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趙明生缐紅
(1.天津財經大學競技運動管理中心 天津 300222;2.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3.天津財經大學學工部 天津 300222)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總體形勢較為嚴峻,國家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教育部等十五部門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開展引導學生自覺愛眼護眼、強化戶外運動和改善學生視覺環境等8個專項行動。在《學前、小學、中學等不同學段近視防控指引》中強調兒童青少年是早期近視防控的關鍵期,要引導孩子多運動、多護眼。相關研究已證實: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可以減緩學齡兒童視力下降速度。兒童盡可能在戶外進行高強度身體活動,且要重視其強度。視知覺感知訓練融合圖像、動畫、顏色,提高眼、腦協調能力,有效抑制近視度數加深。本文基于當前兒童近視防控現狀,根據定向運動的特點,選擇了符合兒童視力防控規律,無需特殊器材且簡單易行的運動形式。依據兒童游戲設計的趣味性、競賽性原則,推薦了多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游戲。游戲設計配有旋轉眼球訓練、遠近調節訓練和運動推薦量,便于更細致地輔助兒童參與鍛煉。
眼睛是人體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視覺器官,若屈光系統功能失調,則導致外界物體的成像落在視網膜之前,造成視力下降,從而形成近視。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顯示,環境對兒童青少年近視起著決定作用。近視的發生與用眼距離、用眼時長、用眼時環境光照的強度、戶外活動時長和用眼角度這5個維度有著重要的關聯。作業增多,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使屈光系統無法得到充分放松,睫狀肌長期處于收縮狀態,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時間的減少,導致眼部疲勞無法恢復是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重要誘因。
定向運動是以自然環境為運動場地,練習者利用指北針和通過識別地圖,辨別地圖方位及路線的變化進行目標點的尋找,以競技、休閑、娛樂、探險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定向運動作為戶外活動的重要載體,讓兒童青少年充分融入戶外環境之中,穿梭于視野開闊的叢林、山地、湖泊等自然風光之間,參與者要觀察、搜尋周邊及遠處自然環境中的顏色和物體,使得視覺不斷被感知并進行遠近調節。
定向運動作為戶外運動的重要載體,參與者利用地圖尋找實地中和地圖匹配的目標,參加鍛煉的兒童青少年視覺注視需要在地圖上和實際地形、地貌中不斷進行匹配和轉換。在定向運動識圖過程中,參與者需要具有較好的視覺搜索能力,通過一系列的眼跳與注視追蹤感知外界的顏色和物體信息,從而完成視覺感知過程,這個過程對參與者眼球的掃視、注視和追隨起到很好的 “視覺治療”作用。此外,定向運動項目近距離識圖需要參與者像讀書一樣去識別地圖上的各種信息符號,注視距離在0.2-0.4m之間,可以達到3.00屈光度的調節強度,比網球、乒乓球所能達到的2.00-1.00屈光度,更有利于眼睛屈光度調節,更具有“視覺治療”功能。定向運動參與者視覺感知技能在情景識別與信息提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這種類似于“尋寶游戲”的戶外運動項目既能對眼球功能與視覺感知能力起到很好的“視覺治療”作用,同時又具有高效、簡便、節省資源與趣味性高的優勢,是學校、社區、家庭方便采用的近視防控干預選擇,是一項適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戶外運動項目。
定向運動視覺搜索是指練習者在實地情景中,通過觀察獲取有用信息的搜索方式,包括瀏覽掃視、持久注視和視野遠近交替。視覺搜索游戲通過反復的視覺感知過程,鍛煉睫狀肌的收縮能力,緩解眼部疲勞,達到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目的。
(1)圖景搜索找不同。
練習目的:通過眼球在地圖與實地之間對比,進行遠近交替注視,使兩眼眼內外肌肉聯合運動,達到放松眼睛睫狀肌、預防近視的效果。練習設計:選擇常規定向運動場地,準備一張部分地物、地貌內容與實地不符的定向地圖。①練習者通過視覺搜索在場地內與地圖上尋找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并在地圖上畫圈標記出來;②在限定時間內找到地圖上全部不同點位。
(2)放置地圖中心點。
