等面向大眾服務為主體的多機構的紅色文化搜集、分類、整理與聯合服務,形成紅色文化的保護合力,直接傳播精神文明,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把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擁有的包括紅色文獻、音頻、視頻和革命烈士的遺物等資源,以及文獻資源按主題分類搜集整理儲存到網絡上,方便人們查詢、系統學習以及傳承紅色文化。
筆者通過網絡調研,發現紅色文化的網站不少,但都有不全面的地方,網站的欄目和資源搜集的來源不同,獲得的表現形式也不統一。圖書館通過數字技術搜集所有的數據資源,通過文本分析按主題分類或者按區域分類整理資源形成圖書館的特色庫,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或文旅宣傳活動等形式提高人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從心里重視并主動傳承紅色精神。建立統一的紅色平臺,使人們更容易在平臺上找到所需要的紅色資源以及紅色文化的傳承地。為了方便人們參觀和親身體驗紅色文化,在每一個紅色地標上說明具體地址和乘車路線等人們關心的實際問題。還可以使用VR云展廳,通過沉浸式、體驗式的環境吸引人們的興趣[5]。建設統一紅色平臺過程中,資源建設包括圖書館、黨史館、博物館等相關設施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整理相關部門的資源,可以獲得全面具體的文獻資源和音頻、視頻等寶貴資料。除了建設統一的紅色平臺還可以同步手機App,這樣更方便大家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
不同年代的人們對紅色文化的體驗不同,對紅色革命精神了解程度不同,很難用統一標準宣傳紅色文化。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社會大眾對社會對國家的認識不同,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也不同。應針對不同時代背景的人采取不同形式的宣傳方法。
20世紀50年代后的讀者群體經歷過戰爭,切身感受到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有了自己的國家,不再遭受戰爭的痛苦。知道新中國成立的不容易,紅色革命精神就是他們向往的精神世界。為這些讀者提供的文獻資料越全面越真實,他們越能感同身受。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后的讀者群體,經歷了中國進入戰爭恢復期生活的不富裕,他們對于紅色革命精神有深刻理解,為他們提供更多視頻和音頻資料,尤其是影視作品,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這些資源更容易接受也更吸引人。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人群,則是學習能力好、接受新鮮事物快、思想靈活的一代人。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宣傳紅色文化,比如為其提供VR體驗、紅色影視劇的播放、紅色旅游景區的沉浸式體驗等,也可通過皮影、話劇、音樂劇等形式宣傳紅色革命精神。同時結合當下網絡火熱的直播宣講等不同渠道對其進行全網滲透式傳播[6]。
發揮圖書館這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綜合性文化功能,根據其不同的形式與特點,采取多種模式來全面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科學充分評估其歷史價值,為使紅色文化更好地發揮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創造先在的條件。多措并舉保護紅色文化,打通各個環節,加強對以不同形式和載體存在的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研究,多維度、多角度地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傳承。
充分利用特色數據庫的文獻和網絡云環境將紅色知識滲透到讀者思想里,融入讀者生活中,使全民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自覺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做好紅色文化資源建設和數據庫建設,將圖書館轉變成紅色文化體系中的特色資源。探討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出版之路,通過文學創作和圖書出版,升華文化思想和精髓,使紅色文化出版產生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讓紅色文化經過精心創意策劃,展現紅色文化魅力,提升人們思想境界。拓展紅色文化的內涵新載體。以文化結合科技創新方式對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建立并完善文化與技術支撐體系,增強文化風采展示與交互體驗,以文化結合新媒體方式對紅色文化進行宣傳與開發,增強文化風采展示和廣泛推廣,為紅色文化傳承與利用創新服務模式,發揚紅色文化之風采,形成紅色文化效益的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