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華
(四川省華鎣市第二中學,四川 華鎣 638600)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度過打基礎的階段,相應學習能力以及認知構建在小學階段已初步完成,這一階段的學生更應當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去學習課本知識,自律地完成各項學業任務,積累自身底蘊。所以教師應當將教學的重心傾注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的培育上,尤其是對數學這一核心學科更是如此。數學教師要善于使用啟發式教學,對學生提出相應問題并引發思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數學難題解析相應答案,引領學生學會自主思考。
隨著教育理念的改革,國家和社會對學生能力培育以及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科運用能力被提上臺面,新時代學生不僅要求能夠做到對知識的熟練掌握,還要能夠學以致用,發揮知識的作用。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重思維重運用的學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經濟貿易還是工作職場,都對數學能力有著一定要求,所以現代初中數學教育要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育,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奠定核心競爭優勢。
從學習層面看,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數學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能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又能幫助學生塑造數學思維,實現長遠發展。我國傳統數學教學學科采取“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雖然簡單直接,但卻忽略了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發展,擠壓了學生自學的空間,同時也壓制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深層次思考和認知。唯有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才能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取長補短,正視自己的薄弱項并加以彌補,修正認知體系,為后期數學學習夯實基礎,促進數學成績的穩步提升。同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實質就是引領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專注于學業知識,心無旁騖進行研究,這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在自主探索、解決數學難題的過程中可以持續培育自身對學習熱情,發揚求知精神,將內在力量外化為學習動力,支撐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深層次探索,進一步帶動學習效率[1]。
從發展層面看,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長期發展以及綜合素質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探索數學問題、解析數學難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收獲喜悅感,也能磨煉學生意志,鍛煉學生精神,培育學生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的優良品質;同時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增強實踐能力,在遇到問題時懂得自主探尋、尋求答案,這一思維模式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可以起到助力。同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數學學科內涵,探尋數學學科學習樂趣與魅力,讓學生懷以積極樂觀、輕松愉悅的心態投入學習,無論是對學習成績的提升還是樂觀自信性格的培育都有著良好效益。同時,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并歸正自己的不足缺漏,養成自省自律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是適應國家教育理念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所有教師應當了解和探索的新領域。學習本來就是革故鼎新,不斷進取的過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不能故步自封,要積極擁抱潮流,接納新思想。
雖然新課改目標已經倡導有些時間,但傳統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想要在全國范圍內重塑教育理念,推行新型教學理念還需要漫長的適應期。教育改革非一朝一夕,傳統與新潮也是相互對抗彼此融合的過程,就現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還存在諸多問題未得到及時修正,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與發展。
我國數學課堂在模式創新方面發展較緩慢,無論是課堂模式改革還是多媒體技術運用都落后于語文類教學,比起語言類學科的簡單PPT制作,數學學科對多媒體技術能力較強,要求掌握多種繪圖軟件以及數據輸入方法,這也限制了數學學科教學方式的創新。就目前而言,部分數學課堂教學還是采取傳統的“師說生聽、師講生學”模式,教師雖然有意識去創新教學手段,但受制于系統工具未能作出有效突破。這也導致了相比較語文、英語課堂的趣味百出,數學課堂只能有循環式地講解+練習模式,學生長期在這種教學環境下難免心生懈怠。且相比其他學科,數學對于學生邏輯能力以及抽象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是典型的難學難精的課程,在缺乏教學手段輔助的情況下,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多止步在課本知識,難以進一步探索,更遑論自學能力的培育。
相比較語文、英語等學科,數學學科更講究知識的邏輯性與系統性,一方面,它分數占比大,重要度高;另一方面,門檻高,學習費力。一些初中生難以適應數學學科的學習,知識點摸不透,解題難以把握要旨,不免成績提升緩慢。同時,初中階段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獨立思考能力,但同時自律性不強,目標不明確,在學習中缺乏持續動力和專注力,時常出現精力分散、拖拉懈怠的情況,難以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數學學科的自主學習中去。此外,數學學科多為公式和定理類抽象概念,學生習慣記憶式學習,面對數學學科時會出現難以下手、不得門徑的情況,這種難度的提升會使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懼怕乃至排斥的心理,如果不能夠發掘數學學習的魅力和樂趣,則會顯著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2]。
初中階段是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為適合的階段,第一,學生度過小學階段已掌握基礎學科概念和相應知識儲備。第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主觀意識高速發展的階段,思維活躍,想法新穎,好奇心重,易于引導。第三,初中階段已初步步入學科學習的大門,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可以為學生學科學習以及人生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懂得因勢利導,通過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元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善于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同時啟發學生分析、總結等方面的能力,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運用相結合,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情,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筆者結合現有初中教學現狀,針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歸納出以下數條建議。
