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圣言
(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江西 景德鎮 333403)
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設立,使景觀陶瓷藝術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成為促進地方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是展示景德鎮城市形象和地域文化的絕佳方式,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景觀陶瓷藝術的健康快速發展,亟需對其設計方法展開探索。
景德鎮是國務院頒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因陶瓷著稱于世,是中華文明對外輸出的重要符號和窗口。2019年8 月,國家發改委和文旅部聯合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后文簡稱《實施方案》),同意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提出把景德鎮建設成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即“兩地一中心”)。為確保順利實現戰略目標,成立了省市兩級的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提出以2025年、2035年為時間點的兩大階段發展目標,梳理5大類152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1 035 億元。重點打造36 km2的“一軸一帶、五區多點”核心區,以核心區建設推動試驗區的整體提升[1]。“試驗區”建設大幕已經展開,接下來,景德鎮要著力在規劃布局的核心區域建設、傳承創新的重點項目、改革試點的先行先試、資源配置的要素保障等方面上做足功夫,全力以赴推進“試驗區”建設。
“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是國務院批復的國內首個文化旅游類試驗區,是景德鎮經濟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
一方面,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是“試驗區”建設的重要組成要素,“試驗區”建設為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平臺。景德鎮獨具特色的景觀陶瓷藝術是城市形象的載體,能亮化城市環境,提升景觀內涵,增強文化認同,為“試驗區”建設目標服務。而“試驗區”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戰略,為景觀陶瓷藝術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創造了有利于景觀陶瓷藝術設計蓬勃發展的社會環境。
另一方面,景德鎮景觀陶瓷藝術設計與“試驗區”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景觀陶瓷藝術設計作為城市景觀空間中使用的創新元素能夠滿足景觀布置的需求,是陶瓷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內容,是打造陶瓷文化旅游的重要支點,是推動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試驗區”建設為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提供了政策支持,使景觀陶瓷藝術設計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對充分發揮景觀陶瓷藝術設計的積極作用,加快地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有重大意義。
拼貼組合法是利用基本的陶瓷單體或模塊,按照設計意圖拼合組裝成完整的景觀陶瓷藝術作品的方法,具體可分為“拼貼”和“組合”兩種。
3.1.1 拼貼
“拼貼”是使用大量片狀陶瓷單體或碎片鋪裝在預制坯體表面的設計方式,是景觀陶瓷藝術常用的表現手法。通常可用于體型較大的景觀陶瓷藝術雕塑、壁畫、構筑物的表面處理,也常見于建筑界面的藝術裝飾和路面的鋪裝設計。“拼貼”有效地解決了景觀陶瓷藝術作品的尺度問題,拓寬了景觀陶瓷藝術在公共環境中的自由表達空間。
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在景觀陶瓷藝術設計中都采用過“拼貼”的手法,如安東尼·高迪在古爾公園建筑及公共景觀上,用陶瓷碎片拼貼出五彩斑斕、美輪美奐的“外衣”,令公園生機盎然,充滿樂趣。還有米羅的巨型抽象景觀雕塑《女人和鳥》、馬克·夏加爾的《四季》、貝爾利·佩伯的《大波紋》、馬里奧·巴特爾斯的《復興塔》等,均使用各種顏色的陶瓷碎片拼貼完成并達到一種立體的美感,令人印象深刻。在景德鎮,許多大型的陶瓷藝術城雕、壁畫也是采用預先燒制好的單體瓷片或陶瓷碎片,按照一定的規律鋪貼完成。大量陶瓷碎片還被用于鋪貼公共座椅、樹池、路面等景觀設施。陶瓷碎片不一定要追求大小一致、邊緣規整,可以利用碎片自身不同的形狀、釉色、紋理等,結合周邊環境拼貼出各式圖案,形成整體美觀和諧的畫面關系。
