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宏志
(中國內蒙古森工集團阿爾山森林工業有限公司,內蒙古 烏蘭浩特 137422)
工會認真履行維護職能,是工會服從大局,緊貼中心,服務職工,強化自身的有效手段和最佳結合點。我們要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不斷探索,正確認識和把握履行維護職能的內在規律和辯證關系,進一步建立完善維護工作機制,形成大維護格局,使工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與明確了工會在企業改革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落實民主管理機制,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關鍵環節是把好源頭參與關。如果在制訂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時參與不進去,實施起來就要困難得多。因此,源頭參與就顯得極為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講,源頭參與是最有效的維護。在實際操作中,一是要提高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一方面,基層工會主席必須首先做到源頭參與,參與一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企業制度、規章的制定,及時反映職工的意見和主張,成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有效依據;另一方面,面對新形勢下維權工作的需要,工會干部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工作水平,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提高宏觀思考和源頭參與的能力,增強工會干部自覺維護、主動維護、敢于維護的責任意識,名副其實地當好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維護者。二是建立健全參政議政制度。如工會參與政策制定制度、黨政工聯席會議制度、工會出席有關會議制度、行政向工會通報制度等。通過這些渠道和途徑,提建議、提議案、直接參與集體合同、資金分配、職工福利基金使用和各項保障制度、改革方案的決策,反映職工的意愿和要求,認真承擔起工會的責任。只有參得進,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出工會的建議和主張,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三是做好民主直選工會主席工作。工會主席由職工直接選舉產生。誰當主席,職工最有發言權。要把那些替職工說話辦事、作風正派、政治覺悟高、群眾基礎好、威信高、職工依賴、熱心工運事業的人選到工會崗位上來。這樣既能體現廣大職工的意志,又有利于工會履行維護職能[1]。
職工代表大會是職工行使民主權利的機構,這個性質決定了職工代表大會的基本任務主要是:審議企業重大決策,監督行政領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工代表大會這種民主管理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由社會主義企業民主管理的內容所決定的。職工代表大會有嚴格的組織制度和工作程序。職工代表大會的主體是全體職工。由全體職工選出的代表組成職工代表大會。他們代表全體職工行使權利,表達全體職工的意志,體現大多數職工的利益。為此,要督促企業開好職工代表大會。首先,應著重解決如下幾個問題:推選出素質較高,能替職工群眾說話的代表;廣泛收集議題,全方位反映職工意愿和要求;充分發揚民主,超前審議和大會審議相結合;加強對職代會代表議案落實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其次,落實好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審議權、通過權和評議監督權。一方面,堅持職工代表大會民主評議領導干部,將集體合同草案提請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批準,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企業業務招待費使用情況、企業干部廉潔自律情況,集體合同的履行。另一方面,企業的一切重大經營決策都必須經過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凡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由職工代表大會表決決定;職工代表民主評議意見反映主要干部的,組織部門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不斷豐富職工代表大會的內容,提高職工代表大會的質量。只有把職代會這個體現職工群眾意志的機構作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主體形式和工作重點,其效果也是最有效的[2]。
實踐表明,制度不僅以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為著重點,而且以切實維護和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為歸宿。因此,基層工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履行職責,就要抓住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這個“牛鼻子”,并在其中把握三個原則:平等合作的原則;協商一致的原則;權利對等的原則。不平等的合同就是不合理的合同,就無法保證合同的順利實施,這樣的合同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工會是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集體合同,要慎重,要廣泛征求廣大職工的意見,既要考慮企業的發展,也要維護職工的利益。不能形式主義,走過場。同時,要以工資集體協商為突破口,努力提高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的質量,逐步形成真正由雙方平等協商決定工資分配機制,為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注入實質內容。合同簽訂后,最主要的是落實兌現,應建立相應的機構監督保證合同執行,促使企業和職工按照集體合同的規定認真履行各自的義務,使集體合同能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3]。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根據新形勢的需要、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職工的要求,與時俱進,創新拓寬思路,積極探索和把握新形勢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特點和規律,明確工作重點、結合點和突破口,進一步加強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繼續推進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在發展中完善,在鞏固中深化,在實踐中創新。