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交互開放的課堂氛圍能夠提升學生自主探索的激情。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對既有的教學課堂模式和方式作出優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圍。
第一,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一個受學生尊敬、被學生親近的教師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對學科學習產生好感與興趣。教師要學會走進學生,多與學生交流、談心,關心學生的課業、生活以及娛樂,能夠與學生開玩笑、聊聊天,同時在課堂教學上也要盡量生動有趣,增加與學生互動,學會對學生表示認可與贊揚,能夠發掘學生的特性并加以引導。良性的師生關系可以消弭學生對學科的抵觸與排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為積極主動。
第二,要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只是單向的知識灌輸,學生只有被動地接收能力而無主動思考與探究的空間。數學教師要增加課堂的交流環節,相應減少例題講解時間,給予學生充分的分析與接收時間,同時教師要緊跟學生學習步驟,增加課堂表演、黑板演示時間,鼓勵學生主動走到講臺解題,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經驗。同時,教師可以減少課業布置,以預習的模式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課后有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和機會。
第三,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去對教學形式作出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學習運用相應設計工具,繪制電子數據圖,學習模擬式構建技能,讓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比如,教師可以采取數學游戲的模式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數獨就能鍛煉學生敏捷性,七彩轉盤可以為學生解釋概率問題,等等,采取游戲教學模式可以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想象力以及興趣,將數學知識蘊藏在游戲技巧中,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掌握相應定理和概念,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數學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核心是發揮學生主動性,以學生為主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我探索。想要實現這一點,數學教師應當做到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引導學生認知數學學科的魅力。第二是發揮指導點撥作用,引領學生塑造數學型思維。
數學教師可以采取設問、情境教學以及生活運用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法,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課,讓學生在聽課的同時自主思考解決疑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情境教學法是指善于從外物加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出一道數學經典難題讓學生嘗試作答,或是以數學家的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或是以自然界植物、生物介紹數學定律,再或者介紹中國數學成果激發學生自信心,等等。生活運用法是指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可以活學活用,在解決生活難題的同時增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興趣,我國著名的《九章算術》就是從大量的社會實踐中提出數學問題,如測田、分庫、量屋等,可以說數學來源生活,也應當運用于生活。教師想要實現這一點可以用生活場景出設例題,初步向學生傳輸生活數學的概念,從生活買菜到工程建設都有大量的數學原理可以挖掘;再或者數學教師可以采取模型教學,在介紹相應數學定律或概念時輔以道具,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直觀的認知和理解;數學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展開生活實踐,如簡單的教師測量,或者對賬目的統計,對數學植物的觀測,等等,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3]。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還要教師、校方以及家長三方合力,達成一致,凝聚力量。所以確立統一的培育目標,讓家長對自主能力的重要性有直觀的認知,讓學校能改變分數側重,讓數學教師能夠有堅定的支持力量和充分發揮空間,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育部門在大局上作出明確指示并頒布相應的政策方針,對現有教學模式作出調整,對學校教學目標作出規劃。同時,教師與家長間要有穩定的溝通,以方便教師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學理念以及宣傳動員工作,家長也能及時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方便教師對教學計劃作出及時調整。相關部門也要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對新課改教育方針調整以及素質教育理念做宣傳工作,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傳播效益,糾正部分家長的認知誤區,普及全民正確教育理念,改變以往唯分數至上的認知理念,讓社會認知到自主學習能力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對學生也要展開宣傳教育工作,讓他們對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育方式有相應的了解和認知,激發學生對提升自我素養的渴望,積極配合教師工作,提升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度。
在實際教學開展中,進一步提升學習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學習更具主動性則需要任課教師進修科學的引導,這便需要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有效結合。
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有效探究,其核心目標是推動學生養成自主探究與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學生如此才可以真正意義上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意識。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任課教師不單單需要對相關的專業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更需要有效引導學生去“讀懂”數學,其中具體讀的方法是關鍵,任課教師可從以下幾點深入把控:粗讀、細讀、研讀。如此讓學生探究了讀法的重要步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才可以從基礎上改變以往的數學學習模式,以進一步提升整體的學習效率。
其次,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聽課,課堂教學是任課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行為,任課教師是知識的傳播方,而學生則是知識的獲取方,只有調整好雙方的傳播和接收方式,才可以獲得理想化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開展中,需對學生的聽課方式進行科學引導,任課教師核心可以從培養學生興趣層面著手,來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度,讓其深刻認知教學內容結構。并要引導學生注意聽取任課教師對每一節可所提出的具體學習要點,對定理、公式等引導的推動過程等。如此,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控學習重點,進一步提升聽課的效率[4]。
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一能力的培育和提高也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有堅定的意志,發揮持之以恒的態勢,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引領學生走上自我探索、自我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