3.1.2 組合
“組合”是利用基本的陶瓷模塊或器物,經過設計性的考量,組織成某種特定形態的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方法。“組合”大大突破了陶瓷單體的表現空間,能夠拼裝成大型的陶瓷藝術景觀。
一是利用單一模塊組成新的景觀陶瓷藝術。每到春節之際,在景德鎮人民廣場會樹立起當年屬相的大型景觀陶瓷藝術作品,由形制大小一樣的青花瓷盤按照設計意圖組裝而成,既是給全體市民的節日賀禮,也是對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宣揚。
二是利用不同模塊組成新的景觀陶瓷藝術。在三寶國際陶藝村,常見到由許多匣缽組成的藝術景觀墻,也有用廢棄的碗盤、瓶罐、陶瓷雕塑等組合成的景觀陶瓷藝術裝置,給人帶來古樸自然之感,展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無論是單一模塊還是不同模塊,都要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合理搭配,組合成能夠與周邊環境完美契合的有機整體。
以“拼貼”和“組合”設計方法打造景觀陶瓷藝術,尤其是采用廢棄的陶瓷碎片和器物,以藝術化的表現形式賦予廢棄物新生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陶瓷廢物處理問題,符合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設計,對《實施方案》提出的加大環保綜合治理力度,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等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材料是設計的物質基礎,它能傳達出作品的設計理念和精神[2]。陶瓷材料有著天然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景觀環境。隨著現代藝術觀念的發展、材料科學的進步及材料綜合工藝的革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們也開始嘗試在陶瓷藝術介入公共景觀空間的過程中融入多種材料。
事實上,不少景觀陶瓷藝術作品由于形體較大,如景觀陶瓷藝術雕塑,通常需要依附于鋼筋、混凝土等現代建筑材料的預制框架。考慮到室外環境的耐候性,陶瓷材料常常可與石材、混凝土、金屬、玻璃等材料進行結合。不同材料的性狀與色彩有別,質感和肌理各異,具有不同的形式表現和美學特征,與主體的陶瓷材料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系,彌補了陶瓷材料本身的局限,形成美妙的藝術效果,豐富了自身的表現語言,拓展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
20世紀初,畢加索、賈科梅蒂等一批藝術家就曾探索將陶瓷與其它異質材料結合創作,延伸了陶瓷綜合其它材料的設計思路,并使其逐漸向景觀領域拓展。隨后,挪威的烏拉·里斯拉德、美國的朵娜·德拉蕾奧絲等藝術家都展開了積極嘗試,充分利用各種材料優勢,努力發掘材料藝術語言,完成表現新穎且形式多樣的景觀陶瓷藝術。呂品昌的景觀陶瓷綜合材料作品《太空計劃》,借鑒神州飛船的造型體現了對太空探索事業的關注,采用陶土為主結合金屬材料設計完成。金屬冷峻的質感與陶土粗糙的肌理形成了視覺上的對比,更能體現時代特征。在景德鎮昌南大道兩側山體上,因地制宜地設計創作了巨幅的陶瓷壁畫“水土宜陶”和“千年窯火”,大幅面的浮雕瓷片結合圓潤的鵝卵石,展現出一幅幅傳統陶瓷生產、生活、交流的場景,在山體自然綠地的襯托下,呈現出絢麗多姿的豐富視覺效果和氣勢恢弘的心理感受。
不同材料的質感、色彩、肌理豐富了現代陶瓷藝術作品在環境景觀中的表現力,使之成為了更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藝術表現形式[3]。以陶瓷材料為主,綜合其它材料共同完成設計,已成為景觀陶瓷藝術設計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故事敘述即“講故事”,是文化傳播過程中最常見的設計方法之一,隱含了人的認知邏輯、情感意象等信息[4]。景德鎮的千年窯火催生出無數美麗動人的故事。對景德鎮而言,每一處制瓷遺址,每一件陶瓷精品,每一個瓷業民俗,都蘊含著獨特的故事[5]。