首先,從廠務公開不斷發展的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完善措施、健全制度,對廠務公開的機制、職責、內容、程序、公開方式、公開時間等做了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使廠務公開工作有序可循、有制可依,保證效果。有的單位還結合單位實際,不斷充實和豐富公開的內容和形式,使廠務公開融合在各項工作中。其次,加強基礎管理,規范操作程序,做到了“三個四”。在要求上做到“四規范”,規范公開內容、規范公開形式、規范公開程序、規范公開監督方式。工作中做到“四及時”,及時掌握單位的重要信息和動態、及時與有關方面溝通、及時向職工公開、及時對職工群眾意見進行處理反饋。公開形式健全了“四個一”,有一個公開載體——職代會、有一個公開陣地——公開欄、有一個接受職工群眾意見的硬件——民主管理箱、有一套反映工作情況的記錄——基礎材料。使廠務公開步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這些年來,由于企業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一些企業經營者濫用權力,以權謀私,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和職工利益受損的問題發生。通過廠務公開,把職工工資收入、資金分配、下崗分流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向職工公開,能夠有效地防止有些企業經營者“暗箱操作”之類不民主現象的發生,有利于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把廠務公開深入持久富有成效地開展下去,必須努力做到:其一,工會要在履行好職代會日常工作機構的職能,承擔起推行廠務公開的日常工作職責,使廠務公開在機制上與職代會相銜接,內容與職代會職權相一致,具體操作與職代會工作程序相統一,以職代會為主渠道的公開形式與其他公開形式相輔相成。定期組織職工代表對廠務公開工作進行專題巡視檢查,不定期組織職工群眾對廠務公開工作進行評議,對廠務公開情況作出評價,反饋給領導小組,以監督改進。其二,完善并落實“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工會組織實施,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紀委監督檢查,職工群眾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按照這一領導體制,建立并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將廠務公開的情況納入企業的工作目標進行考核,并作為對各級領導班子考核的主要內容和獎懲的主要依據。其三,制定規范的廠務公開實施辦法,在制定辦法時,要求做到重點突出,抓住實質,明確職責,規范操作。規范公開方案;規范公開內容;規范公開形式;規范公開程序;規范公開時間;規范公開監督;等等,并通過企業內部“小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其四,加強對廠務公開的監督檢查。建立并完善廠務公開的監督檢查制度,這是推行廠務公開的有力措施,也是保證廠務公開得到落實的重要環節[4]。
同時,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增強廠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要繼續鞏固和發展國有企業廠務公開的民主管理。繼續做好企業重大決策、生產經營管理重大問題、職工切身利益問題、領導班子建設和廉政建設密切相關問題、熱點問題的決策工作,切實公開職工群眾關心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不斷深化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內容,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把深化創新和廠務民主管理納入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工會應主動承擔工廠的日常管理工作。企業要認真落實廠務公開的各項規定,切實負起廠務公開的主體責任,落實廠務公開。最后,切實加強企業廠務公開的民主管理。加強現代企業制度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實踐和探索,把廠務公開民主管理與公司制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企業重大決策和經營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要把職工代表大會作為廠務公開的主要渠道,堅持企業重大事項提請職工代表大會審議批準,接受職工代表的監督。完善黨政工會制度和職工代表檢查制度,切實建立以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載體的民主管理制度。在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加強廠務宣傳。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充分利用廠務宣傳專欄、廠報、墻報、板報、意見箱、職工座談會等形式,使員工第一時間了解公司和現場的動態和相關情況。
廠務公開是一項長期工作。要把廠務公開實施情況納入單位工作目標,統一到行政工作,黨建工作、廉政建設和工會工作中。堅持廠務公開同政績、評先評優、獎金兌現掛鉤,實行責任追究制度。要不斷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用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拓展和充實廠務公開的內容,使廠務公開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以保障職工各項民主權利的落實[5]。
隨著時間的推移,困難職工群體遇到的實際問題,除職工下崗分流失去勞動崗位而一時又找不到工作或家庭人口多,收入少造成貧困以外,還有其他多種原因,而且隨著情況的不斷變化,老貧困戶可能脫貧,新貧困戶可能產生。有的具有勞動能力可以生產自救,有的貧病交加,根本沒有“造血”功能。因此,這些困難職工群眾最需要關心和幫助,需要工會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辦實事。工會要努力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助人)的職責,要從本企業的實際出發,采取因人而異的必要舉措。一是不斷完善幫扶機制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對于突發性的災難、大病醫療、子女入學等事情造成困難的職工要給予相應的救助,以解決職工生活困難。二是要堅持行之有效的各種扶貧形式。如領導與困難職工結成“一幫一”扶貧對子、落實幫扶責任制,由工會牽頭組織實施。還要相應建立困難職工生活狀況定期報告制度,以規范幫扶解困工作的正常運行。三是建立和完善困難戶檔案,管理到位,并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戶立卡建檔,定期填寫,實行動態管理,跟蹤問效。四是建立政策幫扶制度。在制定政策時應向困難職工有所傾斜,對有脫貧能力的職工從物資上、資金上、場地上和技術上等方面給予支持。對家無勞力,又身患疾病的特困職工協助政府給予辦理最低生活保障費,企業也應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濟補助。五是建立扶貧救助基金,這是抓好職工扶貧主要的保證條件。在以資金扶貧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扶貧措施,將扶貧措施分解落實到單位、到人頭、確立脫貧時間,建立獎罰機制,促進扶貧工作。只要基層工會關注職工群體中的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對身處困境的職工千方百計地幫助和救助,把這些工作做細、做實,才能有效的維護好困難職工群體的切身利益[6]。
總之,依法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基層工會要做的工作很多,為了從根本上維護企業職工的權益,工會還要抓好維護機制的建設。已建立起來的機制要鞏固,并在鞏固中加以完善。同時,為適應維權內容擴展的現實要求,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針對薄弱環節和空白地帶,參與和促使建立內容具體、原則性和操作性都強的新機制,從而將維權的機制覆蓋到廣大職工政治權益,經濟權益和民主權益的方方面面,為職工說話,為職工維權,把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護好,發展好,真正把工會辦成職工的溫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