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瑩 閆振龍 劉訓
(西安外國語大學體育部 陜西 西安 710100)
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下發《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了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體育特色明顯、文化氣息濃厚、生態環境良好、產業聚集融合、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目標。和現代人生活方式、生活質量、身心健康息息相關的特色小鎮,隨著中國旅游消費的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與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實施,迅速成為旅游、文化、傳媒、地產等行業投資的新寵。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如今已是廣為人知的重要存在,各地各級政府都將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區域文化影響力與美譽度的重要舉措,各類資金開始向特色小鎮發展領域傾斜或聚集,各類政策、文件、措施辦法等相應出臺,作為中華文明以及農工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陜西省也不例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家體育總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建設工作指南》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深入實施“1155”發展戰略,規范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管理,發揮其聚集效應、規模效應和示范效應,不斷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做大做強我省體育產業,特制定本辦法——《陜西省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評定管理辦法(試行)》。為了加強特色小鎮的建設,陜西省相繼出臺了政策,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1月印發的《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培育打造白做涵蓋旅游休閑型城鎮、文化民族型城鎮、高貿物流型城鎮、健康療養型城鎮、科技教育型城鎮、特色制造型城鎮、能礦資源型城鎮以及邊境口岸型城鎮等8個類型的特色小鎮。陜西省發改委于2017年2月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提到第一批培育規劃及建設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等10個小鎮,并通過4年左右創建和培育,力爭實現建設100個特色小鎮的遠大目標。陜西省發改委、陜西省國土廳以及陜西省環保廳等四部門于2018年5月聯合印發《關于規范推進全省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建設的意見》,特別提出特色小鎮建設中要突出打造鮮明特色、推進“三生”融合、拓寬資金渠道、引領人居環境及加快機制創新等5項重點任務。
陜西省確定建設寶雞市金臺區、銅川市耀州區照金、商洛市柞水縣營盤、榆林市榆陽區趙家峁、渭南市大荔縣沙苑、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共6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其中,寶雞市金臺區、商洛市柞水縣營盤、渭南市大荔縣沙苑3個特色小鎮已經入選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名單。2021年1月15日,寶雞市眉縣湯峪登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延安市黃龍縣樹頂漫步戶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漢中市留壩縣營盤足球運動休閑特色小鎮4個項目為第二批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據了解,本次命名的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是由省體育局在2020年按照《陜西省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評定管理辦法(試行)》相關規定,通過對各市(區)推薦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申報項目進行審核篩選、實地評估等,最終作出決定。
陜西依托自然文化資源稟賦,推進“體育+”融合發展。“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發展體育事業的基本方針。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陜西省趁著全面籌辦“十四運會”契機,當地人民健身熱潮不斷高漲,人民的運動風也在不斷地形成。近年來,陜西省自身是一個得天獨厚、自然資源優勢明顯的省份,再加上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不斷發掘陜西省特色體育休閑產業發展途徑,打造旅游、文化、體育等相關產業新鏈條,形成了“體育+”融合發展的成功道路,建設出一條實事求是落實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陜西路徑。目前陜西省曾舉辦過2016年“澳瑞特杯”陜西省山地自行車越野定向挑戰賽并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17年全民健身日—黃陵系列活動也吸引來了大量的游客前往黃陵,同年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高速公路在渭南大荔建成,促進了自行車愛好者的熱情參與;還有黃龍縣水上摩托車,獨特的項目吸引了游客們的好奇心;黃陵橋山山地戶外公開賽等休閑項目。
據了解,浙江省早在2015年已下發相關規劃建設政策,而陜西省2017年才出臺相關的實施意見。在實施意見中提到計劃用4年左右時間來培育特色小鎮,預計100個,從數量上來看,陜西省已經落后了浙江省、云南省及湖南省,陜西省僅在西北地區中占有優勢。發展體育運動休閑小鎮以務實謀發展為本,要通過建設特色小鎮推動陜西的體育產業和事業的發展,將當地文化和體育文化充分地發揮出來。陜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周邊城市也是飽含文化和具有地理優勢,要充分利用山水風景和文化背景,利用獨特的地域景觀,吸引周邊的游客,發展當地文化、旅游、體育產業,也達到全民體育運動、身體健康的目的,相互促進發展。