景觀陶瓷藝術設計可以通過造型、圖案、釉色等設計語言表達一定的故事性,如與陶瓷相關的人物、器物、生產工藝、歷史傳說、地域風俗等。位于景德鎮昌江廣場的景觀陶瓷藝術壁畫《陶瓷文化源遠流長》以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七十二道工序為主題,用淺浮雕手法刻繪了景德鎮陶瓷生產的場景。百米長的壁畫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故事情節按照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工藝流程展開,節奏把握生動有致,淡雅的影青釉色帶來安靜沉穩之感,使人沉醉在對傳統文化的追溯中。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敘述法要用大眾能夠理解的語言去構筑故事,通過對景觀陶瓷藝術的欣賞,正確合理的解碼所傳遞的故事信息,不宜設計的過于深奧,使人晦澀難懂。在浮梁古縣衙景區,從主入口進入經過一條數百米的走道。道路中線區域分段以青花瓷板畫的表現形式圖文并茂地描繪了浮梁縣的歷史發展,展現了浮梁茶葉和陶瓷產業的歷史及重要人物,讓游客能夠充分的了解浮梁的歷史,讀懂浮梁的故事。
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應該擔負起景德鎮故事傳承宣講的義務,景觀陶瓷藝術采用故事敘述的設計方法,以富有地域特色的表達手段講述了景德鎮的歷史和文化,使民間流傳的故事具象展現,讓古籍中枯燥的講述生動有趣,大眾在欣賞之余獲得豐富文化體驗和情感共鳴。
從符號學視角看,符號是文化得以積累、傳承的最基本載體,“全部文化或文明都依賴于符號。正是因為使用符號的能力使文化得以產生,也正是對符號的運用使文化延續成為可能。”[6]這里的符號提煉法是指在景觀陶瓷藝術設計中通過提取景德鎮代表性的元素,創造既充分展現景德鎮地域特色,又有助于“試驗區”建設的景觀陶瓷藝術。陶瓷本來就是景德鎮最具典型特征的符號。景德鎮地域文化符號的提取,既包括對物質文化遺產的造型、色彩、紋飾、功能等有形元素的提取,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精神內核、價值觀念、背景故事等隱喻元素的提取[7]。
遍布于景德鎮城區主要街道的各式陶瓷路燈柱由數個空心的陶瓷圓柱體組裝而成,表面采用景德鎮制瓷常用的代表性裝飾技法,如青花、粉彩、刻花等。畫面圖案借用傳統陶瓷器物裝飾中的山水、動物、花卉等,融合在簡練純粹的柱體造型中,極具傳統文化符號化,已成為景德鎮最具感染力的景觀陶瓷藝術之一。而位于景德鎮高嶺大道的景觀陶瓷藝術雕塑《高嶺石》,整體由數個巨大的體塊構成,外表貼米白色釉面磚,是對景德鎮傳統陶瓷生產的重要原料高嶺石的符號化概括,以物化的地方文化符號傳遞著城市特有的精神。
內涵寓意法是將文化的信息隱含在景觀陶瓷藝術中的一種設計方法,從更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出發去構建設計表達,設計者對相關文化要有深刻的理解并準確表現景觀陶瓷藝術作品的內涵,也需要大眾有一定的認知及解讀能力,是較為高級的設計方式。
在物質生活水平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更加關注精神上的享受,渴望挖掘事物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景觀陶瓷藝術作為景觀空間的審美對象,在“試驗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自然吸引了更多注意力,因而也對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于內涵的設計比直白的表達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激發深入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文化的理解。景觀陶瓷藝術作品《門》坐落于景德鎮機場主入口附近。機場本身就是景德鎮通往各地的“門”,兩個藍色方形框架主體結構是現實中門的抽象概括,也有窯爐之門的既視感。框架內分別錯位安置兩個景德鎮傳統瓷瓶造型,隱喻陶成于窯。瓶身上均由傳統和現代兩種青花紋樣分割裝飾,加上瓷瓶的曲線與框架的直線形成視覺上的對比,寓意景德鎮傳統與時代的交融、碰撞。整體上看,《門》既表達了景德鎮陶瓷走出國門的輝煌歷史,也暗含著景德鎮敞開交流的大門,可謂內涵豐富,寓意深遠。
景德鎮目前的景觀陶瓷藝術多是著眼于造型、色彩、肌理等的表達,對地域文化和陶瓷特色有較為充分的展現,但以內涵寓意法設計完成的景觀陶瓷藝術還不多。當前,景德鎮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應以“試驗區”重點項目和核心區域建設為著力點,堅持走內涵化高質量發展道路,助推“試驗區”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
“試驗區”建設是景德鎮重大的發展機遇和歷史使命,也是景觀陶瓷藝術設計難得的發展良機。拼貼組合、材料綜合、故事敘述、符號提煉、內涵寓意等可為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方法問題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各種設計方法并非只能單一使用,很多情況下,景觀陶瓷藝術設計需要綜合多種設計方法。隨著人們不斷對景德鎮歷史文化的探索和個性精神的追求,景觀陶瓷藝術設計將呈現多元化發展。藝術家和設計師要富于創新意識,積極探索新的景觀陶瓷藝術設計方法,創作出更具有表現魅力和文化內涵的景觀陶瓷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