練習目的:使眼球通過全方位的掃視,增強睫狀肌、眼內外肌調節靈敏度,使其將眼前的不同物體聚焦于視網膜上,達到防控近視的效果。練習設計:選擇一塊視野開闊,地物、地貌較明顯的場地,準備一張只有一個點位標記的地圖。①練習者手持點標旗和地圖站在場地外;②練習者需通過瀏覽掃視比對實地和地圖,確定地圖上點位在實地中所對應的地物、地貌;③練習者將點標旗放置在實地對應的點位中心,通過對照周圍環境進一步確定點位,將點位設置正確則為一組訓練。
定向運動目標搜索與物體感知游戲是指通過眼睛進行視覺排查、環境掃視、圖景遠近交替相結合,起到引導眼球的訓練效果,對眼球內部的內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起到鍛煉作用,從而起到防控近視的效果。
(1)圖景對應。
練習目的:使眼睛通過不斷的環境掃視,從而讓眼球進行圖物遠近交替觀察,提高睫狀體調節力,改善眼球供血,緩解眼睛疲勞。練習設計:選擇一處視野開闊的場地,在場地內分散設置5個點位,并在練習者面前準備5張地圖,每張地圖都包含1個正確點位。①開始計時3min,練習者需環顧場地四周,快速轉動眼球使眼睛不斷掃視周圍的點位,在5張地圖與5個點位之間進行比對;②在計時結束前找出各個點位所對應的正確地圖視為一組訓練。
(2)實景找圖。
練習目的:通過反復的視覺觀察,改善睫狀肌的緊張狀態,使其放松和收縮,從而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循環,提高眼睛視敏度。練習設計:選擇一處與田徑場面積大小相似的場地,準備1張與場地信息完全相符的定向地圖和4張場地內目標明顯的實景圖片。①將練習者帶進場地并讓其拿著定向地圖與實地進行5min的圖景對照;②5min結束后將練習者帶離場地,將準備的4張實景圖片與1張定向地圖擺放在練習者面前,通過對實景圖片的觀察并與定向地圖進行對照后,將實景圖片所示位置正確標識在定向地圖上為1組訓練。每組完成時間為15min,每次練習3-5組,每組間歇5min。
定向地圖情景交換訓練是指受試者通過在圖景轉換的過程中,進行眼球控制,從而達到鍛煉眼部肌肉、提高視覺注意、降低眼壓的效果。主要包括轉動眼球、使眼球不斷的掃視和圖物遠近交替觀察,來調節晶狀體型變,提高睫狀體調節力,改善眼球供血和眼肌疲勞,從而達到緩解眼睛疲勞、防控近視的目的。
(1)搜查圖例符號。
練習目的:搜查圖例符號是通過轉動眼球,起到鍛煉晶狀體型變、從而起到改善眼球供血和眼肌疲勞的效果。練習設計:選擇光線充足的訓練場地,準備一張定向地圖和一份包含著地圖中所有地物、地貌及其含義的圖例。①練習者A從地圖中找出某地物、地貌,可以是地圖中的房子、池塘、樹林、土坑、植被等;②練習者B從圖例上搜索其對應的文字解釋;③角色互換,練習者B在地圖上找出地物、地貌若干,練習者A從圖例上搜索出其對應的文字解釋。
(2)子母圖。
練習目的:子母圖是對眼球內部肌肉進行的強化訓練,起到提高睫狀體調節力的作用,提高視覺注意、降低眼壓的效果。練習設計:選擇合適場地和準備4張定向地圖,其中1張完整定向地圖稱為母圖,剩余3張均是從母圖中截取出來的部分區域稱為子圖。①將地圖全部擺放在練習者面前觀察3-5min;②受試練習者需不斷進行多張地圖的對照,通過對子圖的觀察在計時結束前準確的將所有子圖所示區域對應標識在母圖上即可視為成功。
在定向運動中運用眼睛觀看綠色和藍色與黃色的地物、地貌,因為顏色的不同,波長也不同,在波長越長的顏色中光越容易被反射,它們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都比較適中,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和眼睛里的視網膜組織比較適應,使睫狀肌得到放松,從而起到防控視力的作用。所以在定向運動訓練過程中顏色深淺對眼睛的調節具有一定的影響。
(1)地圖顏色涂畫。
練習目的:以地圖缺失的顏色填充來鍛煉眼球活動,使眼球內部的睫狀肌放松,緩解視疲勞引發的肌肉肌痙攣,改善眼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預防近視的效果。練習設計:練習者置身于戶外,準備一張顏色眾多且與實地相符合的定向地圖,將地圖上的綠色、黃色與藍色去除,其余條件不變。①運用植被為綠色,水系為藍色,草地為黃色的基礎信息;②練習者通過使用眼睛觀察實際地物、地貌,讀取實地信息,收集實景與地圖相關的色彩信息;③完成對地圖缺失顏色的填充。
(2)圖例代碼連連看。
練習目的:以近距離接觸藍、綠、黃三色刺激眼球,通過圖例代碼連連看來活動眼球,消除視覺疲勞。練習設計:選擇地物、地貌色彩鮮艷,光線明亮的場地。準備一張定向地圖,在地圖上的綠、藍、黃顏色區域設置若干點位,不同點位旁標有其對應的代碼,在地圖中設置含有點位代碼的表格。①練習者先用眼睛觀察點位,后按照代碼順序在地圖上依次將點位連接;②同時在連線過程中觀察圖上點位區域顏色;③將點位對應區域顏色填寫在表格中,視為完成一組訓練。
通過定向運動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增加兒童青少年參加戶外活動的頻率和時長,從而有效鍛煉眼晴的睫狀肌,促進眼晴調節屈光度的靈活性。本文結合定向運動項目讓兒童青少年充分融入戶外環境之中,穿梭于視野開闊的校園、公園、山地等戶外環境之間的特點。提出定向運動游戲設計的四大分類,并列舉每一類具體游戲訓練策略和方法指導。希望通過定向游戲,讓兒童青少年眼晴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戶外環境中,來達到緩解青少年視覺疲勞,降低青少年近視率的效果。