陜西省是山水名勝、旅游景點眾多的省份,自然資源豐富,旅游的價值大,發展運動休閑小鎮離不開優美的山水風景。關于旅游景點,陜西省還出版了不少有關山水風景介紹的書籍,但是唯一缺乏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專業人才的發展是建設休閑運動特色小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需要專業人才的指導和管理,專業人才的引進可以有效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利于運動休閑小鎮的發展。要想建設優質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必須得到專業的城鎮設計指導、專業的城鎮發展指導、專業的文化專業指導等等,如果離開了專業認識的指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小鎮的發展。
陜西省有很多知名的古跡,文化歷史悠久,著名的景點有:秦始皇兵馬俑、華山、大雁塔、華清池、大唐芙蓉園、黃帝陵、法門寺、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城墻、金絲大峽谷。這些景點都是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參觀。在這樣的人流下了解陜西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人數并不多,甚至當地的人都很少了解,更不用說其他外來地區人員甚是缺乏了解。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目的是為了給當地和前來旅游的外來人員提供一個風景秀麗、基礎設施完善的運動場地,把農業、歷史文化、旅游與運動主題相結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群眾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提高精神生活水平。
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出臺了《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為“十三五”期間群眾體育發展指明方向。制定出臺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推動體育與旅游、文化、養老、醫療等產業融合發展,拉動了縣域經濟增長,體育+助力全省追趕超越的作用凸顯。加強小城鎮體育文化建設,體育賽事是最受關注和影響最大的體育活動,尤其是國際大型賽事。作為主辦城市,需要具備優越的場地條件、高標準的競賽場館和高水平的競賽服務能力。除了競賽期間的直接經濟收入之外,大規模競賽帶來的當地受歡迎程度的提高、上級政府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以及基礎設施和當地人口素質的改善都是間接的長期利益。近年來,馬拉松比賽在我省發展態勢良好,對于促進人員流動,拉動內需,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以低碳和綠色生態為特點,推進陜西“文、體、旅”融合發展,體育設施日益完善,一系列大型文體活動先后在這里舉行。
陜西省是一座文化深厚、自然風景優美、紅色旅游基地豐富的城市。開展“體育+旅游”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我們要充分利用自身特點。在針對旅游市場需求時,可以開展體育旅游設施建設,比如,已開設的商洛自行車綠道、渭南沿黃河自行車賽道,以及滑雪場、水上項目、登山攀巖等基地;可以舉辦有影響力的體育比賽,如,西安城墻馬拉松賽、秦直道自行車賽、商洛秦嶺公路自行車賽以及黃陵橋山國家森林公園戶外公開賽、留壩山地自行車賽、山陽水上摩托艇大賽等。當然,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加強體育媒體、短視頻媒體的不斷宣傳,宣傳我們的體育小鎮和體育賽事等,并在宣傳過程中講解相關的體育旅游知識,積極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養成體育消費觀念。借助各大媒體資源,弘揚體育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弘揚民族體育精神。通過媒體構建一套完整的體育營銷和賽事運營平臺,推動體育發展,使群眾通過體育旅游來了解我們當地的文化。
體育民俗文化還是需要我們人民來保護,只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傳播和發揚,才能夠實現對陜西地區非物質文化的真正保護。在地區體育非物質文化保護中,我們應該借助校園的力量,借助學校教育的力量,借助學生們的集體力量。讓具有良好效應本體傳統的體育文化項目走進校園,走進學生的生活里。當然,想在校園里真正地達到傳播和發揚的效果,首先加強學生對體育非物質文化的認識和學習,增進學生對體育本地非物質文化的認知,從根本去了解文化,對其產生興趣。在校園中進行開展時,應選擇性的去引導,根據學生不同專業領域進行,突出項目的娛樂性、健身性和價值性。使學生在民俗體育活動中得到了解和繼承,體育非物質文化得到傳播和發揚,同時在校園中可以得到很好地保護?,F在網絡的發達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學生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直播、快手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和推廣,讓地區體育非物質文化在網絡時代得到飛速的發展。
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促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脫貧攻堅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發展陜西省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為人民造福美好生活的新契機,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總體規劃和發展過程中,要注重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對體育旅游的宣傳;引入校園教育,開啟傳承和創新建設。陜西省運動休閑小鎮的建設,必須注意尊重當地文化和自然資源,并且充分地與人民生活連接起來。發展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高漲的運動休閑需求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